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从“废青”到金棕榈导演的炼成

从“废青”到金棕榈导演的炼成

从“废青”到金棕榈导演的炼成
https://mp.weixin.qq.com/s/JgA6GNx5wcSfUM26RNSKOg

从“废青”到金棕榈导演的炼成
原创: 电影造城  吾評遊字河  9月10日
1.

今年夏日电影期间,两天半内我看了七部,其中有四部是韩国电影。


我承认过去对韩国电影的一点点偏见和无知。以前总觉得韩国电影是商业有余而艺术不足。论商业,类型片的题材开拓制作不过是在学曾经的港产片,论艺术,虽然有金基德、朴赞旭、洪尚秀等这些中坚力量代表着韩国电影在欧洲各大电影节参展,但一来从个人口味,像金基德、洪尚秀的电影不太是我杯茶,二来韩国导演的艺术探索常局限在类型片范围内,有时难免会为讨好大众而不够胆破格(当然讨好大众非贬义,只是有时过于迎合却显得保守)。


直到这两年,不仅有李沧东、奉俊昊在康城影展引发的话题,还有像“逆权”系列叫好叫座,当然还有社会的环境,都开始令我反思自己对韩国电影的看法。尤其今年以来,香港国际电影节选了李沧东做单元,系统地放映他过往的作品,从处女作到最新作,还邀请李沧东做大师班,无疑都是对他和他的作品一次重要的认识。



奉俊昊首部长片《绑架门口狗》


刚结束的夏日电影节有一个导演首作的小单元,焦点仍然是韩国导演,展映了李沧东的长片首作《黑道初哥》,还有奉俊昊的长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奉俊昊最新的作品《上流寄生族》夺康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电影也正在院线上映,与此同时,奉俊昊第二部长片《杀人回忆》也在电影中心独家上映数码修复版。


当一次过看过这些导演首作或者早期重要作品,再回到当下对比他们最新的作品,你就会明白,获奖不是等运到。他们今天的作品受人关注,他们创作的视野,技艺的打磨从一开始就体现在首两部作品里。


就拿李沧东和奉俊昊来说,两人早期作品都有相似的地方,李沧东1997年的《黑道初哥》,奉俊昊2000年《绑架门口狗》都是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接着第二部长片开始备受国际关注,李沧东99年拍出《薄荷糖》,奉俊昊03年拍了《杀人回忆》,两片相似的地方竟都是通过一个事件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触及到黑暗、非人性的80年代。从他们出道开始,开放创作环境都让他们有意识反思过去,尤其是时代对人性,对人的价值影响。


真的,不对比就不知道差距。同样是出道于九十年代末,世纪之交出道,中国的第六代也曾受到欧洲影展的关注。十几年后,人家不断在进步,人家的电影充满希望和力量,可以登上三大影展最高荣誉,而我们的第六代却成为加害和扼杀年轻人的制度帮凶。我们不是没有出大师的可能,只是在大师诞生之前,处女作就已“要你命三千”。



奉俊昊第二部长片《杀人回忆》



2.


我在一天之内先后看完《杀人回忆》修复版和《上流寄生族》。《上流寄生族》很好,但相比起来,我还是更欣赏《杀人回忆》的写实、克制,不花哨,对时代那种压抑和暗涌的描写,以及它对人性产生的变化。


影片取材自真实案件,八十年代末轰动一时的华城连环奸杀案,从1986年到1991年间十几名女性遇害,韩国警方多年下来共动用了过百万警员调查无果,最终这些案件在01年过了追诉期而结案。


《杀人回忆》的叙事遵循侦探片的类型,稳扎稳打,过程紧张悬疑,偶尔惊悚。两名警察一边查案,以为每一次获得的线索都是接近真相,另一边奸杀案仍不断发生。每一次当观众和两名警察都以为真相即将揭晓,结果却非如你所愿,希望与失落总是伴随着观影过程。到结尾,奉俊昊则完全粉碎大家的期待与希望,真相并没有揭开,类型片叙事到结尾却是反类型。最后的镜头,宋康昊饰演的朴警官再次特写正面对着镜头。除了呼应片首同样的镜头,也是奉俊昊对“杀人回忆”的点题,这个视点仿佛就是真凶时点,他正坐在银幕前,讲述完他的杀人回忆。




