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引导和逼迫

引导和逼迫都需要,凡事不要太过就好.

TOP

回复 149#cc_jill 的帖子

初入社会, 横遭白眼, 惨啊~
不过, 这个经验挺有趣, 如今做我的下属就幸福多了。.

TOP

回复 147#m宝贝 的帖子

我就高高兴兴看奥运会,看世博会。
人生苦短,生那个气干吗?
他们把这种人叫做逍遥派、或曰既得利益者。
我都得到利益了,还管人家有没有问我同意干吗?
我真是很落后。.

TOP

回复 148#混凝土 的帖子

你的警惕心很高嘛!.

TOP

回复 153#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因为砖头不是直接砸在自己脚下,就可以当做不存在?也可以把这叫做阿Q

也许只有当自己挨砸了,才能想到这个社会有没有痛吧.

TOP

回复 153#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你很有公民意识.

TOP

回复 155#m宝贝 的帖子

对,这次我自我暴露很彻底。.

TOP

引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纯属转载,不完全同意文中说的,但某些部分说的的确如此。

很多人读书、成功的标准,是建立在提高自身的角度。

当然,管好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训。.

TOP

回复 156#混凝土 的帖子

我做回沉默者。.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已经比熊猫都稀少。
现在最多是知道分子。
或曰脑力劳动者。
我记得这在旺网上早有热论。.

TOP

回复 159#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沉默是金, 你掘金去啦? .

TOP

回复 161#混凝土 的帖子

对的。去竞赛板块看看。.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知道分子,脑力劳动者都还算好的,不要做犬儒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就是上品了。.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这是儒家思想的传统:何谓大孝?显名于世,扬名父母。《孝经》.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做清白的专家,走“白专道路”。.

TOP

回复 164#子玖妈妈 的帖子 回复 165#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好吧,这个话题引申的问题更大,我也沉默是金了.

TOP

gold digger

满眼沉默者,遍地掘金女呵。.

TOP

回复 129#m宝贝 的帖子

我家孩子情绪的发泄很少总共2次,自从上学以后这种事就从未发生过。另外我家孩子学得乐器不是表演前练习一下就行的。
我觉得你很武断,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我只是个凡人,在教育中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来这里是探讨,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来被人指责。其实在我看来你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如此的完善。我想我与你之间的探讨就到此结束,谢谢!.

