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生活] 老封:平面几何热线

书.

附件

a3.jpg (45.43 KB)

2007-12-21 13:21

a3.jpg

TOP

江泽民与一道几何题

特区青年报(http://www.dahuawang.com/tqqn/20010615/gb/tqqn^73^^Ta005.htm)



广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最新著作中有一个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题目,引起江总书记的浓厚兴趣。2000年10月18日,江总书记亲自打电话向张景中院士询问,并关切地问及张院士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有趣的几何题

如果你随手画一个五角星(不一定是正五角星),再作出这个五角星的五个角上的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五个圆除了在五角星上的那五个交点外,在五角星外面还有另五个交点。有趣的是,不管五角星是什么样,后五个交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这就是五圆定理。

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的张景中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对解这道几何题有独特的思路。

张景中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定为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1999年被推选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张院士创作的科普作品已经出版的超过200万字,多次在国家级评选中获奖。他的最新科普著作《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是大型科普系列读物《院士科普书系》第一批出版的作品,出版之后短短时间,读者反映非常热烈。在此书的第87页上,张院士论述了计算机解“五点共圆”。



总书记来电话

2000年10月18日,对张景中来说,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晚饭后散步归来,他和往日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工作,聚精会神地审阅一篇博士生的论文。

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电话那端传来十分亲切和蔼的声音:“您好!您是张景中教授吗?”

“是的,我是,”

“我是江泽民。”张景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他还是听出来了,这确实是江总书记那熟悉的声音。

“您好,江总书记!”事先不知道江总书记要来电话的张院士夫人,惊喜地记下了当时的时间:21时19分。

“院士科普丛书里有本《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是您写的吧?”

“是我写的。我很高兴您给丛书写了序言呢。”

就这样,总书记从为《院士科普书系》作序谈起,说到书系中由张景中院士撰写的《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一书,又谈到张院士的经历和现在所从事的智能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总书记对各个问题均表示了极大的关心。接着,两人又在电话里一起研讨计算机解几何题的有关问题。总书记对机器定理证明所表示出的浓厚兴趣和他在几何方面的造诣,给张院士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总书记对张景中院士说,“你那本《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因为我写的序,我这里也有。有时间看看,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我也是一个几何爱好者呢。我教过几何,不过是职业学校的,不是普通中学。那本书里有些我不明白的想请教你。”

“谢谢您看我的书。什么问题呢?”

江总书记说,书里有这么个问题,关于一个一般的五角星的问题,不是我们国旗上的那种正五角星,是一般的,五个角大小不一定相同的五角星。五个角,是五个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上作一个圆,外接圆,一共是五个圆。相邻的两个圆本来有一个交点,还会有一个新的交点。要证明的是:这五个新的交点共圆。你的书上说用计算机解决了这个题。计算机得到的信息数目,每种信息都有两个数字,一个较小,后面括弧里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数,是什么意思?

“较小的是压缩了的信息数目,括弧里较大的数是展开了的信息数目。比如五点共圆,这是一条压缩了的信息。因为几何里通常讲的是四点共圆,一条五点共圆信息,包含了五条四点共圆信息,展开了就成为五条了。又如三条线段长度相等。a=b=c,是一条信息。展开了写成a=b、b=c和a=c,就是三条了。”

江总书记问:这个题目,要证明五个共点圆,不用计算机,人也能证明吧?”

“能证。用几何课本上的知识也能。只要证明其中四点共圆就可以了。”

“对的。因为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圆。我和陈省身,还有别的几位数学家谈到过这个题目。他们也说能证。你知道怎么证吗?”

“我想能证。我以前给数学奥林匹克选手讲过。可以回忆起。”

“你能不能写个证明给我看?我在休息时喜欢想点几何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你估计多久能写给我?”

“我想明天下午5点前能写好。因为上午约好了的有个采访。”

“好,你不用搞得很工整,普通的手写就行。”

“那好,我就用手写,不打印了。”

“谢谢,再见。”

“也谢谢您,再见。”

10月19日,张景中院士将他为“五点共圆定理”所做的一个证明,连同他写给江总书记的一封短信,交给有关部门,请他们转交给江总书记。



院士多年的心血

江总书记是在看了《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一书后,给张景中院士打电话的。张院士的这本书是作为“院士科普书系”之一,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谈起这套书的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继武至今还很激动。他说,《院士科普书系》是1998年春由科学时报社(当时叫中国科学报社)提出创意,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积极筹划,会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共同发起的重大科普工程。此书系的编委会名誉主任是周光召、宋健、朱光亚,编委会主任是路甬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各学部主任均为编委会委员。江总书记亲自为这一书系作序。

谈起张景中院士,广州大学副教授、张景中的助手黄勇博士,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黄博士说,题目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看起来简单的问题,用计算机做起来不一定简单。解几何要用计算机的许多基本功能,比如认识图形符号,进行加减乘除。人怎样教会机器作加减乘除,这里面大有文章。

黄勇说,张景中院士多年从事机器证明、距离几何、动力系统、教育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提出了系统的面积解题方法,并用之于机器证明的研究,使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自动生成这个多年来进展甚小的难题得到突破。张院士及其合作者的这些成果,在同行中享有盛誉。

机器证明可读化研究的进展,导致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进入应用领域,并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张景中院士自1996年以来,就致力于将机器证明的新成果用于智能教育软件的开发。

在他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自动推理实验室和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协作攻关,推出了新型教育软件《数学实验室》,前不久又提出了“智能教育平台”的概念并成功地试验了大受数学教师欢迎的产品,张景中院士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伟大事业献出一份厚礼。

张院士在他论著的前言中说,有许多题目,人做起来往往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或反复多次试验,不胜其烦。而对计算机来说,却已经学会了解决的办法,做起来得心应手,快捷可靠。他说,几何学丰富多彩,直观有趣,能提供各种难度的例子。书中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方法,体现了计算机解题的典型思路,有举一反三的好处。

张院士论述的在计算上用人工智能语言LISP来解几何题目,引起众多读者的兴趣,很多人都想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解几个题目玩玩。一时间,他的《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一书,也变得洛阳纸贵。他所在的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也常常是门庭若市,很多读者前来了解计算机解几何题的有关程序。



