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洋葱头妈 于 2008-11-13 10:26 发表
……
我只能开始出乱招,从1+1,2+1,3+1,问到9+1,是不是+1就是顺序往后数一个呀。是。那数数总会吧。嗯。操练几番后,小屁孩乐不颠地找爷爷,出多大的数+1 我都会,125+1? 张口就来126,于是他很享受自己的算术能力终于突破100大关。嘿嘿,我只能偷笑。
再教+2,小子不耐烦了,不就是往后数两个吗,我会。于是顺利完成+2。
+3,+4。。。如法炮制。
再后,3+7,往后数7太累了,那么引进加法交换率概念,从实物过渡到抽象,终于开始按7+3往后数3了。
减法,依旧如法炮制,往前倒数数。
目前总算完成了10以内的加减,不用手指了。现在操练N+M=10的题,准备采用6+7=6+4+3=10+3的法子逐步让他跨越到10以上数字。反正他很满意自己会算10+9,20+3等类的题,还有20+30,400+200(按2+3加上十位教、4+2加上百位数,还夹七夹八地讲了些倍数之类的)等。
平时还给他搞搞,大床睡2人,小床睡1人,宝宝和BBMM有几种睡法这类的。
也不知道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好歹小子不再看到算术题就是苦瓜脸了。
上周六,遇着一位育才中学的校友。人们都说他优秀,我则对他津津乐道的中学生活和工作生涯印象颇深。他在一个投资咨询公司任职,还在新东方兼职做英语教员。在公司里是个骨干,在学校里是个优秀教员,深受学生爱戴。课上得轻松活泼,效果特好。他说:最好的教育,是“声东击西”的教育。他的执教理念是:来Happy一下,顺便学点英语。他的这种教育理念来自中学生活的感悟,他说:他在育才中学快快乐乐地玩了三年,结识了一批朋友,顺便学了一点语数英理化生。看来,成功人士似乎都有一种玩的心态——学习是玩,工作也是玩。玩得轻松,乐在其中,因而能够玩出花样,玩出水平,玩出境界。
幼童的学习,更应如此。数学启蒙,切忌过于正经,过于正式,过于正规。儿童的天职不是学习,而是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顺便学点知识,学点常识。“大床睡2人,小床睡1人,宝宝和BBMM三个人有几种睡法?”便是玩中学的一个典型。此外,还有更原始、更简单的启蒙方法。依稀记得我家孩子是这样开始学数学的:
父:宝宝想吃几只香蕉呀?
子:一只。
母:爸爸也想吃一只,妈妈也想吃一只。宝宝去拿香蕉,给大家吃。
儿子来到果盘前,一个一个拿香蕉,还念念有词:宝宝吃这只,妈妈吃这只,爸爸吃这只。
儿子用笨拙的双手,艰难地抱来三只香蕉。
母:宝宝真能干,拿来这么多香蕉。你有几只香蕉呀?我们来数一数。
母子:一,二,三。一共三只。
母:宝宝要分香蕉了啰!
儿子边分香蕉边说:宝宝吃一只,妈妈吃一只,爸爸吃一只。
母:宝宝,你的三只香蕉是不是分好了?
子:是呀,分好了。宝宝、妈妈、爸爸都有一只香蕉。
孩子在这种游戏中既是在学数一二三,也是在学加法(取苹果时“宝宝吃这只,妈妈吃这只,爸爸吃这只”即“1+1+1=3”),还是在学除法(分苹果时“宝宝吃一只,妈妈吃一只,爸爸吃一只”即“3/3=1”)。在现实的生活中,在简单的数学关系中学数数,才不会沦为机械练习。
幼儿从认识数字1~3及其关系,到认识10以内数字及其关系,有一个艰难的过渡。从数10以内的自然数,到数100以内的自然数,又是一个艰难的过渡。记得初上幼儿园时,我和孩子经常在一路上数路旁的电线杆,一根根数过去。有一段时间,去幼儿园要数,回家也要数。我都陪烦了,孩子还乐此不疲。
有一回,我注意到每根电线杆都有编号。就在这上面做文章,把游戏改为猜编号。孩子对我能够猜出下一根电线杆的编号,感到十分惊讶。等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数字的递进关系)之后,也加入到猜编号游戏中。
我猜第一根是92号,儿子上前一看果真是92号;儿子接着猜下一根是93号,我上前一看故作惊讶状“果真是93号”……
有的时候,我故意猜错编号,孩子查看对照之后发现我说错了,会非常得意。
渐渐地,孩子不用查看编号,就能够判断我是不是猜错了。
于是,我们又把游戏改为隔一根电线杆猜一次编号。去幼儿园猜92、94、96……,回家则反过来猜181、179、177……
隔一根猜编号的游戏玩熟了,就改为隔两根猜编号……隔三根……隔四根……隔十根。
断断续续玩了将近一年,孩子的数学启蒙就基本搞定了。那段日子,从家里到幼儿园那段近1公里的路程上,撒满了一对父子的欢笑声。孩子自由地玩耍,快乐地游戏,顺便学了一点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