TOP

感动我的一篇琴童回忆文。

忘记作者是谁了

。。。。。。。。。。。。。。。。。。。。。。。。。。。。。。。。。。。。。。。。。。。。。。。。。。。。。。。。。。。。。。。。。。。。。。


呵呵……看这里发言的都是家长,我来说句作为“孩子”的心里话吧。
我今年21岁了,在美国读大学,目前暑假留在芝加哥做实习。
我3岁开始学的琴(在中国),那时候家里穷,父母连几百块的小提琴都买不起,是我外公看我爱好音乐,花了500块钱给我买了一把1/4的琴。那时候我妈带我找音乐学校的老师上门求授琴,老师看我小没答应,后来我妈骗老师说我5岁,老师才勉强把我收下。最后,我成为了老师众多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一开始学琴的时候自然是艰苦的。听我爸妈后来说,我拉了一个礼拜就嚷嚷不拉了。这当然是不允许的,于是每天在爸爸的鸡毛掸子下含着泪练琴。从3岁到10岁(小学四年级),我练了7年的琴,参加过市内的比赛(拿过一个小小奖杯),拉过许许多多的曲子(最后一首是野蜂飞舞),可是凭良心说,我一天都没喜欢过小提琴。
7年来,我爸妈一直每周风雨无阻地把我送到小提琴老师家里。我记得有一次下了几天几夜的雨,教琴的老师家楼下的积水有腰部高。我爸背着我一步一步涉水到老师家里,当时老师都很吃惊,说其他学生都不来了,只有我还按时上课。那时候我不明白爸妈,我这么讨厌拉琴,为什么他们吃这么大的苦,花这么多的钱,让我上我不喜欢的小提琴课。我最后一个老师特别严厉,任何错误,只要他说过一遍,如果三次以上犯同一错误,他就会动手打我屁股,有时候还打我脑袋。其实老师打得并不疼,可是我小时候爱面子,被老师一打就哭。我爸妈在旁边看着,不知道老师下手轻重,但也一声不敢吭,只有下课的时候才给我买根雪糕。现在想来,在旁边的爸妈眼里看着,心里比我疼多了。
7年来,我爸妈要求我每天至少练习两个小时的琴。我从4岁开始同时学小提琴和钢琴,但爸妈总是说,小提琴为主,钢琴为副。他们从来不用担心我学习,因为我在小学里成绩从来没有在前三名之外。但正因为我对小提琴的厌恶,让我对钢琴和学习都很有兴趣,因为至少不用练小提琴。我小时候总是觉得,无论放弃什么,父母都不会让我放弃小提琴,因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实在太多太多了。
然而,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以学习为由,提出要放弃一个琴。爸妈让我选,我知道他们很不想我放弃小提琴,然而我还是选择了提琴。那时候我妈不停地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而陪我练琴练得最多的爸爸,却一言不发,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你做了这个决定,将来,不要再提出要拉琴了。”我犹豫了很久,点了点头。
一开始放弃的时候,我只觉得扔下了一个包袱,顿时轻松好多。过了几年,当我听到邻居家的小提琴声响起,我跟爸妈说我想继续拉琴,他们说什么都不让。后来,我再也没有提出过,只有在看着班里同学拉琴的时候,偶尔回想一下当年的“辉煌”。
后来,我来了美国读高中,学校里的orchestra缺人,于是我决定把小提琴捡起来。由于orchestra的水平不高,我只要会拉,能进还是很有希望的。我那时候还take了private lesson, 跟附近大学一个graduate student 学琴。跟当初国内的老师水平虽然没法比,我还是很enjoy每个礼拜一次的小提琴。有一次,Indiana University一个所谓天才学生来我们高中表演,最后一首拉的是Kreisler的Praeludium and Allegro, 我当时听了之后,很坚决地对我的violin teacher说,“I want to learn this one". 他说,“It's gonna take you 3 months", 我说 "I don't care. I have to learn this one.", 他说,“OK".
于是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对于6,7年没碰琴的我,要拉这首有一点难度,而且我的毛病跟小时候的一样,老出错,从来没试过一音不错地拉下这首曲子。当时我高三毕业有piano recital, 我跟老师说我想在我的recital上拉这首曲子。老师说,听天由命吧。
后来这首曲子成为我recital的压轴,而且是我拉得最好的一次。一个音都没错,还特带感情。结束后,我的小提琴老师紧紧地抱着我,说,“I am so proud of you!". 我说:“I made it......after 7 years!"
当时我真的很希望我父母可以看到这一幕。我想让他们看看女儿小时候的琴没白学,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真的很感激他们小时候对我这么严厉地逼迫。如果没有他们当初逼着我学琴,我想我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这么为自己骄傲。我知道他们从来没希望我成为小提琴家,以前的小提琴老师曾经建议我去考音乐学校的小学,我父母都没同意过。他们花这么多钱,只希望能够让我陶冶情操,兼学一种可称之为“艺”的东西。我想我学过小提琴和钢琴,此生都无憾了……
我只想在这里跟各位家长说,我真的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当初让我学的是音乐,而不是英语和数学。英语、数学、电脑,小孩子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去接触,然而音乐,却是长大了的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毅力去学习的东西。而且学琴的小孩子,只要坚持下来,对他们的人格都是一种磨练。我可以说,我认识大多数坚持学琴的人(至少学到中学),都是成绩很优秀,而且非常hard-working的人。我虽然还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但我小时候的成绩一直非常让父母骄傲,现在也在名校(虽然不是哈佛,但也有全美前十)念书,我觉得这是和我从小学音乐分不开的。我不是想吹嘘什么,我只是觉得,我没有像刘亦婷那样优秀可以让母亲写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但我觉得我的父母比她的父母更优秀,更伟大。.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7-30 22:10 发表 \"\"
忘记作者是谁了

。。。。。。。。。。。。。。。。。。。。。。。。。。。。。。。。。。。。。。。。。。。。。。。。。。。。。。。。。。。。。。。。。。。。。。


呵呵……看这里发言的都是家长,我来说 ...
很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我觉得小孩子学点艺术的东西很好的,音乐,绘画... 哪怕多欣赏些也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美女妈 于 2010-7-30 18:35 发表 \"\"
我家孩子情绪的发泄很少总共2次,自从上学以后这种事就从未发生过。另外我家孩子学得乐器不是表演前练习一下就行的。
我觉得你很武断,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我只是个凡人,在教育中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来这里 ...
你的“探讨”气势好汹 ,只要有别于你的观点,一律被你当成“指责”。

自己一点受不得不同意见,又非得强制孩子接受,己所不欲硬施于人 作孽额~.

