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奥数班孩子:“请救救我们……”

文刀老师,换学校了?

文刀老师,忽然看见你在XNWY发帖,才发现,您是换学校了?.

TOP

奥,还是不奥?

奥,还是不奥,已经争论了十来年了吧。楼主转的这篇文章,不是第一篇说奥数不好的,也不会是最后一篇。
减负,也减了十来年了,孩子们开心了吗?中考的压力减轻了吗?
上海的教材相比外省市,确实简单些,但上海孩子的学习压力比外省市轻了吗?

楼主转的文章,是说奥数不好,但没有分析,为什么家长要送孩子去读奥数。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要送孩子去读数学呢?
1.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要送孩子去读数学呢??
2. 大家在读的数学,又是怎样的数学呢??
这两个问题不讨论清楚,我们纠结于奥数好不好,有什么意义呢?

文刀老师转帖这篇文章,意思是大家不该去学奥数。那么,每天给孩子布置如山的作业,六七年级的孩子,常常学校的功课就做到晚上11点,就该了吗?文刀老师原来的学校,布置的作业量是多是少?(这个话题偏了,我们不展开。)

回来说奥数。这篇文章写了几个让我毛骨悚然的文字,“领导子女借奥数名义上名校”,所以我们不要学奥数!哇,领导的子女开车撞人,是不是我们都不要开车呢?
领导的子女用很多钱做不好的事情,是不是我们都应该把钱也扔掉呢?领导的子女喜欢漂亮姑娘,是不是我们都不应该喜欢漂亮姑娘呢?(这个比喻似乎不太工整,大家将就一下吧)
“领导子女借奥数名义上名校”,所以我们不要学奥数? 这是什么逻辑嘛??!!(我怎么觉得我们反而更应该学好奥数呢.....)
那么,文章的作者写出这么一段不给证据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妖魔化奥数吧。我无语了。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1 17:02 编辑 ].

TOP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我不理解学奥数有什么错?
就算是增加了学生负担,也不用大惊小怪吧。
没有绿叶,怎么可能有红花似火?
奥数不是罪,不是吸毒,
我们的数学大国之梦,总比足球大国之梦更现实吧!

陈省身:所有努力只为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 12月3日,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4周年的日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专家担任有职有权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1981年,借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胡国定专程到伯克利分校拜访陈省身,邀请他回南开大学工作,建立数学研究所。

    为创建数学强国冥思苦想

    对于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陈省身是不知道的。那时的他,正在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费尽心力。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档案室里,至今仍存放着陈省身与胡国定200余封20多年前穿越太平洋的通信,从介绍著名数学家来讲学,到引进人才,再到筹措捐款,事无巨细。“我记得,寄往美国的航空信是十天到,常常是我的信还没寄到,陈省身的又一封信就来了,他为南开数学研究所花费的心思太多了。”胡国定说。

    在80年代初南开数学研究所房无一间、书无一册的困难条件下,陈省身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藏书一万余册捐赠给数学研究所,又把1985年获得的世界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南开数学研究所。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仪式的国家教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开数学所的建立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陈省身在仪式上表示将亲自讲课和指导研究生,热切希望像欧几里得、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在中国出现。

    数学研究所成立,如何发挥研究所的开放性,体现其服务全国的价值,首任所长陈省身冥思苦想。在他的建议下,吴大任归纳出的“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宗旨,为其后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创新措施定下了基调。

    践行这一宗旨的开山之举便是“学术活动年”。从1985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主题,聘请国内一流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举行为时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全国的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国内专家从基础讲起,达到研究的前沿,然后多半由陈省身出面邀请一些国际名家来演讲,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学术活动年”在11年中举办了12次,成为当时数学界的盛会。胡国定至今仍记得:“当时教育部的领导曾对我们说,南开数学研究所真正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标志中国数学开始和国际接轨,向数学大国迈进,陈省身先生功不可没。”

    为了培养本土人才,80年代中期,具有远见卓识的陈省身先生亲自倡议创办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198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的状元们,没有经过高考,即被破格录取为该班的首批学子。

    这项坚持了22年并且经营得愈发红火的基地班,成为了当时乃至现在中国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从全国竞赛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也不仅仅是南开数学基地班的揽才传统,而更普遍地在全国风靡开来。因而,有人把陈省身及南开大学建立的数学试点班称作中国教育界一次历史性的贡献。

