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73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由两个差生谈起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受益良多.

TOP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换个领域照样学得比人快。.

TOP

回复 296#水之形 的帖子

因为想到自己。。。
偶也是当姐姐的,当然么有水JJ这么有才。。。
但是小时候也是比较出色的,学习上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相对而言,弟弟就逊色一点。可悲的地方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属区里,就是周围邻居、老师、同学都是同事或者同事子女这样的。于是每个人都会跟弟弟说“你看你姐”,从小学到初中,我不知道弟弟被这样对照了9年,对他的心理影响有多大。。直到现在弟弟也没跟我说过。我弟弟跟二宝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相对内向,也没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做底气。
直到我高中,到3百公里之遥上学,更无暇顾及弟弟了。等到弟弟高中的时候,到了地方学校,我的这个参照的影响没有了,但是弟弟似乎已经认定自己就是不行了,学习也不上心。最后上了个大专,建筑类的,现在还是在工地谋生,一年里也没什么周末假期之说~~~
其实弟弟也是很聪明的人,小时候拼接4驱车、航模都是自己瞎琢磨,很厉害的。可惜没有人引导好好发展。生活能力方面也是弟弟比我强很多。。。
这个是我亲弟弟。。。现在生活算稳定,但是似乎看不到很多光明的未来。

我还有一个堂弟,从幼儿园小班就在我家长大,一直到初二,我还记得每天去接他放学的时光,那个大脑袋欢笑奔向我的场景。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学坏了,我所谓的学坏,不仅仅是指他学习不上心、成绩差、逃学这些。而是,他不懂得感恩。初二时候不知道他跟我父母闹了什么矛盾,最后是送回了我叔叔婶婶家。现在是在外面打工。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对自己父母和我父母都只有怨恨。他有时候给我的电话中也是抱怨工作,抱怨家人的不理解,他在自己的空间称自己16岁就开始挣钱养家。可是,我知道的事实是他现在外出的时候连路费都还是我叔叔出的;他再到我家做客,我爸爸受伤住院,他一次都没去看过。我鼓励过他,同情过他,理解过他,甚至物质上我也支援过他。。。可是我真的很灰心,他现在已经20岁了,我根本看不到他的将来。

对于这两个弟弟,我常常很难过,觉得当年我如果稍微对他们多关心些、多影响些,或许他们的路会不一样。

**ps,小堂弟到我家是因为叔叔觉得我们的学校比乡下好一些。实际上,他父亲对他的经济投入是最多的.当然精神就不提了,疏离的很。这也是我很反对把小孩扔给父辈看管的原因之一**.

TOP

没想到T从面试办公室出来直接找了老总R,跟他说:“这个人你一定要用,他会成为你的臂膀。

真是一句真言~~~ 人前留一线 日后好相见~ .

TOP

回复 290#水之形 的帖子

睿智的姐姐,有福的弟弟,父母的远见,瞧这一家子,.

TOP

写完了,要分析。先听听诸位事怎么看待二宝的成长?对大家有哪些借鉴?.

TOP

doc文件已经压缩,放在一楼主帖里,要下载的去看看。

因为这个故事是用来让大家借鉴的。所以大家自己看看就行了。最好不要转载,如果有人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因为以前在其他论坛上写一些教育和财经的文章,被到处转载,但很多人并不注明是转载的,更不会写上我的网名。这个有点让人不舒服。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22 14:35 编辑 ].

TOP

回复 303#xbolilala 的帖子

你堂弟,命运对他来说很不公平。他小小年纪就离开家,虽然是在伯父伯母身边,那跟自己父母身边完全两样。你父母对他再好,他还是会觉得他受歧视的。如果再管教严格一点,这方面的误解就会更深。对伯父母的误解,也会加深对自己父母的怨恨。小小年纪被送离家,这种伤害是很深的。这伤害来自于父母对于幸福意义的误解。

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物质需求不会很高(除非家长娇惯),但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一个温暖的怀抱,远甚于锦衣玉食。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不是这机会、那机会,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爱。机会孩子长大之后自己会去找,但是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一旦失落,很难弥补。.