情动粤港澳

2000年12月20日,在澳门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濠江中学。他即兴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几何题:证明一个任意五角星的五个外接圆的相交点,都在同一个圆形上。江主席还亲自画图并写下题目。

题目一出来,就难住了大家。江总书记说,他还亲自向一位广东的专家请教过这一题目。

江总书记在濠江中学提出这道题目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很多人想当场知道答案,但总书记并没有给出。他说:“我把这道题出给濠江中学,是要说明:一个人要有钻研精神。”

他离开澳门后,以濠江中学数学老师、数学奥林匹克队教练杨万忍为首的4位老师,尝试用4种不同的思路解答这道题,并通过有关部门将答案交给了江总书记。香港方面也不示弱,大学时主修数学的一位知名人士(民建联主席曾钰成),在圣诞节当天拿出工具试图找出解答,最终还是在旧参考书中找出答案。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也说:“连我都要先想半个小时才行。”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一位副教授说,三角几何能提供逻辑及观察力的训练,可锻炼出分析能力。不过,本港的数学教育注重运算,较少要求学生去处理这类几何难题,本港也只有少数大学生能解答江主席提出的这道几何题。香港喇沙中学的一位2000年会考十优生说,老师曾教授过这道题的基本理论,但他并未做过这道题的相关习作。

接到濠江中学老师的答案后,江总书记第二天即亲笔复信。信中说:“12月20日在濠江中学参观时,曾即席提出‘五点共圆’几何题一道。本拟回京后即寄去参考答案,由于事忙,未及函复。正拟回信时,接到经由中央驻澳联络办转来的信件及杨万忍等四位老师的证题手稿。对他们从不同思路得出解答,不胜欣慰。所寄《数学教学文选》一书,亦已收到,顺致谢意。随信附上原欲寄去的解答,请参阅。祝你们学校在新世纪中取得更大进步,为祖国,为澳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顺祝全校师生新年快乐!”

2000年12月31日晚,在澳门61个青年团体举行的世纪之交文艺晚会上,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黄枫桦宣读了刚刚收到的这封信。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江主席的信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濠江中学师生为此惊喜万分。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表示:“我们一定不辜负江主席对我们学校的殷切希望。”

江总书记的参考答案被港澳报纸登出来后,引起了轰动。张景中院士感慨地说:“总书记给出的答案十分简洁,看得出他看了我的书面答复后,又进行了一番钻研。”

张院士告诉记者,总书记关心的机器证明可读化问题十分前沿,现在已进入产业化进程。他本人自1996年以来,就致力于将机器证明的新成果用于智能教育软件的开发。

他还感动地说,总书记十分关心科普工作,亲自为正在陆续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写序,提出“科教兴国,全社会都要参与,科学家和教育家更应奋勇当先,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这对参加写作的170多位院士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据说,总书记还多次在其他场合讲过这套书,希望大家都来看一看。



可贵的钻研精神

今年1月,这道由江总书记出的特殊数学试题,见诸报端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很多人的兴趣。4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广州桂花岗的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想再听听张景中院士谈谈由这道“五点共圆”几何题引出的一个个故事。

张院士去开会了。但是,软件所的同志人人都熟悉这道“五点共圆”题。软件所党支部副书记张志青副教授,收集了不少有关江总书记求证这道题的报道。他对记者说,为了满足各界人士的需要,他们还将张景中院士个人简介,江总书记致电张景中院士的有关情况,在网上作了介绍。广州市理达信息科技咨询中心副总经理陈海玲说,全国各地有很多人来电话来信询问张景中院士,并要订阅张院士所著的《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这本书。她已为不少人复印有关材料。此外,由张景中院士策划指导、由澳门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开发,即将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Z+Z教育软件平台系列软件”之一的《平面几何》,也将可以给出“五点共圆”的机器证明。记者在软件所办公室遇到前来联系工作的大连理工大学多媒体中心的一位教授,这位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听说这道“五点共圆”的几何题后,即要了一本张院士的书。中午吃饭时又掏出笔记本,将图形画了出来。给张景中院士当助手的黄勇博士,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都要为张院士处理相关的事务。

江总书记说过,我把这道题出给濠江中学,是要说明:一个人总要有钻研精神。自《武汉晚报》刊登此题并向读者征求答案后,截至今年4月4日,编辑部共收到有效答案216份,答题者既有正在刻苦攻读的中学生,也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教师,还有离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专家等。其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只有13岁。那些尚未听说过计算机可以解几何题,可以证明几何定理并发现新的定理的人们,有的按照张院士的定理,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解几个题目玩,有的则动笔求证。人们在钻研这道题的同时,从中得到了智慧和乐趣。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12-26 15:16 编辑 ].

TOP

一道源自课堂的新编几何题

已知:△ABC中,D是BC边的中点,自D作DE⊥AB于E,作DF⊥AC于F,M是EF联线的中点。求证:DM ≤ R / 2,其中R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等号当仅且当∠A=90°时成立。

(图一)

证明:延长ED至G,使DG=ED,联结CG、FG。

(图二)

一方面,在△EFG中,DM是中位线,故DM=FG / 2 。 ①

另一方面,由△CGD≌Rt△BED,知∠CGD=90°,由此表明FG是CD为直径的圆上的一条弦,因此,FG≤CD=BC / 2。 ②

而在△ABC中,同样,BC是以2R为直径的外接圆的弦,因此,BC≤2R。 ③

综合①、②、③,即知结论成立。且等号成立仅当CFDG为矩形且BC成为直径时,而当∠A=90°时两者皆能满足。

以上这题及其证法都来自于上海进化中学的蒋辰光同学:靠课堂上用几何画板做的一次有趣实验,发现了这一结论;回家苦思冥想后,又找到了上面的证法。

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在课余的学习中,能独立发现结论,并由自己给出如此的好证明,真是可喜可贺!.

附件

Snap1.gif (2.65 KB)

2007-12-28 20:20

Snap1.gif

Snap2.gif (3.47 KB)

2007-12-28 20:20

Snap2.gif

TOP

进华中学吧,不是进化中学。
:).

