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有43个人次参与评价】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回复 196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谢谢你的推荐,确实有许多共鸣。
与其在此做些无谓的争论,不如潜水多读些别人的好文章。.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平洋 于 2011-12-12 13:27 发表 \"\"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东西推卸给孩子。
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孩子很快就变成大人了。.

TOP

引用:
过程令我很困惑,读不懂的东西,怎么背下来。
根据个人经验,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不懂的东西背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就是多读而已。而且还可以再一边看其他的书,一边背诵。.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7 23:49 发表 \"\"


根据个人经验,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不懂的东西背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就是多读而已。而且还可以再一边看其他的书,一边背诵。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

TOP

引用:
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
在了解了一些国外的教育之后,真的很难接受这样的结论。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总是一身的缺点,而看别人的孩子,都是优点,没有一点优点;也有的家长刚好反过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meia 于 2012-1-28 00:13 发表 \"\"


背下来 花得时间太长了。关键是背一个不懂的文章,没什么意思,完全可以做其它有利于孩子认知的事情。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说个小事儿。今天小朋友在读《庄子》,读到“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小朋友说:”我知道‘改容更貌’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把他的理解说了一遍,听起来挺对的,于是表扬了他。小朋友还问:”‘子无乃称’是什么意思“,顺便就告诉他了。小孩子不问基本不给解释,除非很有意思的段落。

其实所谓的读经,就是”朗读“而已,背诵仅仅是结果,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背诵去的,读多了,自然就会背诵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会说,”这里我会背诵了“,就不看书开始背诵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很有成就感。

另外对于读经还有一个误解的地方就是读经让孩子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其实没有哪个读经的孩子成天读的,我们小朋友每天半个小时。有充分的时间做各种事情。鲁迅把喝咖啡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小朋友是把看电视的时间花在读经上了。

其实读经的问题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有三个争议的地方:1 四书五经和老庄等中国传统经典需不需要学。2 如果要学,什么时候学。如果不能学,那么应该学什么。3 如何学。

这个帖子里面这三个争议的地方,都有网友讨论到了。

有的朋友认为要学,有的朋友认为都是糟粕不能学。个人理解是,看一本书或者一个人说的话,至少要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从字面上理解,对于当代有没有意义;第二,放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那句话或者那本书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么背后的精神是什么,根据这样的精神,在当代应该如何发扬和运用。

最近有几点体会:
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论历史,其实他是想影射当代。这时必须要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细节,才能判断他说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03 发表 \"\"


说个小事儿。今天小朋友在读《庄子》,读到“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小朋友说:”我知道‘改容更貌’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把他的理解说了一遍,听起来挺对的,于是表扬了他。小朋友还问:”‘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

TOP

引用:
我非常感谢有机会看到“萧愚--站高一线看教育”,其中有关“慧商--高级思维”这一部分的博文让我感受很深,下面转一篇文章给你看看,文章名为“艰苦的第二次开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yqa.html

读经没什么不好,但是也真的没有多好,毕竟对我们思维的发展没有更好的作用。我们自己当年局限于各种条件没有能够尽早开窍,多多少少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点我的个人感受跟萧愚一样。那么现在如果有其他好的方法和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尽早升级到高级思维,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纠结在这个“经”上面呢。
萧愚的文章,我追踪过多年,他开博之前的文章也看过。他认为他已经第二次开窍了,说”你就像知道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语言,知道了孔孟老庄,马恩列毛这些人究竟在想什么。“ 说实话,个人并没有觉得他到达这个境界,而且,在他的其他文章里面还没有看到他有这样的深度。

而且在这篇博文中也没有讲到如何升级到高级思维,如果升级高级思维,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会怎么样的。萧愚提到逛各种论坛,每天的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可是看得懂是一码事儿,自己会想是另外一码事儿,经得起讨论和批判更是另外一码事儿。

另外萧愚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养小孩的经验。所以判断有没有操作性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不过相对于网上的很多育儿专家,萧老师的博文还是很有参考的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49 编辑 ].