TOP

回复 305#fm_08 的帖子

  罗里罗嗦写我怎么帮二宝恢复信心,其实是写一个案例,给大家借鉴一下怎么做思想工作。.

TOP

回复 309#水之形 的帖子

看了这样一个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后,这几天看着儿子就心平气和了许多 ,也尝试着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再急火攻心了。寒假里想让他看看这个故事,这比书店里泛滥的励志书不知要强多少倍呢

帖子收藏了,需要慢慢消化.

TOP

回复 310#fm_08 的帖子

要做到有效沟通,得注意谈话环境。带孩子换个环境,或者请孩子吃饭的时候,在他们最放松的时候谈话最有效。最容易起反作用的谈话,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那时他们很紧张,家长也很生气。孩子很快进入一种心理自卫状态,不容易听进去话。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尽量不要说话。拉着脸,保持沉默,孩子会很清楚地知道你生气了。表达到这个份上就可以了。等事情过去几天,自己心态平和了,孩子也不紧张了,找个宽松环境进行理性对话。.

TOP

一口气看完了这个帖子,感触良多。我也有个从小就是差生的弟弟,但是现在还是继续在让父母和我为之操心。 看来得找个机会好好的和他谈谈,希望能有所收获。 LZ 的帖子写的真好,定会再细细的回味一翻。.

TOP

回复 所有的爸爸妈妈

在我写故事的期间,不断有反馈。这些反馈是很好的,只是我再写的时候,没有空一一回。有的人的观点我是完全接受,这就不回了;有的观点不能完全接受,但如果要谈,需要多方面论证,一时来不及写了。

写这么多,不是为了图个热闹。我希望从一个差生身上分析命运和个人素质的作用,来谈谈一个人成功需要哪些素质。

关于这个,下个礼拜有空我会写一点分析。.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2 15:41 发表 \"\"
在我写故事的期间,不断有反馈。这些反馈是很好的,只是我再写的时候,没有空一一回。有的人的观点我是完全接受,这就不回了;有的观点不能完全接受,但如果要谈,需要多方面论证,一时来不及写了。写这么多,不 ...
题目虽然称为“差生”,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优秀生。
学习成绩不好的可分为:真差生和假差生。
也一样,学习好的也分为:真优秀和假优秀。
从文中的“差生”身上,能让优秀生学到很多东西。.

TOP

回复 206#水之形 的帖子

加油!你完全可以据此写一部小说,胜过几百篇教育论文。再让哪个作家【或者就你自己】改成电视剧,保红!.

TOP

现在的“差生”已经不叫“差生”了,被重新定义为“问题学生”。这个定义可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学习问题、交友问题、智障问题、自闭问题,真是五花八门,就像现在的人生的各种各样的“怪病”。我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的下如果真是“问题学生”进入很难想象能取的怎样的“成就”。也许是我杞人忧天,只是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

TOP

引用:
原帖由 jsayshxszx 于 2010-1-22 19:39 发表 \"\"
加油!你完全可以据此写一部小说,胜过几百篇教育论文。再让哪个作家【或者就你自己】改成电视剧,保红!
完全同意
最近还拜读了水老师的其他帖子,真是太棒了。水老师不仅文笔好、知识面广,且数理化又那么好,受益匪浅,都收藏了,给老公看、给孩子看。
在此感谢水老师了。.

TOP

回复 308#水之形 的帖子

我小时候亲眼看见,同学的姐姐,从小被放在外地祖辈处带,小学回到父母身边,始终不能跟父母亲近。孩子,是一定要父母亲手带的。小孩子,比大人想象中的更注重精神,虽然很多父母都以为小孩子容易“收买”。.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2 15:27 发表 \"\"
要做到有效沟通,得注意谈话环境。带孩子换个环境,或者请孩子吃饭的时候,在他们最放松的时候谈话最有效。最容易起反作用的谈话,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那时他们很紧张,家长也很生气。孩子很快进入一种心理自卫状 ...
这个太有道理了。学习了。。。。。.