    陈省身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这个1988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倡议,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为了这个猜想,李铁映决定送出一个礼物——专门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基金。这就是后来数学界熟知的用于培养数学人才、改善数学研究条件等的“数学天元基金”。从1990年的100万,到2003年的500万,这笔基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5年,陈省身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21世纪,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陈省身的倡议和努力下首次来到中国。2002年8月20日,全球4000余位数学精英云集人民大会堂,共同分享数学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探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趋势。在开幕式上,陈省身作为大会名誉主席致辞,他说:“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数学大会将颁“陈省身奖”

    陈省身这位国际数学大师,一直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和关心。1977年9月26日,邓小平会见陈省身。1984年8月25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支持他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鼓励他为发展中国数学所做的努力。1986年11月2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正是这次会见,引发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措施。1989年10月10日,刚当选几个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陈省身夫妇,并设宴招待。后来,江泽民数次接见陈省身和夫人郑士宁。2001年,陈省身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南开大学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校长胡国定在2001年7月22日给中央的信,以陈省身的名义申请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件事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支持。

    最近,来自国际数学联盟的消息证实,“陈省身奖”将于2010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颁发。“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数学大奖。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颁发4大奖项——“菲尔兹奖”、“内万林纳奖”、“高斯奖”和“陈省身奖”,分别纪念4位伟大数学家。众多媒体报道说,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是闻名中外的科学泰斗,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遍及整个数学界”。陈省身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所和南开数学所的创始人。国际数学家大会于1897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会议。第26届大会将于2010年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陈省身之女陈璞此前在南开大学透露,“陈省身奖”包括一枚奖章和50万美元的奖金。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的面貌在30年中为之一新,那么,陈省身的回归必定是改革征途上数学领域的一颗“强心剂”。“陈省身”三个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代名词,他为中国的数学强国梦得以实现鞠躬尽瘁

[ 本帖最后由 yangzhe 于 2011-10-1 17: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Tiger999 于 2011-8-24 08:43 发表
哼哼,西南位于的老师居然会对这种哗众取宠的文章感兴趣;怪不得听说西南位于小升初招生的时候,奥数得奖的孩子可能会没有面试资格的
西南位育,被四大高中预录取的情况:
2009年 24人
2010年 22人
2011年 18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1-8-25 10:19 发表
  文老师,是你不对。你转这个帖,是在戳一些家长的痛楚。
  跟你讲个故事吧:我父亲年老之后时常犯糊涂,还有贪便宜的毛病。有好几回上当受骗,花大价钱买回一堆没有用的东西。我们兄妹几个都说他,告诉他,这 ...
是这个理。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味道。.

TOP

回复 53楼yangzhe 的帖子

有几点疑问:1.陈省生、华罗庚的青少年时代,有泛奥吗?
                      2,1985年成立天津数学所、而后每年一次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至今26年过去了,我们出了几个顶尖数学家?
                      3,美国这个国家,普通民众的数学能力远不如我们,更不要说什么中小学生学奥数了。但就是有那么一些
                         数学迷、数学天才在世界数坛叱咤风云。这又如何解释?

[ 本帖最后由 jsayshxszx 于 2011-10-1 20:52 编辑 ].

TOP

什么是泛奥??

引用:
原帖由 jsayshxszx 于 2011-10-1 20:50 发表
有几点疑问:1.陈省生、华罗庚的青少年时代,有泛奥吗?
                      2,1985年成立天津数学所、而后每年一次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至今26年过去了,我们出了几个顶尖数学家?
                      3,美国 ...
我不懂什么是泛奥,我知道的是如今数学考试是越来越难了,请问80年代高中有微积分吗?
那现在高中课本里微积分内容是不是泛奥??
高考难度接近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是现实吧,算不算泛奥?
早奥和晚奥有区别吗?不奥连高考都过不了关,还不奥吗?
数学家是美国多,可美国是移民国家,全世界精英汇聚,有谁移民到中国吗?笑话。.

TOP

虽然孩子不是这所学校的,但小升初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但奇怪发帖的真是老师吗?好像西南位育老师不会这样片面吧,虽然不主张全员奥数,但确实有一批学有余力的孩子,特别是男孩非常喜欢奥数,初中数理化相对太简单,这批孩子希望有深入、提高,如果学得好,孩子会有很强的自信,我相信西南位育中必然有这样的孩子吧。
不是奥数的托,只是我家小儿正好是这批孩子之一,他在外面学习的时候结识了一批来自各校这样的同学,很开心哦。.

