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写作方法汇总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写作文何以成“课本语言搬家”

写作文何以成“课本语言搬家” 当前记录更新于: 2007-1-10  

    今天的孩子写作文,有多少语言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后得来的?前不久,在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龚鸣看到深秋阳光下校园一片金黄,萌发了以此话题引导学生发现季节变迁之美的念头,出了一个题目《深秋》。先由孩子们随意说,“深秋,果园丰收了,梨儿黄澄澄的。”“深秋,庄稼成熟了……”龚老师不由地皱了皱眉,“怎么都是书本上有过的句子,为什么孩子们对身边的秋色视而不见呢?”
    
    书本叙述成为作文定式
    
    其实,这样的“尴尬”在很多学校的语文课上经常可以见到。
    
    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用来表述的“东西”大多来自书本,难得有自己的观察和语言。一位电视台记者曾就“讲卫生”话题采访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一个女生的回答尽是非常成人话的语言,记者反复引导:“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可惜僵持了近一分钟,那个女生还是说不上来。学语言,不用自己的观察与表达系统,讲话做事情片面模仿成人的成熟,如今的一些孩子一不小心便成了复述的机器。
    
    “学生回答问题,做口头作文,能运用课文学到的东西,说明课堂教学从完成本身任务看是有效的,然而仅仅到此为止,是令人悲哀的。”一位语文教研员这样看待这种“课本语言搬家”现象。
    
    更无奈的是,有些老师还以此为满足,认为学生的思路上了其预设的“轨道”。有的老师千方百计诱导学生往课本上靠,而对学生显得“另类”的想法习惯于打“棍子”,长久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变得单调起来。
    
    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
    
    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龚老师不断启发:“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曾经在书本中读到的句子。但你们自己难道没有看到季节的变化么?想一想,你身边的同学、校园里的树木、窗外的阳光,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恍然大悟,热烈地讨论起来:“深秋,草儿都枯死了。”“深秋,风很大。”“深秋,树枝光秃秃的,树叶都掉光了。”
    
    龚老师把孩子们的话写在黑板上:“你们看到了秋天身边发生的变化,老师也看到了,可感受却不一样。想知道老师看到了什么?”龚老师在句子“秋天,草儿都枯死了”边上写上了“深秋,草儿枯黄一片,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看到草儿枯萎,但并不觉得它是死去,因为春风一吹,它们又会茂盛地生长起来。深秋的草地另有一种美丽,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一年四季的变化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同学们开始用自己的观察和语言写关于“深秋”的作文。
    
   (转载自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网).

TOP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写话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写话能力
作者:文/江苏省溧阳市古渎小学  徐国英   [2007-10-10]
    有些低年级学生很怕写话,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话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能把这些新意思说给大家听。有了这样的情感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丰富。
一、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观察,更谈不上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我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只要是真实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写话就有材料可写了。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后,我让学生捉来几只小蝌蚪在教室里养起来,分小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几句话写下来。任务布置后,各小组纷纷展开行动,每天喂食、换水、观察蝌蚪的身体变化。开始,学生在短话里这样写道:“小蝌蚪黑乎乎的,全身软绵绵的,就像个黑豆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观察结果有了变化:“小蝌蚪后面长出了两条腿”,“小蝌蚪前面也长出了两条腿,它能在水中划来划去”,“啊,小蝌蚪的小尾巴慢慢变短了”,“小蝌蚪背上的颜色变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写话水平也一天比一天提高。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写话训练
    1.创设情境,训练说写
    低年级学生的阅历浅,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因此,创设情境,把学生引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将所学的字词句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一定的观察提示。当然,随着教学程度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对说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比如,在上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时,我让每个学生带来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上课时,我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每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大家争相说出自己的观察体会。在学生兴趣盎然之中让他们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
    2.适量游戏,玩中观察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在课间课后会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组织适量的有目标指向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玩过之后,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有一次,我准备了一些吹泡泡的材料,在课上先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这是很多小学生以前玩过并且很喜欢玩的游戏,他们在玩的时候会比谁吹出来的泡泡大,谁一次吹出来的泡泡多,大家兴致盎然。游戏结束之后,我让学生把刚才自己玩吹泡泡游戏的体会和观察到的其他同学吹泡泡的情况说一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当一个学生没说清楚时,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帮他补充。之后的写话也是活泼有趣,有声有色。
    3.适时活动,主题观察
    低年级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会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全身的感觉来进行观察。活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有意识组织的活动,比如,秋高气爽时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郊游,多彩的树林、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渠水、蹦跳的蚂蚱等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当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住时,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讲述,爱发问的学生会不住地提问:“为什么枫树叶子变红了,有的树叶还是绿绿的?”“蚂蚱怎么吃东西呢?”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写话,他们会有很多话可写。另一种是教师捕捉到的学生生活中的种种活动。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利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比如,中秋节你是怎样过的?“十一”长假你到哪里去玩了?秋天来了,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等等。这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有意义的主题,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高写话能力。

摘自:现代教学 第200710期.