TOP

震撼,值得让女儿一看。.

TOP

写得真好!如果不出书太可惜了 .

TOP

好故事,好有才情的楼主。“因为依仗自己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一定会给他带来挫折;依仗自己够义气,能够横行江湖的人,他的义气也会给他带来灾难;有钱是好事,但是仗着自己有钱的人,他这种倚恃心理必定会给他带来灾难。”这句话睿智。.

TOP

回复 307#水之形 的帖子

下载了,谢谢!
好东西总会有借鉴之处.

[ 本帖最后由 ruixuet 于 2010-1-23 23:20 编辑 ].

TOP

真实而充满哲理的故事,假期里要让小儿看看。.

TOP

下载了,多谢!会给儿子看的.

TOP

下载了,多谢!
家中有懵懂的儿子,真担心他的天真和幼稚啊!
希望孩子们都能顺利成长懂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一口气看完,写的真好,真的很感谢,你给我们的这篇文章。.

TOP

回复 1#水之形 的帖子

收藏,谢谢LZ细心。.

TOP

“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信”能让“好生”的发光点更闪耀
“自信”能让“差生”重新燃起希望的明灯
“自信”能让人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

有“想法”的人更容易获得“自信”
“有想法”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综合能力的积累过程.

TOP

回复 311#水之形 的帖子

这个迂回的沟通解决矛盾的方法在我们夫妻间有效
我们在磨砺了10年后现在就这样消耗矛盾的.

TOP

回复 330#小蟹妈妈 的帖子

现在的小孩子有点自信过头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32#云雀 的帖子

自信过头叫自负,通俗地说是不是叫“不知天高地厚”.

TOP

回复 334#小蟹妈妈 的帖子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2 14:32 发表 \"\"
doc文件已经压缩,放在一楼主帖里,要下载的去看看。

因为这个故事是用来让大家借鉴的。所以大家自己看看就行了。最好不要转载,如果有人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因为以前在其他论坛上写一些教育和财经的文章,被到处 ...
LZ你好,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能不能短我一个上面提到的其他的教育和财经的文章,很想继续拜读。.

TOP

帖子真是棒,送花加好好思考,期待LZ的分析!
家有调皮男孩,烦恼中。。。。。。.

TOP

下载的人不少,谈感受的人不多

这有悖我的初衷。
我原本的意思是家长看了这个故事,有所启发,调整短期的教育目标,改变教育方法。可是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去看这篇文章。孩子要是自己能在这个故事里取其中道,他们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希望家长如果看了这个故事有感触,那么在给孩子看了之后,跟他们一起分析这个故事里的成败得失。

教育,随着孩子的升学,其目的一步步地被异化。如果教育到最后,连父子亲情、母子亲情都丢失了,这不得不说是人生的讽刺。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念念不忘的一点是:自己是孩子至亲的人,自己是孩子最忠实的朋友。基于这个出发点,教育不会走上歧路。.

TOP

有朋友写信问我哪些书可以作为奠定思考基础的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有代表性。

在我看来,古籍中能担当此重任的有三部书:《论语》、《道德经》和《史记》。此外还有一些单篇文章也是不错。在我读过的文章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烛照千古,应当背诵,这是中国学者的明志典范。第一次读这篇文章,就被深深地打动。此外,曹操的《让县自命本志令》以及同时代的《出师表》,都是讲述人生、明志的佳文。这些文章,应当在青年时期开始之前就交给孩子。让他们在开始思考的时候,已经有些崇高的概念在脑海里。也许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抛弃这些崇高的概念,但是至少他们知道什么是崇高。

一部《史记》,是梁启超先生儿童、少年时期的主要读物。这部书,他可以说是读烂了。这部书奠定了他的人生观,深刻影响了他的文风。作为一个学者,同时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拥有象蔡鄂、徐志摩这样的学生,同时拥有象梁思成这样的儿子,梁启超可以算作是一代大师、一代学人之典范、一位成功的父亲。

在熟读经典之后,还需涉猎诸子。如果只有经典,则会使人眼界狭窄,过于死板;如果没有熟读经典,只有宽泛的涉猎,则没有思考的跟基,过于漂浮。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经典,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会要求他们自己的孩子去熟读经典。.