TOP

回复 169#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每天在爸爸的鸡毛掸子下含着泪练琴

如果三次以上犯同一错误,他就会动手打我屁股,有时候还打我脑袋

无论放弃什么,父母都不会让我放弃小提琴,因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从4岁开始同时学小提琴和钢琴。。。。。。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以学习为由,提出要放弃一个琴

我跟爸妈说我想继续拉琴

于是我决定把小提琴捡起来。由于orchestra的水平不高,我只要会拉,能进还是很有希望的

于是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而且是我拉得最好的一次。


=================================================================

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

我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痛苦的童年,和他(她)并不想要的学琴过程,学琴6年里,他不快乐,父母也不快乐

父母不舍的放弃,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心血

直到孩子自己想要拉琴,对拉琴有了兴趣

2个月的练习,比以前6年的鸡毛掸子和打屁股更有效

=======================================================================

每个人看法都不同,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根本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做,你认为你想怎么教育、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在中国,你是绝对有这个自由的。

鸡毛掸子+打屁股+6年的不快乐===》强制教育,支持的请继续。

自己有兴趣自主的练习,2个月获得最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支持的请保持.

TOP

回复 123#小美女妈 的帖子

看来我们俩说的不是一回事啊。我说的是,我经常不知道:
要孩子坚持的这件事是对还是错?
是应该坚持还是不应该坚持?

例如,参照我们家的家谱,上下三代没出过一个搞艺术的,可是儿子偏要去“磨铅笔”。同样的,俺们家上下三代没出过一个搞体育的,可是儿子偏要去练游泳。按照我现在的觉悟,搞艺术尤其是搞素描这种西洋艺术,没什么大出息。搞体育的大多也是混个教练就了此一生了,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二十年以后,我的这番看法是对还是错呢?盖茨比较谦虚,他说,只要你看到十年以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你一定可以发大财。我没有发大财,显然不具备看清楚十年之未来的能力。

所以,俺逼迫不下去,因为根本就搞不清楚现在的这些坚持在二十年以后是对还是错。佩服那些能看清未来二十年的妈妈,由衷的、、、.

TOP

关于学钢琴

天才们的传记很多,
流传较广的有史兰倩丝卡的回忆录《琴恋》。这是钢琴家本人撰写的回忆录,记录了她从幼年时代习琴的过程。
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
第七章
1931年1月15日,我满6岁。日子充满了挣扎和音乐。
。。。。。。
这段时间,父亲慢慢理出一个练琴和进食间进一步的关系。大约有三年,早餐是我从早上6点半练到9点半,父亲满意后的奖励;中餐是接下去那个时段的奖励;最后为了晚餐,我也得努力赢得他的满意。
。。。。。。
只要练得不顺父亲的意,就是没有东西吃。

当然,史兰倩丝卡的父亲本身是一位小提琴教师,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和鉴赏力。而且是个偏执狂,并不惜为培养女儿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家牺牲全家人的生活。他不考虑任何的人情世故,总是直接带女儿去他能找到的最好的钢琴老师那里,用最短的时间学习那位老师所内给与的技巧和知识后,立刻改投下一个老师。

这一点朗郎的父亲也有点像。
那种把命豁出去的疯狂,没有几个父母会有。同时,也没有几个孩子能承受住。
史兰倩丝卡幼年就每天练习10个小时,但是他父亲对外总是说3个小时。
这才是天才。

