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下载] 分心不是孩子的错

分心不是孩子的错

几百万的儿童和成人整天被唠叨个不停:专心一点,坐好,别一直动来动去,不要什麼事都半途而废,别那麼散漫,做事情老是拖拖拉拉……无论学校课业、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他们总是不断出问题。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缺乏自制力和纪律的毛病,事实上这些人可能天生具有神经构造上的异常——他们可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  

藉由许多病患的故事,本书描述各种不同的注意力缺失症徵状及疗效,包括不断追求高度刺激的过动者,以及什麼事也不做的白日梦者。作者指出何时药物会有效,以及如何使用行为改变技巧。

两位作者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是都成为成功的心理医师,他们写这本书是想帮助其他ADD患者,使他们也能发挥潜力,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亲身体会和专业经验使本书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作者指出做为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家人的困难与适应的方法,对於经常接触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教师及心理治疗师,更是一本必读的好书。

第一章 什麼是注意力缺失症?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有冲动、分心、过动三个特徵,患者不是学习障碍或智能不足,他们只是很难把自己的想法整理表达出来。

第二章 在波浪般的铰链中欢唱

【注意力缺失症儿童】
 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越早诊断确定越好,否则长期受到误解,被认为是懒惰,叛逆或坏孩子,将造成他们自我形象严重受损。

第三章 声音中混乱的次序
【注意力缺失症成人】
 对於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缺乏结构是最糟糕的事,他们常觉得世界随时会崩解,灾难马上就要发生,因此他们需要指导、需要结构,来稳定混乱的生活。

第四章 生活与爱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婚姻关系】
 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配偶受到的影响与患者是相同的,有效改善关系的第一步是,了解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回事,并坦诚彼此的感觉,试著寻求解决之道。

第五章 大斗争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及其家庭】
 在注意力缺失症的家庭中,不断的争执与冲突是常见的情形,当家庭愿意用全心的眼光看待一个长期遭误解的家人,愿意改变家庭旧有的模式,其实家庭生活是可以很愉快的。

第六章 瞎子摸象
【不同类型的注意力缺失症】
 当我们强调注意力缺失症的分心,就会忽略患者有时能专注的事实,当我们强调过动的现象,就会忘记那些爱作白日梦的患者,唯有藉著检视不同类型的徵状,我们才能窥得全貌。


第七章 我是否有注意力缺失症?
【诊断步骤】
 注意力缺失症的诊断,最重要的是建立个案历史,藉由自己与身旁其他人的回忆以及心理测验,让有经验的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结论。

第八章 你该怎麼办?
【注意力缺失症的治疗】
 经由诊断与教育得到的新认知,患者会消除长期的负面形象,重新建构自我认知,同时重整生活中的细节和结构,使自己更能控制生活。

作者简介  
爱德华.哈洛威尔医师(Edward M. Hallowell, M.D.)是执业的儿童及成人心理治疗医师。其他著作有:Answers to Distraction、Connect与ADHD: Achieving Success in School and in Life等。


约翰.瑞提医师(John J. Ratey, M.D.)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副教授,并担任麻州梅德菲州立医院研究部主任。其他著作有:《人人有怪癖》(远流)、Answers to Distraction等。

译者简介  

丁凡,台北市学习障碍者家长协会创始人及第一任理事长,曾任种籽亲子实验学苑苑长,现任儿童教育实验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及种籽亲子实验学苑教师,并从事演讲,写作及翻译工作。著有《永远的宝贝》(书泉)《留级生教授》(心理)《丫丫的一天》《如如的脚丫丫》和《猜猜我是谁》(台湾书局)等书;译有《瑟谷传奇》《因才施教》《多感官学习》《自主学习》(远流)和《如果男人有月经》(书泉)等书。

前言  

我的经验

我有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我是在三十一岁时发现的。当时我正要完成麻省精神健康中心儿童心理师的训练课程,神经心理学的教授花了几堂课描述注意力缺失症。我讶然发现:「原来是这麼回事!」
  她说:「有些孩子永远在作白日梦。他们通常很聪明,但是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续专心。他们充满活力,无法安静下来。他们言行冲动,无法抗拒令人分心的事。」

  原来我的毛病是有原因的!

  我松了一大口气,并且越来越兴奋。我的毛病有个名字,可以诊断。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有点疯狂,原来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随著课程的进行,我找出所有找得到的相关文献来阅读。我不但发现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症,而且有些家人也有相同徵状。这一点也不奇怪。注意力缺失症和家族遗传有关。我去听了一场注意力缺失症专家--保罗‧文德医师(Dr. Paul Wender)的演讲,也读了他的书。我觉得如释重负,我不是小学老师眼中的懒惰鬼,也没有什麼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使得我静不下来。

  我的问题来自於天生的神经异常。我非常容易分心,不能忍受挫折或无聊,比一般人冲动,喜欢刺激。我似乎总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

  终於,我知道为什麼我会莫名其妙的转移注意;为什麼在小学的时候,我会为了一个难懂的观念气得把铅笔折断,在教室里乱丢;为什麼读一页小说要来回念七次才弄懂;为什麼说话说到一半,我会忽然改变话题;为什麼会常常放下正在做的事,去做别的事;为什麼会常常忘记原来在做的事;为什麼我总是喜欢追求新奇,总是在开始新计划;为什麼我这麼喜欢高度刺激,例如治疗有暴力倾向的病患,或下大赌注赌马。我以为自己的个性有缺陷,甚或有点精神病,这个部分一直让我感到挫折害怕。现在知道这是神经异常的现象,我反而安心了,我终於能了解自己的这个面向,开始原谅自己。


  我不喜欢「注意力缺失症」这个名词,但总比原来的名字--细微脑功能异常(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好多了。正确的说,注意力缺失症目前被称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把过动现象也包括进去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这个标签未尽如人意,因为几个原因。首先,我们不是注意力「不足」,而是注意力「有缺陷」;我们有时可以有非常专注的注意力。而且,有的人过动,有的人不过动;事实上,很多人整天作白日梦,静的不得了。加上「过动」这两个字容易引起滥用和误解,令人分不清正常的激动和生理性的过动有何不同。「症」这个字也容易引起疾病的联想。虽然注意力缺失症引起的问题很多,但是注意力缺失症不完全是一种疾患,它也有它的优点,例如活力充沛,直觉强,创造力强,热中事物。这些长处都被「症」这个字给掩盖住了。注意力缺失症并没有毁掉我,我仍然成为一个医生。许许多多的人像我一样有注意力缺失症,成就还比我更大呢。
  虽然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是目前美国心理学界正式使用的名词,本书将使用注意力缺失症来包括过动和不过动的人。

  自从十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第一次听说注意力缺失症以来,我一直都在研究和治疗注意力缺失症的儿童及成年患者。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学习。经由这些患者和我自己,以及我们的家属、老师和朋友的经验分享,我发现注意力缺失症对我而言,不只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越来越清楚,虽然注意力缺失症的定义仍然不够明确,徵状也几乎从来不会单纯出现,总会伴随著别的问题出现,例如学习障碍或自卑感,但是注意力缺失症绝对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如果没有诊治,上百万的儿童及成人将会继续受到误解,潜力也无法发挥。


  除了注意力缺失症之外,我也治疗一般的心理病患。这样一来,我可以保持平衡,不会把每个人的问题怪在注意力缺失症上,可以避免在诊断上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

  虽然本书是由我执笔写的,但是约翰‧瑞提医师(Dr. John Ratey)也提供了许多想法。一九七九年,我还在医学院受训时,约翰是负责指导我的住院医师,後来成为我的老师,慢慢变成好友。他的研究主题是冲动型人格,并因此接触许多注意力缺失症成人。约翰本人也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

  我们每个星期一起打两次壁球,顺便聊一聊。聊著聊著,我们发现,看到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有进步时,我们是那麼高兴。这些病患往往曾被误诊为是患有别的疾病,一旦开始正确的诊疗,他们的进步则明显可期。

  去年冬天,约翰说:「我们应该让更多人认识注意力缺失症。」
  我说:「我早就想写一本书介绍注意力缺失症。你认为我们能专心的写完一本书吗?」
  约翰说:「值得一试。」
  於是,约翰和我互相帮忙计划时间,订定期限,决定书的结构。这些事对於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都是最困难的。我们俩都是具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心理医师,写这本书是想帮助其他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使他们也能发挥潜力,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解释注意力缺失症时,本书大量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包括我们自己的,病人的,以及访谈对象的个人经验。人名都改过,有一些内容也整理过。
  我们要感谢所有提供个人经验以促成本书的人士。
  爱德华‧哈洛威尔医师
  (Dr. Edward M. Hallowell)

【推荐者简介】汤金树,台大医技系毕业,因对精神医学有兴趣,投考高雄医学院学士後医学系。由於想从事预防医学的工作,所以走入儿童精神医学。目前任职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专长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带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儿童的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汤金树医师

认知釐清误解,接纳包容冲突

当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平实、很棒的书。它贴切的描述一群注意力有问题和无法专心的人、发生在他们周遭的真实故事和感受,以及如何有效帮助他们的方法。我相信在这方面深感困扰的父母以及感同身受的病患本人,都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非常实质的帮助。


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到门诊,他的老爸描述他不专心,写个功课拖拖拉拉,老是忘东忘西。就好像是一个脱线的孩子,总是无法整合和规划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爸爸说:「你看他的弟弟多正常,就是他不一样。」我听了心底觉得有点火大,我说:「周先生,你认为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说一个人「不正常」这是多麼伤人的字眼。当然我可以体谅很多家长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但是我们要帮助他,一定要了解问题之所在和正确的方法;否则一昧的责骂与处罚,只会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期下来对於他们的学业成绩、事业上的成就、社会和情绪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心理学家史蒂芬.海斯表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小孩,由於自我语言内化和规则运作的行为能力有问题,所以容易造成以下的情况。第一,一般孩童能够遵守规则,即使受到外界的影响,他的行为表现也不易产生明显的变动;但对过动儿而言,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造成学习和行为表现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形,时好时坏。第二,一个人能够遵循规则的话,就比较少受到情境上的立即後果或事件所影响,也就比较不容易发生无法预期的改变;然而过动儿常常随心所欲,让外界的事物控制他们的心志,作出草率敷衍、不负责任的决定,所以他们不容易遵守承诺而赖皮。第三,当我们遵守规则时,即使任何的奖赏可能会延迟,我们仍然能够坚持必须做的事情;但是过动儿似乎无法思考比较深远的後果。例如该写功课的时候,他们宁可先追求在当时享乐的事物,而把功课拖到半夜才写完。或许「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对他们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吧!第四,一般孩子随著年岁的成长,我们可以预见这种遵守原则的行为能力会增加;但过动儿常常无法成熟的蜕变,也就是因为他们容易受到即时的事件和後果所影响,造成他们总是不容易控制自己和整合计画未来的行为。


有很多家长缺乏这样的了解,甚至於有很多老师也没有听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当然孩子如果好动不听话,很容易由外显的观察看出,但是单是以注意力不足为主的人,可就不那麼幸运。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误以为他有其他问题,而掩盖了它主要的核心问题。依据美国《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明订注意力缺失的症状有九项,至少要符合六项以上才能断定为ADD。很可惜本书当中所列的资料仍然沿用旧的第三版诊断标准。


因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孩子,他们很难遵守一般日常生活的常规,所以有的家长告诉我带这样的孩子长大,真的会折寿好几年的生命。说实在,有时我难免庆幸自己不是他们的父母,不过人生有得有失,能把这样的孩子带大,可见人类的潜能和耐心有多宽广,往往超乎自己能够想像的到。所以身为父母的千万不要画地自限,想想看能和这样顽皮的孩子相处,天下还有什麼难事是无法忍耐克服的呢?