TOP

回复 304#老猫 的帖子

这事只有进化能做,.

TOP

呵呵,笔误.

TOP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1.        求证: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对角线长为
2.        已知六边形


3.已知 ,
.求证:
4. 排球单循坏赛 南方球队比北方球队多9支  南方球队总得分是北方球队的9倍 求证 冠军是一支南方球队(胜得1分 败得0分)
5.(理科)xyzo坐标系内 xoy平面系内 绕y轴旋转一周构成一个不透光立体 在点(1,0,1)设置一光源 xoy平面内有一以原点为圆心的圆c 被光照到的长度为2  求c上未被照到的长度
摘自《奥数之家》感谢成俊锋提供..

TOP

是公式编辑器格式的,转不过来。.

TOP

4.
北方球队最高得分球队得11分,低于南方球队的平均分。。。.

TOP

回复 307#老封 的帖子

1.  (更号5+1)/2.

TOP

贴图

贴图

[ 本帖最后由 炫炫爸 于 2008-1-3 10:34 编辑 ].

附件

beida2008.JPG (54.2 KB)

2008-1-3 10:34

beida2008.JPG

TOP

08年中科大一道保送生面试题

平面上有n个点,怎样作一个最小的圆,使其包括所有的点.

TOP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第2题

这是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第2题:

“  已知六边形AC[1]BA[1]CB[1]中,AC[1]=AB[1],BC[1]=BA[1],CA[1]=CB[1],且∠A+∠B+∠C=∠A[1]+∠B[1]+∠C[1]。求证:△ABC的面积是六边形AC[1]BA[1]CB[1]面积的一半。”

精确图可这么作:先在任意△A[1]B[1]C[1]周围作三个彼此相似的三角形——△DC[1]B[1]∽△C[1]EA[1]∽△B[1]A[1]F,然后取这三者的外心,即可得题中的A、B、C三点。

原题的证法如下:
先作△PA[1]B≌△AC[1]B,然后联结PC。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1]+∠B[1]+∠C[1] =360°,因此∠ PA[1] C =360°-∠A[1] -∠PA[1]B =360°-∠A[1] -∠C[1]=∠B[1],由此可得△PA[1]C≌△AB[1]C(SAS)。

然后,可知△PBC≌△ABC(SSS)。而六边形AC[1]BA[1]CB[1]的面积等于△PBC与△ABC之和,因此也就等于△ABC的两倍。证毕。

这是江苏时代数学学习报的巫平兄传来的题,要我给出简单证明。这题的实质是一种所谓的“完美六边形”,我在很多年前写过一篇专文。湖南岳阳萧振纲兄对此亦心得颇多,我们曾交流过。武汉王方汉(大罕)先生曾建议将这种六边形命名为“三相似六边形”。

关于这种六边形,迄今所得到最漂亮的结论属于北大数学系的黄利兵同学,他大约在2000年得到如下结论:

“平面上的三组点所确定的分式线性变换成为‘对合’的充要条件,便是这三组点恰好是一个‘完美六边形’的三组相对顶点。”
注:所谓“对合”,便是指变换的周期为2。

黄利兵毕业于湖北黄冈中学,曾进入1999年北大那届冬令营,后来免试直升入北大的数学系。他中学时及大学三年级前曾与我有过颇多的通信,这几年失去了联系。从网上查他好像还在北大念博士。

不久前遇到深圳中学余祖良老师(以前是黄冈中学的),还谈及了黄利兵,说他很有才华,常常迷恋于几何。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1-9 17:37 编辑 ].

附件

Snap1.gif (5.88 KB)

2008-1-9 17:34

Snap1.gif

Snap2.gif (5.98 KB)

2008-1-9 17:34

Snap2.gif

TOP

田兄的绝活

田兄,又称葛之,1972年11月出生,早年习画,小有成就。是位几何解题高手,写过《面积与面积方法》、《三角与几何》两书(“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去年11月28日,我在东方论坛(forum.cnool.net)的数学板块中挂出了一条帖“一个坚硬的猜测,老封给予悬赏!” (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 ... 494&flag=topic1
当天又发了另一相关的帖“一条更加深刻的猜测,也许容易对付些”(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 ... 494&flag=topic1)。

里边介绍了因探索一个图形而引发的一些有趣结论。加工后最终归结为如下核心命题:

“设四边形ABCD中,对边AB、DC延长交于P,对边AD、BC延长交于Q点,对角线交点R关于AB、CD的对称点R'、R''的联线交直线PQ于S点。求证:∠PRS=90°。”
(07112801.gsp)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1-9 23:21 编辑 ].

附件

Snap1.gif (13.89 KB)

2008-1-9 23:02

Snap1.gif

TOP

当时,我还曾宣布,会奖励第一位解答者新版的《现代世界中的数学》(价值83元)一册。

自在东方论坛和旺旺网挂出后,除安徽唐传发老师数次来电讨论,并给出一种以计算为主的解法外,迄今还未获其它方面的反馈。

大约两三周前的一个中午,葛之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中。我问他是否想过这题,他说看到了但还没想。然后他要我腾出一张空桌子给他,说当场就来试试看。隔了大约半个小时,他笑着告诉我:问题已经不那么坚硬了……

果然,他找到了攻击问题的一条绝好的思路:

如下图(08010901.gsp),RR′及RR″的中点E和F分别是R点在直线AB、CD上的射影,它们都落在以PR为直径的圆上。于是,他认为可把R′、R″两点从图中去掉,而改为证:EF联线经过线段RS的中点M,其中RS是过R所作的PR垂线(这里有一些同一法的思想),其实RS也就是该圆在R点处的切线。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1-9 23:11 编辑 ].

附件

Snap2.gif (19.89 KB)

2008-1-9 23:03

Snap2.gif

TOP

然后,他改换了观察的立足点,认为原四边形并不是图中的关键,而可以从圆出发来构造:

先作出以PR为直径的圆,再在圆上任取两点E和F,也就是说将AB、CD所在直线先确定下来,然后过R任作两条交叉线段AC和BD夹在这两条直线间,就可获得原题中的四边形ABCD。然后再作出另一组对边BC和AD的交点Q;  而根据完全四边形的调和性可知:P—[E,F;R,Q]是调和线束,换言之, PQ其实是固定直线,因之它与过R切线之交点S也就是定点!.

