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58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让我们开始干吧!——谈中国普通家庭的教育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0-12-4 17:11 发表 \"\"
歪到智能设计论了,楼主要吐血
不会吧,楼主也说“造物”了啊?.

TOP

回复 351#jrmm 的帖子

此造物非彼设计。.

TOP

引用:
原帖由 jrmm 于 2010-12-4 14:07 发表 \"\"
不知你说的牛顿和胡克之间的争论,是不是与下面这个故事有关? ...
摘自:
http://kicering.blog.hexun.com/9136220_d.html

事情还得从牛顿寄给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一篇论文"Theory of Light and Colours"说起。在这篇光学专著中,牛顿报告了他在光学研究中的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光的粒子说。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科学院负责审理论文的一位科学家虎克的强烈质疑。这位虎克大家不会陌生,就是那个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提出了弹簧拉力和伸长成正比的虎克。这个人也是个天才,和牛顿不同的是此公博而不专,什么天文学,地质学,光学,植物学,解剖学都有涉猎,而他在自已的专著 "Micrographia"中认为光是波,再加上好胜心强,他对牛顿的粒子说自然是恨之入骨,从此两人相识并交恶,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掐架。这是1672的事。

最初的战斗两个人互有胜负,因为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假设,不同的是牛顿更重视用实验去验证,而其它的科学家只是陈浸在猜想中。到1675年,牛顿完善了他的光粒子假设,即是两篇论文 "An Hypothesis Explaining the Properties of Light" 和 "Discourse of Obervations"。第二篇文章激起了虎克极大愤慨,他认为牛顿是从他的 "Micrographia" 中得到了灵感,更不可原谅的是,他认为牛顿在用他的想法去解释和波动说水火不容的粒子说! 而对牛顿来说,他对虎克的工作是很清楚的,一些想法来源于 "Micrographia" 是不可避免的,但他的个性决定不可能去公开赞扬虎克,因为在牛顿看来,任何一种假说必需要有实验证明正确了才能成为理论,而不是靠猜想,但17世纪的科学家们把 "Reasoning" 看成是科学的本源,而虎克正是这种思想的拥护者,列出一堆猜想来不加验证地解释现象,这是牛顿极其鄙夷的。
===============================
不继续深究这个问题。

我欣赏并接受水老师的观点,造物主的归造物主,人的归人。不知道总结的是否准确?好像很小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想法,被水老师这么一提炼,豁然开朗了。在教育上,这就意味着,对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存有相当的敬畏,如不知道天才是如何培养的,就不要妄言培养天才,而对我们知道的又可以做的,就要努力践行,如识字前的诵读。.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好崇拜楼主,也十分感谢楼主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并且还有具体的事例。比起那些教育书籍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帖子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
    我要仔仔细细阅读这个帖子,认认真真反思自己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错误,停止打骂和粗暴的行为态度,好好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爱心和耐心。
    激发孩子的自主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不要有太多的规矩和条条框框去束缚她。
    感谢上帝已经赐予我了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不应该要求她太高,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容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吧,给她更多的时间去进步,去完善。.

TOP

让我们开始干吧!--数学启蒙之玩数学

通常情况下,数学的启蒙晚于语言的发展,这是正常的,人类认知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开始数学启蒙的时候,通常已经能流利地说话、走路了。一说起数学教学,大家就会想--我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习数学的啊?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小学老师站在黑板面前讲课,小同学们背着手认真地听课。于是赶忙找教科书,没有教科书,就去上珠心算,做公文算术。其实,这从根本上就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你回忆的是你有记忆的那部分,蒙童的时候你接受了什么样的数学相关教育,肯定忘了。第二,我们的BBMM往往也认为上课学数学才是数学,他们根本不把蒙童教育中的数学看成是数学。