心理学者布罗朗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沟通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外在语言,这使人类成为万物之中唯一可以彼此沟通表达的物种。另一种是内在语言,使人类得以延迟反应;这种语言的内化过程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观察周遭环境的刺激和外来的讯息。经由大脑的分析和整合,对外来的讯息产生合适的因应策略,於是我们在心理上可以产生巨大的能力,来想像、创造、组合和解决问题。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儿童,他们在语言内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成熟的延迟现象,使得他们通常说话很急、很快,常常口没遮拦。从正面的观点来看,他们非常纯真、率直和热情;但反面来说,同学往往不能忍受他们唐突而冲动的行为,以及不尊重别人的表达方式。有些家长会质疑在家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尚差强人意,可是为什麼到了学校或外出社交活动的时候,他们就像「人来疯」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当我们在家教导他们的时候,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小孩可以充分得到注意和监督,因此他们得以完成应有的作业和表现。然而,到了适应团体生活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像是脱韁的野马,出现无法遵守一般孩童可以被要求的生活常规的情形。


此外,布罗朗斯基认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小朋友不容易从过去错误的经验中学到教训,他们比较没有办法整合自己的行为而作前瞻性的规划。他们语言的内化有问题,造成他们无法遵循游戏活动的规则,和别人的互动多采取不成熟、幼稚的方式。因此,如果父母不能够了解孩子的问题是出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缺陷,他们往往用责骂处罚的方式来教养孩子,甚至怀疑孩子到底是什麼心态,为什麼这样不听话、不成熟。


在教养过动儿的守则中,我建议为人父母者要学习原谅。做父母的不妨在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想一想孩子今天的表现如何和试著原谅他不当的行为。《圣经》上说得好:「不要含怒到日落。」试著释放出自己的愤怒或个人不愉快的情绪,试著去原谅别人并非故意如此,因为他们真的有困难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就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是建议父母练习做个深呼吸或简短的运动,把今日不舒服的情绪消耗掉,不要到了第二天还在生气。


另外,还要学习去原谅别人的误解。有些人常常因为过动儿的不当行为,而责怪他的父母为什麼没好好教孩子,让他看起来很没有家教。所以要去原谅别人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责难,否则只有自己生闷气和跟自己过不去。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让别人继续误会下去,或是容忍他们对过动儿的不当要求,而是应该让别人对过动儿有所认识。像有的老师可能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好好的处理过动儿的问题行为,在其他老师面前备感羞愧,这样也会使老师无法好好的处理孩子的行为。所以老师和家长都一样,都要有学习原谅的观点,来带领孩子和面对自我。
学习原谅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很多家长常常会为了孩子的行为而过度处罚,一旦知道孩子是一个过动儿的时候,往往又深深的自责,心理伴随强烈的罪恶感。但是原谅自己,并不是意味著父母就可以再犯相同的错误,也并不表示随即可丢开自我的贬抑、羞愧和憎恨,要取代的是自己可以很真诚的去评估孩子的问题,找出自己或孩子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承诺努力把它完成。原谅是一种人性中最珍贵的情操,为了孩子的教养,我们都要学习试著去原谅别人和自己,接纳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唯有接纳和包容,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宽广和弹性舒适的空间。


有人研究这些过动儿长大之後,常常会有合并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以及一些犯罪问题。他们在教育、就业和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困难,例如他们比较不会注意到有关健康的行为,比起一般人有较高的比例会吸菸喝酒,所以他们晚年容易使自己陷於高危险比例的心脏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时他们也比较有高危险的行为,使他们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发生车祸、开车的时候超速或违规超车等,也许变成社会的飙车族。另外,有人认为有相当的比例会形成反社会人格的问题等。


研究者发现,过动儿长大後容易有冲动性的性行为,比起一般人有较多的性伴侣。虽然性交的比例和一般人没有差别,但是他们显然比较没有保护措施。一个针对过动儿长大之後的大型研究显示,有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人有性病或曾经因此而寻求治疗过。他们可能在青少年或二十岁出头就怀有孩子;平均而言,他们比一般人怀孕的年龄提早了六年。有人认为他们的婚姻常常是轰轰烈烈激情一场,却是落得草草结束。

另外,研究者也发现这些过动儿长大之後,他们开车的速度比较快,比较容易粗心大意,而且比较不注意和遵守法律。一般而言,他们并不是一位好驾驶,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知道交通规则,他们知道如何开车,他们也知道交通规则是什麼,只是他们在开车的时候,就是无法好好的运用这些规则。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早期鉴别出这些高危险群的人,提早警告他们的家人,或许有助於减少不幸的交通事故发生。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人比较没有时间观念,他们过的时间总是比别人慢。例如他答应看完电视後去吃饭,可是一旦看入迷了,往往就忘记了早先的允诺,总是要等到妈妈大呼小叫或拿出棍子才肯乖乖就范。他们常常无法准时,无法在既定的时限内完成事情。他们容易感到不耐烦,总是无法等待轮到他的时候。他们常觉得自己等待的时间超过实际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预期当遇到交通阻塞的时候,他们很容易闯红灯或是行驶路肩。


过动儿长大之後也容易有注意力持续困难的问题。例如做事情比较粗心草率,经常在教室掉东掉西,不仅是铅笔或橡皮擦,更夸张的是有位妈妈告诉我,她一学期要帮他的孩子准备好几个便当盒。又例如做算术,算出来的答案是五十一,写到最後竟然可以变成一十五,或只剩下五。所以父母常觉得很伤脑筋,明明在家里教得好好的,但是第二天到了学校却好像全部忘光了。


所以当他们长大之後,他们的工作有时呈现不稳定的情形。家人常常觉得他聪明才智不只如此,但是不知道为什麼他的工作成就表现总是无法达到他的能力所预期。一位太太无奈的描述她的先生,说他的年终奖金从未超过两万元,因为他的工作总是换来换去。下班回来就坐定在电视机前面,一直看到三更半夜,还要她婆婆起床问这个已经是三个小孩的爹的儿子要吃什麼宵夜。他们的自我控制力不好,很容易动怒生气。所以成人阶段很少有人在说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而称之为注意力缺失症。事实上要正确的诊断只能根据他以前学童时的表现,以及他目前残留的症状来臆测判断。在这本书中,透过患者的经验谈,明白的表述过动症的状况,我想对那些身受其苦的人,读起来一定会觉得感同身受。他们了解到自己并不是那麼孤单,原来世界上仍然有好多人和他们一样。


任何疾病不管心理或生理方面,及早治疗绝对没有错。很多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和别人不一样,有时一直要等到国中的时侯才带来看诊。说实在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後,要再去改变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是相当困难的。有很多小朋友人际关系不好,常常和同学发生争执,特别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小朋友,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沟通,而采取动手不动口的方式。於是他们常因小事而争吵,甚至动手打架。由於在个别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不容易看到他和别人是如何的相处,因此利用团体治疗的方式,创造一个小型社会互动的模式,这些小孩也能够有机会学习如何和别人相处。如此一来更能够深入观察到孩子和别人相处困难的焦点和冲突的来源,进而藉团体互动的模式,经由彼此的学习模仿,倾诉自己的情绪,矫正过去错误的认知模式和自我价值。我发现小孩子的改变实在好令人感动,远超过我的想像。


真正的自我价值是一种自己觉得非常珍惜的真实感觉,藉著胜任的经验适当的发挥,自我价值感才能不断的成长发展下去。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治疗需要全方位的治疗模式,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加上认知行为治疗外,团体治疗的方式运用在这群孩童的身上,是很有必要也值得继续做下去。此外也可以经由团体的互动,让家长学习修正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技巧,所以有些家长告诉我,其实上课最大收获的不见得是孩子,反而是家长自己本身。


曾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来到我的门诊,手里拿著一份刊登在《中国时报》上笔者所写文章的剪报。他告诉我其中有关过动儿长大之後的状况,就跟他目前的处境几乎一模一样,他现在未婚也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伴随有明显的情绪上的困扰。我想有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鼓励他回到台中,找一位精神科医师会谈,帮助他调适目前的困难,例如婚姻、就业工作和人际相处等问题。必要时我想医师也会开一些适当的药物来协助他。在这本书中对於这些人有非常深入和写实的描述,很值得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来阅读。

至於团体治疗方面,由於诊断发现这方面的成人很少,所以在医院的工作几乎都是以学龄阶段的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为主。而且症状是否持续到成人阶段,各家的统计相差很大,可以由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十。本书对此也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让家长和病患本身了解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误以为他们长大就会变好,或以为是家庭风水问题,甚至自责是自己上辈子欠他的债,所以现在来偿还。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观念。希望藉由这本书的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实质的受惠。当然在未来的领域当中,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例如为什麼注意力缺失症发生在女孩的比例比较高?治疗药物的使用到底是否需要持续到成人阶段?如何订出成人的诊断标准等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纽约时报》书评--一本非常有可读性,并提供翔实资讯和有所助益的书。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儿童精神治疗部主席Judith L. Rapoport,M.D.--这是最重要的一本有关注意力缺失症(ADD),可读性极高,也非常实用的书。不论是儿童或成人的个案故事都很有意思,具有启发性。


《神奇百忧解》--作者Peter D.Kramer,M.D.平易近人的语调,丰富的内容和专业的经验,使得这本书非常具有说服力。即使是最无法专心的读者也不会看不下去。


  前波士顿心理协会会长Charles E.Magraw,M.D.--对於教育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和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前美国注意力缺失症儿童与成人协会会长Sandra Freed Thomas,R.N.--这本书什麼都谈到了,包括教育体系、家庭对应、诊疗过程。全书充满希望,读过这本书,每个人都会了解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一回事,如何处理注意力缺失症带来的问题,甚至学会如何化阻力为助力。


