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中考数学最后一题

在试卷的表头部分有一个每题得分表格,负责批题的老师要将本题得分登在得分表中,批最后一题的老师是可以看到前面题目的得分情况的。

专人负责登分应该是指将分数录入电脑吧。

[ 本帖最后由 春笋逢春雨 于 2007-6-20 14:38 编辑 ].

TOP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卷评析

语文----强调积累  立足文本  融会贯通

数学-----注重基础 体现新意 适度区分

英语-----学以致用 与时俱进

物理-----四个有利  注重导向

化学——立足学科基础  关注能力发展


http://www.shmeea.com.cn/node2/x ... object1ai37360.html.

TOP

转载新民晚报文章

为何越不过最后一道“坎”?
数学教师谈中考数学卷压轴题
吴洁宇


  今年中考数学卷的最后一题成了许多考生“过不去的坎”。这道题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高级数学教师胡智玲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后一题(25题)的考查内容并未超出考纲范围,只是其掌握要求较高,而且与考卷前半部的题目相比,在难度阶梯上跳了一级。具体说“可能是如下3个‘没想到’考倒了大家”——

  第1小题就不简单  与以往多数的压轴题一样,本次考卷的最后一题由几小题组成。通常第1小题的难度最小,较为容易解答,可这次第1小题的解法却并不显而易见,而是需要添加四条辅助线,使部分心理素质不够好的考生产生慌神、急躁的情绪,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发挥。

  证明方法不止一种  面对第1小题角平分线证明,许多考生都只想到了利用线所分割的两个角角度相等来求证,钻进“胡同”难以跳出。其实,对于角平分线的求证,还可应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原理。若能尝试这种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若不能冲破惯性思维,难免做“无用功”。

  题间思路并不连贯  通常题目中几个小题间的关系往往“一环扣一环”,十分密切。于是,不少考生按照平时做题规律,将第1小题的思路和结论作为第2、3题的突破口,结果上了当。此次最后两道的第1小题结论都不能当作之后解答的前提,如第24题第1小题是假设条件,绝不可想当然地用于之后几题;而第25题第1小题也与后题无关。如此“急转弯”需要考生不断重新思考方向,也加长了解题时间。

  胡老师认为,要从这种颇具难度和新意的“压轴题”中成功突围,考生首先要具备相当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扎实的基础是解难题的关键;其次,考生也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题不忙、遇错不慌,保持沉着的心态,方能应对可能出现的“难度跳跃”。

  在谈到今年数学卷对于下届考生的启示时,胡老师则说:“我对于这张卷子的最大感受是:越来越‘好看’了。”所谓“好看”指的就是图形的增加。“数形结合”的出题方式与解题思路正成为一大重点,比如今年的最后两题就无一例外地采用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胡老师建议,下届考生在平日的学习中,不妨有意识注重这方面的自我训练。

  本报实习生 吴洁宇 整理.

TOP

转载新民晚报文章

我解数学最后一题方法

王位


  今年上海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很难,周围不少同学都“死”在了这道题上,而我却幸运地“逃脱”了。

  当时考试时,我只是按照老师说的那样,做一道对一道,当我做到最后一道时,我看了看表,还剩下50分钟,我便一门心思地花全部力气扑在了这道题上。

  应该说,第1小题很简单,如果做不出来,只能说是你自己对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第2小题稍微有了一点难度,但是只要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摸索老师出题的目的,做一些猜测和假设,在草稿纸上涂涂画画,添几根辅助线,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如果没做出来,原因可能就是忽视了已知条件或是脑子在当时卡住了,没有调整过来。

  第3小题应该是最难的了,事后想想,大家没做出来的原因可能就是没有理解题意,如果理解了题意,其实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况且还不要求你写出过程。

  我第一遍做的时候,也对题目感到十分奇怪,然后我看了看表,还有30分钟,于是放下心,把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再看了一遍,照题目说的画出来,就理解了。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虽有些难度,但并没有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只是对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了点,需要考虑周全才能做出这道题。所以我做出这道题,与我平时做的题比较多、同时也较注意一直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不开的。

  所以,今年的中考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题,还要对难题发起挑战,时时训练自己开放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初三(8)班  王位.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