附件

Snap3.gif (15 KB)

2008-1-9 23:04

Snap3.gif

TOP

于是问题可改述为:

“如下图,设C是以AB为直径的圆过B切线上任一点,P、Q是线段CB的调和分点,AP、AQ分别交圆于E、F,而D是CB的中点。求证:D、E、F三点共线。”.

附件

Snap4.gif (8.6 KB)

2008-1-9 23:04

Snap4.gif

TOP

考虑到调和点列中一组点偶的中点,实可作为反演中点(注:即上图中,成立DB^2 =DP×DQ),问题又可改述为:

“设A、B是⊙O的一对反演点,射线OAB交⊙O于C,在过C的切线上任取一点D,自C作CE⊥DA于E,作CF⊥DB于F。求证:O、E、F三点共线。”.

附件

Snap5.gif (12.5 KB)

2008-1-9 23:06

Snap5.gif

TOP

而这已成了一个低糼级的几何题了。至此一块坚石已彻底瓦解。

为了表彰他的机智灵活,老封当场就决定奖励葛之《现代世界中的数学》一册,并于当天吃午饭时颁发给了他;另一册奖给辅助线大王唐传发的,也将于近日寄出。

祝贺这两位解题高手!.

TOP

田兄是解题高手,高手,高高手。.

TOP

以前听好几位朋友说过田兄强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欣赏到田兄的解题丰采。
今天通过老封老师的这道题,开眼了!.

TOP

嘿嘿,俺是看了20年了。
从他普通的强悍,看到了非常强悍。.

TOP

给一种证明

如下.

附件

新建 WinRAR 压缩文件 (2).rar (5.54 KB)

2008-1-11 20:58, 下载次数: 32

TOP

单教授的幽黙作品

致查良镛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by韦小宝

渣大侠父亲大人膝下:
        首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我母亲韦春芳女士不知道她和哪个人生下了我。但我凭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知道这个人一定是您。上帝创造了哑铃铛,您金庸创造了韦小宝,这是铁证如三的事实,谁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没有您金庸就没有我韦小宝”,“天大地大不如您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您的恩情深”。让我们千遍欢呼,万遍歌唱:“金(渣)大侠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您老人家万兽无江,万兽无江,万兽无江!”
        可是,最近您患了老年痴呆症,经常胡说八道。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骂我是“小流氓”,“坏人”。油有渗者,竟要将我的七个老婆一齐拆散,占为己有,真是“屎可忍尿不可忍”。我们无产阶级听了人人义愤填阴,那个都气炸了。
        韦小宝是个好人,不是流氓。
我对皇帝忠,对朋友义,对百姓仁(台湾老百姓专门建了韦小宝纪念堂,听说混蛋的阿扁要把它改成什么民主广场),对老婆和儿女爱。忠义仁爱齐全,有什么不好?
        您老人家呢?左派称你豺狼,右派叫你走狗。你标榜不问政治,其实是“曲线从政”,终于混上了一个什么基本草纸委员,可是不久又被人家撸掉了。您是万恶的资本家,残酷剥削明报员工。您家财万罐,金子多得象围棋子。可出过一分钱救济穷人吗?您本来还有点头脑,知道反对独霸武林,现在却糊涂到个人崇拜,而且崇拜武大郎(崇拜美女潘金莲还有点道理),真正羞死人了!
        自古英雄多好色,我好色,所以我是英雄。您不也好色吗?只不过我七战七捷,您追夏天的梦却一场春梦。7:0 !哈哈,您鸡肚我了。
我的七个老婆个个对我忠字当头,爱得死去活来。为我生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个儿女。我们的结合是爱的必的结局,也是您老的精心安排。白纸黑字,铁证如三,海枯石烂,永结童心!她们历史性地选择了我韦小宝,就再也不会选择其他人。尤其不会是您这样的糟老头子。她们是您的儿媳妇,您可不能当唐明皇啊!
        据说您的功力已经超过了洪安通,岳不群,任我行,可上北京揽凤,可去湖广调鹰。又何必抢我的女人。
您可能又要摆出一副天王老子的面孔来训斥我,说我不孝。那么您是孝子吗?非也,非也。您的父亲被人杀了,您不报仇倒也罢了,竟然拍仇人的马屁。这就叫人不佩服了。我不佩服的三个人当中,您要算第一个。
        不过,毕竟我是您生的,嘴脸完全像您,惟妙惟笑,尽管您胡说,尽管您八道,我还是会尽孝的。我已经为您定好了水晶棺材,准备建造一所金壁辉煌的“金大侠纪念堂”。您就准备早点安息,睡水晶棺材吧(据全庸说这水晶棺材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练功的白玉床改制的)。
此致那个

敬礼
不孝男韦小宝拜上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1-11 23:05 编辑 ].

TOP

这是老封中学时代的绘画作品。曾贴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呵呵。.

附件

数学家画像.gif (200.05 KB)

2008-1-13 20:30

数学家画像.gif

TOP

中国“数学冬令营”(单墫)

提高我国在IMO中的成绩, 严格选拔代表队的队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每年的全国高中联赛, 问题的难度低于IMO的试题. 因此, 必须再增加一个环节, 在全国联赛的基础上, 进行一次筛选.

1985年, 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四所大学倡议, 中国数学会决定每年1月份举办数学冬令营. 冬令营邀请各省(自治区)市在全国联赛中的优胜者70多人(每省市至少一名, 然后从高分起向下排)参加.

冬令营通常安排五、六天, 第一天是开幕式, 第二、三两天上午考试, 第四天听学术报告或旅游, 第五天宣布考试结果并发奖.

考试类似于IMO, 每次3题, 用4.5小时, 两天共考6题. 题目难度接近IMO, 高于全国联赛.

颁奖也与IMO类似, 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种. 分数最高的23名学生组成国家集训队, 从3月下旬起进行集中训练.