  《聪明孩子坏成绩》作者Priscilla L.Vail--这本书非常有用。资讯丰富,充满感情,实用,清晰,甚至还很幽默。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Endangered Minds作者Jane M.Healy,Ph.D.--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充满智慧,实用,让人读了信念大增,并且充份了解注意力缺是怎麼一回事。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不论是在学校或是在生活中,如果你自己是一个高潜力的低成就者,或是认识这样的人,你都必须读这本书。

第一章什麼是注意力缺失症?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有三个特徵:冲动、分心、过动。这些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各种人种,各种社经地位、教育程度及智商。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学习障碍或智能不足,只是对他们而言,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实在是一件困难而需要耐心的事。


  一旦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是什麼,你就会到处看到它的踪影。之前,你也许认为你认识的一些人不够有纪律、太疯狂、太不可预料。这些人在学校或职场中游荡,即使是事业爬到了顶端,他仍然觉得被驱策著,觉得无法有秩序的过日子。你会想,如果这些人能够振作起来该有多好。这些人可能都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也许你在这些徵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注意力缺失症的种种徵状其实都很常见,我们必须谨慎地赋予它一个定义,才能区分正常现象和真正的注意力缺失症。了解注意力缺失症的最佳途径是看看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经由本书中的种种个案,读者可以看到这些人受到层层误解及不公平对待後的奋斗。由这些故事里,注意力缺失症的定义昭然若揭。


个案一:吉姆

  晚上十一点,吉姆在书房中踱步。他晚上经常如此:一个人,踱来踱去,试著整理自己。已经是中年人了,吉姆觉得日益绝望。他看看四周的杂乱,房间看起来一团乱,书、纸张、袜子、旧信件、抽了一半的香菸,散了一地。他的脑子和他的房间一样乱。


  吉姆看了一眼书桌前那张写著「待办事项」的单子。单子上有十七件事,最後一项用黑笔圈了好几次:「重组企划书星期二交件!」现在已经是星期一了,他还没开始写呢!自从告诉老板他知道如何提高生产力和士气以来,吉姆已经想了好几个星期。老板说:「好啊!写一份企划书来看看。」老板还说希望吉姆这次能有始有终的完成一件事。


  吉姆知道自己要写什麼,他已经想了好几个月了。办公室需要一套新电脑,办事员需要更多的授权,以便当下做决定,大家才不会浪费那麼多时间开各种会议。如此一来,生产力和士气都会提高。事情非常简单明白。他把各种主意写在散了一屋子的废纸上。


  可是,吉姆只能在书房中踱个不停。要从何处下笔?他问自己。如果写不好,我会看起来像个大傻瓜,搞不好还会被炒鱿鱼呢!可是这有什麼新鲜?还不是和以前别的工作一样?他的想法总是很棒,却无法有始有终的做完。这就是我吉姆的德性。他踢了垃圾桶一脚,房间更乱了。他告诉自己,好,吸气,呼气。


  他坐下来,盯著电脑萤幕,然後走到桌前清理东西。电话响了,他对著电话大吼:「你没看到我在忙吗?」电话答录机中传来宝琳的声音:「吉姆,我要睡了,只是打电话来看看你的企划书写得怎样了。祝你好运!」他没勇气拿起电话筒。


  整夜如此痛苦的度过,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让吉姆分心:屋外的猫叫了;三天前别人说过的话,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手上的铅笔太重,需要换一枝。终於,他写下了「安捷实验室重组企划书」这几个字,再也写不出别的了。一个朋友曾经告诉他:「想到什麼就写什麼。」好,想到什麼就写什麼,但是仍然写不出一个字。也许该换个工作;也许上床睡觉。算了,别想了!不行,不管多烂,我非得写完不可。


  早上四点,他快受不了了。字开始慢慢的冒出来。极度疲倦使他的大脑呈半休息状态,反而可以有效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早上六点,他终於写完上床了。九点要见老板,最好先小睡一下。


  问题是,九点到了,他却还在床上;他忘了拨闹钟。中午,他一脸慌乱的赶到办公室。看到老板的脸色,他知道无论企划书写得多好,他都别想再待下去了。老板说:「你为什麼不找一个上班时间有弹性的工作呢?你很有创意,吉姆,去找一个适合你风格的工作吧!」


  几星期後,吉姆跟宝琳说:「我就是不懂。我知道我有才华,不应该一天到晚被辞退,可是我老是被辞退。我总是有些很棒的主意,就是不会完成。信不信由你,我在高中就这样了。辅导老师人很好,她说我是班上智商最高的,但她不懂为什麼我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宝琳说:「你知道吗?真不公平,他们用了你的企划案,效果好极了。每个人都开心多了,效率也提高很多。那些都是你的主意,吉姆,结果反倒是你被炒鱿鱼。真不公平!」


  吉姆说:「我真不懂自己的毛病在哪,我不知道要怎麼办。」


  吉姆有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他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二岁了,不论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他都是长期处於失败中。因为神经上的异常,他无法专心,无法持续努力,无法完成任何事。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有三个特徵:冲动、分心、过动。美国共一千五百万人患有此疾,其中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这些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各种人种,各种社经地位、教育程度及智商。过去以为这种小孩长大了情况就会改善,现在我们知道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长大後会自然痊愈,三分之二的患者长大了也不会变好。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学习障碍或智能不足。许多患者极为聪明,只是他们的聪明使不出来而已。对他们而言,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实在是一件困难而需要耐心的事。


  什麼是正常行为?什麼行为算是冲动?怎样算是分心?多有精力才算是过动?本书将利用许多个案一一探讨这些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毛病吗?是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徵状的严重程度,有没有影响生活,才能说这个人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


  吉姆来找我的时候,他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他走进我的办公室,坐下来,一直摸头发。他倾身向前,看看我,看看地板,摇著头说:「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我连自己在这里做什麼都不知道。」


  「找到这个地方有困难吗?」他迟到二十分钟。我猜想他也许迷路了。


  「是啊,你的说明很清楚,不是你的错。该往右转的时候我转了左边,结果又碰到学校放学,耽搁了一会儿。後来我到了桑莫镇的加油站。能找到这个地方真是奇迹。」


  我说:「是啊!有时候真不好找。」我希望他放轻松一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来初诊时,一半以上的人会迟到或根本没来,我早已有心理准备。这是徵状之一。病人则很在意,以为我会责备他们。


  我说:「你可不是第一个迟到的病人。」


  他问:「真的?那真好。」他深吸一口气,好像要说什麼,却没说出口,话卡在喉间出不来,然後长长的吁一口气,原来的话就不见了。这样的情形又发生了一次,於是我建议他花一点时间整理自己想说的话,同时让我把他的资料填好,例如姓名、住址和电话。这似乎有些帮助。他说:「好,开始吧!」


  我说:「好。」我把手放在脑後,往椅背一靠。吉姆沉默了一会儿,又大大地叹了一口气。


  我说:「也许我们可以谈谈你为什麼来找我。」


  他说:「好。」他开始告诉我他一生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我仔细一问,他才承认小学阶段非常调皮,时常闯祸。他从来不用功,可是成绩很好。他说:「我觉得学校好像游乐场。」到了中学,课业就没那麼轻松了,光靠聪明是不够的,他的成绩开始落後。父母师长开始对他唠叨,嫌他个性上的种种弱点,指责他让每一个人失望了,这样下去将来要如何是好……诸如此类的话。他的自尊心开始降低。好在他的个性本来就很活泼乐观,总能维持某个程度的干劲。勉勉强强大学毕业後,他在一家又一家的电脑公司工作。


  我问:「你喜欢电脑?」


  他很热情的说:「我简直像是个发明电脑的人。我爱死电脑了。我就是懂得电脑是怎麼一回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知道电脑是怎麼一回事,如果能告诉别人我所知道的一切就好了,如果我没有每次都把事情弄糟……」


  我问:「你每次是怎麼把事情弄糟的?」


  他说:「我每次是怎麼把事情弄糟的?」他的声音变得低沉忧郁:「我怎麼把事情弄糟……我会忘记事情,我和别人吵架,我会拖延,会迟到,一天到晚迷路,我脾气不好,我做事有头无尾。我什麼毛病都有。我和老板讨论事情,我知道我是对的,讨论著讨论著,就变成我在骂老板是大笨蛋了。这样骂老板是很容易被炒鱿鱼的。有时候我有个主意,但就是整理不出来,好像塞在我的脑子某处。我知道它在那儿,但就是弄不出来。我想把它弄出来,可是我办不到。我以前的女朋友说我得接受自己就是没出息。也许她是对的,我不知道。」

我问:「你喜欢她吗?」


  「有那麼一阵子。然後她就像别人一样,受不了我了。跟我在一起,日子太刺激了。」


  我问:「你认为这个『刺激性』是从哪里来的?」


  他说:「我不知道,一直是这样。」


  我们谈的越多,这个「刺激性」越明显。吉姆一生中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强烈刺激,他总是在燃烧著。这是为什麼在高度刺激和压力的行业里,我们会看到更高比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例如销售业、广告业和股市。我问:「你以前找过心理医生吗?」


  吉姆说:「一两次。他们人很好,但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其中一个还叫我别喝那麼多酒呢!」


  「你喝多少?」


  「偶尔喝。有时候很想轻松一下,就出去喝个痛快。这是家族传统。我爸爸算是个酒鬼,我觉得我不是酒鬼。当然,每个酒鬼都这麼说,是不是?喝过之後,第二天早上头痛得不得了,就会好一阵子不喝。」


  很多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使用酒、大麻或古柯碱来治疗自己。古柯碱的化学成分和一种治疗注意力缺失症的药物相似。


  吉姆在说话时,他的双腿一会儿交叉一会儿又打开,来来回回,动个不停。


  我说:「如果你觉得坐不住,可以起来走一走,动一动。」


  「真的?你不在意?」他站起来,一面走,一面挥动手臂讲话:「太棒了!大部分的人都受不了我动个不停。可是我一面走,才能一面想事情。奇怪不奇怪?怪不得我在学校有那麼多麻烦了。这只是其中一半的原因。我总是觉得受拘束。在办公室里也好不到哪里,我可不能一直踱来踱去。」


  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你的工作罢了。」


  「你说话的口吻听起来像是我那些老板。问题是到底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


  注意力缺失症有很多不同的型态。许多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也有其他的问题,例如忧郁症、染上赌瘾或酗酒。这些明显的问题遮掩住潜在的注意力缺失症。有的人则是把注意力缺失症逐渐变成人格的一部分,而没有接受治疗。别人只会说:「他就是那个样子!」吉姆是一个过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但是有很多患者并不会过动,而是完全相反的太不爱动。这种孩子会坐在位子上作白日梦,整天不知道他在神游何处。


