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6个人次参与评价】

“方舟子”的背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文献,也不是西方所谓的科学。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好了多了去了。我就是讨厌方舟子!.

TOP

评论:

1. 在方舟子的眼里,只要毒不死人的都不算有害。同理,更别提转基因了,那可是高科技。

“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2. 在方舟子的眼里,所谓科学,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检索就可以做到;或者查一查以美国为主的“权威”机构的文献、规定就行了。这位热衷于考证学位含金量,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才博士的确学有所成,不,是大成!



3. 过氧化苯甲酰比盐还安全。
“ 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

把有毒添加剂与食盐比较,方舟子不是第一次了。在《方舟子: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他说:

“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大剂量喂食大鼠、兔、狗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

把动物试验机械照搬,就会得出三聚氰胺、过氧化苯甲酰比食盐还安全的结论。
高材生会以为,动物试验证明吃盐会吃死,所以食盐也有毒。而过氧化苯甲酰毒性比食盐还小,安全着呢。

是呀,海水还能吃死人的!但请问人是因为海水含盐被毒死的?还是渴死的?
你给动物吃大量盐,又不给足够淡水,能不死吗?是被盐毒死的,还是被渴死的?
“ 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 ,对50公斤重的人是180克。
众所周知,我们“吊盐水”所用的生理盐水,1000ml含9克氯化钠。照此推论,挂20瓶盐水就能把50%的人给吊死。

应试教育的高材生就是这么出来的。我不知道这算是书呆子还是高材生。



方舟子驳面粉增白剂有害论称反对者经不起推敲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29/06402172485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9日06:40  中国青年报
  □方舟子

  国内有关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是争议,其实在媒体上听到的几乎是一面倒地认为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应该被禁用的专家意见。据报道,商务部、国家发改 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  

  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黏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好看也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

  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的是过氧化苯甲酰。国内为其辩护的人声称它还具有促进面粉后熟、改善口感的作用,但是英文的专业资料并不支持这种观点。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只是给面粉增白,需要同时用别的后熟剂才能促进面粉后熟。增白只是让面粉显得好看,使用它的意义似乎不大。问题是面粉的白净已成为面粉高质量的标志,影响到人们对面粉的选择,而让面粉自然变白又不现实,那么使用增白剂也不能说毫无用处,前提是这种增白剂必须是对健康无害的。

  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

  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

  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

  有专家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只要不能证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就不能添加。那么按这个观点,各种食用色素更应该被禁用。色素只是让食品显得好看,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益处,有的色素已知对人体有害。如果要禁用面粉增白剂,为什么不也禁用在面粉制品中使用的栀子黄、柑橘黄、姜黄素等着色剂?

  以上提及的数据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文献检索就能获得,不知为何国内这些专家却视而不见,偏要提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反对理由,让人觉得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或者涉及行业利益,或者是为了迎合众人,或者是标新立异。在这个时代,出现在媒体上的某些所谓的专家意见也是靠不住的。.

TOP

中医的理论体系到底是什么?阴阳五行到底有什么含意?
  
  本讲座将纵横天地,驰骋古今;深入浅出,老少咸宜;奇谈妙论,神鬼皆惊。
  
  首先开门见山!九个字破解中医千古之谜:
  
  ************************************************************
  阴阳五行,人体模型也!
  ************************************************************
  [用现代的话来讲,中医的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五行等方法建立了一个人体模型!]
  
  建立模型,是我们研究实际问题的一个起点,在现代科学中几乎无所不在。
  
  简单的说,中医就是应用了阴阳五行的方法,将人体功能抽象为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和西医不同,中医的人体模型放弃了对微观结构的深入了解,研究的是人体整体的功能协调问题;
  
  而西医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从对局部问题的深入研究入手,力求精确掌握人体的所有奥秘,现代医学更是到了从生物分子学的角度来研究人体这样一个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这两者呢?
  
  (1)从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来看中医理论
  
  从这个角度理解,就像控制论里的黑箱方法,把需要研究的复杂系统视为黑箱,仅从系统的整体联系出发,通过研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探索其内部机理。
  
  只要将输入通过理论推算出的输出和实际输出比较,结果一致或足够接近,那么就可以以此理论来作为该黑箱的行为法则。
  
  -1. 通过望闻问切,获得信息(辩证)
  -2. 通过中医理论和经验,对疾病进行分类,对药物的药性进行分类,并给出治疗方法(施治)
  -3. 根据结果,改进理论和方法。
  
  中医采用古代流行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来建立这个人体模型,是很自然的事情。忽略掉具体的实现细节,从人体各系统功能和相互协调的关系入手,建立起一个人体模型。这就是中医的基础。
  
  这个模型当然不是唯一不变的。所以中医也有各种流派。
  
  (2)对局部问题的精确把握一定能有助于解决整体的问题吗?
  
  模糊数学中有这样一条不相容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确然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
  
  就是说处理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时,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以致使人们无法全部认真地进行考查,而只有抓住其中重要的部分,忽略次要部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我们编写软件为什么要强调模块化?为什么要强调隐藏具体代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只有注重各软件模块功能的协调一致,而忽略掉各个代码的具体实现细节,才能化繁为简,保证软件开发的成功。
  
  那么,在人体还有这么多未解之谜的情况下,尽管你看看西药的说明书,药物分子式、作用机制、代谢产物、代谢过程是非常精确地,可是,为什么很多药物往往效果不佳,副作用还很强呢?这就是没有把握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3)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疗效
  由于西医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局部的、精确的、速效的。如果是由于局部、单一的因素引起的疾病,西医是非常快速有效。所以西医的特长在于手术、抢救、诊断、防疫。
  
  由于中医的特点,它强调人体内部各功能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注重于从整体上恢复人体的功能,长于从根本上治疗人体的各类疾病。
  
  而且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可以治疗从未见过的新疾病,不论你是何种新病毒新病菌,只要在人体上体现出相同的证,就可以按此证来治疗。如果西医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确认到底是何种致病原,才能对应开药。如果没有对该致病原有特效的药物,则束手无策。
  
  **************教学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西医分科非常细,医学知识也非常直观,而且有不断进步的高科技仪器协助,容易大规模复制和推广。
  
  中医的理论非常复杂,辨证施治的要求非常高,没有对中医理论的高度把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没有一定的悟性,是无法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的。
  
  **************药物
  西药的结构可以用某一个化学分子式表示,这种化合物进入人体以后,迅速影响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而发挥强力短暂的临床疗效。所以西药的特点就是速效,作用迅速,但是药物从整体上到底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知道。这也是不断有西药被发现具有新的副作用的原因。
  
  中药成分复杂,进入人体以后,需要在代谢过程中,缓慢地不断地释放出药理成份,而发挥柔和持久的临床疗效,因此中药是天然的缓释型药物。
  
  中医不是靠研究药物的成分、分子式来治病,而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药对人体的产生的效用来分辨药性的。所以离开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就不再是中药了。中医中药是不可分割的。
  
  *****************************************************************
  本贴以寥寥数言,论述了中医的理论问题,和中西医、中西药的不同,是为开篇。
  
  正是:
  宝刀屠龙,横扫一切歪曲中医的谬论
  倚天出鞘,化解所有中西医无谓之争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