TOP

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

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
作者:■程逸汝   [2007-11-10]
    表达真情实感,之所以离不开写景、叙事,那是因为人们拥有“联想”——以往的真情实感似乎消失了,但是,一旦受到某种景物、事情的刺激,就会一下子回忆起来。比如:“望明月,思故乡”,因为明月是在故乡生活时常见的,像在月光下捉迷藏、听奶奶讲故事……这些全是生活中最让人留恋的点滴。随着年岁的增长,忽然看见明月,故乡的生活就会“昨日再现”。


    深秋,凉风轻轻拂面。校作文小组的组员聚集在假山旁的六角亭里。小灵朝大伙儿笑了笑,然后请白雪公主朗诵一首儿童诗《给奶奶送阳光》——
    奶奶的腿脚不好,
    不能出门晒太阳。
    有一天,我去玩,
    阳光洒满了大地。
    我赶紧撩起裙子,
    把阳光兜在里面。
    “奶奶,阳光来了!”
    我跑到奶奶身边,
    轻轻地展开裙子,
   可是阳光不见了……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
    “小宝贝,我收到了!
    你不就是我的太阳吗?”
    白雪公主朗读完了,大家心中为之一动:这是一首柔美的诗、一支甜美的歌!小女孩对奶奶的爱,犹如一股清泉,晶莹、透亮、纯洁,让人仿佛看到了“我”的稚气,尝到了真情的甜美。一个抚摸动作、一句温柔的话,表达了奶奶对孙女的爱,她把孝顺的孙女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
    “诗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也要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小灵开始把话题引向作文,“作文要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能光用‘我想念你呀’、‘我多么高兴呀’这些空洞的词句,而要将‘想念’或‘高兴’的情形,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表达真情实感的诀窍是不能离开写景和叙事。”
    “景物、事件很能影响人的心情!”胖墩儿来劲了,大声地说,“看见日出,会满怀希望;看见晚霞,会产生幻想;看见高山,会觉得神秘;看见大海,会心胸坦荡……真情实感有了景物的依托,便会产生动人的力量。”
    “是这样的。”小不点儿细声细气地说,“想起好友相助、老师关爱、亲友支持……会让我内心充满感动。我想这样一来,作文的动人之处便产生了。”
    明白了,写作文时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对了,“六角亭”就是最好的见证哦。

  
摘自:少年日报 第270期.

TOP

点号运用“内外有别”

点号运用“内外有别”
作者:■王  冠   [2007-11-06]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出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对得工整巧妙,传诵一时。
    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不少学生搞不明白的是: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句号在引号外面,而下联的句号却在引号里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我们先就下面的例句来作分析、比较。
    一、引用文物古迹上的话,或独立成一句话的,点号就在引号的里面。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3.我问爸爸:“泄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水库里的水是要用来发电的,这样白白放掉,不可惜吗?”
    这三句话都是独立成句的,所以句号、叹号、问号等点号都放在引号里面。
    二、引号里的话不独立成句,而是夹在一句话当中,充当这句话的一部分的,点号就在引号的外边。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这两句话中,引号里的话夹在句中,充当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叹号等点号都放在引号外面。
    接着,我们再来看祝枝山、唐伯虎的“对联”,就会知道,祝枝山出的上联只是全句的一部分,因为这句话还讲了“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因此句号放在引号外面,而唐伯虎对出的下联,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句号就放在引号里面。
试一试:
请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十万枝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请家长关注
    家长在辅导孩子做相关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弄懂什么是点号。标点符号共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标号包括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括号。

摘自:少年日报 第266期.

TOP

你写过和“打电话”有关的作文吗?

你写过和“打电话”有关的作文吗?
作者:   [2007-10-27]
一、老师对你说
     电话是当代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打电话、接电话,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了移动电话以后,电话更是成了生活中时刻离不开的东西了。在公交车里、在马路上、在办公室里、在商店里,你经常可以看到拿着手机的人,有的在大喊大叫,有的在含笑细语,有的在指手画脚,有的在不断地做着“拇指运动”……
    你家里有电话了吗?家里的座机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爸爸妈妈有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是什么样子的?你经常打电话、接电话吗?你最喜欢接到谁的电话呢?谁来的电话会让你感到紧张?谁来的电话会使你感到愉快呢?你有没有等待过谁的电话?等待电话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二、 收集新材料:
     1.你是否注意过电话的铃声?现代的电话铃声已经不是单纯的“丁零零”的声音了,有的电话铃声是交响乐,有的是流行歌曲,有的是小孩的嘻笑声,有的是很人性化的提醒……你曾经听到过什么样的电话铃声呢?如果你有手机,你喜欢设定怎样的电话铃声呢?
    2.如果有电话铃声响,这时你可能正在做什么?在看书、在吃饭、在做作业,还是在和爸爸妈妈说话?你听到电话铃声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在家里,你是否会抢着去接电话?在接电话前,你是否经常会猜想一下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大概是为了什么事情?
    3.电话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如果家里还有其他人,请你注意有哪些人在场?是爸爸妈妈、是爷爷奶奶、是外公外婆,还是哥哥姐姐?请注意,在听到电话铃声时,家中的其他人都有些什么反应?有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如果爸爸妈妈正在接手机,是否在接手机的同时还会去接座机?在你们家里,谁的电话最多?谁打电话的时间最长?谁最喜欢“泡”电话?你喜欢“泡”电话吗?

【作文实例】
电话铃声响了
     “丁零零”,不偏不倚,正好是7点整,电话铃声响了。
    全家人突然都安静下来,像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
    我放下了手中的笔,爸爸慢慢地合上了他的小说书,厨房里的妈妈连忙跑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满是洗洁精泡泡的饭碗。
    空气凝固了,时间停止了,家里每个人都成了一尊雕像,纹丝不动。静静地,静静地,静静地站着,谁也没有去拿听筒。
    “难道是……难道是姐姐从大洋彼岸打来的吗?”我心里激动地想。
    姐姐出国前,曾经和我们商定:每逢星期六的晚上7点钟,她都会打一个电话回家,但是家人不要去接这个电话,如果这个电话铃声响了六次以后停下,就说明她在那边一切平安。
    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数着,怀着虔诚的希望:“二、三、四、五……”就在电话铃声响到第六次之后,安静了。
    这时,全家人都欢呼了起来。我分明看到爸爸笑了,妈妈却哭了。不管是哭还是笑,其中都有一份欣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