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这段话,我要夸奖几句,因为你点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先说我母亲曾经的一段感慨,原话记不得,大意是很多人家父母对孩子很好,孩子长大了不孝顺;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痛下杀手,吃不好,下手重,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反而对父母很好;最后感慨我们孩子们命好啊。大家可以想想生活中是不是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例子呢?
再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14亿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应该在9亿附件,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即使在城市中也大量存在城市贫民,无权无势无钱;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阶层等级也是十分分明的,层与层之间的鸿沟也是很难逾越的。要想跨越这个鸿沟,在中国几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上大学。回到20、30年前,这条路更几乎是唯一的途径,而改革前中国社会的创伤及其严重,有战争、家庭出身、反右、文革,整个社会几乎让人看不到出路,而高考、上大学就是改变自身、家庭乃至家族命运的那艘”洛亚方舟“,怎不引起中国人的疯狂呢?
当年,上了大学,无需付学费,还有补贴,工作包分配。农村来的孩子从此跳出山沟;城市贫民从此进入国家主流阶层;家庭出身不好的从此改变人生轨道,这一幕幕,都在我们身边真实而频繁地上演。于是乎,前一辈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终于有可能通过上大学这条途径在自己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了。
于是千辛万苦化为千言万语,化为手中的棍棒,驱赶着孩子,孩子即使不喜欢,又何忍心面对即使棍棒之后母亲的眼泪?况且还有苦尽甘来,入学后可能的万般放纵呢?
只是当年上大学,如今上重点大学都是整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就像社会永远都是分阶层,既有上层,也有下层;而孩子进出是靠成绩应试选拔出来的。不知道我这一说是不是已经简单地呼应你和姐姐曾经对父母教育愤恨,而今却是感激的情绪?
但是同样有一问题:如果你们即使那样,却无法考上大学,你们如今又会如何看待父母呢?我没有答案。
再引申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若干年前,有几个10岁的打工妹,她们带着无比羡慕的语气说:”我要是能像这些高楼里的女白领一样,在上海这个高楼里工作,一个月赚2、3千块钱那该多好啊!“ 可那些女白领们会像她们一样幸福吗?女白领又是如何想的呢?
同样历经辛苦,求学和青春期挣扎的孩子们,就是进入几乎人人谢慕的清华北大,就真的如同他们的父母和他人一样,感到幸福快乐了吗?这些东西真的就是他们想要学的东西,想要过的生活?听听”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看看自杀的同学,你就会觉得人生真的很复杂。(至少曾经同学的那个优秀群体而言,内心忧郁挣扎的多,平静安详的少,真可笼统地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就这句能概括?)
还有一个复杂的东西,会发生孩子和父母身上,那就是已经进入更高阶层的孩子和还处在低阶层的父母,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如何沟通呢?大家不会感觉他们的距离实际已经很远了吗?(这个曾是我在前面曾想提及的”保守“话题,但应LZ的谈论我想还是先不提及为好)
其实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成年后,曾开窍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询问自己的:”我都做到了,又如何呢?“
带着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吧。同时,毕竟是水老师的贴,我们尽量贴着水老师的节奏走,好一些,否则要歪楼了?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9 18: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