  我回答吉姆:「我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你的工作。现在我只想听听你的故事,你告诉过任何人吗?」


  「没有。没人跟得上我。他们都说我会岔题。」


  「没关系,你只管说,我负责整理。这是我的工作。」


  吉姆说了很久,用掉几个星期的约诊时间。他说了一大堆故事,内容充满误会、误解、自责、低成就、误失良机、愤怒的人们、危险的行为。十二岁时,妈妈说他永远不懂得适可而止。他做了许多蠢事,有健忘症,成天混日子,可是他也有很多精采的经验。他善良、直觉强、有魅力、有活力、热心。他的故事里,有伟大的梦想和希望,也有极端的失望。他从不怨天尤人,只会怪自己不够好。他很讨人喜欢,虽然他不怎麼喜欢自己。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往往很讨人喜欢,却总是惹事。他们可能极惹人生气--一个母亲打电话来,说她的儿子几乎把学校给烧了,问我是否可以把她的儿子一车撞死。但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也比一般人更有同情心、直觉强、有爱心,好像在那乱七八糟的脑子里,特别保留了一片对人对事的直觉。


  吉姆的故事有很多转折。他当过公车司机。一天下午,他以为已经跑完该跑的站了,就直接把车开进停车场,结果发现车上还有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的愤怒乘客--他忘了停最後一站。乘客想知道:「这是哪里?你把我们载到哪里了?」那是吉姆最後一次开公车。另一次,他对一个女同事批评老板是「笨蛋」,一说出口就想起来这个女同事是老板的太太。他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会出错。会不会是我潜意识里想要失败?」


  我说:「也许,有的人是这种情形。但是也可能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开始告诉他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一回事:「也许你不是个失败者,也许你潜意识里不想要失败。我越来越觉得,也许是你的神经系统有些问题,引起注意力缺失症。这个病症和得了近视一样,没什麼好觉得丢脸的。其实,这还真的有一点像近视。你看不清楚,看东西很费力。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很难一次做一件事。你也许听过『过动儿』(hyperactive children)这个名词,就是以前用来形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现在我们知道患者包括不过动的小孩以及成人。注意力缺失症的注册商标是容易分心、冲动,但不会总是过动或精力过剩。过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永远在忙,是所谓的A型人格、追求刺激、活力充沛、充满行动、忙个不停的那种人。他们常常有好几个计画同时进行。他们总在忙,却很难真正完成任何事,因为他们很会拖延。情绪经常不稳定,可以没来由的在瞬间从极高昂变得极低落。他们很容易生气,尤其是被打断或遇到改变的时候。记忆有很多的漏洞。作很多白日梦。喜欢高度刺激。喜欢行动和新奇的事物。这些个性不只是在职场上造成困扰,对亲密关系也造成困扰。如果你总是分心,或是追求刺激,你的女朋友很容易会受不了你。」
我一面说,一面观察他的反应。他身体前倾,直盯著我。他听了每一项徵状都点头,原本疲倦的脸,显得越来越兴奋。他打断我:「我小时候,别人总是说『没用的吉姆!』


  『吉姆在哪里?』『吉姆,你为什麼不像样点?』我的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是懒惰,他们会骂我,处罚我。起先我会和他们吵架,後来我也这麼相信了。我的意思是,除了接受,你还有什麼办法呢?如果我顶嘴,我爸爸就会猛力打我的头。想想实在很残忍,所以我没怎麼想这个问题。奇怪的是我怎麼能忍受这一切?我的意思是,我从来没有意志消沉。我记得六年级的一个老师罚我抄地理课本,因为我把作业弄丢了。她说如果我停止撒谎,承认自己没写功课,就不用罚抄。可是我真的做了那份该死的功课,我可不愿意说我没做。老师是真火大了,她罚我抄更多的课文,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会投降了。她一直增加页数,加到了一百页,我则熬夜抄个不停。我妈妈发现我半夜还在抄课文,她叫我停下来别抄了。第二天她到学校去抗议,老师只好向我道歉。向我道歉!那是整个学校生涯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一刻。因为这件事,我会永远爱我妈妈。」


  吉姆继续说:「不过,但愿那时候他们知道你现在告诉我的这些事。我有好多故事。国三那一整年,我和我爸妈都在吵架,他们也像那个老师一样,一直加重处罚。他们觉得我没有尽力,所以要处罚我,可是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难过。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为什麼以前都没人告诉我这些?」


  我回答:「直到最近,人们才比较了解这是怎麼一回事。」


  很难说我们从什麼时候开始了解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一回事。过动儿一直存在,也一直被歧视。


  有史以来,每个文明里的人们都没有善待儿童,尤其是对「坏孩子」。这是大家不爱提起的人性黑暗面。这些孩子总是不由分说的被打,甚至被杀。人性的黑暗面似乎总喜欢伤害弱小,尤其是如果他们惹人厌烦的时候。我不打算引经据典的细谈这个主题,只是想指出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往往受到最恶劣的虐待。直到最近,儿童才受到法律保护,他们的「坏行为」才没被当作魔鬼附身或人格缺陷,才不会因此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难怪注意力缺失症存在已久,却只是被当成是「坏行为」,直到二十世纪才被视为医学问题。虽然很难说是谁最先注意到注意力缺失症的,但是一般认为是英国小儿科医师乔治‧史帝尔(George Frederic Still)於一九○二年在皇家医师协会发表的系列演讲首开先河。史帝尔描述了一批难以管束的儿童,他们不守规矩、不受拘束、具有破坏力、不诚实、不听话。他认为这些孩子的问题并非来自於家教不良,而是有生理因素或出生时受到损伤。


  三○年代及四○年代的专家们认为这些孩子大脑受损。即使缺乏神经受损的实际证据,「脑损伤」仍然是失控行为的当然解释。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试用药物治疗(当时是用安非他命),并取得初步成效。


  其他的名词陆续出现,有的很贴切,例如「生理驱动」;有的很模糊,例如「轻微的脑异常」(minimal brain dysunction)。真不知道是脑子轻微,还是异常的程度细微,还是我们对病患的了解根本很少。


  一九六○年,史黛拉‧契斯(Stella Chess)及当时的其他人把过动和脑损伤分开,开始称之为「过动儿症候群」(hyperactive child syndrome)。契斯认为这是「生理性过动」,来自於生理因素而不是环境因素。


  一九七○年代有许多学者研究过动症。加拿大的维琴妮亚‧道格拉斯(Virginia Douglas)审视各种相关徵状,归纳出四个主要特性:(1)注意力缺陷,(2)冲动,(3)兴奋状况之难以控制,(4)需要立即回馈。正因为她的研究结果,一九八○年此症改称为注意力缺失症。


  之後的十年,各种研究有如雨後春笋。有关注意力缺失症的历史演变及现况,就要看专家罗素‧巴克力(Russell Barkley)写的《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一书。
吉姆问:「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说我很笨?」


  我反问:「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可是别问我。你自己说,你笨不笨?」


  他强烈的答道:「不,我不笨。我知道我不笨,只是不知道如何表现。」


  我说:「正是。可能的原因很多,以你的情形,我认为是注意力缺失症。」


  他问:「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吗?」


  「美国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名患者。男女比例大约是三比一,小孩大人都有。我们并不确切知道为什麼会这样,不过证据显示极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别的因素也会造成影响,例如生产时的问题,但是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环境因素使它恶化,但不会造成它的发生。」


  他有点嘲讽的问:「你是说不是我妈妈的错?」


  「这一件事不是她的错,也许别的事是。你想要责怪她吗?」


  「不,不。可是我想要怪罪於某人。也不是真的要怪谁,我只是想发火。我实在很火,为什麼以前没人告诉我。如果这只是我天生的样子--」


  我打了个岔:「那麼你就无须自责了!」


  「我一直在怪自己。但这是我的错,不是吗?不管我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把事情搞砸的是我,倒楣的也是我。在我这个年纪,要怪只能怪我自己,不是吗?」


  他的话引起了我自己的旧伤痛,我揉揉肩膀:「这样说也有道理吧,但是怪自己有什麼益处呢?我要让你更了解自己,你才能原谅自己,继续向前迈进。」


  吉姆说:「好,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做些什麼来改善自己呢?」


  我大笑起来:「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总是喜欢『做些什麼』,总是在问『你这是什麼意思?』『下一步是什麼?』」


  他说:「你说得对,我不偏爱风景,只是一心想到达目的地。这样不好吗?」


  「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自己也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我很了解你的感觉。」


  吉姆吓了一大跳:「你有注意力缺失症?可是你看起来好平静。」


  我笑了:「练习。我相信你有时候也能专心。对我而言,我的工作正是我能够专心的事。不过,练习确实有帮助,我们以後会细谈如何练习。」


  吉姆的治疗自此开始。事实上,他的疗程已经开始了。对许多人而言,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一回事,了解自己的问题是什麼,就已经帮助很大了。


  有一次他问:「我到底是怎麼了?我不想那麼粗鲁。可是那个人打电话来,说我寄去的资料不对,我知道我没寄错,是他自己不懂,我立刻就生气了,尤其是他的口气更令我大为光火。你信不信?他才一打电话来,我就想挂断,或是揍他一顿。」


  我说:「你经验了一个愤怒反应。」


  「正是!现在想起来还真叫人生气。所以我照著你的建议,等了一等,想一想後果。这是个好顾客,我不想得罪他,也不希望他跟别人说我坏话。所以我等了一下。可是他一直用那种又慢又笨的声音说个不停,我好想对他大吼:『说重点!』但是我只清了一下喉咙,结果他就说:『别打岔,我还没说完。』我受不了了,我告诉他即使讲到圣诞节,他还是会说不完,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然後我就把电话挂了。你能相信吗?」


  我笑了:「我觉得你做得很好了,至少在你受不了之前做得不错。这家伙的确是讨人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你有的时候就是会被弄烦,会发顿脾气。治疗不会使你完全没有脾气,而且你也不想要那样子,对不对?」


  「大概不要吧。这个你叫做『愤怒反应』的个性也是徵状之一吗?」


  我说:「是的,这是冲动性行为的一种。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缺乏抑制机能,所以容易发怒。他们比较不压抑。他们缺乏一般人在冲动和行动之间的延迟,所以停不下来。治疗会有所帮助,但是不会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他问:「你知道什麼趣事发生了?这家伙第二天打电话来道歉,说我们前一天沟通出了问题,也许双方应重新对话。沟通出了问题,你相信吗?我说好呀,但是这次让我先发言。我用了十秒钟解释为什麼我寄给他的东西正合他的需要,他说他明白了,还谢了我。
我说:『不,应该是我谢谢你。真对不起,昨天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互道再见,好像好朋友似的。」