TOP

回复 56楼jsayshxszx 的帖子

我来回答:
1. 我们国家没有奥出顶尖数学家,也许时候没到,也许我们奥得还不够。
2. 我告诉你世界上当今最为牛逼的两位数学家(年轻,水平高超,请多多关注他们,你的发言会更令人信服),一个叫陶哲轩,一个叫吴宝珠。这两个人全部都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而且都是小小年纪就得了金牌。
3. 不要乱说陈泰斗没有奥过就抹杀奥数的功绩。因为那时还没有奥而已。
4. 用你的逻辑,祖冲之没用过电脑也是大数学家,所以电脑就不要学了吗?你的逻辑好象.....(噢,你不奥的。)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2 00:01 编辑 ].

TOP

事实胜于雄辩

封杀"奥数"一年半 成都考点15000人参加"华赛"
http://www.newssc.org】 【 2011-03-20 08:06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华赛”被称为小升初“法宝”,成都考点昨日共15000多名学生参赛

  记者 肖笛

  2009年10月26日,成都市奥数禁考令出台,众多家长孩子中断了学奥之路。去年的3月13日这天,第15届华罗庚杯比赛开考,成都赛区吸引了7000余人参赛。而就在昨天,奥数市场的火爆再次得到验证,共有1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第16届华罗庚杯少年邀请赛预赛,参赛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都“奥数市场”再次火热?为什么今年参赛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000余人?华西都市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视点

  考生众多街道拥堵难耐

  昨日的“华赛”从上午10点开考,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11点半结束。本届“华赛”成都赛区共设4大考点,分别位于羊犀线上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和顺城街道的成都市少年宫,以及另一所学院和一所中学,共有15000余考生参赛。

  记者现场看到,从上午8点半后,车辆在羊犀线或顺城大街上排成了几股长龙,现场拥堵难耐。特别是位于羊犀线上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门口更是堵得寸步难移动。原来,该考点对面的成都外国语学校正在接受报名,两路人马同时汇聚到附近,让正常行驶的司机大呼头痛,参赛学生焦急不已。

  参加这场智力竞技的学生,都在就读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一。龙江路小学六年级(3)班一位考生清晨8点20分就从新南门出发,直到9点40分才赶到考点,光坐出租车就花费了60元。这名考生向记者叙述了当时的情形:“因为去的人太多,出租车一到羊犀线就只有慢慢的移动,我们一个考室就有几个同学迟到,有的还迟到了一二十分钟,可能都是因为堵车造成的。”

  “奥数市场的火热,是当下的现状,无可避讳。并非每人都适合,但很多学生从其中获得乐趣,也不能就一刀切禁止了奥数。”成都市少年宫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的参赛人数大约为7000多,而今年有15000人,翻了一倍并不奇怪。当记者询问该负责人为什么参赛人数“大涨”时,该负责人说:“因为去年不少家长以为奥数真不复存在而没让孩子考,但谁知小升初“她”又是一大‘法宝’,今年也就不得不考。”

  视点

  10道考题大多提前交卷

  今年的初赛,考题只有10道。其中6道是选择题,4道是填空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赛后低年级考生告诉记者,感觉题目还是有难度。考生告诉记者,数学老师讲按往年的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能进入决赛,是否能够入选,可于3月31日到4月5日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在成都市少年宫考点记者看到,11点左右就有不少学生从考室出来。成都市光荣小学一位六年级男生说10道题目并不太难。他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五年级就已经获得了华赛三等奖,这次争取能有所突破:“即便这次没有拿到奖,初中学校应该会考虑到五年级成绩不错,只是六年级没有发挥好,会有录取宽限吧”。

  视点

  金牌得主现身初赛赛场

  此前在伦敦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茶店子小学学生刘俊彦,昨日也参加了测试。早晨8点他和父亲就从金牛区往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考点赶。“虽然拿了奖,但国际奥数在全国范围内更有分量,川内更认华赛、奥赛嘛。”刘俊彦的父亲说。一是孩子喜欢奥数来报考,二是如果再获奖也给入学再添一份砝码,毕竟现在成都市各所学校还没有报名、考试,希望能够再有收获。

  在考点外,众多不相识的家长因为“奥数”聊起天来,话题围绕着“小升初火爆”、“孩子日常压力大”、“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等展开。这些家长究竟对奥数持何态度?当被问到这个问题,家长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奥数有益,一派则又爱又恨。

  □焦点关注

  “奥数”考生为何越禁越多?

