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如鲠在喉!!!

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解放前夕流亡到香港的很多著名学者在那里办学,也是现在很多大学的前身,他们秉承了大师们的办学理念,所以才会如此。国内的大学是为有钱人上的,这也是历来的传统,从招生名额的限制就可以看出来的。比如复旦,在上海招的名额比在外地招生的名额多多了吧,而且分数也低很多,有地域(户口)限制的,这就是教育的不平等。.

TOP

再说到办学,解放前,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主张办乡村小学,从幼儿园就开始,为乡村穷人办学,比如陈鹤琴、陶行知等人,他们也主张提高全民素质,但跟今天所讲的全民素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比如办大学,陈嘉庚的厦门大学、江南荣家(荣毅仁的爷爷)创办的江南大学,他们办学的理念也是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为穷苦人民办学,但是反观现在的民办学校,哪一个不是以赚钱为终极目标的呢?.

TOP

zf对教育的投资,压到最低限度了,可是教育又不能不重视,怎么办呢?吸引民间资本,减轻zf压力,但民间资本投进来了,当然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然谁肯投资?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有钱的人就上民办学校去,俺等没钱的人就上公立学校,这也是一种平衡。.

TOP

没办法呀!全世界只有中国和朝鲜有户口制度,因为有户口,所以就会有很多限制,哪怕是有钱人,如果没有上海户口就不能在上海参加高考,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当然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就比本地人少很多了。大学办在哪里,就便宜了那个地方的学生,这是历来的规矩啊,地域差别嘛!
大学的投资当然多,而且多得难以想像,比如偶现在这所大学,以前建新校区一次性投资了13亿,不包括后来追加的,现在又投资13亿。现在对大学的投资,多是用在建设上,对增加教师待遇是没有的,因为建设就是政绩,可以看得见的!
如果每年大学有更多的给贫困生的奖学金,也不至于那么多考上了大学却读不了大学的人了!.

TOP

现在有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每到高考,就有很多人放弃参加高考,尤其是农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考上了也读不起!还有部分学生参加高考,只为证明自己是能考上大学的,但入学时却放弃了,宁愿出去打工,为什么?
当然zf的宣传是,说他们出去打工是只顾眼前利益,是他们主动放弃的,谁愿意去知道这些人放弃的真正原因呢?!.

TOP

现在zf对大学的投资,就是搞建设!(在我的眼里就是搞建筑),各个地方的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都流行建新校区,因为除了政绩,还有利益。
当然还有投资的不平衡也有很大关系,对重点学校的投资非常非常非常多,对普通学校的投资却是省了又省,我们只会搞精英教育和人“财”教育。
日本二战后搞的是平民教育,我们搞的是精英教育、富人教育。
其实,在教育产业化之前,我们也搞了很多平民教育的。

[ 本帖最后由 睿思妈妈 于 2006-6-16 09:58 编辑 ].

TOP

但事实上教育就是在走产业化的道路,教育是一种消费,这个消费分高中低档,就好比有钱人去伊势丹消费,中产阶级去新世界,无产阶级去七浦路或路边小摊。.

TOP

说到产业化,就让我想起那些一条条的生产线,其实现在大学搞的就是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下来,博士、硕士、学士,大批量的产出,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滴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