TOP

回复 339#水之形 的帖子

“教育,随着孩子的升学,其目的一步步地被异化。如果教育到最后,连父子亲情、母子亲情都丢失了,这不得不说是人生的讽刺。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念念不忘的一点是:自己是孩子至亲的人,自己是孩子最忠实的朋友。基于这个出发点,教育不会走上歧路。”
下载了,在今后教育的过程中,谨遵教诲,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这点!
《史记》有没有白话文版的?《资治通鉴》有柏杨的白话文,看起来容易些。.

TOP

回复 340#尾巴妈妈 的帖子

《史记》应当读原版,它的文字并不艰深。其中的文章不仅仅只有史实,更在于它有非常强的文学性!是范文,宜诵读。
当然,要挑简单的东西看,好像是有一本《白话史记》,可以给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看看。.

TOP

那就《史记》了,听你的,没错的!.

TOP

此时不顶,更待何时?.

TOP

前面看到很多家长说要给孩子看,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合适。
半大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正是叛逆的年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内心已经蠢蠢欲动了,再加上家长也认可,那么他很可能就更不安心课堂了。二宝之所以最后能胜出,并不在于他会打架和逃学,而在于他有深厚的精神底蕴,知道自己怎样走才是对的,即使一时走了一条小路,他还能拐到正道来。但是更多的孩子,还是懵懂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按照常规的路来走,会更安全一些。即使是二宝,我也想说,如果他能像水JJ一样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取得成功也会更容易一些。
磨难可以用来回忆,那是成功以后。身处其过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得了磨难的考验的。
当然,我认为,已经具有正确人生观的孩子,看看倒是无妨的。

我认为水JJ这篇文章主要还给家长看比较合适。
目前教育系统里,我觉得最浮躁的是家长本身,而不是老师或者教育局或者培训机构。
对小孩要求多多也是家长,而不是这个社会。
不要说如果,也不要说什么名校要什么证书。。
这一些,在我们那个年代也是如此的,好的学校要更好的成绩,学校也有补习班,竞赛加分也不是今天才有。不同的在于,我们的家长放得开。

现在想起来,我应该属于某楼所说的“假优秀”的那类,就是成绩一直还好。但是现如今在工作中并不见得很出色的那种。
想想我自己,我属于爱看书,但是缺乏家长和师长指引的那种,逮到什么看什么,造成阅读很广泛,但是没深度。表现到我自己现在的个性就是任何新东西和新环境,上手和适应都很快,但是不爱往深里发掘,这是我的短板,我一直在努力补偿。
因此对于偶家闺女,我现在也是买很多书给她看,将来希望她可以看的更深一点。
综合偶自己和其他一些文章,我个人认为,多看书是有好处的,如果在这过程中,能得到适当的指引,那么看书的好处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完美的体现出来。

那么,回到主题来说,好生、差生,如果少年时代根子竖直,你就不用担心它将来歪到哪里去。反之,如果家长总是天天观察,今看看似长得不够快,拔一拔;明天看似往左边歪了,于是往右拽拽。那么,这根小苗根都没扎牢,你让它如何长成参天大树呢?.