《杀人回忆》的反类型结局固然是艺高人胆大,但奉俊昊通过这个类型片或明或暗地描写八十年代的社会和它对两名警察人性的变化是体现了他创作上思考。



片中出现许多大学生街头抗争的画面,光州事件之后,民间对威权政府的抗争暗涌,大学生的抗争不断在各个地方遍地开花,就算是小县城也不例外。警察都跑去了镇压抗争者,向抗争者投催泪弹,棍棒打向手无寸铁的学生,还有片中出现的卫校女学生都被安排去抢救伤员。


这些画面对80年代末读大学的奉俊昊来说必定不陌生。我后来才从电影中心的资料文案里得知,奉俊昊在大学年代也参与过抗争,甚至投过汽油弹!他也因此被拘。对,奉俊昊放在今天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废青”,是“暴徒”,他不配也不是这个社会的“持份者”,他甚至比今天那些被标签的“废青”更“废”。奉俊昊大学读的是延世大学社会学,想必有受同校师兄李汉烈的影响,李汉烈在抗争中被催泪弹击中丧生,他的牺牲唤醒了韩国的“逆权公民”。



“废青”奉俊昊


在威权之下的社会一切荒唐的事都不奇怪,小县城的朴警官查案靠的不是证据查证,而是所谓第六感,他去拜庙祈求保佑破案,他崇尚暴力,冲动,刑讯逼供。由首都汉城来的徐警官追求专业查案,要讲证据,要从蛛丝马迹入手,就算锁定嫌疑人抓回来也不能刑讯逼供。

但随着叙事推进,到了最后,两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完全对调,朴警官最后看到自己拍档曹警官的经历开始思考自己过往的处事方式,但徐警官却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逼成“魔警”。在这个高压的社会环境下,任何真相和公义不能被伸张,时代会把人逼疯,会动摇一个人一直以来坚持的价值。扭曲的社会,扭曲的人性,这是《杀人回忆》主题引发的反思。


黑暗的时代会把人逼疯


3.


奉俊昊读的是社会学,但他却认为自己不懂社会学。“其实我不懂社会学,我的精力都花在看电影。但我想,在人文社科一边学习、一边做电影,要比读电影专业好。” 读社会学和做电影双重的身份,加上成长的背景,让奉俊昊视“描述所有阶层的生活”为创作者的天职。刚获金棕榈的《上流寄生族》是印证他的这个天职一例。


《上流》资源一出无论影评KOL还是普通影迷讨论热烈,有说神作,也有说不过如是,也有认为是佳作,但拿金棕榈不够分量。有评论指《上流》建构的故事太过荒诞和理想化,剧情越往后越荒诞,这种荒诞我认为非影片本身的问题,而是奉俊昊在类型的路上越走越前。奉俊昊放弃早期《杀人回忆》那种写实,也越来越趋于类型框架内布局(某程度可以说他保守了),像《雪国列车》改编自漫画,高度理想化,风格化,完全建构在一个科幻世界里,但表达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奥威尔的1984。




《上流》去到接近结尾的失控,一切不可挽回,我觉得这是看出奉俊昊对影片完全没有道德包袱,他不像去年拿金棕榈的是枝裕和。《上流》和《小偷家族》都是聚焦社会底层阶级的生活状态,两部片都是在说一个骗子家庭的故事,然而《小偷家族》有太多是枝裕和与观众期望达成的默契,这是创作上的算计,反观奉俊昊却显得诚实得多。



《上流》在剧作上的细节固然有许多显而易见的漏洞,朴社长一家偌大一间豪宅怎可能只有门口一个闭路电视?中产富人最有资格私人领域,也最有资格讲控制权,家里有工人怎可能完全信任,豪宅内怎可能一个闭路电视都没有?如果是这样,自然全部电影就没有了很多戏。




瑕不掩瑜,《上流》值得细看的地方很多,像影片中朴社长的上流豪宅和基泽一家那个半地下室的家,豪宅下那个可以寄生的地下室,画面内的不同空间反映阶层状态,对影片中的空间分析,影评人家明在《明报》星期日生活的专栏用了两篇长文来解读,十分值得细读。



更重要的是《上流》里奉俊昊没有忘记他的创作“初心”,它无论如何被说太通俗、太类型讨好,但它包含奉俊昊对社会阶层的观察,对用电影来做社会实践这个初心没变。真可谓废青导演,不忘初心。



作者:benau

电影文化杂食者,粤语片研究者,写有《电影造城:香港电影场景浪游》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