实际上,当我正是带儿子学习的时候,差不多 Alex 三四岁的时候,我也存在同样的疑惑和问题。问我老爸,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知道我数学一直都比较好,特别是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更是强项,比较来比较去,我们猜测大概跟我小时候喜欢折纸有关系。关于折纸游戏,我倒是有印象的。那是在我上中班的时候,有个代课老师是幼儿园里的折纸高手,我还记得她的腿上有块很大的伤疤,据说是被地主的狗咬得。也没记得教我们怎么折纸,反正上幼儿园就是折各种各样的东西,方盒子、船、军舰、纸鹤、坦克等。我猜,可能正是这种折纸游戏,建立了最初关于点线面的体验,使我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平面几何和高中的立体几何,而这两门课,我前面说过,都是先自学的。

说到折纸游戏,并不是想劝大家都去玩折纸,而是想说,数学并不是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听才可以学会,在足够的体验基础以及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它是可以自然生发出来,换句话说,自识自学的。其实,大家只要想想,《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数学才从萌芽期的神话、巫术、实用算术的状态走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那么,欧几里得又是何人所教呢?没人。当然,欧几里得并不是神,他也一定是从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的几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丈量土地、测树高、测井深、造房屋等。

好,说到这,大家可能也猜到我要说什么了,但是,且慢,我们先把欧几里得放一边,先仔细想想孩子们是怎么学说话的,因为教说话跟教数学似乎是同样的处境。有BBMM要说了,我们哪里教过说话,说话怎么教啊。对啊,我们确实没有教过,至少没有我们站在前面讲,孩子坐在凳子上听的这种教学场景。我们只是指着爸爸说,“喊爸爸”,指着妈妈说“喊妈妈”;我们只是手里拿块糖,一定要孩子喊出爸爸或者妈妈才给他;我们只是不停的讲啊讲,孩子听啊听,听到一定程度,他就开始咿咿呀呀地说,甚至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说上一大堆谁也听不懂的话、、、一年两年,从发单音到双音,从简单发音到复杂,从词到句,从句到串联起来讲故事,说话就这么学会了。

为什么数学不可以这样学呢?当然可以,数学启蒙完全是同样的。孩子找到妈妈,“我要糖。”妈妈就问一句,“你要几颗糖?”孩子回答,“一颗。”妈妈就说,“我手里有两颗,全给你吧?”于是一边数“一颗、两颗”一边把糖教在孩子手里。这不就是一次完美的数学启蒙吗?所以,数学启蒙很简单,就是跟孩子“玩”数学而已,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抓出各种各样的素材来玩。

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被数学包围着,不乏玩数学的素材: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标价;路边的建筑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高低不同;幼儿园里小朋友的人数……凡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场合、物品都可以成为幼儿数学启蒙的好素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是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大课堂,BBMM应该具有随机教育的意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比较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积累数学经验,引导他们去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比如玩玩具时,根据玩具的材质进行分类,或者根据体积给玩具排队;吃饭时让幼儿先清点人数再根据人数确定碗筷的数量多少;上下楼时引导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走在路上可以让他们看桥拱并初步建立弧线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启发式学习,使幼儿既轻松又自然地获取一些简单的数学经验,让他们感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好玩、非常有用的一门学问,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正式学习打好基础。(注1)

记得 Alex 二年级时,老师问,“什么是数学?”Alex 回答:“数学无处不在。”我以为,这是对我的启蒙教育最好的褒奖。

注1,这一段摘自《培养兴趣是数学启蒙的核心》
http://baby.sina.com.cn/edu/07/0702/091121956.shtml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2-8 00: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11 14:03 发表 \"\"
对于钱教授,我不予置评。

对于打孩子这件事,我原则上是反对的,而且是极力反对的。因为我小时候痛恨挨打,并且自己进步最快的时候,都不是用打来逼出来的。但是我也并不完全废弃打这个手段。打孩子,不可以用什 ...
十分赞同楼主的这个观点,我自己在气头上时会因为孩子对我的出言不逊或不听话而打孩子,但是打完后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更本起不到效果,我也曾警告过她,下次还会打的更狠,孩子毫不在乎的对我说打就打。
所以说,打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反倒会影响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
真的很感谢楼主,每个问题都分析的那么深刻,让人心服口服的接受。.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60#perfeiti 的帖子