  为何奥数屡禁不止?禁止后“反弹”的人数居然超过了一半还多?其中原因各有说法。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办、民办学校和培训学校教师处搜集到这样几种说法:第一,有部分学生喜爱奥数项目,没有全面禁止的必要;第二,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虽然昨日预赛测试仅仅每人收费20元,但连带的奥数市场却不太小,奥数补习、奥数资料、奥数帮学生提高名次带来的荣誉,一环一环之间都是紧扣的利益关系;第三,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环——“小升初”入学关注这部分成绩:今年成都民办名校的小升初测试均测试数学或思维训练。成都市知名奥数教师廖桂莲给华西都市报记者看了一所名校考题,表示“没有学习奥数,基本上做不起”,而为了能进更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不得不送孩子学奥数。

  记者在成都外国语类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发现,明显标注的报名条件包括“奥赛、华赛等省级以上获奖证书”享受加分。而在某培训机构的宣传主页,还特别对小学获奖的证书测算了重量级别和认可度、评了星级。记者看到,该培训机构将华赛、奥赛评了8颗星,区“三好学生”仅仅“值”两颗,足见奥数被视为“重量级”入学砝码。“奥数好像已经成为了每个娃娃成长的一部分,不论成功或放弃。”记者在考场外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考生上午参加完考试,下午还得接着在少年宫继续参加奥数培训。

  当被问到为何如此辛苦时,孩子家长说,“反正马上就要去民办中学参加资格测试了,能再补点就补点。”.

TOP

回复 60楼yangzhe 的帖子 -

支持你的帖子!
    我在52楼,同样的一个问题问了3遍。这里我再引用你帖子里的问题:
1. “奥数”考生为何越禁越多?
2. 为何奥数屡禁不止?禁止后“反弹”的人数居然超过了一半还多?
难道成都15000个家庭的父母都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难道成都这15000个(成都以外,我相信还有15万,150万,以致更多家长)都是那什么什么综合征患者吗?
提醒说这个名词的人,请自重。你在说,天在看。

奥数为何越禁越多呢?
如果连这个问题也没考虑清楚,就开始妖魔化奥数,真是可悲又可怜啊。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2 08:43 编辑 ].

TOP

各位奥巴马继续努力

中国未来的数学家就看你们的孩子了。唯一的请求是,别让孩子恶心数学。因为这是成为数学家或数学业余爱好者的前提。
其实,奥数也没有什么奥秘,无非是教你孩子如何抢跑而已。.

TOP

我觉得学校的数学吃不饱的孩子学点奥数没什么问题。
奥数至少能让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种途径解题,能做出来就是王道。有时自己解出一道难题孩子也挺欢呼雀跃的。
90%学奥数这个比例有点不靠谱.

TOP

好意心领

各位奥巴马继续努力中国未来的数学家就看你们的孩子了。唯一的请求是,别让孩子恶心数学。因为这是成为数学家或数学业余爱好者的前提。(谢谢你的好意。其实谁看到数学恶心,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其实,奥数也没有什么奥秘,无非是教你孩子如何抢跑而已。
(其实,葡萄也没有什么好吃,无非是一颗酸酸酸的葡萄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2 16: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2 14:06 发表
各位奥巴马继续努力中国未来的数学家就看你们的孩子了。唯一的请求是,别让孩子恶心数学。因为这是成为数学家或数学业余爱好者的前提。(谢谢你的好意。其实谁看到数学恶心,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其实,奥数也 ...
嘿嘿,俺尝过葡萄滴,葡萄确实是酸滴的。.

TOP

回复 64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冬瓜爸爸,007是个数学业余爱好者,钻研奥数可能比一般的BBMM更痴迷。正因为如此,对奥数了解得多一些。是不是真心喜欢奥数,有一个简单的检验方法——假如升学不需看奥数成绩,我们还会支持孩子像现在这么学奥数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一切都会OK。

我们是成年人了,喜欢数学或恶心数学关系都不大。重要是的要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做奥数,却讨厌数学,这种情况太普遍,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你确信你孩子就是个例外,那我恭喜你。.

TOP

你说的有点道理,但确实错误了。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1-10-2 22:57 发表
冬瓜爸爸,007是个数学业余爱好者,钻研奥数可能比一般的BBMM更痴迷。正因为如此,对奥数了解得多一些。是不是真心喜欢奥数,有一个简单的检验方法——假如升学不需看奥数成绩,我们还会支持孩子像现在这么学奥数么? ...
70年代。已经国内已经有奥数了,可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不清楚奥数和意义,可以想见大多数孩子数学天赋被漠视了。
所以要感谢奥数与升学挂钩,这样才有了家长的付出学生接触奥数的原动力。
至于说真正喜欢奥数,当你没深入了解一个人时何谈真心喜欢呀??.

TOP

现在奥数的问题

1我感觉在大城市里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奥数,但农村和偏远地区奥数对学生来说依然陌生。
还有就是大城市里,学校资源的不同,学生能得到的奥数教育也不平等,
这就有背于教育的公平合理原则。
2家长在奥数负担上过大,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补习班,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所以强烈呼吁有识之士一起行动起来,敦促教育政府部门大力开展免费的奥数教育课。
当然理想化的是,开一个奥数教育电视频道,覆盖全国的城市农村,让数学不在昂贵,
让奥数走近每一个孩子,这样有个十年二十年,相信中国一定会有更多的数学家涌现。.