TOP

引用:
”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论历史,其实他是想影射当代。这时必须要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细节,才能判断他说的内容。“

这些孩子怎么能搞清楚吗?
这几点不是让小小孩去判断的。是我自己的体会,是我自己去做判断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孩子大一点,倒是可以尝试讨论一下。关于和孩子的讨论,水之形老师谈过一些,讲得非常好。

比如弟子规里面的,”晨则省 昏则定“。有朋友讲,这是糟粕,现代社会这么忙,而且有时孩子还住校,经常出去活动,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做不到的事情让小孩子去做,不是糟粕是什么。类似的有好多。

其实,这句话可以从农业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背后的精神,放在现在不是”good morning“和”good night“吗?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讲得非常好。建议那些认为中国孩子没有礼貌,也认为弟子规等是糟粕的朋友们看一点蔡老师的讲座。如果看过了,还认为是糟粕的朋友请无视这个建议。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45 编辑 ].

TOP

回复 21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非常有理,很受启发.

TOP

幼儿读经没什么好处。青少年,怎么读,都是本题以外的其他话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弃之不理的确可惜,但今天确实很难教,我们这代家长自己也没有多少能力读古文。如果有良师和好的学习氛围,我也很希望自己孩子受受熏陶。受传统文明教化的行为言谈之气质,据说在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不知他们那里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的。.

TOP

引用:
幼儿读经没什么好处。青少年,怎么读,都是本题以外的其他话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弃之不理的确可惜,但今天确实很难教,我们这代家长自己也没有多少能力读古文。如果有良师和好的学习氛围,我也很希望自己孩子受受熏陶。受传统文明教化的行为言谈之气质,据说在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不知他们那里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的。
这位网友的重点在第二点上面,既什么时候读的问题。“要不要学”已经不是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很大的问题。看看读经的幼儿就可以了。我了解一些,不过样本不大,不能以偏盖全,也没有统计数据。不过从我们家孩子的情况来看,是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我们才会每天花半小时读经,刚好3年了。

另外说到中国文化,个人真的没有觉得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是在中国本土产生或者吸收外来文明后发展出来的文化。儒释道法墨等灿烂的中国文化属于农耕时代,而现在是工业时代,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不在吸收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去发扬和诠释,并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工业时代文化,那么中国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地理、文化、政治、气候、物产等),中国本土不能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前从农耕社会自发的进入工业社会,但现在经过几百年的血和火、千万人头落地,我们终于开始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但是现在看起来非常复杂,农耕农业、现代化农业、轻工业、机械重工业、核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等共存,一部分很落后,一部分追赶,还有一部分世界领先。

工业化过程肯定很曲折、有时候可能会倒退,必然要从古代典籍中吸收养分,但是回到农耕时代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这个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文化就是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么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30 23: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1-30 09:51 发表 \"\"
不管萧愚自己的思维在哪个阶段,他提出的这个有关思维的观念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记得前几天一个主日学里的牧师讲到有关goal这个话题,提醒大家要认清并关注目标,就不会被日常的一些杂事蒙蔽,还是很有道理的。
您说的对,要有目标。其实不管牧师、教师还是导师,都会提醒我们要有目标。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我并没有否认萧老师的博文可以提供借鉴,萧老师的博文我一直学习的。想说的是说要慎重,要考虑到一些可操作性方面的因素。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占有材料,这一点萧老师往往忽略了。也许是我忽略了萧老师曾经强调过,也许萧老师没有认为占有材料是重要的。窃以为一个人不懂历史、地理、文化、军事、政治和经济,没有社会经历和思维训练,是很难做到有高级思维的。所以高级思维或者称为批判性思维不是目标,而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思维训练的自然结果。