  我说:「谁想的到?你的保护神发威了。」


  「可是这个愤怒反应从何而来呢?」


  我问:「你能告诉我吗?」


  吉姆谈起他的感觉,不自觉的握住拳头:「我想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吧!当我是个孩子时,我很顽皮,可是我没这麼愤怒。我想是在学校累积出来的。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挫折。後来即使事情才刚刚开始,我就觉得没指望了。最後只剩下固执的态度支持著我;我绝不投降。可是为什麼没人看到我一再失败却一再努力?为什麼没人鼓励我?」


  吉姆谈到了注意力缺失症的一大重要特徵。严格说起来,这不是神经系统异常直接引起的徵状,而是伴随著注意力缺失症产生的次发心理现象。


  由於不断的失败,被误解,被贴上标签,以及其他情绪上的打击,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往往形成自我形象和自尊低落的问题。不论是在家或是在学校,别人都不断在指责他懒惰,说他笨、顽固、坏,说他「少一根筋」。大家怪他们吃饭时弄得一团乱,度假时破坏家庭气氛。他们因为破坏教室秩序被处罚,还常常背黑锅。老师常常找他们的父母到学校谈话。一次又一次,生气的老师和挫折的家长谈过话之後,不在场的孩子总会倒楣。他会承受这些亲师会谈的後果。父母说:「你知道老师说了什麼吗?你知道你妈妈和我有多丢脸吗?」老师说:「我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不比在学校好到哪里去,我们一定得多多努力,是不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负面形象一再被提出来强调,直到孩子完全相信了:「你是坏孩子,你真笨,你就是搞不懂,你真是悲哀啊!」这个声音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我形象,直到他变成青少年,躲进了自暴自弃、难以接近的世界,即使想帮他也难以使上力了。对任何孩子而言,在青春期要想喜欢自己都不容易,何况是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


  我对吉姆说:「你一直很努力,可是很困难。」


  他用一种悲伤的声音说:「是啊,你无法想像。」


  我说:「说给我听听。」


  「我不知道从何说起。到了高中,我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笨。我听得懂老师教的东西,我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可是一旦要我写报告或者考试,我就完了。我试过,我真的努力试过。他们说我试都不试,可是我有试,但就是行不通。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功课,可是一下子就又分心去做别的事读课外书、听音乐,然後我会试著回神做功课。可是天杀的,我就是做不到。」吉姆的声音变得很僵硬,脸都涨红了。


  我说:「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嗯?」


  「是啊,他们总是叫我更努力,一说再说。後来我就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我明明有能力,但就是发挥不出来而已。」


  「所以你总是在挫折之中,难怪你充满愤怒。」


  「你觉得这是我为什麼喝酒的原因吗?喝点酒让我觉得好过一些。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是,可是也许你有别的特殊原因。你是在自我治疗,很多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会自己找药物治疗。酒精、大麻、古柯碱都是常见的。这些药物使你镇定下来,但效果只是暂时的,长期下来,反而有害。」


  「我想我知道。我想这是为什麼我不让自己吸毒。我觉得一旦尝试,我就完了。」吉姆停顿了一下:「为什麼古柯碱也是呢?我以为那是兴奋剂。」


  「对大部分的人而言,古柯碱是兴奋剂。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古柯碱令他专心。他们吸食古柯碱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对症下药。」


  「哇,真的?我真庆幸自己知道问题所在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问:「你的人际关系会受影响吗?」


  「我以前没往这上头想,可是这一切确实影响了我所有的人际关系。我不肯听话」


  我纠正他:「不是不肯,是做不到。」


  「好嘛,是无法听话。别人都认为我是不肯听话。我老是迟到,或者完全把约定的事给忘了。我老是没弄清楚别人的意思,所以也就无法做出正确反应你知道我那一套。人家以为我很骄傲或不在乎。我的确容易生气,这是真的,如果别人取笑我,我就叫他们滚到一边去。这对交朋友一点帮助也没有。不过我还是有朋友。最重要的是宝琳一直支持我。我不知道为什麼,我老是忘记事情,会失约,会没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我会和她说著说著就自己作起白日梦了。我答应她要做的事,转身就忘了。不知道为什麼,她还没把我给甩了。这可真不容易啊!我们总是在吵架,或是快要吵架了。我把工作搞砸了的时候,她会鼓励我,可是我知道她心里在想「这家伙是什麼毛病?」我自己也这麼怀疑。没有宝琳的话,我真是无法生存。她真是不可思议。对她而言,这段关系实在是充满艰辛。我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我心知肚明。我知道我惹人生气,连我自己都会生自己的气。我多麼希望自己不要这麼讨人厌,而我也不是故意要这麼讨人厌的。我想宝琳心里也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否则她怎麼会还跟我在一起?」

 「也许是这样。可是,吉姆,你确实是个好人!别人忍受你讨人厌的习惯,那是因为值得呀!」


  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社交生活。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注意力缺失症不只会伤害患者的学习和工作,也会伤害患者的社交关系。交朋友需要专心,你得搞懂规矩才可能打入任何一个团体。社交时的各种讯息往往很细微,眼睛眯一眯,眉毛扬起来,口气微微改变一点,头倾斜一些。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不会注意到这些讯号,因此觉得打不进圈子里。尤其是童年时期互动频仍,同时又强烈排除异己,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不专心和冲动确实会使他很难被人接受,很容易遭致误解。


  吉姆笑说:「我有时候会想,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到这把年纪的。运气还真好咧!」


  我说:「也许是你一路上不自觉的学会了许多生存技巧。注意力缺失症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你的特色。」


  吉姆的治疗花了一年时间。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和低剂量的药物。我们没有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反而比较像是训练和再教育,充满资讯、指导和鼓励。我帮著他重新了解自己,了解注意力缺失症对他的影响,帮著他组织他的生活,使注意力缺失症的破坏力减至最低。药物则帮助他持续专心,照他的形容是「消除杂音」。


  我们在第八章里会讨论治疗方法的细节,这里先提供一个大纲当作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可以有所帮助,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般而言,综合式的治疗最有效。


注意力缺失症的治疗大纲

  1.诊断:第一步是诊断确定。此时,患者往往觉得如释重负,总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治疗於焉展开。


  2.教育:患者对注意力缺失症的了解越多,疗程就越容易成功。了解越多,越知道自己生活如何受到影响,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现况。这也使患者知道如何对别人解释自己的状况。


  3.建立结构:结构指的是外在的有形限制。具体而实用的工具,例如清单、简单的存档系统、记事本、每日计画,都可以减少混乱,提高效率,并且让人觉得一切在掌控之中。


  4.训练或心理治疗:患者需要一个「教练」,在一旁吹著哨子打气、指导、提醒,帮忙确定一切都上轨道。患者需要这种有结构的鼓舞,否则就不知如何是好。团体治疗最能提供这种鼓舞。如果有忧郁症、自我形象受损或其他内在的问题时,患者会需要传统心理治疗。


  5.药物:药物有好几种。药物好比是眼镜,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药物能减少患者常有的内在冲突和焦虑感,修正脑内化学失衡状态,使管理注意力、冲动和情绪的神经中枢得以正常运作。虽然药物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能提供极大的改善,而且很安全。


  吉姆的治疗进行得很顺利。治疗结束时,他的生活已迥然不同。八个月内,他开了自己的电脑顾问公司,生意好极了。自己开公司,可以不用再担心得罪老板。当然,他还得应付顾客。他和宝琳的关系稳定愉快,他开始学会管理自己,充满创造力的脑子终於开始好好表现了。


个案二:卡洛琳

  一天下午,卡洛琳来找我:「只是聊一聊。」她打长途电话来预约面谈的时间,操著南方口音说:「甜心,我知道我是怎麼回事。我只要你坐在那里点头,听我说话就好了。」


  卡洛琳走进我的办公室,她身材娇小,穿著淡橘色洋装、白腰带、宽边帽,擦桃色口红,一身的香水味。「你不介意吧?」她一面问,一面点起一根菸。吐出一口菸,她睁大了眼睛望著我:「我觉得我们像是老朋友一样。我听过你的演讲,读过你写的文章。我们两个都有注意力缺失症,也都是心理治疗师。老天爷,我们几乎是十分近似呢!除了我住在三千里外的加州。」


  「加州?我以为」

  「我的口音听起来像是南方人,没错,我是在纽奥尔良长大的。但是我跟著第二任丈夫到了金山大桥,就再也没回去了。」


  「你在电话上说只是要聊一聊?」
 「我当心理医生已经有二十年了,过去十年主治注意力缺失症。我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过我的故事,我觉得也许可以从你开始,我喜欢你讲话的方式。」


  我们同意约谈几次。她随著丈夫到波士顿开会,会有几天的时间。


  当她说出她的故事时,我不得不佩服她的韧性和聪明。「我是个孤儿,至少以前是。我妈妈怀我的时候,还是个少女。三十年代的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身为天主教徒的少女是不可能去打胎的,所以我就被生下来了。我两岁的时候被领养。养母和我彼此一点也不适合。她人很好,我很爱她,但她真是个淑女,有秩序得不得了,我可不是。妈妈怎麼试,都无法把我训练成功。我的腿并不拢,我咬指甲,我的裙子会飞起来,我总是脏兮兮的,像只猪似的。我最早的回忆是从桑梅逊圣经书院偷溜出去;那天无聊透顶了。我和吉米偷偷从後门溜出去,往河边跑,後来吉米怕了自己又跑回去,但我没有。我到处乱逛,逛到累得睡著了。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在一个路边阴沟里找到我。妈妈气坏了,好好把我教训了一顿。她一定很後悔当初为什麼去了那家孤儿院。」


  「另外一个深刻的回忆是坐在水塔上面。不到六岁的时候,我一天到晚爬上塔顶。学会认字以後,我会用牙齿咬著书爬上去,整个下午坐在水塔上面读书。你能相信吗?即使是现在,每次看到水塔我都还会打个寒颤。水塔是那麼高!那时候,我会坐在边缘上,把脚悬吊在外面,看著下面说:『喔伊』。」


  我问:「没有人告诉你不可以上去吗?」


  好像仍然想保持秘密似的,她小声的说:「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是个难带的孩子,至少妈妈是这麼说的。她很爱我,只是我老闯祸。我痛恨星期六,每到星期六我就莫名其妙的感到不自在。那时候还不懂是什麼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我知道为什麼我会那样了。到了星期六,我一周以来做的坏事全会被发现。妈妈是个老师,每天都很忙,没功夫注意到我做的坏事。到了星期六,她会检查我的衣服,然後发现一只白手套不见了或弄脏了,或者洋装上的腰带扯断了,甚至一大堆衣服不见了。我喜欢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孤儿院。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也不知道为什麼会喜欢把衣服送给孤儿院,但我就是喜欢。妈妈快气坏了。」