TOP

引用:
原帖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1 16:10 发表
文刀老师,忽然看见你在XNWY发帖,才发现,您是换学校了?
呵呵,我刚刚换到西位。您的孩子不是在梅陇的么?难道也转到西位了?

奥与不奥,因人而异。为了升学而奥,大家都很无奈,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TOP

不妨来场奥数竞赛

引用:
原帖由 yangzhe 于 2011-10-3 06:07 发表


70年代。已经国内已经有奥数了,可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不清楚奥数和意义,可以想见大多数孩子数学天赋被漠视了。
所以要感谢奥数与升学挂钩,这样才有了家长的付出学生接触奥数的原动力。
至于说真正喜欢奥数 ...
呵呵,你的言论中都已经预设了007不了解奥数。
为了看看谁在大言不惭,我俩来搞一次奥数竞赛吧。
是小学卷,还是初中卷,还是高中卷,由你来定。.

TOP

西南位育小升初没考奥数?

.

TOP

你的选择是否能带来你设想的结果?

1.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代价的,是否学奥数主要是看达成的目标是否是付出代价时所设想的目标;
2.不是任何的付出总是可以达到设想的目标的。学奥数也是一样的,我们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学了奥数后数学水平提高了吗?(适合学习的部分同学确实是有效的,但有大部分是无效的,可能成绩会更差);
3.除了数学天才外,在理解和精通教育大纲内的知识后是否还有必要学奥数?大部分家长都假设自己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纲内的知识,这个前提如果是错误的话,再学习奥数数学水平是否真的会提高?
4.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赞成学习奥数(数学天才除外)?有两个因素:a目前的教育体系的引导;b以为学了奥数可以达成自己设想的提高数学成绩的目标,其实对于普通学生完全的理解课本基本概念和内容,做完作业并理解(一般作业比课本难度高),做到班上前5名(大概啦)是没问题的,成绩不好关键是没理解基本的概念及运用。
5.大家是否可以观察到,高考和市或区的考试都是考教育大纲的内容,并不是很难的,如果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会熟练运营,考出好成绩是不难的,主要考的是基本概念的掌握。
6.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里,现在掌权的人,都是80年代上大学的人,在大学里的时候都是班里的书呆子,学习成绩并不好,他们的学习时间是花了数倍于优秀的同学,当初大学想留下的优秀学生不愿意留校,大部分出去经商和从政了,最后大学无奈只能留下这些现在在残害社会的书呆子。他们掌管的教育体系,教育价值引导体系自然出了问题,给家长错误的引导。
7.我们的小孩选择XNWY,就是欣赏学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风。
8.每个家长有自己的不同选择,这样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同时每个家长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由此带来的结果,有些结果是家长设想的,有些结果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要做的是:你的选择是否能带来你设想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人在天涯 于 2011-10-5 09:41 编辑 ].

TOP

回复 59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2. 我告诉你世界上当今最为牛逼的两位数学家(年轻,水平高超,请多多关注他们,你的发言会更令人信服),一个叫陶哲轩,一个叫吴宝珠。这两个人全部都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而且都是小小年纪就得了金牌。
========================================
俺仔细查了查:

陶哲轩的小学数学是他父母,主要是他妈妈教的,他父母是中学老师。怎么教的,不见于外。他的初中高中数学是在学校里边学的,提前进了大学去听数学课。至此跟奥数没神马关系。他9岁开始到大学学数学,第二年开始参加奥数竞赛。前几次都输给了中国考生。记得他还抱怨过不公平,中国有教授级的数学老师专门研究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一次,他上大学第四年12岁,终于得了金牌。其后他在高中把数学以外的其它科目完成,还对历史产生了兴趣。16岁获得学士学位。

吴宝珠的父亲是应用数学系的博士和物理教授,母亲是医学副教授。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河内最好的重点学校(主攻奥数竞赛)学习。吴宝珠说,“天才学校有很好的系统来组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参赛选手们都是通过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我们通过了许多考试,就像是体育竞赛,年轻人都喜欢体育,但我不喜欢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因为有太多的挑战项目,准备参赛和参赛的过程都非常紧张。我参加过两次这样的竞赛,一次在1988年,参加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得了满分和金牌,但之后我对参赛不再有兴趣了。后来,在学校的要求下,我第二次参加了奥数竞赛,也得了金牌,但这一次我真的没有多少乐趣。”

显然,顶尖的数学家会做奥数题和做奥数题成为顶尖的数学家,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命题。.

