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一篇好东东

一篇好东东

少儿感冒,不可“等闲视之”!!
流感,今年存在局部流行的可能!!

据全国12省市的1500多位疾控专家参加的由中华医学会召开的“2004流感疾病与预防论坛”消息,与会专家预测: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流感小流行的可能!

临床证实:流感是由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病毒引起的极易传染性并可能致命的疾病,儿童、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流感流行而使医院门诊量激增,因流感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人数也大幅上升。流感已成为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公共疾病,同时也成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感冒,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特效药!!

研究表明,90%的感冒均由病毒进入呼吸道引起,针对感冒病毒,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特效药,常用的抗生素只能对细菌性感冒起作用,而增加人体免疫力是预防感冒唯一的方法。为此,专家提出告诫,为有效预防感冒,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们、体弱多病的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增强对感冒病毒的免疫力。

特别是在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更应做好防护工作,做好室内的通风杀菌工作,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积极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


少儿感冒,打点滴未必是好事!!

现在许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一感冒,就非得让医生给“打点滴”,认为打点滴病好得快,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针剂要经过多道人工配制过程,这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其次,目前尽管医院里用的都是一次性无细针头,但是在注射过程中仍然有通过血液感染的可能。


少儿感冒,医院治疗的三大误区!!

治必“输液”:只要孩子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其实,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上能口服药物治疗尽量口服,否则极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治必“激素”: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付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治必“抗菌”: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即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应的抗菌素。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而且开始就是“菌必治”,“复达欣”等强力广谱抗菌素,不但少能起到作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产生众多隐患。更可怕的是,一旦用了如此强烈的药,病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使用较温和的药很难达到疗效了。


抗生素,几度欢喜几度愁!!

英国细菌专家弗莱明1928年发现青霉素之后,近百年来虽然拯救了千千万万患者,但今天,抗生素制剂的大量应用使得各种致病菌在长期的演变中产生了耐药性,其不良后果日益明显。如194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患肺炎时,只需4万单位的青霉素,而时隔50年后的今天,用上40—400万单位都不一定能治好,抗生素所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已成为世界上两大医学难题。虽然有新的抗生素不断研制和投入使用,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新的耐药菌产生。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2002年“非典”的恐慌吧,抗生素几乎“无用武之地”。

横行非洲大陆的“疟疾”,每年造成上百万人死亡,其直接原因就是单细胞“杀手”疟原虫经过数十年的不断传播,已经对传统抗生素药物(氯奎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了耐药性,使世界卫生组织在针对“疟疾”的斗争遭受沉重的打击。

孩子经常吃“抗生素”,将来怎么办?


感冒用药,来自国家药检中心的报告:

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血球降低;
解热镇痛药: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阿斯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
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
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颅压增高;
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
过量补充锌:易发生脓疮病;
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
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
退烧药:可以使小婴儿出现虚脱;
扑热息痛:引起肝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昏迷。
.

TOP

不是好东东,而是一篇吓人的东东 ,呵呵,不过真是吃药也怕,不吃药又担心,唉,父母难做啊~~.

TOP

看得我准备去打流感疫苗了.

TOP

引用:
下面是引用duoduo妈于2004-11-3 10:55发表的 :
看得我准备去打流感疫苗了
流感疫苗只对一种有作用,而且国外3岁以上的孩子是不用的,听说没用,而且多用对孩子不好的..

TOP

我有的时候就会想,万一就感染了那种呢?唉。。。.

TOP

原来也不知道,是一位做医药行业的朋友推荐给我的,是药三分毒,她自己的孩子生小病都是食疗的,很有借鉴作用,不过也不要被吓坏,凡事都不要过量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