摘自: 单墫,《数学竞赛史话》,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第2版, 第79页.


第1届 1986年 天津市 南开大学

第2届 1987年 北京市 北京大学

第3届 1988年 上海市 复旦大学

第4届 1989年 合肥市 中国科技大学

第5届 1990年 郑州市 《中学生数理化》编辑部

第6届 1991年 武汉市 华中师范大学 从这届开始也称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第7届 1992年 北京市 北京数学奥林匹克发展中心

第8届 1993年 济南市 山东大学       

第9届 1994年 上海市 复旦大学      

第10届 1995年 合肥市 中国科技大学 

第11届 1996年 天津市 南开大学  

第12届 1997年 杭州市 浙江大学 

第13届 1998年 广州市 广州师范学院  

第14届 1999年 北京市 北京大学      

第15届 2000年 合肥市 中国科技大学    

第16届 2001年 香 港 香港教育署 香港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17届 2002年 上海市 上海中学 

第18届 2003年 长沙市 长沙一中  

第19届 2004年 澳 门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澳门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20届 2005年 郑州市 郑州外国语学校 《中学生数理化》杂志社 

第21届 2006年 福州市 福州一中

第22届 2007年 温州市 温州中学

第23届 2008年 哈尔滨 哈尔滨师大附中.

TOP

2008年cmo今天在哈尔滨开幕。

(请大家关注: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 ... 494&flag=topic1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1-18 12:27 编辑 ].

TOP

昨天去逛书店,在一家卖旧书的小铺又见到一大堆翻译家李俍民生前的藏书。

去年,就听这家书铺说过,是他家清理过来的。那时我还买到过一本别人签名赠送给他的。

他的书大多不带签名印章什么的,不过昨天见到一本《李贺诗选注》,扉页上倒有 “俍民”两字。因这书我已有了(上面有钱仲联赠给刘大杰的题字),所以没考虑再买,呵呵。


李俍民(1919-1991),国内有影响的十大外国文学翻译家之一。浙江镇海人。1932年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曾主编校刊《效实中学》。抗战发生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工作。1942年奔赴淮北,入抗大四分校学习。抗战胜利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建国后,历任上海少年儿童译文科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主要译著有《牛虻》、《斯巴达克思》,另有俄国童话等。.

TOP

常博士炮轰中国数学教育

常博士,复旦数学系毕业,我的老同学,今天在“东方论坛”上发帖(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 ... 494&flag=topic1),评论中国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形势。

常兄从西雅图网站转来一篇旧文,这篇文章批评的是美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几乎和中国的情况一样,课本改革得让家长觉得面目全然不是往日的数学了。所以他们在家教孩子传统的数学。

文中临近结束时引了Jack Lee教授的一段话,说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中间路线或许是对的(哈哈,中庸之道)。这位华盛顿大学教授同时也是TOPS alternative school的家长。

他说,“保守派和改革派都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性而不是互相攻击,我们把任何一方说成是百分之百正确都是不对的。这场讨论应该不是解决谁是谁非。”

文中所引的的传统数学例子是训练四则运算的习题。而改革后的数学是类似算式谜题的如:用四个7排一个算式使答案为35。

TRADITIONAL MATH
Simplify each expression.
1. 25 – 10 ÷ 5
2. 14 + 7 * 6
3. 50 ÷ 5 – 2
4. 32 ÷ 8÷ 4
5. (32 ÷ 8) ÷ 4
6. 32 ÷ (8 ÷ 4)

REFORM MATH
Write an expression for each number using exactly four 7's and no other digits. You may use the following symbols as often as you wish:
+ - ( ) X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


中美数学教育改革的比较很有意思,美国人改革目标瞄准考试合格率,中国则是瞄准素质教育。这种现象好象双方都在朝对方学习看齐。但要警惕的是,我们学过了头,就会成了邯郸学步。

常博说:“美国人是因为数学赶不上中国而改革数学,中国则在盲目放弃原来的数学的系统性而学习美国。

数学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不能任意去跨年段地将知识切割重组拼接删除或无限引深。原文有一位家长说,如果继续这样糟蹋数学,我们只有选择别的学校了。

看来美国还有一个州与州的不同而我们的家长别无选择。中国大一统的数学教材的改革不是更该慎之又慎吗?”

注重基础,继承传统,传播文化,多读经典。 ——这才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出路所在!.

TOP

常博士的风采

附件

2008011014140885239.jpg (17.51 KB)

2008-1-23 12:06

2008011014140885239.jpg

TOP

xinshijie5000说:

我感觉现在的新课改已经走到了死胡同。
某些专家、教授放着美国等国的前车之鉴视而不见,还在往死胡同里钻。

今天看了《教育研究前沿》第一辑的《数学新题型研究》,感觉所谓的新题型、开放题吹得很高,但问题多多。

一些做所谓课题的人,不顾基本常识,把自己的那点小把戏吹到了天上,例如有个人做了一个关于“分形走进数学课堂”的课题,结论是“分形无比重要,必须立即推广,进入高中正式教材”,这不是开玩笑吗?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真的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学吗?扯淡。

几十年近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真的不值一提?需要全盘推翻?
学生不做数学题就能学好数学?!

老封说:

孔子早就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让些行有余力的学生做些探索之旅,适当“开放”一下,不失为教育的补充手段。但问题在于,现在的教改家,几乎认定人人都是天才了,一方面说要减负,把教材简化得不成体统,另一方面却又将学生能力估量上了天,做法真是十分的矛盾。恰恰却把最重要的基础给忽略了。
.

TOP

群论很重要,必须立刻推广,进入高中正式教材。.

