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这是一道逻辑题,就像CCPAGING提的1,2,3,4,()一样,我感觉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一种逻辑概念。我们大人的多解,多思考,是建立在已经有逻辑思维基础之上,如果孩子还不是很明白,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题来帮助他分析,如果他想出了其他的不同于我们大人的解,关键还是要问他是怎么想的,孩子的逻辑也有道理。答案确实不唯一,但我想在入门阶段,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整个思考过程:
1。先建立逻辑概念
2。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尽可能想到多的解答
3。在多解答后,根据题干,找到一个最完整的答案
比如说:A,B,A,B,B,A,(),(),()
规律:AB,ABB,可以完成整个题目并完整逻辑
另外的规律:AB,AB,BA,BA 也对,但最后一个()落单了

比如说1,2,3,4,( ),
答案 1,2,3,4, n + 1, n + 2, n + 3, n+4、、、
或   1,2,3,4, n * 1, n * 2, n * 3, n * 4、、、的花样太多了
甚至于可以想成12,3,42,就是隔3个数自成一套逻辑关系,第一个数“1”和第五个数“2”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二个数“2”和第六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三个数“3”和第七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四个数“4”和第七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等等。这样发散的思维最后可以演变为自己创造逻辑,就是玩逻辑了。

所以我想,对孩子来说,我们不能用唯一答案来约束他们的思维,经过思考后,可以选择一个相对题干完整的答案。.

TOP

回复 16#翼mm 的帖子

hehe,真牛,还有这种解 ABA, BBA, CBA, ...NBA

[ 本帖最后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3 20:30 编辑 ].

TOP

回复 18#飞扬的妈妈 的帖子

飞扬的妈妈回来啦,欢迎
老师说要夯实基础,希望他们不要武断地否定孩子的各种答案就好。.

TOP

回复 15#ccpaging 的帖子

欢迎ccpaging老师亲临指导,批评指正,希望有空常来啊

昨晚回去跟小子把那套卷子翻出来又玩了一遍。
对于第一题(),2,4,(),(),原来的正确解是0,2,4,6,8
小子的新答案是:1,2,4,7,11
                               1,2,4,6,7(,8,10,12,13)[数差是1,2,2,1,1,2,2,1的规律]
                                1,2,4,3,8(,4,13)[1,4,8,13成差数递增规律,2,3,4差数为1规律]
这样玩下去,变化太多了。小子后来索性不玩了,问我可不可以自己造题,开始出题考我了,我发现有的时候进不到他的思路和规律里面,还真难答。
通过这样的玩,我觉得他理解了数字规律和归纳法。大家也可以尝试老题新做。.

TOP

回复 26#ccpaging 的帖子

超级好文章,但是太长了,实在没有毅力找到答案验证。

自己想了一下,觉得做不出来。尝试着填1,或者2,都觉得不好,没有把现有规律重复并验证,第一个2放在那里太突兀了。请指教。.

TOP

回复 28#hxy007 的帖子

hxy007看起来是个数学怪才。数学问题能被你演绎到语文和音乐领域,佩服
你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给孩子拓展思路用,这样能让孩子,特别是低龄儿童产生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至于解题,我比较倾向于摈弃个人偏颇的逻辑,寻求在题干中已经验证的逻辑。还是老观点,先建立概念,再拓展思路,经过思考后找到最优。.

TOP

我也是受了参与该贴的BBMM和CCPAGING老师的启发,才发现原先的教育没有跟上。当时天天做题也是图快,特别是A,B,A,B,B,A,(),(),()这道题,他没有想出来,我就做了99%的单一思路典范。看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才悟出教育不是简单做题啊。回去试了一下,发现孩子的潜力很大,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关注和引导。答案都是孩子自己想的,我只是重复一句话“很好,还有没有其他规律和答案?”

你也回去试试,RECY一定也会给你惊喜的。.

TOP

回复 34#ccpaging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有点象hxy007说的,“你填的合一种逻辑,我会认账。我填的合另一种逻辑,你也不能不认账。”恕我直言,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不能说最优。因为填出来的数字最好是符合前面已经验证过的规律。
比如这道题(),2,4,(),(),
解0,2,4,6,8
和1,2,4,7,11都是比较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解答,因为他们内在的规律在前4个数字间已经验证过了,所以第五个数字的填写也能符号这个规律
      但    1,2,4,6,7(,8,10,12,13)[数差是1,2,2,1,的规律] 里面规律要靠第5位数和以后的3位数来验证
     1,2,4,3,8(,4,13)[1,4,8,13成差数递增规律,2,3,4差数为1规律]也是的,
所以我觉得不是最佳答案。

2 1 14 1 14 1 2 1 14 1 14 其中的规律也是要靠第二个2出来以后才得以验证,那么就可以随便填了,比如2,1,14,1,14,8,2,1,14,1,14,8,这个8可以乱填成任何数了。就成了自己的逻辑,别人不能有共识,岂不曲高和寡?.