是否一个平凡的孩子被这样要求,也能成为天才呢?当然不可能。

平凡的孩子,我认为有一个更好的范本:
上海音乐学院林华出过一本《学琴日记》。林华在少女许雪青跟随陈树哲教授学琴记下的日记的基础上,作了注释,阐述了少儿学习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和练习方法。少女许雪青开始学琴已经小学三年级,在大多数中国家长看来“太晚了”,不可能“成才”。但,音乐或其他的艺术学习本来就不应该是功利的。音乐学习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文娱生活。
定位准确了,家长就不会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同样练习1万个小时,慢慢来,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一定要在小学4年级以前达到(以便考附中),这就很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被强制的孩子天赋平平。
至于孩子是不是天才,能够被强制的孩子的孩子大概就是天才,在强制过程中遇到极大阻力的,肯定不是。史兰倩丝卡6岁的时候每天练琴10小时,如果你可以让你的孩子也做到,我认为这个孩子极有可能是天才。如果做不到,我认为不是“能力”或“态度”问题,是“天赋”问题。
普通小朋友,每天弹40-60分钟,足够了。
我见过低龄考高级别的小朋友,说实话,大多数弹得都很勉强、幼稚、空洞。
天才是神的孩子,注定要祭献,不是天才,就好好爱她,不要让她吃太多的苦。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10-7-31 11:14 编辑 ].

TOP

回复 169#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而且我的毛病跟小时候的一样,老出错,从来没试过一音不错地拉下这首曲子。
------------------------------
这么明显的短处,肯定没有培养前途。
早该放弃小提琴作为主项,拉着玩玩就可以了。
天才是没有短板的。.

TOP

回复 173#ccpaging 的帖子

也许他将来做工业设计呢?素描基本功当然用得到。而且很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好处很多啊。
体育活动是交朋友和自身减压的最好途径。
体育才能突出的男孩子找女朋友优势也明显。
最主要的理由是你孩子喜欢,画画和游泳让他开心。
人开心的时候,容易发挥潜在力,学习事半功倍。
绝对要支持的。.

TOP

回复 176#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但是素描和游泳,小升初没用的,中考大概也不能加分吧,高考就更加不必说了。
如果要顺大流的话,我是不是应该逼迫儿子放弃这两样将来“不加分”的爱好,腾出时间来从事一些能够加分的事情。.

TOP

回复 174#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花花!
另外谢谢你的《学琴日记》信息,我去当当上下单了。.

TOP

回复 177#ccpaging 的帖子

如果是我,我不会去逼迫孩子学习小升初加分的项目。
我女儿每天花1小时弹钢琴,1小时练书法,暑假2.5小时游泳,都不能为升学加分。
但我认为可以为她的人生加分,为她的生活加分,为她的快乐加分。
小升初也许她会落在同学后面,但是就是上一个普通公立初中也没什么。
最后决定她高度的不是学校,是她的眼界、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我希望她的人生丰富些。.

TOP

回复 17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谢谢你的花。
史兰倩丝卡的《琴恋》和《指尖下的音乐》也很值得一读。
前者让人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天才”,以及天才艰难的心路。
读了可以早早断了把自己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妄想。
后者讲练习方法,虽然我自己不弹琴,但是读来也觉得十分会心。.

TOP

回复 177#ccpaging 的帖子

对于男孩子来说,热爱运动是种可贵的品质,对他一生有益。素描则是让他静下来,细致观察事物的爱好,和音乐一样,画画也是开发右脑最好的途径。为什么要放弃?
我儿子今年也要学素描,想看看自己有没有将来选择设计行业的潜力。我觉得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平时的兴趣、爱好大有关系。怎么能因为小升初放弃呢?.