  我问:「你父亲呢?」


  「爹地是个孩子王,他喜欢孩子,也很爱我。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我真是个需要爱的孩子,尤其是在我上学之後及华伦的出生。妈妈一直无法怀孕,快到更年期了,却忽然生下华伦这个小天使。我有多麼坏,他就有多麼好。你简直可以在他的头上摆个光环了。至於学校嘛,我最早的记忆就是被老师打,因为午睡的时候,我没办法在垫子上躺著不动。我总是无法好好坐著或躺著不动。」


  「我很晚才学会阅读,可是一旦学会了,我就拚命读书。《小妇人》(Little Women)、《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都是我爱读的书。水塔上,餐桌下,只要可以自己独处时,我就拿本书看。我的数学则是一塌糊涂。老师会叫一个学生发心算卡片,我总是把我的甜点留著贿赂同学,要他们把最简单的卡片留给我。我最喜欢『零』的卡片,例如零加一等於多少。如果甜点是那种没法子放在口袋里的就惨了,像是布丁。我连水果派都能藏起来。」


  「不论发生了什麼,听起来你都挺快乐的。」


  「我是很快乐,总是很快乐。我想这是我天生的个性,这真是最幸运的一件事了。即使事情总是不如意,我还是很快乐。我总找得到乐子。有一次,二年级的时候,我打了南西,被罚站在教室角落的桌子後面。那天早上有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会来学校参观,若是他们看到我在罚站,我应该觉得很丢脸。结果你猜我做了什麼?桌子刚好到我的大腿那麼高,我就顶著桌子磨蹭,当众自慰了起来。我让自己的心智神游天外,不去理会来来往往的人们。我很确定没有人注意到我在做什麼,而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样是自慰。」

卡洛琳说:「我一直太多话。」我不觉得她的话太多,我喜欢听她说她的故事,尤其是她柔和的南方口音。「最困难的部分是被别人嘲弄。我总是会有反应,我的情绪都写在脸上。如果有人对我做鬼脸,我一定马上也对他做鬼脸。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我一定马上打他。我很容易哭,每次被人欺负,我的眼泪立刻会掉下来。你也知道,孩子们最爱逗弄这种人,所以我一天到晚被别人逗来逗去。爹地叫我不要理会他们,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三年级时,我在操场揍了两个男孩子。那个年代女孩子是不会打架的,何况还是和男孩子打架。妈妈简直气坏了,可是爹地却把我拉到一旁说他以我为荣。」


  「可怜的妈妈,常常被我气个半死。六年级时,老师实在是受不了我的桌子纸头、嚼过的口香糖、折弯的叉子、摆了几天的甜点乱成一团。她用好几个纸袋装起这些东西,叫我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又是气个半死。」


  「她尽力让我成为一个淑女。我要染头发,妈妈不准,我就用口红涂在头发上,弄得一团糟。我总是把袜子塞在胸部垫高,可是技巧不太好。有一次竟然在上高一科学课的时候,一只袜子跑出来了。你可以想像大家的反应。」


  「也不知怎麼的,我度过了这一切。也许是阅读课外书的缘故,我的成绩不错,上了大学。那时我觉得很意外,我的入学考试成绩非常的好,别人也很意外。有人甚至觉得我一定是作弊了。但那次我非常想要考好,我当时大概是进入了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偶尔会有的高度专注状态。妈妈总算有一次不气了。我挣扎著度过了大学生涯,还进了研究所。我在研究所不是全职学生,因为我生了孩子。後来乾脆休学回家带孩子,孩子大一些才回去念完博士学位,变成现在坐在你面前的这个女人。」


  我问:「你从来不知道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症?」


  「从不。直到研究所毕业之後,我才自己诊断出来。你觉得呢?我像不像是?」


  我问:「是的,非常像。当你发现自己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时,感觉如何?」


  「非常轻松,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算有个名字了,尤其是我老被别人取笑的情绪反应。我以前以为自己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坐不住,爬水塔,打架,乱七八糟,在学校惹麻烦,这些事一下子都有名字了。我自己诊断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怎麼处理自己的问题了。」


  我问:「那你还来找我做什麼呢?」


  她说:「我只有经过自己的诊断,我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我说:「听起来很像是,我们可以做一些测试来确定一下。但你自己也可以做,而我觉得你其实知道自己确实有注意力缺失症。你确定来找我没别的事吗?」


  卡洛琳说著自己的故事时,一口气也不停顿,现在停了下来。她把帽子拿掉,露出宽额头、尖下巴,甩一甩淡咖啡色头发。她看起来身材高,气质优雅,很有自信,但她说的话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轻轻的说:「我要你告诉我,我做得很好。我知道这样子很幼稚,可是你无法想像这一路走来有多麼辛苦。我想也许你比较能了解,因为你曾看过这麼多个案。」


  我说:「没有多少人能像你一样。你一直没有得到帮助,却凭著自己的直觉和坚持,克服一切困难。卡洛琳,你做得太好了,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你应该感到骄傲。」


  她说:「谢谢,我需要从一个能了解的人口中听到这句话。」


  卡洛琳的故事有其惊人之处,也有其典型之处。她的童年徵状很典型:过动,追求刺激,在学校惹麻烦,情绪强烈,冲动。她也有许多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优点:活力充沛,坚持度高,韧性强,气质迷人,创造力丰富,智力高。可惜当大家谈到注意力缺失症时,很少会提起这些优点。惊人的是,她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就把这些优点发展出来了。她没有被别人的取笑击垮,她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未经诊疗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所面对的最大危机,就是自我形象低落。不论这些人具有什麼才能,往往发挥不出来,因为他们早已失去自信,觉得茫然,放弃努力了。卡洛琳没有放弃,终於成功。
个案三:玛丽亚

  玛丽亚读了我在报纸上写的一篇有关注意力缺失症的文章,便来找我:「我从来不知道有这麼回事。」她坐在我办公室的大沙发上,两腿交叉。「我先生拿了你的文章给我看,我才开始想这是怎麼一回事。」


  我说:「说说你自己吧。」和初诊病人会面时,我总是不知道要从何处下手。标准程序是问他们的姓名、住址、困难是什麼,可是这麼制式化的谈话,反而使病人无法表达他们真正想说的话。所以我通常会请他们随意说说。当然,有时候这样也会有问题,毫无头绪的一番话可能使我无法做出有效而正确的判断。


  玛丽亚倒是一下子就进入主题:「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许什麼问题也没有。不管问题是什麼,我好像一直是这个样子。我已经四十一岁了,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我最主要的问题是我无法完成任何事。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步调。我已婚,有两个小孩,分别是八岁和十一岁,而带孩子很花时间。可是我念这个博士学位好像永远念不完似的,我的论文总是写不完。有时候我真想完全忘掉它。」


  我问:「你有没有工作?」


  「有。我是说如果我想要工作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工作,他们让我可以随时来来去去。除了我的论文之外,我真正在做的事,是在我们当地的健康中心成立一个运动俱乐部,专收四十岁以上的女性。我一直要写一份宣传小册,一直还没写。那里的管理委员会对我很有耐心,只要我把事情弄成了,他们会让我自己经营这个运动俱乐部,只收我一点点租金。他们很希望我去,他们觉得对健康中心来说,会是一个好的宣传。」


  「你的博士论文是?」


  「完全无关的主题英国文学。别问我这和运动有什麼关联,我确信一定有关联,只是我看不出来而已。我的论文是关於尤金.欧尼尔(Eugene Oeill)。我还在高中的时候,读了欧尼尔的书,就爱上他了,一直到念了研究所还是一样。不过,也许没有人告诉过你,要想讨厌一个作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一篇关於他的论文。我现在真是受不了欧尼尔,想到他就要吐。很悲哀吧?我以前认为自己对欧尼尔有一些创见,现在我完全不在乎了。」


  我问:「你记得本来要写的内容吗?」


  她说:「拜托,别逼我提起那些东西关於自传和艺术之类的。听起来很没创意,是不是?不过我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至少我是这麼觉得,也许这只是个白日梦。」


  「你被别的事吸引过去了?」


  她笑了:「我一辈子都在被别的事吸引过去。我本来要和亚瑟结婚,结果新郎是吉姆。我们已经结婚十六年了。」


  「你没有从他身边被别人吸引开?」


  「没有。他是我的锚。我不知道他为什麼一直待在我身边。其实,『锚』这个形容不正确,听起来好像他把我拉住不放。他是我的安定剂,没有他,我真不知道怎麼办。」


  玛丽亚的活力、开放和她的故事都是很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徵状。不论是她的生活或是她和我交谈的时候,她都很容易分心。


  「再告诉我一些。」


  「说什麼呢?你还想要知道什麼?」


  「说说你的童年吧,尤其是在学校里如何?」


  「在学校的日子有好有坏。我一直很爱看书,可是我看得非常慢。我就读的学校算是不错的,但不太有挑战就是了。我的成绩还好。他们总是说我的成绩还可以更好,可是我更喜欢看窗外的情景或是别的孩子。作业无聊透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高中毕业了?」


  「嗯,不过差点毕不了业。然而我在大学念得还满好的,这是为什麼我会进研究所的原因,可是那大概是个错误的决定。我早该放弃了。我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聪明还是愚笨。我有的时候表现很好,有时候又很糟。有人说我资优,有人说我太迟钝。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说:「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有时候会像你一样,学习状况时好时坏。你小时候会过动吗?或是有任何行为问题?」

玛丽亚说:「噢,没有。我是个乖女孩,我总是想讨好众人。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不肯好好上课。我爸爸以前总是说:『如果你真的要让我高兴,你就好好地上课吧。』不过我从来没有吵闹,我就是安安静静地躲到自己的想像世界里。」


  「你容易觉得无聊吗?」


  玛丽亚说:「当然,不过也许是我的老师都很令人无聊。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不觉得无聊。」

我问:「你现在的问题是什麼?」


  「一向都有的老问题,就是我飘忽不定的个性。这一分钟我在这里,下一分钟我就在别处了。我无法完成任何事。我起个头,然後又去做别的事了,於是我就忘记原来的事情。」


  我问:「你怎麼会爱上运动呢?」


  玛丽亚身材很好,一点也不像四十一岁,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她黑头发,红嘴唇,脸色红润,看起来可以当电影明星。她会爱上运动我并不觉得奇怪。运动可以帮助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松弛身心,有助於保持专注力。