TOP

xinshijie:读单墫老师的书 一点体会

最近每天睡觉前都读上大约一个小时单老师的书,包括《算两次》、《小花》、《解题研究》。
单老师的书和文章有他独特的文风,幽默风趣,最难得的是深入浅出,能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一点在《解题研究》中尤其突出。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本从根本上继承和发扬G.Polya的《怎样解题》思想的书。单老师在这本书里面没有板起面孔,但个人认为其内容之深刻和启迪意义远远大于一些以专著形式出现的讲述解题理论的大部头。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集中展示了一个高手面对问题时其最初的思路是怎样的?单老师在这里面现身说法,提供了他解一些高难度题目的过程。这比起很多教程直接给出例题、解答并配以简单的说明要生动得多。同时,这里还破除了一个高难度题目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迷信,使愚钝如我辈也斗胆敢去挑战一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题目。
可以说,单老师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数学爱好者可以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最终成为“解题高手”的内功心法。这可能是以往任何书中都未提及或语焉不详的。仅凭这一点,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大于目前人们对它的评价。

单老师还在书中提了很多遍 解题必须自然而然,他对很多文章中对一个题目非常勉强地给出上十种甚至数十种证法提出了异议。这恰恰也是我非常反感的。可以说,从高一层次来审视,很多题目的多种证法可能其本质内涵是同一的,并没有根本区别,只为凑数而已。

单老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对当前数学教育界狂批题海战术提出了异议。当然这些异议只有德高望重如单老师才敢公开写在书上,我们虽然也有话想说,却没敢这么“明目张胆”,呵呵。可以说,本论坛的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远远超过普通学生所谓的“题海”容量的锻炼。没有这一番题海畅游的经历,是不可能有解题时得心应手的感觉的,也永远不会到达更高的境界。.

TOP

一位中学生引发的几何发现

这是王曦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叶老师:您好!
第一次给您写信,我不免有些紧张,正如站在高楼大厦下的渺小的感觉。在我的想像中,您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从您对几何题的精彩评述中,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魄(魅)力,看到了您颇深的造诣。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普通的平面几何爱好者以指导。

在我看过的几何书中,梁绍鸿先生所著的《初等数学复习与研究(平面几何)》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但其中的习题大都较难,很多我都做不出,不知叶老师您有没有答案呢?是否能给我一份呢?

这儿我想请教叶老师一道题。在黄宣国教授所著的《数学奥林匹克大集1994》中P544例29: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BD<AC,E为直线AB,CD的交点,F为直线BC,AD的交点,L,M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
.

附件

w1.gif (2.05 KB)

2008-2-15 16:17

w1.gif

TOP

黄宣国教授给出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向量解法,是否有简单一点的纯几何法或三角法呢?我想了许久,但始终没转化出左边部分。虽然我和我的同学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讨论了一个多月,得出许多优美的结果,如七点共线(远不止七点)、11圆共点等,但这些性质对此题似乎没用。由于期末考试临近,我不能用电脑了(好惨!),下次回信时我把已得到结果打印一份,请叶老师指点一下。另外这段时间我又被另几道平面几何题搅昏了头,还略有所得,下次一并请教。

快放假了,请叶老师百忙之中回信一封至570203海口市××××转王曦。

春节愉快,兔年好运!
海南中学 王曦  1999年1月23日。夜。
(海南省琼山市,邮编:571158。 海口中学 高二(1)班)



王曦也是位极富天赋的解题高手,后考入清华大学。2002年趁开国际数学大学之机,在北京还与他见过一面。后失去联系,现在想必已经毕业了吧。

这是他给出的一个极漂亮的结果:.

附件

w2.gif (10.14 KB)

2008-2-15 16:18

w2.gif

TOP

这个很强的结论我以前并不知道。从解析几何观点看,我相信它一定相当于三阶行列式的的某一展开式。但用纯几何法并不容易做的。

记得2000年前后,我曾找到一种证法,但没及时写下,后来再也回忆不起了。

2001年,因思考“五圆定理”(见于余应龙先生所译的《奇妙而有趣的几何》,[英]David Wells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偶获涉及Euler线的一个有趣性质,后与广州大学吴伟朝兄合作,在《美国数学月刊》2002年第12期上发表:

“对于平面上的四条直线,若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三条所围成三角形的Euler线,则每条直线都具有这一性质。”

从2004年11月《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的解答可知,这题实是重复了教育家、几何专家戈萨德(Harry Clinton Gossard,1884-1954)八十六年前的一个优美结果。.

附件

Gossard.gif (51.26 KB)

2008-2-15 16:20

Gossard.gif

TOP

据介绍, 1916年《美国数学学会通报》上,由他人记述了戈萨德所发现的关于三角形Euler线的一个有趣结论,但叙述似有些含糊不清(ambiguous)。这一所谓的Gossard's theorem 后还被写入了Cajori的《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一书。

直到1998年,数学怪杰约翰•康威(John Conway)才指出问题所在,并阐释了戈萨德定理的确切意思:

“将三角形的Euler线与其每两边所成三角形的三条Euler线,组成三角形AgBgCg,与原三角形ABC全等,并且共享Euler线。事实上,戈萨德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所以我把这个点叫做戈萨德透视中心(the Gossard Perspector)。” .

附件

w3.gif (7.28 KB)

2008-2-15 16:21

w3.gif

TOP

注:戈萨德透视中心作为三角形的特殊点,在Clark Kimberling的百科中排号第402:

X(402) = GOSSARD PERSPECTOR

Trilinears f(a,b,c) : f(b,c,a) : f(c,a,b), where
f(a,b,c) = p(a,b,c)y(a,b,c)/a, polynomials p and y as given below

Barycentrics g(a,b,c) : g(b,c,a) : g(c,a,b), where
g(a,b,c) = p(a,b,c)y(a,b,c), polynomials p and y as given below

In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Florian Cajori wrote, "H. C. Gossard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showed in 1916 that the three Euler lines of the triangles formed by the Euler line and the sides, taken by twos, of a given triangle, form a triangle . . . perspective with the given triangle and having the same Euler line." Let ABC be the given triangle and A'B'C' the Gossard triangle - that is, the triangle perspective with the given triangle and having the same Euler line. The lines AA', BB', CC' concur in X(402), named the Gosssard perspector by John Conway (1998). Barycentrics for X(402) were received from Paul Yiu (2/20/99); the polynomials p and y referred to above are given as follows:

p(a,b,c) = 2a4 - a2b2 - a2c2 - (b2 - c2)2

y(a,b,c) = a8 - a6(b2 + c2) + a4(2b2 - c2)(2c2 - b2) + [(b2 - c2)2][3a2(b2 + c2) - b4 - c4 - 3b2c2]

X(402) lies on this line: 2,3(即为Euler线)

数学怪杰John Conway: .