TOP

回复 73楼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你的查证。你查到的关于吴的成长过程,正好证明了你的命题:做奥数题成了顶尖数学家。吴是经典的一路奥出来的数学家啊。
至于陶哲轩,“前几次都输给了中国考生”,看来他奥了不是一点点了,有点屡败屡战的精神了。你好意思说他不是奥出来的吗,他比吴宝珠更加坚定地走了这条奥的道路啊。我们国家有几个孩子会输了还继续奥的?

还是非常感谢你给我提供了顶尖数学是如何奥的细节。.

TOP

回复 73楼ccpaging 的帖子

还有,借此机会继续回复56楼的帖子(我59楼的帖子就是回复56楼的)
1. 56楼指出,美国似乎不奥的。其实你错了。美国是奥数强国之一啊(至于具体的数据,我们就不展开了,行吗?)AHSME、USAMO、AIME、AJHSME。大家一定都听说吧。这方面大家可以跟007老师求证,相信他知道这些比赛。
2. 争论是否一定要奥才能够成为数学家,也不是我们的中心话题。我没有说不奥就成不了数学家。我只是说,当今最顶尖的两个数学家还真是奥出来的。(就这还有人不同意呢,呵呵)
3. 还有人说,奥了不成数学家就浪费,这个我只能苦笑了。我们学诗歌不成诗人浪费吗,我们学美术不成画家浪费吗,我们学体育不成运动健将浪费吗,我们学音乐不成音乐家浪费吗?
4. 我反复提醒大家,(我啰嗦的毛病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吧,这叫--被啰嗦,呵呵),我反复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为什么奥数会越来越火爆?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和孩子会奥呢?不去讨论这个问题,反而去妖魔化奥数,这这这.....我又无语了。
5. 凡事多问个为什么,这样就比较不容易被愚弄。
6. 凡事多问个为什么,正是奥数的精神!(大家看,不奥,还是有代价的哦。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8 14:26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74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顶尖的数学家会做奥数题和做奥数题成为顶尖的数学家,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命题。

讨论到数学,逻辑表这么混乱。.

TOP

回复 77楼ccpaging 的帖子

吴宝珠,陶哲轩,是先得了奥数金牌,后成的顶尖数学家。
如果他们还不是奥出来的,那现在的孩子就根本没有学数学了,哈哈。

或者这样,我们把现在的小学生的数学课通通停掉,让他们到大学里跟着学数学,好不好? 反正这又不算奥的,那位记者也救不着 :-)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8 14:35 编辑 ].

TOP

回复 75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陶喆轩在参加奥数比赛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高中及以前的奥数课程,得金奖的时候已经几乎完成大学数学的专业课程。
打个比方:
陶喆轩是个有全面素质的专业选手,而那些中国选手不过是经年累月练了一个投篮动作而已,而奥数不过就是一场投篮比赛。.

TOP

回复 79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记得,说陶多次输给中国考生的也是你吧?
现在,说陶是全面素质选手的又是你呢?
怎么正话反话全让你说了?

还有,陶算不算奥出来的选手呢?.

TOP

回复 80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看来你对篮球也缺乏了解。要不说一个你喜欢的运动,我再试试给你打个比方?.

TOP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10-8 14:34 发表
陶喆轩在参加奥数比赛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高中及以前的奥数课程,得金奖的时候已经几乎完成大学数学的专业课程。

我的乖乖,这还不算奥啊。
那位记者要是看到这些文字,估计他要疯掉了。.

TOP

回复 82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我的乖乖,这还不算奥啊。
============
我不认为上奥数班跟在大学上数学系可以相提并论。市面上的奥数教练,你不妨查查他们的毕业证书,就我所见的,专业数学系毕业的也是凤毛麟角,更加不能跟数学系的教授比了。

那位记者要是看到这些文字,估计他要疯掉了。
=====================
那位记者疯不疯掉,这跟我们的讨论有逻辑关系吗?俺怎么看不出来呢,请赐教。.

TOP

回复 83楼ccpaging 的帖子

上面还只是说了老师的不同。实际上,考虑到西方大学教育之不同,其大学同学讨论水平之高,别说高中这些奥数同学赶不上,连专业数学系的研究生班都赶不上。以陶喆轩所受的这些专业水准的综合教育,奥数拿奖是必然的。

另外,以我自己对奥数和数学的理解,这两者是不等价的。恐怕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混为一谈的话,这个讨论很难进行下去。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0-8 15:03 编辑 ].