当碰到一个问题时,如果不从各个方面去考虑,是做不到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的。我们分析问题只能从已知的已知去分析,而不可能去未知的已知出发的。如果我们已知的已知越少,未知的已知越多,分析问题越不可能全面和接近事实。有人认为材料的占有可以依靠搜索引擎,从搜索引擎上面可以搜索到一切。但是搜索引擎只能部分解决已知的未知,甚至不能完全解决,因为互联网上信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不能解决未知的已知;而且搜索引擎太商业、太政治化,受到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个人理解,为什么古人先读经不讲解,等到背诵一定量,年纪也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讲解。其原因就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在幼儿时,记忆力好,思想相对纯洁,思辨能力弱,这时尽量多的占有材料。等到13-14岁之后,记忆力下降、思辨能力增强,这时开始讲解,这就是思维的训练,同时辅以历史、地理、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书籍的阅读。当然这是农耕时代的优秀教育方法。工业时代有待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工业时代的优秀的教育方法。

可惜的是我自己明白的太晚了,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现在正努力补上知识这一课。自己小孩子的培养方面,广泛的兴趣、广博的知识和背诵几部经典是第一步。

从旺旺上学到很多东西,也和网友们分享一点心得。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30 23:04 编辑 ].

TOP

引用:
现在的社会毕竟不同于农耕时代了,而且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不光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有国外文化的精髓,所以不管是读中国的经还是国外的经(圣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长成一个完整的人。至于怎么读?何时读,全在父母的想法和功力。
您说得对,需要了解国外文化。国外的文化对于如今的中国就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需要研究和吸收的。英文的圣经也在我们的读经计划里面,不过我自己还没有想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引用:
我更偏向于国外的一些观点,比如open mind, 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这些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但是我希望能早早地传递给孩子,可能这些观念在中国的经里也有论述,只是我的中文底子太弱。
我猜测,这里的国外应该指发达的国家吧,可能范围更小,如美国、英国。其实美国公司可能是我接触过的最开放的公司,我也很喜欢。如果把美英公司内部治理的文化吸收了,并传递给小孩子,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等。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泛化到各个领域。

从最最现实的角度去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古文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多读一点,对考大学有好处。除非小孩子不参加高考或者打算移民的。但是就算移民了,在美国很多人学中文的环境里,如果移民小孩子的中文又比不上美国小孩,那岂不是杯具了。

您说的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典籍里面都能找到。

例如open minded。论语里面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庄子里面,谈论大葫芦用法的故事,不龟手药的故事。

例如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可能有好多做法。

资治通鉴有这么一个故事。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畮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抄一段别人的解读

“汉武帝设立自己的近卫军,期门军;建上林苑。

水评:

期门军的儿郎,个个都是骑射高手,且人数没限额,最多曾达到上千人。上林苑是一个天然的猎场,其中有鹿、野猪、狐狸、野兔、熊等多种野生动物。

骑射、打猎,正是匈奴儿郎从儿童成长为战士的唯二法宝。(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明白了吗?这是汉武帝在向匈奴人学习呢。当然啦,面积有限的上林苑不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农耕出身的人也不是游牧出身的人,但是,像不像,三分样,学习怎么着也比不学习,强一点儿吧。不得不感叹一下,咱们的山寨精神那也是历史悠久啊。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林苑狩猎是小学水平,草原征战是大学水平,汉家儿郎总不能不上小学,就直接读大学吧,他们要是有那两下子,何苦和亲来着。

同时,上林苑也是关中地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的产出、手工业的原材料、各种副业的收入,足以让该地区的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汉武帝一声令下,这些人只好领了拆迁费,去他处另寻生路。

放在今天,约等于是把长三角改造成一个军事训练场,同时,把该地区所有的人迁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代价……,汉武帝知道不?

知道。

东方朔给他掰饽饽说馅儿,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拿历代昏君恣意妄为所酿成的苦果来吓唬他,汉武帝却不为所动,依旧建了上林苑。深有意味的是,汉武帝同时还给东方朔升了官儿,并且还赏赐给他一百斤黄金。

不得不说,刘彻这小子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既不因为眼前付出的代价,而放弃远大的目标,又不因为远大的目标,而阻塞眼前的言路。”.

TOP

回复 227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过奖了,知道自己空白的地方太多了,正在努力补课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meia 于 2012-1-28 01:18 发表 \"\"


”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 ...
meia,这正是孩子们应该通过十二年教育学到的本领啊。如果有这个本领,也就不枉寒窗苦了。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分数上。.

TOP

 216 12345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