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为了把这星期空的债还干净,小马的功课磨蹭到晚上10点多,尽然还有语文练字没有写好。我第一次做了那种帮小娃做作业的妈妈,替他完成了一部分语文练字作业。小马看我替他做,自己也在奋笔疾书,可是做完了还是吓丝丝对我说:妈妈,明天老师一定会发现的啊,怎么办啊?能怎么办?一张古文语段练习,5篇小文章做了1个半小时,一开始自己字典不查糊做,然后再查字典返工。时间都消耗在这样的无用功上。看得我心里着急啊。讲了N遍的做作业质量要高,不要任务观点,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是锻炼你的能力,可是没用,还得N+1遍唠叨。
陈默老师的讲座学习了。要说感想不能说没有,可是要说有多大的现实可行性,我觉得因人而异。就如在前面所说的,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还是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还有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陈教授毕竟并不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他的教育目的比较单一,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就行了。可是家长们对孩子们却不得不有要求,尤其是慢娃娃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更是不得不有要求。这是所有矛盾的来源。
不过有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孩子们都是情绪化的,所以家长们和孩子的任何交流一定要建立在对孩子情绪的理解上。只有和孩子的情绪共情,表示理解,正确倾听,才能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一起探讨问题,孩子们也能乐于采纳我们给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工作中,也是如此。好的班主任老师,必然是一个能和班中孩子共情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期中考试后,2周一过,语数外都进行了单元测验。成绩惨不忍睹。(梦游状态,惨不忍睹才是正常的啊!)作业比以前似乎更多了。当然更有可能是小娃课堂没有完成,把校内作业变成了回家作业。和他交流为什么。他说大概睡得太少了,上课的效率不太高。(吐槽:不是不太高的问题好不好,是很低)这几天,磨磨蹭蹭,练琴都没有进行的情况下,每天都要十点多才上床。而且他还不是个沾枕头就着的娃。所以注意力的问题又变得比较棘手。本来也想像陈教授的视频中所说的,也来个潇洒的:儿子,我和你爸爸散步去了啊!结果前天散步的结果就是作业蹭到10.00,后遗症一直祸害到昨天晚上作业也这么晚(忙着补前天的质量差订正)。小马爸爸只能无奈地又把我还给儿子。(阿Q发作安慰自己:被人需要,还是抢着要的感觉真好啊!
)
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想跟同事说说,作业能不能少点啊!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周六没空,周日没空,周一到周五更没空。还想跟他去看个电影,听个音乐会的,找时间都找不出。这预初娃初三的节奏啊!几个老师初三惯性太强大了!当然儿子面前是不能这样说的。老师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