  「就像一切其他的事,它很自然地发生了。我有个朋友邀我一起去上有氧舞蹈,起初我不肯,听起来多无聊啊。後来她说服了我,结果我竟然一跳就爱上了。我不是那种热爱运动的人,我只是喜欢跳有氧舞蹈的感觉。我也喜欢和那里的人交往。我开始常常去那里,上很多课,取得教练资格,然後想到这个『四十岁以上』的点子。我还是觉得这是个好点子,可是大概也不会做成功。」


  我问:「到目前为止,你适应的如何?」


  「还好吧,我会觉得自己哪里不对劲。我曾经看过心理医生。那时我很想把论文写完,却觉得自己哪里被塞住了,以为他可以帮我开开窍。结果一点用也没有,我就不去了。现在又来找你了。」


  我说:「是的,轮到我了。是你先生叫你来找我的吗?」


  「不是,这是我自己的主意。他只是把你的文章拿给我看。你认为如何?我还有希望吗?」她开玩笑似的问。


  我说:「你在开玩笑。我猜,事实比你说的更痛苦。」


  玛丽亚看著窗外说:「是的,这是一个很难形容的毛病。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对劲,我以为再也改不掉了。然而,拥有丈夫、两个孩子及那麼多的事情,我不让自己想太多。不过,如果可以好好完成一件事,那该有多好。」


  我说:「是的,这很令你感到挫折。阅读呢?你的阅读有没有困难?」


  「如果『阅读困难』的意思是我看不看得懂,那麼我就没问题。但是我念得很慢,一直很慢;如果我念到一半分了心,就不知道何时才会再继续念了。」


  我说:「玛丽亚,我想你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我们得做一些测试,还要再谈一谈你的历史,不过到目前为止,你所形容的情况让我觉得你有注意力缺失症。白日梦、阅读上的困难、分心、飘忽不定的个性、不知道自己聪不聪明,都可能是因为注意力缺失症引起的。你适应得很好,你找到一些生存的方法,但是你还有很多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心愿。」


  「这是什麼意思?我的生活还能改变吗?」


  「这个问题很难事先回答,没试过真的不会知道。不过,如果治疗有效的话,那你的生活的确还能有所改变。」


  结果药物对玛丽亚没有影响。药物只对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年患者有影响,其馀百分之十五的人不知道为什麼不受影响。有的人会有副作用,有的人不喜欢服药後的感觉,有的人根本不肯服药,也有的人像玛丽亚一样是没有反应。


  但是我们稍早曾经提过了,治疗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只靠药物。教育、行为改变技术、心理治疗都有帮助。玛丽亚就是靠这些。


  在第一阶段疗程,我们的重点放在她对注意力缺失症的了解上。随著玛丽亚的了解增加,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自我形象,例如无能的感觉、自己的种种缺点。


  当她发现许多问题和容易分心有关时,我们开始重新组织她的时间,以便帮她专心。她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例如做短期计画、保持运动、写出清单、安排时刻表。如果把一件大计画分成许多小步骤,事情就可能完成。她需要许多回馈和鼓励;她需要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当她的教练,提醒她该做的事。

这不是传统心理治疗,我称之为「训练」。心理治疗师则是「教练」,负责教导和鼓励;我不告诉玛丽亚该做什麼,而是她自己决定要做什麼,然後我会一直提醒她。我们等於是有一个彼此同意的「作战计画」,我的角色是提醒她目标是什麼,防止她又被别的事情吸引走了。注意力缺失症患者非常容易分心,需要有人不断鼓励打气。


  如此一来,治疗成为她生命中提供结构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把她拉回轨道上。这不是心理分析式的治疗,不依赖病人深层心理的发展和互动,但是治疗师仍需随时准备接受和讨论病人的希望、恐惧、幻想和梦。这种训练会鼓励病人发展出洞察力。要想克服注意力缺失症,洞察力是最有力的一个因素。


  心理分析不论是在治疗上或在了解人性上,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对於痛苦和有精神冲突的病人,心理分析仍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不建议用心理分析来治疗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对於未诊断确定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施以心理分析,将会是极挫折而无效的经验。一旦注意力缺失症被诊断确定,并且予以治疗,那麼心理分析才会有所助益。当然,对於具有精神冲突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光靠注意力缺失症的诊疗而不做心理分析也是不行的。对於这种病患而言,只要他的注意力缺失症没有被忽视,心理分析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玛丽亚开始重新看待自己,改变生活步调。经由教育、鼓励、训练和洞察,玛丽亚的生活起了转变。她写完健康中心的宣传说明书,开始了自己的生意,状况很好。她决定不要写她的论文了,反正她从来也不想写完。很多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会像玛丽亚一样,维持一件永远不完成的事,做为生活重心。这件事一直会带来痛苦和焦虑,但是仍然提供了一个重心,让他们的生活可以围绕著这件事情打转,不至於完全散掉。玛丽亚用更有效的组织方法取代了每天的「我还没写论文,我必须写论文」。当她在她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开始嚐到了成功滋味,这件事便成为新的生活重心。更重要的是,她学会和自己合作,发挥优势,接受自己的弱点。


个案四:佩妮

  白佩妮的五年级老师建议她做一次心理测验,於是她的父母来找我。初诊时,她的母亲说:「我不知道该怎麼想。」她的手指揪在一起,眼睛盯著手指:「我真怕是我们做错了什麼。」


  我说:「来看诊并不表示你做错了什麼。」我提醒自己,即使是今日,对某些人而言,为了孩子的问题去看心理医师仍然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当然,这种情形比三十年前已经好许多了。


  「佩妮的问题是什麼?」


  她的父亲说:「她的功课跟不上,只是这样而已。她是个好孩子,从来不惹麻烦。」


  她的母亲接著说:「她只是一天到晚作白日梦。从小就是爱作梦」


  她的父亲打岔说:「告诉他那些故事。」


  白太太举起一根手指头,好像在对丈夫示意「别急」,然後继续说:「她是老么。我们有四个男孩,各自相隔两岁,又过了六年才生佩妮。我有较多的时间带她。她比较像我,比儿子们安静好带。我爱这四个儿子。」她停了一下,望著窗外的树,好像一时间迷失了。然後又回到现实:「可是佩妮和我一开始就较投缘。养了四个男孩,我都忘了女孩子会是什麼样子了。佩妮生下来以後,好像我有了一个伴。不是我不喜欢你,乔,或是儿子们。我也不是说佩妮和我总是在一起,或是我太黏著她,爱她太多之类的。我没有,真的没有。只是在一屋子的男生里,有个女孩子平衡一下真好。总之,乔提到的故事,指的是佩妮和我编的故事。我们把它叫做『远方的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远方的小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佩妮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给她讲故事,她的眼神好像飘到远方了。我想跟著她,就说让我们去一个远远的地方。就是这麼开始的。」


  我问:「她喜欢这些故事?」


  「噢,她爱死了。每次她不高兴,我都可以讲个故事让她安静下来。不过,她不是常常生气。」

我问:「她会不会自己编故事呢?」编故事是想像力和语言能力的表现,可以由此做一个大略的估计。


  她母亲说:「她比较喜欢听。我一个一个故事说下去,她就坐在那里一面摇晃,一面微笑。如果我问她问题,就知道有的内容她根本没听进去。我告诉自己,这是因为她在好远好远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麼,只知道有这种感觉。」


  我说:「听起来,你们很了解她。」


  「她是很爱听没错,可是我现在觉得她可能完全没听懂。我为什麼没有早一点向专家求助?」白太太的声音开始充满懊悔,开始掉眼泪。


  白先生穿了一套深紫蓝色的西装,气色不错。他把手臂围绕住妻子,当她在流泪时。他们坐在那里,看起来又害怕又困窘。白先生说:「波丽的意思是,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不对劲。佩妮是个安静的孩子,如此而已。」


  我说:「我明白,试著别太自责。你们显然很关心孩子,今天到这里来真是难为你们了,让我看看是不是可以帮得上忙。」


  白太太穿了红毛衣、牛仔裤,头发用方巾绑著,活像刚和孩子们爬完山回来。她的穿著不像白先生那样正式。她说:「知道自己女儿需要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令人震惊的事。」白先生递给她一条手帕,但她没有用它,而是伸手把眼泪擦掉了。


  我开始问佩妮的个案病史。诊疗时,最重要的是个案病史,而不是复杂的各种测验。听起来,佩妮自小就有语言和注意力的问题。


  语言问题可以有各种型态和各种程度。孩子也许是听不懂,也许是表达不出来。听不懂的孩子在表达上也会有困难,因为要先听懂了,才能知道要表达什麼。表达不出来的孩子在说或写方面会有困难,也可能是在脑子里的理解发生困难。


  虽然语言和学习障碍不是这本书的主题,但是我还是得提一提,因为许多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同时也具有语言和学习障碍,使得事情更糟糕。我们也会提到别的一些问题,例如听力受损、视力不佳、口吃、癫痫、记忆力不足,都会引起和注意力缺失症相似的徵状。


  我问起佩妮是否很晚才学会说话。虽然语言发展的年纪不足以判定孩子语言能力是否有问题,但是说话早晚确实是一个线索。当然,什麼年纪才算早,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必须先搞清楚对方说的早晚是什麼意思。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十个月大还不会讲话就著急了,有的父母却认为三岁才学会讲话是完全正常的。


  白太太说:「是,她到了二十二个月大才说第一个字,三岁才会说短的句子。我们的小儿科医生要我为她多念些故事,所以我才会编那些故事给她听。」


  我问:「她喜欢吗?」


  「她爱死了。叫人好感动。即使听不太懂,她会一直坐得好好的,要我说更多的故事。如果我停下来,她会拉我的手臂说:『我还要听!』」


  我问:「她会玩文字游戏吗?」


  「你是指什麼?」


  「像是玩押韵,自创新字」


  白太太向前倾身,打断我的话:「她不会押韵,但是她一天到晚自己创造新字。她想不出正确的字,就自己造个新字。比如说她想不起『机场』这个辞,就用『飞机的家』代替。或者是想不起『生日礼物』这个辞,就用『盒子』代替。」


  我说:「你记得真清楚。她这样说的时候,你怎麼反应?」


  「我会纠正她。我不该这样做吗?」


  「不是,不是,没有什麼不对。我只是想了解她的情绪反应。」


  「她会好好重说一遍。我不希望她觉得自己很笨。」


  我问:「你觉得她笨吗?」


  白太太认真的说:「不,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如果我觉得她笨,就不会一直纠正她了。可是我知道她很聪明,又想学著好好说话。我觉得她会找别的字代替不会的字,就表示她很聪明。」