TOP

回复 181#子玖妈妈 的帖子

是啊。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放弃?每次去交钱学素描和游泳的时候,我都问 Alex 这个问题。
父:我们能不能不学素描了?
子:为什么?
父:我很累的,你知道哇,每周都要骑自行车送你过来。暑假里边,你每周还加了一次水彩。
子:我开始也不喜欢水彩的,老师说要加,所以试试看。
父:试下来,你是不是发现水彩没什么意思啊?还是磨铅笔简单些吧?
子:水彩蛮好玩的。老师说我第一次就可以把几个很难的色彩调准。
父:水彩好像贵一点哦?
子:是的。老师说,因为我画得好,送我一盒颜料。那盒颜料要二十多块钱啦。
父:哦,有优惠啊。
子:这样吧,妈妈不是说家里的墙壁上太空了嘛?
父:是啊,买那种小画很贵的,印刷的画都要好几十块,要是真画要几百块啦。
子:就是嘛,我帮妈妈画好啦。
父:可是画框也要花钱的。
子:我们老师教过我们怎么做画框,用家具的包装纸板也可以做的。
父:这样也行啊。那妈妈就不用花钱买画了。
子:是啊,我自己做就好了。
父:可是这么热的天,每次都是我送你、、、
子:那算我们两个人画的,好哇啦?
父:嗯。如果你能优惠卖给我一根冰棒的话,我就想得过了。
子:哦、、、那1块2的红豆沙,我收你1块5好啦,妈妈吃的话,要付2块的。
父:你就不能送我一根棒冰吗?
子:我的本钱就亏了,赚不回来20块,下次的生意做不成,你们俩想吃就得自己出去买,天很热的,还不能批发。
父:对,一般是我出去买,太不划算的。
子:就是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31 14:2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10-7-31 11:27 发表 \"\"
也许他将来做工业设计呢?素描基本功当然用得到。而且很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好处很多啊。
体育活动是交朋友和自身减压的最好途径。
体育才能突出的男孩子找女朋友优势也明显。
最主要的理由是你孩子喜欢,画画和 ...


我也觉得,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就让他尝试,家长鼓励就行了,实在不喜欢了再说。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喜欢玩拼装玩具模型,他妈妈也就由着他去玩,培养动手能力,我们也都夸他,长大了兴许能做个工程师呢.

TOP

回复 183#m宝贝 的帖子

乐高很贵的。儿子期末考试成绩让妈妈比较满意,妈妈才出钱买了一小桶。.

TOP

回复 182#ccpaging 的帖子

你儿子嘎好玩啊.

TOP

回复 184#ccpaging 的帖子

我们家也有这样的奖惩制度,学期考试前让他自己定目标,考到几名要求我们奖励啥,考不到怎么办,全都自己制定。考得好皆大欢喜,考不好我们省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31 14:23 发表 \"\"
你儿子嘎好玩啊
假期里边给了儿子二十块钱作本,定期出去批发冰激凌、棒冰回来,卖给BBMM。采购、销售、回款,都是儿子一个人弄。顾客不不多,平时就BBMM。前几天,外婆和表弟来了,外婆买了20元棒冰,害得儿子生意少做一轮,因为外婆是免费供应,很影响儿子销售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31 14:28 编辑 ].

TOP

回复 182#ccpaging 的帖子

你儿子超可爱,为了学画,还要贿赂你这个懒爸爸,作孽------------
不过,学画画是蛮费钱、精力的。还好,我儿子只喜欢铅笔画。他从小到大,都不爱涂颜色,到了初中美术课,要涂颜色的画他都只交铅笔画。能懒成这样子,我也服了他。.

TOP

回复 187#ccpaging 的帖子

灵呃,从小培养经济头脑,这方面我就不行了,我这么大都没经济头脑 我妈居然还是做财务的,居然没有培养出我的理财能力.

TOP

回复 187#ccpaging 的帖子

这倒是培养财商的好方法。赞一个。.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7-31 14:28 发表 \"\"
这倒是培养财商的好方法。赞一个。
小小的二十元生意,儿子想了很多问题的。例如:
我吃的棒冰应该怎么算?
怎么搭配棒冰?是买几根贵的,还是多买点便宜的?各有什么优缺点?
怎么说服BBMM买我的棒冰?
我的棒冰怎么定价?
阿婆买了棒冰送给我,我可不可以卖?
、、、.

TOP

引导和逼迫兼而有之,能不逼的尽量不逼。.

TOP

回复 171#m宝贝 的帖子

呵呵,看了你的回复我又反思自己,并和lg一起学习了你的帖子,想寻找问题的所在,lg看了说其实问题在于我们两家的孩子心智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才会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很大的分歧。他说你的孩子要是真如你所说的,那么他的心智成熟已到达成人的标准,而我的孩子还未有如此程度,故时时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指导和管教。抱歉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0-7-31 21:45 编辑 ].

TOP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需不需要“逼迫”,问问种树的人,小树苗为了让它长直成材,幼年时在它身上绑了一根棍子,算不算“逼迫”,当然有时我们需要一些弯弯曲曲的用来做盆景,但不可否认,我们需要更多直的用来做各种东西。万事万物道理相通,看你愿意有目标的培养孩子成为小众的人还是大众的人了.