TOP

回复 83楼ccpaging 的帖子

不知道你去的是哪个市面。我来介绍一下哦。
小学里有个华罗庚金杯赛赛,华罗庚,你听说过吧。
上海乃至全国,奥数教练里,一个叫单墫,一个叫熊斌。你要不要他们的联系方式?如果要我赌他们和你谁的数学水平高,我赌他们高。
更多的奥数教练,我说了你也可能真的没兴趣听,你可以说,你在市面上没见到他们。比如叶中豪老师,比如故去的曾容老师,比如....我都不舍得说这些名字。

至于那个(NC)记者跟我们的讨论的关系,你看不出来,那我就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口水战都是因他而起啊。
(你是跑了题也没感觉吗?我们的争论是从哪里起头的,也忘了啊。)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8 15:12 编辑 ].

TOP

回复 85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华罗庚(汉语拼音:Huà Luógēng,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TOP

回复 85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在大学数学专业里边,你说的这些人,除了华罗庚,俺都没听说过,也没有在有分量的数学论文里边见过。

俺很想知道,这些人分别在哪个数学领域里边有神马贡献?.

TOP

回复 87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明白了。我没法跟您说清楚。
我请求您,您还是绕了奥数吧。.

TOP

回复 88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可以。也敦请您还是饶了数学吧,再不要把奥数和数学看成是等价的,并混为一谈。

再明确而简单地解释下:奥数跟数学的关系,就像花式扣篮比赛与篮球联赛的关系。当然,如果要说成是篮球啦啦队选拔赛与篮球联赛的关系,肯定是不合适滴。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0-8 15:45 编辑 ].

TOP

回复 89楼ccpaging 的帖子

,你太不厚道了数学家cc,你在探讨前应该告诉旺友你是交大数学系毕业的.

TOP

回复 90楼小美女妈 的帖子

俺不好意思说的,怕给老师们丢脸。凑巧的是,沈南鹏是俺的学弟,他基本是学奥数长大的,也是奥数的金牌获得者,也许看看他对奥数的理解可做参考。

以下摘自: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9373/5451662.html

   第一部分 从“数学天才”到MBA 放弃优势只为更优

  从做优秀学生到成为投资人,沈南鹏对自己的要求可以用“严苛、完美”来定义。每一个成长的环节上,他的很多选择看起来都是顺势而为,不是严格的计划产物。他懂得放弃,还知道放大优势、弱化劣势,并贯穿在每一个选择的节点。

  少年时期的沈南鹏要求自己在学习上拔尖,曾经把自己的梦想定义在数学领域,想术业有专攻,成为一名数学家。那个时候的沈南鹏,热爱学习,数学成绩优异,拿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海外赛区第一名,这些成绩在中国国内简直就是“数学天才”的代名词。但到了美国留学后,一切都变了样。

  读书,要读到最好

  能把读书做数学题作为乐趣的学生简直就是个异类,学生时代的沈南鹏就是这种异类,其最大的动力来自好胜心和好奇心。

  学生时代沈南鹏是个绝对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小学二、三年纪时就显示出了对于数学的强烈兴趣,做数学题甚至成为沈南鹏少年时期的最大爱好。那个时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沈南鹏在参加中考的时候,几门功课的满分是600分,沈南鹏考了594分!从小到大,沈南鹏得到的奖项包括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海外赛区冠军等。

  对于自己中学时的优异成绩,沈南鹏现在甚至有些后怕――担心自己陷入“高分低能”,“在当时中国的考试体制下面都鼓励孩子拿最高的分数,却忽视了书本以外的东西。孩子读书成绩不错,但是能不能适应社会,会不会高分低能,这些都是我对于高分的担忧。”

  当时沈南鹏认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就是读好书,成为读书最好的学生。从小学迷上数学后,到了中学时代更是很少关心功课以外的东西。为了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沈南鹏每个星期在上海市少年宫数学组花两三个小时参加少年班。“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说你有多大的才能,而是你有时间的投入必然产生回报。”沈南鹏后来回忆说。

  自己对于数学最在行,就把数学的学习做到了极致,充满“数学天才”光环的少年时代,让沈南鹏毫无意外地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上海交大。

  告别数学,不再“把熟练当成天分”

  沈南鹏在去美国留学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在数学方面有天分,认为自己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成为顶尖数学人才。事实证明他错了。