  我说:「你说的对。看样子她的问题可能是无法在脑子里找出正确的字来。也许她找不到正确的记忆库,也许她记不住字,或是由记忆库传到喉咙的时候出了差错。」

白太太说:「听起来好复杂。」


  我说:「是很复杂,不过这样才好。以前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只觉得一个人不是聪明就是笨。不论是天才还是白痴,都用单一智力来区分。聪明或笨,就这麼一回事。现在我们知道智力和学习是如此复杂。例如,学习问题的大师梅尔‧拉文(Mel Levine)提到七种记忆,其中任何一种出了纰漏都会影响学习。我说如何由记忆库找出词汇的意思即在此。我是在打比方。这样说,听得懂吗?」


  白太太说:「听得懂,而且好兴奋。」


  我说:「学校呢?她在学校表现如何?」


  白先生有一点颓丧的说:「从一开始就跟不上。」


  白太太显然对丈夫重视成绩的态度不以为然,忍耐著不悦说:「亲爱的,不是那麼糟糕啦。她比别的孩子爱看书,虽然不见得都看得懂,可是她总要我念给她听,而且她还是爱听那些远方的故事。」


  我问:「白日梦呢?」


  白太太递给我一叠纸:「这是从一年级开始佩妮的所有的成绩单。老师的评语总是『发呆』、『害羞』、『不专心,经常需要提醒』等。有一个老师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有忧郁症,因为她总是那麼安静。可是一直到了现在,楚斯戴尔小姐才」


  我打了个岔:「谁?」


  「楚斯戴尔小姐,她的五年级老师。她是头一个说佩妮可能有学习障碍或注意力缺失症的人。老实说,我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什麼注意力缺失症。我只知道有些男孩子会过动。可是楚斯戴尔小姐说有时候女孩子也会有注意缺失症,而且不一定过动。只是不能专心。」


  「她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女孩子也会有注意力缺失症,只是很多女孩子没被诊察出来。她们就像佩妮一样,被认为是害羞或忧郁。过动症是旧的名称,注意力缺失症是比较新的名称,强调注意力的问题。」跟白氏夫妻形容徵状时,我特别强调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往往具有高度创造力、高度直觉敏感度:「这些孩子之中,许多人具有某些优秀的特质,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名词来形容这种优质。他们的想像力和同理心特别强,即使他们听不懂全部的话,他们对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却特别敏感。重要的是,早一点诊断出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免得他们被贴上一堆负面标签。得到适当帮助後,他们真的能够表现得很好。」


  我花一点时间看了佩妮的成绩单。正如白太太说的,老师写的都是关於分心健忘、作白日梦或有始无终之类的评语。这使我想到普希拉‧威尔(Priscilla Vail)提到这些孩子时所用的形容词:谜一般的孩子。


  白太太问:「你要不要见一见佩妮?」


  我说:「当然要,可是让我去找她好了。在诊疗室里单独面对医生时,孩子都会比较专心。井然有序的结构和新奇的事物都会减低注意力缺失症的徵状,即使是害怕的心情也会使她更能专心。这是为什麼小儿科医师在做健康检查的时候,看不出来孩子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徵状在诊疗室里就是不会显露出来。在教室里比较能看得到真实状况。所以,我能去学校看她吗?」


  他们同意了,并且帮我和老师安排好。通常学校会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探访,他们很合作,并且帮助很大。


  我安静地溜进教室,坐在一角的书架旁,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带我进去的教师指出佩妮是哪一个。我尽量不直直的盯著她看,我悄悄的观察。她是个可爱的褐发女孩,绑个马尾,穿著黄裙子和布鞋。我猜她的座位正是她最喜欢的位置:教室最後一排,窗户旁边。


  我想谈一谈学校、窗户和注意力缺失症之间的关系。有些人觉得教室里的窗户简直就是魔鬼的杰作,专门用来引诱学生的。好学生不看窗户,坏学生则一天到晚看著窗外的蓝天,作著白日梦。


  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确实爱看窗外,他们无法专心,他们容易分心。但是他们不是对这个世界没有感应,他们经常能看到新事物,或用新的角度看待旧事物。他们不是没感应,而是有不同的、新鲜的感应。他们往往可以成为发明家、提案者、发起人。他们不会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人。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不强迫他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不要求他们像别人一样。看窗外又怎麼样?有那麼糟糕吗?这就足以代表教育失败吗?我怀疑那些乖乖上课、从不看窗外的孩子能有多少创意。
佩妮正在看著窗外。她坐在那儿,右手撑著脸颊,左手的手指无声的敲著桌子。我顺著她的目光看过去,只看到蓝天和一些树枝。没有人知道她看到了什麼。


  偶尔,当她听到一些声音时,会看一看黑板上愈来愈多的数字。今天大家正在学分数。佩妮有时候会皱皱眉头,好像看到了什麼。她看起来并不在意,只是完全无法了解别人在做什麼。她会把头发拂到耳後,转头继续看窗外。她不出声,她不引起注意,不惹任何麻烦。我很了解为什麼她的问题以前一直没有被注意到。


  下课休息时间,我向佩妮介绍自己。她的父母已经告诉她说我会去看她。「哈罗,哈洛威尔医师。妈妈说你是个好人。」她的脸上带著灿烂的笑容。


  我说:「你妈妈也是个好人。妈妈还跟你说了什麼吗?」


  她说:「好像没有。」她的表情却好像在说:「应该是说了些什麼,我应该记得的,可是我忘了。」


  我说:「没关系。你想到操场玩吗?」


  佩妮说:「妈妈说你可能要和我谈谈。」


  「一下下就好了。你爸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帮帮你。你喜欢上学吗?」


  佩妮热情的回答:「喜欢。」


  我问:「你喜欢哪些部分呢?」


  「我喜欢老师和同学,我喜欢走路来上学,我喜欢坐在那里听」


  我问:「你听些什麼?」


  「噢,任何东西。大部分是我自己在想的事情,我喜欢在脑子里编故事。妈妈和我就是这样」


  我说:「她告诉我了,听起来很好玩。今天早上在数学课里,你是不是就在编故事?」


  她说:「对,我想像一群长得像6的老头子和一群长得像9的老太太去跳舞,他们跳舞的时候就变成8了。」


  我说:「太棒了。你觉得这些8会变回6和9吗?」


  她扯著马尾上的橡皮筋说:「也许会,我本来要让他们躺下来变成望远镜,这样就可以看得很远。」


  我说:「一直看到远方。」


  她的脸红地答道:「对。」


  我问:「那你在学校里不喜欢什麼呢?」


  佩妮低头看自己的布鞋:「我功课跟不上,作业也不会写。」


  我说:「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帮你。我猜快要上课了,也许我们应该找个没上课的时间再见见面。」


  佩妮说:「好,可是你得问我妈妈,是她在帮我安排时间。」


  我说:「当然。很高兴认识你,佩妮。以後见罗。」


  佩妮的老师,楚斯戴尔小姐,刚刚完成教师实习训练,对注意力缺失症和学习障碍知之甚详。她跟我说:「真高兴你能来。我刚刚没在课堂上叫佩妮,是想让你有机会观察她平常的表现。她其实很聪明的,你知道。」


  我说:「嗯,而且似乎很快乐。」我想我听出楚斯戴尔小姐的口音中似乎带有一点南方腔调。我自己的注意力缺失症特质立刻发酵,也不管时机合适不合适,便冲动的问:「你是南方人吗?」


  楚斯戴尔小姐并不在意我忽然换了话题:「是的,我在南卡州的查理斯敦长大,後来跟著父母搬到缅因州。」


  「变化还真大。」


  「没错。那你呢?」


  我说:「我小时候在查理斯敦住过几年。」顿了一下,我问:「你认识佩妮多久了?」


  「这学期开学以来,也才六个星期而已,还不够了解她,但是很喜欢她。她好像一个小艺术家,坐在後面作白日梦。」


  我问:「你认为她沮丧吗?」


  楚斯戴尔小姐笑了:「才不呢。一跟她讲话,她就亮起来了。大家都喜欢她,即使是她发呆,别人也不会笑她。好像大家都接受了她就是这个样子。」


  我问:「你担心什麼呢?」


  她毫不考虑地说:「她跟不上学校进度。我怕她会越来越落後,以後问题会太大。她在我班上有很多东西听不懂,她会试著补起来,可是我知道她可以学得更多。」


  我们一直谈到上课铃响,我谢谢她的帮忙,道别时答应再联络。


  我的心里浮起一长串可能的原因。我又见了佩妮一次,也和她的父母再会了一次面,给佩妮做了一些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发现她有非过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以及语言上的接收和表达障碍。


  注意力缺失症和近视一样会影响学习:孩子因为看不清楚而无法发挥潜力。第一步就是配眼镜,即治疗注意力缺失症,然後才能知道剩下的学习困难有多严重。


  佩妮的父母本来以为只是她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现在光是找出了原因,贴上医学标签,就帮了他们很多忙。一旦大家都能接受,我们就开始用药。虽然药物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佩妮的例子里,药物的疗效惊人。


  治疗注意力缺失症的药有好几种,都可以帮助患者专心。它们就像无形的眼镜,帮助脑子看得更清楚,把不重要的杂音消除掉。


  我选了诺波明(Norpramin)给佩妮服用。这是一种三环抗忧郁剂,不仅被用来治忧郁症,也被用来治注意力缺失症。此外,最常用的是一些兴奋剂,例如利他能(Ritalin)和迪西卷(Dexedrine),只要谨慎使用,两者均很安全有效。我选诺波明是因为佩妮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不像兴奋剂一天得服用两三次。


  佩妮开始服药几天後,她的父母和老师都打电话来表示惊异。她在班上可以专心了,能够持续自己正在做的事,积极的参与学习。最重要的是,她从来没有这麼喜欢上学过;她喜欢学习。对佩妮而言,这种药物唯一的副作用是像普通感冒药一样,会引起轻微的口乾(三环化物〔tricyclics〕会阻挠神经传导,因而影响口水的分泌)。这是可以忍受的,而且可以含一颗糖改善口乾。她想作白日梦的时候,还是可以神游。药物并没有剥夺她任何原有的能力。


  虽然我们才刚开始治疗佩妮,但是这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刻。正如佩妮妈妈说的:「这好像是把佩妮眼前的面纱拿掉了。她看得到我们,我们也看得到她。她还是爱作梦,可是现在她是想作梦才作梦了。」.

TOP

太长了,没全部看完。但是觉得应该大部分容易分心的小孩没到“注意力缺失症”这么严重的地步吧?还需要服药?.

TOP

很专业,顶一个.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

TOP

好贴!这本书看来是繁体版的,不知道简体的有没有.

TOP

好长啊
好帖
.

TOP

很长,收起来慢慢看,先撒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