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语文,已被边缘化的主课

语文,已被边缘化的主课

难以靠短期突击取得好成绩,也难以拉开分数上的差距

语文,已被边缘化的主课
--------------------------------------------------------------------------------

  
编者按
  又一年高考和中考相继结束;又一个高考成绩公布的紧张时刻。
  对于众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此刻分数高也罢低也罢,无论欢喜忧伤,反正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苦苦应试的12年,终于结束了!此后,不管是否进入心仪的大学,他们总算可以由着自己的兴趣学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了。但反观准备应考的那么多年,我们为了追求一个漂亮分数,忽视了多少知识或者能力的积累?我们本该从小培养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就这样被应试吞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上海一所著名高中,每周的语文课只有区区四节,比英语课还要少两节。这并不是个案。
  语、数、外一直被视为基础教育的主科,语文还排在第一位,但是一些中学语文老师却悄悄告诉记者,语文早就边缘化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语文难以靠短期突击取得好成绩,升学考试也难以靠语文拉开差距。
  与语文的边缘化相对应,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下降。学了12年语文,却没有读几本经典著作;到了大学,写篇毕业论文语病频出,甚至连一封格式规范的信都不会写。
  
语文竟成了鸡肋
  刚刚结束的中考,学生们再次感叹:“语文真简单,作文《心里美滋滋的》太好写了,数学可真难啊。”此前结束的高考,数学也是公认的难,数学理科卷最后一道题目被网友称为“天书”,有数学老师分析:这道题是一道竞赛题,是用来区分考生的,一般学生很难做出。
  数学越考越难,语文却趋向简单。有班主任公开跟学生说,学好数学决定你上“一本”,学好英语决定“一本”的档次,语文则可有可无。
  小升初同样也有了这种苗头。一名读了古今中外大量名著、作文很出色的学生并不能被知名初中看中,而奥数好的学生则有大把机会。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语文老师樊阳有些不解,“减负为何都减在语文上?因为在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今天,语文分数相对模糊,提高一分很难,拉不开差距。”
  升学的导向直接影响了语文的地位。在充斥着功利主义色彩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成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眼中的鸡肋,课时一再压缩,不仅比不上数学、英语,重要性也被一些家长和考生排在了物理、化学等科目之后。不重视语文,阅读就无从谈起。尽管大纲要求“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但能达到的考生并不多;即使读了,也读得不精。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课外书是闲书,因为考试不考。
  
阅读竟没了趣味
  语文课时少,质量也不高。“上课不读书,下课不看书。为了应付考试,几乎是天天在分析,天天在做习题。讲语法,讲用法,唯独缺少真正的读书与学习,学生阅读能力急剧退化。”复旦附中语文老师黄玉峰如此描述语文学习的现状。
  “如今学生不喜欢阅读,有一大半原因来自现代文阅读。一篇课文,被解读得支离破碎,逐段讲解。过多的停顿,减弱了阅读兴趣。”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赵志伟认为。
  但一线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却不得不去“肢解”课文,因为考试就是这样考的。现代文阅读的答案相对统一,甚至形成了套路。为了便于评分,必须拟定几个参考答案,多答少答都要扣分。每次阅卷前,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的5个成员要把卷子做一遍,几乎没有一道题大家的答案完全相同。有一次答案竟奇迹般完全一样,但打开命题人的标准答案一看,全错了。不少一线教师不得不忙着从题型上总结规律,离真正的阅读渐行渐远,语文由鲜活走向枯燥无可避免。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文学博士叶开讲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女儿的试卷上有一道语文题,问《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是谁?标准答案是诸葛亮。如果答了孔明,就算错。叶开认为这简直是荒唐,即使孔明算对,他也认为这个题目糟透了,“你甚至可以说张飞最聪明,只要你能说明自己的理由”。
  “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林黛玉见花谢流泪,辛弃疾梦金戈铁马,读到这些文字,哪有人会用模式来理解、分析?语文是一门关乎人文的学科,语言的魅力正在于它是活的。”黄玉峰说。
  叶开认为,目前语文考试标准化,其实在戕害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考能力为名,采用标准答案方式,使学生对语文厌倦畏惧。
  黄玉峰说,两个资质相近的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如果一个读了十几部名著,背了几十篇文章、几百首诗词;而另一个却把时间耗在这套肤浅架空、重复无用的习题和训练之中,最终哪一个语文素养会高些?答案不言而喻。
  
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在美国的高中课堂上,徐汇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程元曾看到学生用一个星期讨论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用一个月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学生在课外用大量时间阅读和查找资料。程元感叹:语文就该这么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说,法国的精英高中很重视读经典。所谓西方古典文明的一些基本经典,在中学阶段就要求读,而且要读原典,读完还要讨论,所以他们的人文素养很深厚。他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法语文化还能和美国所代表的英语文化相抗衡的原因之一。
  在上海,很多语文老师也在探索,黄玉峰带着学生听讲座,逛书店,观话剧,看展览,练书法,学篆刻,演小品,办刊物,编文集。樊阳则举办人文讲座,给学生列出初中四年长长的书单,盯着学生去读。还有的老师更大胆,用一个月时间把教材过一遍,剩下的时间读经典。
  叶开说,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运用语言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可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恰恰很重要。
  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考试方式要变。为了鼓励阅读,“考精读”可以规定必读篇目,“考泛读”可以列一系列中外名著的书目,让学生挑选其中一本或几本写出基本提要。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很着急。
  本报首席记者 李雪林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 ... 6/27/content_62.htm.

TOP

老帖子被你们翻出来了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