附件

John Conway.gif (22.46 KB)

2008-2-15 16:23

John Conway.gif

TOP

John Conway与马丁·加德纳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8-2-15 16:25 编辑 ].

附件

John Conway2.gif (112.47 KB)

2008-2-15 16:25

John Conway2.gif

TOP

《稳操胜券》的三位作者:Richard Guy, John Conway, Elwyn Berlekamp .

附件

John Conway3.gif (135.45 KB)

2008-2-15 16:28

John Conway3.gif

TOP

这段故事在蒋声先生《趣味解析几何》一书中(107页)中有生动描述。

不过蒋老师这里有一处写得不太准确:

“他的最初出发点,是1990年左右在湖南省长沙市开会时,同室的余应龙先生告诉他,余曾对1988年国家数学竞赛集训队的一道几何试题作了推广。由此引起叶的注意,在以后的十多年里断断续续进一步思考。”

其实,我那篇文章的标题是“三个几何问题思考”,蒋老师所说到的这是第一个问题“三圆定理”,与第二个问题“五圆定理”并没有关系。不过,所述及这次灰汤的会议,留下的印象确实颇深。同室者不止余先生一人,还有另一位,就是吴康兄,后来便成为了好友,呵呵。另外,记得同行还有晁洪(后成九章老板)、吴建平、唐大昌、陶晓永、叶军等人,一起游览张家界胜境。

戈萨德定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三角形的Euler线方向的一种共轭属性:两次迭代回到原先的方向。因此与我们所发表的那题确实基本等价。(注:给出其漂亮的纯几何证法者为上海延安中学的钟建国老师)

戈萨德定理的立足点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我们将它放到完全四边形的背景中,更揭示了其和谐的一面。不止如此,2004年9月27日我又获得了进一步性质:

“这时四条Euler线构成的图形与原完全四边形是中心对称的,且对称中心对于每三条直线围成的三角形而言,必位于它的三边(直线)加上其Euler线后所形成的完全四边形的Newton线上!”

这实是对戈萨德定理的一种有效加强。也就是说,戈萨德原有的构型中,由于取定了Euler线,因此所得是一个固定的“戈萨德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反向全等)。而若保持Euler线的方向,允许它平行移动,则可类似构造出一族与原三角形始终中心对称的动态三角形A′B′C′。而它们与原三角形ABC的对称中心形成一条直线轨迹,我将其刻划为△ABC的三边,加上它的Euler线后,所形成的完全四边形的Newton线!这是比原先戈萨德定理更加深刻的现象。
(在一般的完全四边形中,取出任意三条直线围成三角形,共可获得四条Euler线,它们形成一个新的完全四边形。一般说来,这个新的完全四边形与原先的完全四边形联系并不密切。可当符合Euler线平行条件后,所得的完全四边形立即呈现出中心对称现象!说明满足Euler线平行条件的完全四边形,实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几何图形。).

附件

w4.gif (21.42 KB)

2008-2-15 16:31

w4.gif

TOP

直到2006年4月时,我才重新考虑了这一深入性质的内涵,将其转化为如下命题:

“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是夹在两腰间任意线段。AF,BF,CE,DE的中点分别为M1,M2,N2,N1。求证:直线M1N1,M2N2及梯形中位线MN三线共点。” (06042001.gsp).

附件

w5.gif (9.85 KB)

2008-2-15 16:32

w5.gif

TOP

后又发现梯形的条件是多余的,可加强为:

“已知凸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B,CD上的任意两点。AC,BD,AF,DE,BF,CE的中点分别为M,N,M1,N1,M2,N2。求证:MN,M1N1,M2N2三线共点。”.

附件

w6.gif (15.5 KB)

2008-2-15 16:33

w6.gif

TOP

这很像Pappus定理;而且上述结论正等价于这种折六边形三组对边中点联线共点!

这时突然意识到它是王曦上述命题的特例!

在Pappus定理的特定图形中,相间三点所构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都退化为0。

进而研究,下图中当动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相邻两四边形Newton线交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附件

w7.gif (15.3 KB)

2008-2-15 16:34

w7.gif

TOP

仅当两者邻接时,轨迹退化为直线:.

附件

w8.gif (17.71 KB)

2008-2-15 16:35

w8.gif

TOP

这时发现很多进一步性状,如:轨迹始终平行于大四边形ABCD的Newton线;又当E在平行于AD的直线上移动时,轨迹的位置不变化!.

附件

w9.gif (17.84 KB)

2008-2-15 16:36

w9.gif

TOP

进一步定量化:轨迹离开Newton线的距离与E点离开AD的距离成正比。

然后考虑当E、F两点都不落在边上的情形,发现:

四边形ABFE、EFCD的Newton线的交点X离四边形ABCD的Newton线MN的距离与E、F两点分别离AD、BC的距离有内在联系。(06043001.gsp).

附件

w10.gif (16.29 KB)

2008-2-15 16:36

w10.gif

TOP

经过艰苦探索,得到一个涉及面积的关系:.

附件

w11.gif (18.69 KB)

2008-2-15 16:37

w11.gif

TOP

这时突然又意识到它可改述成另一种更好的形式,而它正是王曦命题的本质推广:


命题 如下图,设任意六边形ABCDEF的各边中点依次为G,H,I,J,K,L。相对的中点联线GJ,HK,IL两两交于P,Q,R三点。求证:4S△QGJ=4S△PHK=4S△RIL=│S△ACE-S△BDF│。 .