TOP

回复 40#veeveezhou 的帖子

呵呵,我们在跟CCPAGING老师讨论的是其实是如何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带孩子进入数学殿堂引发他们自我探究的兴趣。简单的一道题目只是个引子,没想到把CCPAGING和HXY007都引到我们坛子里,他们2位在旺网里是知名的数学督导

我觉得他们不仅讨论数学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问题如何来引导孩子,涉及更多的是教育本身。倡导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加强能力培养。分数和答案不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分析问题的过程本身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希望有兴趣的BBMM,一起加入讨论,最好提出孩子试卷上的问题来抛砖引玉.

TOP

回复 34#ccpaging 的帖子

哈,你这样玩就有点暗算的味道了,编密电码呢。.

TOP

回复 43#ccpaging 的帖子

什么意思?是用数字替代吗?

1,9,17,2,10,18,3,11,19,4,12,20,5,13,21,6,14,22,7,15,23,8,16,24吗?.

TOP

回复 47#veeveezhou 的帖子

这个帖子里谈到了很多题目,你想让讲解的是哪道题目?.

TOP

回复 48#hxy007 的帖子

这是协和的办学宗旨,耳熟能详啊!.

TOP

回复 51#veeveezhou 的帖子

楼主的原题是 A,B,A,B,B,A,(),(),(), 根据前面给出的A,B,A,B,B,A中间暗含的规律,填出后面3个空应该接什么字母

你可以把前面给出的6个字母看成(A,B),(A,B,B), (A,_,_,_),那么根据前面的规律
——后面一个组合比前一个多一个“B”,那么刚好第三个组合中应该是3个B,空格数也是3个空,刚好,答案一可以是:A,B,A,B,B,A,B,B,B

你也可以把前面给出的6个字母看成(A,B),(A,B), (B, A),(_,_,)(_,_),就是2个字母一个组合,前面两次A,B 重复,那么对称的,下面B,A 也有两次重复,接下来呢,是不是应该再接两次A,B 重复了?所以,答案二是:A,B,A,B,B,A,B,A,A

至于A,B,A,   B,B,A,   C,B,A,那是他们的自由发挥了,跟孩子玩玩可以,不做推荐写到卷子上的答案。.

TOP

回复 53#青青小白杨 的帖子

才子啊!我还以为你是协和的呢,这样做出来可以称为“黄青青”了。.

TOP

回复 58#Recy妈妈 的帖子

哪里,哪里,我才惭愧呢。做题当天,我直接诱导他做出第一个答案,万事大吉!
是要感谢shayunmama 开了这个帖子,受到许多参与讨论的BBMM的启发,我才有机会回家改正了我的简单粗暴。对我们家长来说,教育也是门新课,做得不好的地方,主动承认,改正就是了。就像你这样啊.

TOP

回复 60#ccpaging 的帖子

强烈建议楼主首肯!并建议你以后集结整理,可以出书了!

数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数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规律,并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这些规律可以借助于各种艺术载体表现出来,而你的帖子正是很好的启蒙教育(尤其对我们做家长的)。我不知道小学老师是否具有同样的境界和观念,但至少我们接收了这样的启蒙,可以业余给孩子一个补充教育了,数学一定不是简单的算数,而是一门学问。

[ 本帖最后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9 09:01 编辑 ].

TOP

回复 62#钡钡妈妈 的帖子

有意思,钡钡的这种把2、4固定,在间隔列中多变的数列模式其实已经摆脱了原有题干的参考意义,完全是可以把(2、4)看成个符号,然后自己做数列规律,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一路玩下去吧!.

TOP

回复 60#ccpaging 的帖子

关于你这幅画,你是想表达图案由大到小的一个渐变递减过程吗?

除此以外,我觉得这和中国的传统对称剪纸图案有相同的结构。体现在对称(不仅是左右、中心对称关系)上。扯远了,上升到方法论了。.

TOP

回复 66#ccpaging 的帖子

你从数学出发,引导大家体会数学和艺术,哲学的联系。孩子们大了以后就会明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和艺术哲学都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观察事物,认识宇宙的方法论,科学是在哲学导引下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表现手段。

回过头来看,科学普及和启蒙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方法。文化修养和境界高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