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现在的社会毕竟不同于农耕时代了,而且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不光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有国外文化的精髓,所以不管是读中国的经还是国外的经(圣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长成一个完整的人。至于怎么读?何时读,全在父母的想法和功力。
您说得对,需要了解国外文化。国外的文化对于如今的中国就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需要研究和吸收的。英文的圣经也在我们的读经计划里面,不过我自己还没有想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引用:
我更偏向于国外的一些观点,比如open mind, 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这些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但是我希望能早早地传递给孩子,可能这些观念在中国的经里也有论述,只是我的中文底子太弱。
我猜测,这里的国外应该指发达的国家吧,可能范围更小,如美国、英国。其实美国公司可能是我接触过的最开放的公司,我也很喜欢。如果把美英公司内部治理的文化吸收了,并传递给小孩子,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等。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泛化到各个领域。
从最最现实的角度去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古文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多读一点,对考大学有好处。除非小孩子不参加高考或者打算移民的。但是就算移民了,在美国很多人学中文的环境里,如果移民小孩子的中文又比不上美国小孩,那岂不是杯具了。
您说的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典籍里面都能找到。
例如open minded。论语里面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庄子里面,谈论大葫芦用法的故事,不龟手药的故事。
例如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可能有好多做法。
资治通鉴有这么一个故事。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畮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抄一段别人的解读
“汉武帝设立自己的近卫军,期门军;建上林苑。
水评:
期门军的儿郎,个个都是骑射高手,且人数没限额,最多曾达到上千人。上林苑是一个天然的猎场,其中有鹿、野猪、狐狸、野兔、熊等多种野生动物。
骑射、打猎,正是匈奴儿郎从儿童成长为战士的唯二法宝。(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明白了吗?这是汉武帝在向匈奴人学习呢。当然啦,面积有限的上林苑不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农耕出身的人也不是游牧出身的人,但是,像不像,三分样,学习怎么着也比不学习,强一点儿吧。不得不感叹一下,咱们的山寨精神那也是历史悠久啊。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林苑狩猎是小学水平,草原征战是大学水平,汉家儿郎总不能不上小学,就直接读大学吧,他们要是有那两下子,何苦和亲来着。
同时,上林苑也是关中地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的产出、手工业的原材料、各种副业的收入,足以让该地区的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汉武帝一声令下,这些人只好领了拆迁费,去他处另寻生路。
放在今天,约等于是把长三角改造成一个军事训练场,同时,把该地区所有的人迁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代价……,汉武帝知道不?
知道。
东方朔给他掰饽饽说馅儿,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拿历代昏君恣意妄为所酿成的苦果来吓唬他,汉武帝却不为所动,依旧建了上林苑。深有意味的是,汉武帝同时还给东方朔升了官儿,并且还赏赐给他一百斤黄金。
不得不说,刘彻这小子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既不因为眼前付出的代价,而放弃远大的目标,又不因为远大的目标,而阻塞眼前的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