这个,分不清早晚的吧。语言的发展从哪里开始算呢?我自己觉得在产房里抱住她喊她“宝贝”的时候就开始了吧。当然啊,我这个算是很落后的,那些热衷于胎教的妈妈,她们对于孩子语言的启蒙可能更早吧,呵呵。不过我怀孕的时候,虽没有胎教,但也没有闲着。挺着大肚子去讲课,宝宝在我肚子里听课,是不是也算是另类的语言启蒙呢?.

TOP

回复 357#ccpaging 的帖子

CC:我看到你在小学版跟火车两个,在那里跟一些朋友掐起来了。

你们两个好热心,我是没力气抬杠的。只要不指名道姓地非让我吱声,我就不吱声。其实你和火车的观点和其他一些朋友的观点的分歧在于:奥数能不能帮助孩子长出学习数学必须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对于生活中具体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的能力。我没研究过奥数,照理不该乱说。不过呢,感觉我跟你和火车的观点应当是一致的。不能缩短探索的时间、不能简化探索的过程,能力的成长需要时间,能力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犯错。同时,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在不断地犯错中,孩子心性的磨砺也得到提高。

一些捷径就像是给孩子喂食提纯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一段时间内,孩子不缺营养,长势良好。但是时间一长,你不知道哪些营养物质会积累,构成代谢问题。更糟糕的是,提纯的营养成分,妨碍了消化液的分泌,妨碍了肠胃蠕动的节律,导致肠胃功能的萎缩。

但是你和火车那么说,别的朋友未必会理解。让别人接受一个观点,固然,自己首先要表达充分,其次,也要他人的心灵准备好。这个大概就是“缘分”吧。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我提到“缘分”,可能会认为我指的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这里解释一下,我指的缘分是这样的:某一件事情,它的完成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这么多条件,也许我们不能清楚地一一枚举,更不能界定它们的权重,但是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当这些客观存在在某个时间点上同时具备的时候,就给了完成某一件事情的环境。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2-8 21: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8 21:10 发表 \"\"
。。。。不能缩短探索的时间、不能简化探索的过程,能力的成长需要时间,能力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犯错。 ...
这几句话,让我联想到了关于孩子走读和住读的利与弊。
在目前独生子女群体存在的环境下,我认为住读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辅助。那是不是这样一个过程也可以早点开始呢?很想听听水老师的高见。.

TOP

回复 362#水之形 的帖子

这就像我希望孩子理解某一个数学概念,只是准备好和讲的好是不够的,有时还要等待、、、何时合适了,其实也很难预先罗列,到时自然会感觉到。最近,我正在做这方面的反思,确有许多不足,不单指教育孩子这一个层面。.

TOP

回复 362#水之形 的帖子

这段话说得好, 我也不喜欢抬杠, 当发现双方的认知水平阻碍了交流, 我会选择闭嘴,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66#perfeiti 的帖子

语言的发展,从主动表达开始,这个有点奇怪。

孩子在表达之前,他们的皮层已经准备好了。

至于先天性语言障碍,你不知道他们是卡在哪个环节。语言的听说读写,在皮层上是分开的。你不知道他哪个皮层受损,或者是哪个输入、输出通路受损。.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70#perfeiti 的帖子

是的

先天性的聋,可以确定输入通路受损
先天性哑,你就不知道哪个环节受损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72#perfeiti 的帖子

没有输入激活他的皮层了嘛.

TOP

人的语言皮层是比较特殊的,是单独可以探测的。

首先,具备这样的特殊性,在一定量的输入刺激下,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连接,为最终的讲话提供基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76#perfeiti 的帖子

大脑就是这么奇怪。

缺一半不要紧,但是缺一小块,就很要紧.

