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该不该送孩子出国读本科?

有什么该不该啊,读大学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自己做主啦!这么大还不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出去了你也没法放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deluxe 于 2010-8-17 06:10 发表
常春藤学校基本也没有工科,这根本不是问题,很多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都有3+2计划,本科留学圈有一个上外附中毕业的在本科时候拿到美国一个工程大奖的,他读的就是lafayette college。况且读本科只要进了名校专业一点都不重要。
好像未必这样吧,或者说在外面读书的人未必这样想吧。中国人重名气赛过重实际。

看到一些从小就在国外读书的人说,某个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未必是常春藤,但在这个领域里,这个大学的名气就好过常春藤。.

TOP

回复 126#lilygzr 的帖子

新高一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分析下,他的将来打算怎么计划,父母强力支持他就好.

TOP

个人觉得,如果孩子很自觉,很懂事,很要学,早点出去没什么不好,英语还是到语言环境里提高得快,比国内死扣语法的学习方式好得多。再加上国外学习的多元化,学生时代是个很丰富很精彩的人生体验。但是这个前提是孩子能自立,自主性很强,否则一个人出去留学,父母肯定不放心的。

如果孩子从小被宠惯了,自理能力很差,凡事都要父母做主,或者要父母盯牢才能学习,那绝对不要考虑出去留学了,越大越好,大点思想什么的才成熟,否则真是没法设想。.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8-17 00:20 发表
中国学校的初中英语,是中国式的考试竞赛英语。若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看国外高中的教材就是天书。这会影响到所有学科。
是啊,看过一句话:中国学生12年,只学会了一个本领,就是怎么应对各种刁钻古怪的考试.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ygzr 于 2010-8-16 23:25 发表
这也是矛盾的地方,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将来完全西化,那肯定是越早越好。但是问题就在这样,没有那个勇气完全西化,担心将来孩子还得靠中国混饭吃。
原来的计划就是觉得孩子在国内读本科,混个同学多,人脉广,然后出 ...
国内长大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想完全西化都不可能啊,除非父母啥都不管,不闻不问的。中国家长怎么可能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风怿 于 2010-8-16 23:44 发表
国外教学相对重文轻理,比较重视孩子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让孩子去解数学题和掌握各种很深的知识
关于这点,我看到一个说法,说中国人学的、考的,都是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的东西,既然计算机可以代替,为什么还要学和考“计算”呢,否则发明计算机干嘛?

这是小学内容,再说中学数学,说中国的中学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的都是“证明”题,但这些“证明”题,有多少工作(尤其和数字无关的工作)以后还能用得着的?

我想了想,好像是这样,我中学里最拿手的就是证明题,以解出证明题为乐,毕业了早就还给老师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ygzr 于 2010-8-14 21:11 发表
我儿子在华二的大理科班,新高一。我原来计划在国内上清、北、复、交,研究生在美国读名校,然后在美国工作几年,能留在美国就留在那里,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就回国。

top50(不好意思,可能太理想化了),否则还不如在国内读名校呢。
以该尺度衡量,我国名牌大学离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很大,最突出的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

报告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总体上与美国一般公立研究型大学处在同一层次上,许多指标已经处于明显优势。总体来讲,这两所大学应处在世界大学体系的200-300名之间,而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则处在300-500名之间。

研究人员预测,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北大和清华将能够持续不断地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创造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经过20-30年的努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将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并可能实现诺贝尔奖的突破

总体来讲,预计到2025年左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可能进入世界大学体系的前100名,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进入世界大学体系的前200名,成为世界知名大学。

-----------------------------------------------以上来自百度--------------------------------------------

去美容院了,回来接着看.

TOP

回复 151#xujp93 的帖子

孩子边读书边打工很辛苦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傻妮子 于 2010-8-15 22:43 发表


谢谢。我很菜的,再问下:

那英语口音会不会改不过来啊?移民官是说越小去越好,当然现在去我是不肯的,最起码高中。
据说有专家称,12岁以后的口音会跟一辈子,也就是12岁没改口音的,那就是一辈子难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toboyMM 于 2010-8-16 10:30 发表
看过龙应台与儿子一起写的那本书,他儿子(德国混血)在香港读大学,没几天就发现亚洲人,美加,欧洲人各自成伙,尤其是欧洲人之间,语言都不通的,却很快就熟悉成朋友了。所以那孩子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差异。。我觉得 ...
这个很正常,就像外地人到上海呀,也都容易并愿意和自己老家的人多交朋友,有共同语言么。要想真正和上海人交朋友的,自己的心理先不能自卑.

TOP

引用:
原帖由 toboyMM 于 2010-8-17 16:07 发表

不要把这个板块也搞成地域特色的吧。。!!也有点太YY了
你要认为是地域,当我没说,不过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8-17 16:11 发表
外地人能和上海人交朋友。但是中国人几乎很难和外国人close(小时候不算)。
这个交朋友绝对是按头发颜色,血缘分的。一点儿都没办法。
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因素,就像讲到上海,就会被认为是地域歧视,其实根本没啥特别含义。比如云贵川喜欢吃辣,和同好在一起就特别有共同语言和当地的思维方式,讲到个什么东西,可能别的地方人没听懂,他们都会心一笑了,很正常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