附件

w12.gif (22.59 KB)

2008-2-15 16:39

w12.gif

TOP

当S△ACE=S△BDF时,就得到王曦原先的命题。

2006年时,我将此题提供给中国国家队的六名选手讨论。他们是:柳智宇(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沈才立(浙江镇海中学)、金龙(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邓煜(深圳高级中学)、甘文颖(湖北武汉武钢三中)和任庆春(天津耀华中学)。他们指出,要证明题中的三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并不难,但要证明它们等于两个相间三角形面积差的四分之一却有相当难度。
当时好像没有队员完成证明。后来安徽唐传发老师思考过这一问题。

不久前,它又引起了杨学枝老师及深圳中学李响同学的兴趣,他们各自都用计算办法给出了证明。下面就是李响发来的邮件:

【From:李响 给叶老师的几何题解答‏ Sun, 27 Jan 2008 15:21:21 +0800】
叶老师,考试之前很忙,回来后感冒打吊针拖了很久。学校还要我们回去上课。因此有些后补充的就简写了。因为不会截图,所以很难看懂,请见谅。
任意六边形ABCDEF三对边中点联线共点互推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DF面积相等。
证明:设点A坐标(Xa,Ya)等,脚标和字母对应。
三中点联线方程为:
2{[(Xa+Xb)—(Xd+Xe)]y—[(Ya+Yb)—(Yd+Ye)]x}—[(Xa+Xb)(Yd+Ye)—(Xd+Xe)(Ya+Yb)]=0 等
条件即为行列式
a11=[(Xa+Xb)—(Xd+Xe)]
a12=[(Ya+Yb)—(Yd+Ye)]
a13=[(Xa+Xb)(Yd+Ye)—(Xd+Xe)(Ya+Yb)]
a21=[(Xe+Xf)—(Xb+Xc)]
a22=[(Ye+Yf)—(Yb+Yc)]
a23=[(Xe+Xf)(Yb+Yc)—(Xb+Xc)(Ye+Yf)]
a31=[(Xc+Xd)—(Xf+Xa)]
a32=[(Yc+Yd)—(Yf+Ya)]
a33=[(Xc+Xd)(Yf+Ya)—(Xf+Xa)(Yc+Yd)]
注意到a11+ a21+ a31= a12+ a22+ a32=0
所以条件即为a13+ a23+ a33=0或有二阶行列式a11 a12 等于a21 a22 等于a31 a32
a21 a22 a31 a32 a11 a12
都等于0,意义就是三中点联线平行,而这种情况命题不成立。
将a13+ a23+ a33=0展开,即为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DF面积相等。展开式略。

推广形式:六边形ABCDEF任两组对边联线交点和另一组对边中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DF面积差的四分之一。

证明:引理:消点法公式及行列式展开,证略。

设AB中点为1,BC中点为2等。线25和线36交于Q(以下如有三或以上字母数字连续时则表示面积,只是省略了面积符号S)。
有:Q14=8*8(614*523+314*562)/(8*8*5623)
8*614用行列式展开即为(A+F)(A+B)(D+E)所展开的三角形有向面积和(顺逆时针的顺序不能错)。这个和为2*(BDF+FABE)
同理8*523=2*(BDF+BCDE)
8*314=2*(CAE+DCBE)
8*562=2*(EAC+EFAB)
加起来为4*(BDF—ACE)(BDF+ACE+ABCDEF)
而8*5623=8*(562+623)=2*[(EFAB+EAC)+(FBD+EBCD)]=2*(ACE+BDF+ ABCDEF)
所以Q14=4*(BDF—ACE)(BDF+ACE+ABCDEF)/ [8*2*(ACE+BDF+ ABCDEF)]=(BDF—ACE)/4

第一问用帕普斯的问题。(字母忘了,所以重写一遍字母)
三角形ABC边AB边AC上F,E分别是C,B作AB,AC高的垂足,D为FE上一点,BC中点为M,MF和CD交与Q。H为垂心。
思路:设EF交BC与G
D分EF比值为K
去证向量AQ*DH恒为零。只须证明AQ*DH是关于K的不超过二次的函数。只要有三个K使得向量AQ*DH为零即可。
取D点为E,F,G即有三根,这三种情况都易证。


不过,我看李响的证明有点像是计算机的风格。

2月12日,复旦附中陈家豪和韩京俊又传来他们的证法:

证明:S_GHJK=S_GHJ+S_GKJ=1/2(S_GBJ+S_GCJ+S_GFJ+S_GEJ)
S_GIJL=S_GIJ+S_GLJ=1/2(S_GAJ+S_GFJ+S_GCJ+S_GDJ)=1/2(S_GBJ+S_GFJ+S_GCJ+S_GEJ)
故S_GHJK=S_GIJL 同理有S_GHJK=S_GIJL=S_HIKL
故S_QHK=((GQ-GP)/GJ ) *S_GHJK=(GQ/GJ)*S_GIJL -(GP/GJ)*S_GHJK=S_GLI -S_GKH
S_GLI=1/2(S_LAI+S_LBI)=1/4(S_LAC+S_LAD+S_LBC+S_LBD)=1/8(S_FAC+S_FAD+S_ABC+S_FBC
+S_BDA+S_BDF)
S_GKH=1/2(S_KAH+S_KBH)=1/4(S_FAH+S_EAH+S_FBH+S_EBH)=1/8(S_FAB+S_FAC+S_EAB
+S_EAC+S_FBC+S_EBC)
故S_GLI -S_GKH=1/8(S_FAD+S_ABC+S_BDA -S_FAB -S_EAB -S_EBC)+1/8(S_BDF -S_EAC)
=1/8(S_FAED -S_FED+S_ABC+S_ABCD-S_BCD -S_FAB -S_EFAB+S_EFA -S_BCDE+S_CDE)
+1/8(S_BDF-S_EAC)
=1/8(S_FADE+S_ABCD -S_FED -S_DCB -S_BAF) -1/8(S_EFAB+S_BCDE -S_ABC -S_EFA -S_CDE)
+1/8(S_BDF-S_EAC)
=1/8S_BDF -1/8S_EAC+1/8(S_BDF-S_EAC)=1/4(S_BDF-S_EAC)
即4S_QHK=S_BDF-S_EAC 同理有4S_PLI=S_BDF-S_EAC,4S_RGJ=S_BDF-S_EAC
即4S_QHK=4S_PLI=4S_RGJ=S_BDF-S_EAC 得证!
.

附件

jinjun.gif (86.25 KB)

2008-2-15 16:43

jinjun.gif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