TOP

请教水老师,能否推荐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纪孩子看的科普类读物、心智发展、数学启蒙方面的书籍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80#perfeiti 的帖子

同学,大脑的可塑性并不能代表一些关键性的区域的损伤可以由边缘区的神经元来代偿

当一个人的语言写的区域损伤之后,目前还找不到恢复它的功能的途径。.

TOP

回复 381#perfeiti 的帖子

所以说在皮层发育的不同阶段,同样的刺激,它的性质是会发生变化的。某些时候是无效刺激,某些时候是最佳刺激。


刺激不能解释认知的机制,但是是必要条件。.

TOP

回复 380#perfeiti 的帖子

我没有研究过不同人种的语言皮层,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TOP

回复 378#belli 的帖子

这个我说不好,你得自己选。

目前我在这些方面做的努力,都不成系统。看到个机缘,就随便发挥一下。.

TOP

回复 362#水之形 的帖子

可能BB们更喜欢掐架吧。

WW上关于奥数的讨论,一直都是很热的。大概两三年前我曾经卷入一场很激烈的争论。相比之下这两天的算是和风细雨。

按说我的观点在WW上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但是不见得在每个帖子里都是如此。有些话反反复复讲也没有意思。很多时候就不想很仔细地去解释了。但是还是会尽量简洁地概括一下,毕竟不光是写给回复对象看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87#perfeiti 的帖子

特殊功能区的损伤.

TOP

回复 386#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掐架是成长中的现象,哈哈,你们好年轻!十多年前我也喜欢掐,喜欢在清华和科院的BBS上掐,从政治观点掐到宗教信仰。

不过现在我仍旧对于他人的观点感兴趣,所不同的是我更喜欢听,没力气掐了。我知道我很难改变他人,同样,他人也不容易说服我。某些时候,心意相通,那是一种缘分。

我要外出了,回见。.

TOP

回复 389#水之形 的帖子

我接受!我的确很年轻。但是现在掐得也少了,慢慢变成中年人。

不过,我估计考爸要不高兴了。
他儿子都念博士了他还喜欢掐。.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9 10:19 发表 \"\"
这个我说不好,你得自己选。

目前我在这些方面做的努力,都不成系统。看到个机缘,就随便发挥一下。
虽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还是要谢谢水老师的回复。
你的教育理念阐述的有理有据,另我心服口服。真的很感谢你能跟大家分享这些经验。.

TOP

引用:
原帖由 belli 于 2010-12-9 09:16 发表 \"\"
请教水老师,能否推荐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纪孩子看的科普类读物、心智发展、数学启蒙方面的书籍呢。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能力通常还比较欠缺,选《神奇校车》一类的绘本或者图画比较多,文字少的书籍比较好。阅读能力比较强了以后,《可怕的科学》比较合适。
不过,水老师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书方法。大家读的书一样,可以方便交流。大家读的书不同,保持了思维的多样性。两者不可或缺。而且书也是讲缘分的,所以合适的书最好是孩子和BBMM一起去选。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2-9 11:00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2-9 10:58 发表 \"\"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能力通常还比较欠缺,选《神奇校车》一类的绘本或者图画比较多,文字少的书籍比较好。阅读能力比较强了以后,《可怕的科学》比较合适。
不过,水老师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书方法。大家读的书 ...
哦,谢谢cc的回复。书城倒是去过几次,但是在那里孩子只对动漫类的书感兴趣,而我自己觉得这种书没什么意义,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容上。让这个年纪的孩子自己选书,可能鉴别能力还不够。.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95#perfeiti 的帖子

失去听力之后可以说话,是因为以前的听力输入,让语言皮层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不会说话的婴幼儿,失去听力,是不会说话的。

如果你对脑皮层的功能结构感兴趣,找本认知科学的书来看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97#perfeiti 的帖子

首先,人的语言皮层具备它的特殊性,这是人类语言产生的一个基础。

其次,在恰当的时机,应当给予足够量的语音刺激,这是说话的一个必要条件。.

TOP

回复 397#perfeiti 的帖子

我哪句话说了语言是不需要后天的刺激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2-9 14:19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