TOP

回复 338#水之形 的帖子

深以为之……要守护孩子的心灵,我们先要自己坚强坚定些呢。
前天我走路上,想起自己说:孩子不分好坏。推及,人不分好坏,学校也不该分好坏。那我还有必要择校么?我想啊想啊,终于想通:要的。因为人没“好坏”,但事有“对错”。
学生恋爱、打斗,看似很头大的事情。但如果加个前提:在哈佛、在西点,我们就会认为正常、很好。
而那些在中学提前经历这些事情的孩子,只能说人不坏,但他们做错了。如果时机不适合、甚至破坏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既社会和自然的平衡),那么就应了布莱德利将军(谢谢shumi1的提醒)的话: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不坏,却错了。换言之,放眼长远些,选择适合的时机、做适合的事,无害于社会,就是所谓“对”。“对”的学校,也许是聚集了在做适于年龄和基本道德规则的事的孩子,同时也比较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对”的环境,还可以帮孩子省些太不必要的伤害。
放眼四周,自己家的和别人家的孩子都不差,不坏,只是做错。而且有些错无关原则,几十年后,还未必是错呢。这么想一想,我们不仅可体恤自家娃娃,也可理解别的所谓“坏”孩子。他们在不适合的时间做了不适合的事,无完全控制地伤害了自己、冒犯他人,应不是他们生存的本意。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此念起,心释然。我们还可知道有机会去改善,让事情进入它自己的轨道。孩子们暂时缺少判断,其实大人也是。适不适合一念间,做了才知道差之千里。我以前常会苛责孩子,现在渐渐学会去感受她。发现这样效果更好。
好差,是因为传统教育异化成筛选,非我们乐见。
一旦确定孩子性本善,我就必须保证不被优劣观裹挟(其实常常还会困惑摇摆),如套用榜样标准,孩子冤我枉,易坏心情。于是决定,选不了好不好,只选对不对。挡不住那些转动的齿轮,只希望自己助孩子一臂之力,出溜地快些,以尽力保持她小小可爱的健康身心。遥想着未来,我们所有的孩子会美丽盛放吧~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10-1-27 14: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xbolilala 于 2010-1-26 12:37 发表 \"\"
前面看到很多家长说要给孩子看,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合适。
半大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正是叛逆的年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内心已经蠢蠢欲动了,再加上家长也认可,那么他很可能就更不安心课堂了。二宝之所以最 ...
根正,苗才红!呵呵,帮顶.

TOP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前途影响之大,从LZ和她弟弟的成长中就可以看出来。LZ的早慧对弟弟的童年没有带来好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大人,包括父母对多少对老二带着一点有色眼镜。父母的严教对老大很管用,尽管LZ对父亲的戒尺恨,但父亲的要求和自己内心对自己要求上进的方向还是一致的。可老二就不一样,他需要父母正面积极的支持,而不是戒尺,话语的刺激。他的发展更趋向于情商的增长,而对父亲智商方面的要求不屑一顾。我觉得如果LZ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引导方向不同的话,老二可能会更有出息,比如做一个谙熟技术,预测应用,推广市场都非常精通的销售。

一家之言,比较片面。.

TOP

花了近2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水老师关于差生弟弟的描述。文采真好,跌宕起伏,为这份姐弟情而感动。
要说感想,我们姐弟三,同一小,中学,有的科目几乎是同一老师教授,也老拿老大(我姐太优秀了,迄今)来比,好在老二(我),老三(弟)属于老实,埋头苦干,没被甩很远。但被比的感觉非常不爽,记忆犹新。三人都还算自觉,父母没有多加干涉。
现在的我们能做的,对下一代(还都是男孩)尽量不去做和某某比。无论学习,交朋友,尽量引导。前提是要有让他们述说的空间,为此也是一边学(尽可能为了不被out),一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中,谢谢楼主!.

TOP

顶  思考。。。。.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6 09:47 发表 \"\"
这有悖我的初衷。
我原本的意思是家长看了这个故事,有所启发,调整短期的教育目标,改变教育方法。可是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去看这篇文章。孩子要是自己能在这个故事里取其中道,他们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 ...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我希望自己能像傅雷一样跟孩子沟通(不是指用暴力逼学钢琴哈)。有孩子后,重读《傅雷家书》,才真正看到一个父亲的苦心。父母和子女,做到soul mate的份儿上,才是化境吧。

   龙应台好像说过,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只有伦常上的爱,却没有引为知音的喜欢,毕竟是个遗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