  沈南鹏中学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毕业之后又选择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原因是想成为数学领域的“牛人”。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后,沈南鹏却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数理方面没有特别的天才,数学并不适合自己。“这么多年数学的训练,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便误以为自己能成为数学天才和专家,但这两者并不能划等号。”沈南鹏发现自己的优异数学成绩除了来自于兴趣外,相比那些真正有着数学天分的人,自己在这方面并无优势,自己错“把熟练当成了天分”。正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学习和反思,让沈南鹏发现自己成不了数学领域的佼佼者,因为“牛人”太多的数学系,自己这个中国的中学生数学冠军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选择自己没有优势的行当等于失去了成为顶尖的机会。那个时候的沈南鹏,已经开始接触到美国的商业社会,而1988年出国之前,中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开放状态,被美国商业社会和华尔街浓厚的投资氛围所影响的沈南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但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最终,沈南鹏报考了耶鲁大学MBA。“觉得自己现在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沈南鹏说。那是1990年,那个时候,国内的人还不知道MBA为何物,而数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恰恰是学习MBA课程的优势条件。.

TOP

回复 90楼小美女妈 的帖子

小美女妈,cc谦虚是可以理解的。
交大有数学系,我还真不知道。交大有造船系倒是听说过。.

TOP

回复 92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冬瓜爸爸,交大有数学系的,还有那个好像是叫船舶制造.

TOP

回复 91楼ccpaging 的帖子

沈南鹏当然有自由和他的理由离开数学专业。我也支持他的决定。
但是,这,难道就可以是,现在的孩子不应该学奥数的理由吗?
哪怕就是为了向沈南鹏学习,孩子们也应该从奥数学起啊。

任何事,不要孤立起来看。试问,沈要不是奥数获奖,他会读交大数学系(哎,虽然我不理解他的这个选择)吗?后来,他去美国,也是因为去读数学的啊。
就连沈转行后,还强调,“数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恰恰是学习MBA课程的优势条件”。
沈是奥数获奖者,也是奥数得益者。沈从数学转行了,这也很好。数学本来也是为世界服务的,学了数学从事其它行业,当然欢迎了。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一开始不也是一些搞数学的人搞起来的吗。
我们争论的焦点:孩子们要不要奥。
感谢你给了大家又一个让孩子们奥的理由:向沈学习,从奥数起步!(虽然我很不赞同他的本科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冬瓜爸爸 于 2011-10-8 20:20 编辑 ].

TOP

回复 93楼小美女妈 的帖子

对对对,当年跟我们一起奥数获奖的同学,就选择了船舶动力工程。(我当时也没有责怪他为什么放弃数学啊)
我后来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交大的女生没有传说中的不堪嘛。(难道这是沈当年选交大的理由?呵呵).

TOP

回复 95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冬瓜爸爸当年奥数获奖,敬仰敬仰
我家美女爸当年读书时也参加过一些比赛,
不过他没有得什么大奖,只是一些小奖
以至于他现在不喜欢美女再学奥数说是浪费时间
他目前就是像007所说恶心数学了,不再愿意碰数学了
倒是美女妈当年读书时不用功、智商平平
现在帮美女弄起奥数非常起劲,而且还肯专研学习

[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1-10-8 21:24 编辑 ].

TOP

回复 96楼小美女妈 的帖子

曾经仓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自学和被灌输,感觉是不一样的。畅游和在压力下的坚持,感觉更是不一样。.

TOP

回复 94楼冬瓜爸爸 的帖子

像我们班上的同学,基本都木有上过奥数班,而又在奥数比赛里边得了个小奖,才算是真正的奥数得益者。能进数学系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更是幸之又幸。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小沈同学为了学奥数,遭了这么大的罪。估计就算知道,也无法理解。

其实,在这楼里边,俺还没有反对过奥数。只是觉得,要学奥数,也实在是没必要用谬论来支持。何妨试试直言:额就是要学奥数,任你们有天大的道理,额都要去学。

其实,俺才不在乎,谁学奥数或者不学奥数,爱学不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99楼伊万豆夫 的帖子

豆夫兄说得好。存在是学奥数最大的理由。冬瓜爸爸完全没必要再去找额外的神马理由。在旺旺网上,有关奥数的讨论,介不是第一贴,多半也不会是最后一帖。曾经,奥数老师和学生父母找过无数理由,结果都站不住脚。但支持奥数者,最强有力的武器,一是存在即合理,二是小升初。一旦祭出这两件武器,无往不利。道理非常简单,事实高于所有的理论,不管逻辑如何正确、严密,只能解释事实,无法扭曲事实。

但是(介个“但是”不是一般二般地令人讨厌),记者的报道中,孩子们在奥数班上,用纸飞机向大人们发出“请救救我们...”的信号,介也是事实啊。不管基于神马理论,为人父母的总不好意思不救救他们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0-8 22:2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