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0-8-7 00:53 发表
说到移民,移民之后,孩子要上好的大学,也有一段艰难的路程的。
最近关注移民,看了些国外移民的华人网,对读书这点事也有些感悟吧。
看到一个说法,说老外讲的是“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普及教育就是保证所有人的义务教育到18-20岁,精英教育是让大约15%有天赋并且也喜欢读书的人可以选择继续深入读书或者研究学问。
这也看出在国外,读大学不是必须的、唯一的“出路”(旺爸讨论的“成功的目标”在这基础上才有讨论的意义),而社会制度、工资报酬等,也保证了如果不喜欢读大学继续深造的人,读不上去完全可以不读,或者读个college,也有不差的生活保障。
所以,读名牌大学,甚至硕士博士,都只是选择之一,都完全出于自己兴趣以及能力,自觉自愿才是最好的动力么。
再返回来讲,中国式的家长,都是以读书为唯一目标教育孩子的。出去的孩子,除了英语,一般其他方面的学习都要高出小老外们(尤其是数学),艰难的主要是语言。但国外的语言环境和在中国苦读英语,那还是国外要轻松许多了。
再说国外比较重视的课外活动和体育项目等,也还是那句话,在有多种选择的前提下,总比整天埋头在书堆题海里好吧。
再加上国外本来就是人少资源多,只要学分够就能上心仪的学校,和国内刚好相反,看了不少小移民小留学生们的求学心得,基本上只要不学坏,国内出去的孩子上本地一流大学也是为数不少的(难度绝对比北大清华要低),至于考常春藤就看孩子自己的天赋,和自己要不要了。
我看好的国外教育的优势,倒还不是读书是否轻松,我欣赏的是愉快,心情的愉快。国外老师决不会用各种手段打击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决不会因孩子蹦蹦跳跳而受到惩罚,决不会教孩子们去孤立其他孩子(虽然我们不是被孤立的,但我极不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学这种待人之道),等等,太多不人性化的东西。
我认为
比学习、比读个好大学更重要、更需要从小培养的,是人格和心理的健康,而这个,是我在中国老师身上没法看到的。当然,这也许只能怪体制,老师也是被某些“指标”压制,或者是因为她们工作本来就感觉不到愉快,所以才发泄到学生头上。这种情况,家长有什么能力改变呢。
[
本帖最后由 m宝贝 于 2010-8-9 11:4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