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婚姻] 中国女性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源自新婚姻法草案解释的感慨))--转来的

中国女性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源自新婚姻法草案解释的感慨))--转来的

如上讨论所说,中国的婚姻制度,其实是本质上是一个财产性契约,是百姓抵御社
会风险的经济结合体。由于传统的社会导向,往往男性在婚姻中成为资产者,而女性则
是婚姻中的无产阶级。

   在这种逼仄的环境中,男性被压迫着去猥琐卑贱的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女性则主
动抑或被动的回归传统男权的奴役,出卖原始资本——可以说这是个逼良为娼的社会。当
今中国,很多时候,女人依然还是被看成是砧板上的肉,只有新鲜和腐旧之分。

    大部分女性的力量在如今疯狂的社会现实中不足以满足自己下半生的生活需要——
买房、医疗、养家、育儿。可悲。社会在女孩出生以后,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社会
环境让她们目光短浅、意志薄弱,成为社会竞争的弱者,让她们去不断的依赖。并且,
社会制度还再加大这种不公平——如很多工作的苛刻限制、中国婚姻司法制度、文化观念
等等。中国社会物化女人。如果说的尖锐偏激一点的话,中国这个社会所认可的女人的
价值似乎仅限于女人们18~30岁这十几年的白嫩面庞和紧致阴道。中国最多只有母权,
没有女权,而母权也只是男权下的附属品,维护男权社会的利益。

    在国外,日韩是明显的男权主义儒家思想统治的国家。他们肯定男主外、女主内的
模式,当男女成年以后,日本女性职场的地位低的另人发指,不论多高的学历多强的能
力,永远都是做助理的料。结了婚的日本女性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职场里的小姑娘基本
从结婚起就陆续辞职回家做家庭主妇,而生了孩子的基本全体在家相夫教子。所幸的是
日本社会对女性对家庭的贡献非常认可。日本大多数公司的惯例是每个月丈夫的工资都
打到他太太的帐上。日本男人所面对的社会压力不消多说,如果离婚了,日韩的法律都
是保护女性的,房屋的财产分割和丈夫的退休金都是50%以上的分给妻子,而中国男性
离婚的成本,不要太低了,如果草案得以成立,婚姻犯错的男性是不是可以直接把黄脸
婆扫地出门接来自己的新宠了呢?
  
    再来谈谈欧美,美国德国是有离婚赡养费的,男人要离婚的话得大大考虑自己的离
婚成本,对妻子孩子的责任。更不用提北欧了。。
   
    北欧的妇女在生育上,得到了国家的照顾和丈夫的分担。北欧妇女的生育不像我们
这里是家庭的事情,甚至是女性的事情,北欧妇女的生育被看作是国家的事情,社会的
事情。北欧的妇女生育孩子后,有一年半的产假,产假期间,职位和工作保留,可领取
85%的工资,包括4个星期的全工资。这里的女性会在孩子8个月时断奶,开始上班,剩
余的产假由丈夫承担,80%的北欧男性会休产假,为了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所以在
大街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男性推着婴儿车做各种事情。在北欧,孩子向来是夫妻
两个人的事情,不仅仅是妇女一个人的事情。多少年来我们争取和盼望的丈夫分担养育
孩子的事务在这里实现了。 孩子从3岁上保幼院到大学毕业,一切费用由国家负担。在
北欧,16岁是一个人的分水岭,是成年的标志。16岁后,你可以选择上大学,也可以选
择就业;你可以选择住在家里,也可以选择单独居住。

    北欧的女性不会发生像我们这里的情况,因为没有收入而嫁人;因为经济原因,即
使早到离婚的地步,为了孩子,也不离婚。北欧的女性不必为了依赖男人和过上富裕的
生活嫁人,甚至不惜做三奶。这里教育、医疗全部义务,失业的人,国家每月会发给
8000克朗。妇女生育孩子后,孩子的费用基本由国家负担,单身女性养育孩子不存在任
何问题。北欧女性的精神面貌中很少妾性,也很少我们这里常常看到的骨瘦美人和金丝
毛女孩,她们健康阳光,迈着大步,穿行于街市。北欧,很少见到忸怩作态的女性,更
多的女性是健美,甚至是稍微胖一些的女性,因为她们注重享受美食。一到下班时间,
街道两边到处是享受美食的人,女性在这里抽烟、喝酒、享受美食,满眼是自由洒脱的
女性。

     有人想要拿国外的女人与中国女性比的话,先看看国外女人跟中国女人天壤之别
的生存环境先!中国的女人独立自由么?一点也不!