TOP

引导和逼迫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俩大武器,都是好东西,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需要耐心,一个需要手段.最好能交替使用,灵活应用.其灵魂是掌握好分寸.
比如,当一个小小孩坐在KFC,看着香喷喷的鸡腿,你想要引导他出来,是万万不行的,要么妥协,要么逼迫出来..

TOP

回复 194#糖果她妈 的帖子

需不需要“逼迫”,问问种树的人,小树苗为了让它长直成材,幼年时在它身上绑了一根棍子,算不算“逼迫”,
==================================================================
我不知道你关于小树苗和棍子的故事是从哪个种树的人哪里听来的。我搜了一下,似乎没这种原理。
我只知道每种树有每种树的长法,有的树你就算绑再多的棍子,它都不会长成直材。而有的树即使压上了石头,都会突破重压顶天立地。
但是当你手上拿到的是一颗种子的时候,你能清楚地知道它将会长成什么树吗?
再说了,树并不一定非要直才有用,桃树直吗?一点也不,可是谁在乎?我们需要的只是它的果子。

再退一步说,纵使有了万千棵长得一模一样挺立的树(我猜连树种也会是一样的),那风景又怎比得过原始森林的美丽?而原始森林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没有人去干涉它,不同的植物都能在里面存在,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互相缠绕蔓延,长得郁郁葱葱。


当然有时我们需要一些弯弯曲曲的用来做盆景,
=====================================================================
至于说盆景,它倒是经常用各种手段来折磨植物:不光是棍子捆绑,还有刀割火烧。所以才长得这么变态。可是有哪个盆景中的植物能跟自然原始的植物媲美的?

但不可否认,我们需要更多直的用来做各种东西。
======================================================================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你的真正的目的:是你自己需要更多直的材料,来做各种东西。
你有没有问过小树:它需要什么?它愿意长直吗?

万事万物道理相通,看你愿意有目标的培养孩子成为小众的人还是大众的人了
===============================================
听你的意思,我想培养的是“小众的人”,而你想培养的是“大众的人”。
但你真的是想培养“大众”的人吗?中国的“大众”是谁?是农民,9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你想培养出农民吗?我看你不会想。

所有一切以“好的教育资源”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其真实的目标都不是让孩子成为“大众的人”,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站到金字塔的顶端,尽享荣华富贵。这"金字塔的顶端",是大众,还是小众?.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叶 于 2010-7-31 23:28 发表 \"\"
引导和逼迫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俩大武器,都是好东西,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需要耐心,一个需要手段.最好能交替使用,灵活应用.其灵魂是掌握好分寸.
比如,当一个小小孩坐在KFC,看着香喷喷的鸡腿,你想要引 ...
KFC怎么说呢,偶尔时间来不及了吃吃也未尝不可,从来不让他碰的他们也许更充满好奇心呢。

但至于怎么不让他们上瘾,可以用更好的东西去“诱惑”,如果他对别的饭店、菜系上瘾,肯定不会迷恋KFC啦。.

TOP

孩子由于小,自控能力差,在某些天然的本性面前,引导的效果不大.反而逼迫的效果会更好.你可以化很大的力气去引导,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及逼迫更实在有效.
不要轻视逼迫,它和引导无非一个在前拉,前一个在后推.运用得好才是硬道理.
引导的分寸掌握不好,依然会失败.
比如我以为,要让孩子离开KFC,用其它的菜系去“诱惑”,还不如一把拉出来更合理.
上海老古话:小蜡烛不点不亮,就是这个意思..

TOP

回复 198#一叶 的帖子

你搞错了,引导不是在前拉,也不是在后推,而是以技巧的手段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最终还是要拉或者推的话,那就还是逼迫。
关于KFC的例子,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就是一开始就不该带孩子去那里。既然去了,就是有目的(吃KFC)的,怎么可以去了以后再逼他出来呢?.

TOP

回复 199#旺旺她爸 的帖子

没有搞错.
引导无非是用洗脑的方式将大人的意愿强加与孩子,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一致是不需引导的.
和逼迫相比,一个是隐性的,一个是显性的,差异仅是方式而已.
KFC的例子想说明的是小孩面对自然的诱惑,如果你想改变他,有时逼迫比引导更合理.

[ 本帖最后由 一叶 于 2010-8-1 21:30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