    国外承认男女平等和女性价值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韩模式,承认女性在家务劳动
和社会人口在生产上的价值,给予家务劳动价值,家务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被社会所
认可,所以丈夫的工资上明确指出有一部分是给妻子的。而另一种则是欧美模式,让女
性参加社会工作,在各方面体现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减少工作中的性别歧视,在社会分
工时保障女性获得的利益,并由政府和社会辅助补贴女性在家务劳动和生育培养孩子上
的付出。


    中国社会承认女性在社会中贡献的价值吗?一点都没有感受出来,在法律上,在文
化道德中。女性对社会的贡献被当成了无偿的劳动。

    中国女性的价值被贬低的同时,又被要求承担不对等的社会责任,所以不仅要厨房
厅堂,还要办公室写字楼,要漂亮要贤慧,要忠诚还要大度。中国女性至今还活在非常
深的男权阴影之下,以前是块破布,现在是张挂毯,价格是提高了不过本质没有变,仍
然是一件商品,商品的价值不由自己本身决定,而是由买家决定。

    如果女性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和代价,承担巨大的压
力,才能成功,这也许不能说是她们的错,选择依附男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善自己的
生活,这几乎是最简单的途径。这里是另一个恶性循环的出现 。这是社会的悲哀,而
不应该去指责女性。

    请问,如果中国女人们都能够独立生存,结不结婚不影响,生了孩子反而还能活得
更舒服,她们从生存的不安全感中解脱出来,能够完全为了爱情而追求爱情,中国社会
的当权者们,你们还对她们叫嚣辱骂什么呢?你们抓住了女人的软肋:就是没有你们,
没有家庭,好像就不行!

    所以,对于中国女性同胞,只能是呼吁大家都觉醒起来。在这逼仄的社会环境中,
努力的自立自强,做到经济上的独立,精神人格上的独立。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剥
削更多。我们国家里女性作为主妇和母亲的家庭贡献一直都是天经地义而又处于附带地
位的,其价值被贬低践踏、不能和社会职业价值相提并论。在现有家庭制度和婚姻制度
下,妇女在家里的劳动被视为:没有价值的,应当的和“分内事”。换句话说,女人就是
家庭这个结构里的廉价劳动力,被剥夺了劳动价值和时间、精力。
   
     而对于社会大众,对于当权立法之人,看到男权的立法倾向,只能说,摸摸你们
自己的良心,看看你们自己母亲在家庭中的不易处境,想想你们自己的姐妹自己的女儿
以后的生活状况,你们有没有一点点羞愧之情?国外的法律保护制度都是倾向于弱者一
边的,而中国只维护了强者的利益。

    人性在权力纵容下是会变得狰狞的。无论是政治权力还是性别权力都会让人变得残
暴恣睢。女性一旦进入男权制的家庭结构——这个集中体现男权制特征的结构——中,就会
最大程度地体会到作为“奴隶”的无奈,无论这种奴隶身份用多少层含情脉脉的面纱遮盖
了起来。中国的婚姻,真是如此。

P.S.
    豆瓣上女性主义者的观点我赞同:中国文化在五四之后开始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
在这个道路上,女性一方面并未完全摆脱不平等,甚至,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女性
的地位进一步被降低,而另一方面,女性又被强制性地要求和男性一样承担社会责任。
   大的方面讲,保守主义(封建思想)的男权主义远未退散,而自由主义又不足以真
正引导女性走向解放(甚至很多打着解放妇女旗号的人自身却有着根深蒂固而又改头换
面的男权思想),再加上自由主义本身的悖论性,试图用“人生而自由”或者“人生而平
等”这些无力的口号来取得女性的生存空间,这只能是幻想。.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