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24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医] 我侄女这样算精神出问题了吗?

既然已经如此,健康最重要,何苦再去挤那独木桥。即使通过了,未来也一片渺茫 ,不如改道,没准又是一片天 。.

TOP

我也觉得,如果孩子能继续以比较好的状态去学习,就继续,不行的话,走其它技能型的发展道路了。比如学点西点啦,花艺呀,之类的也蛮好的啦,只要自己开心。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女孩子是家里人死撑着,没有求助,自己又不懂,弄到最后就是一个既成事实的局面了。.

TOP

回复 105楼小羊羔妈妈 的帖子

对,S撑的话,大人和孩子都要垮,我看到LZ说哥哥要一家服药,看来大人也要撑不住了,需要有人关怀。国外有教会和社工群体,国内虽少,但也有,专门是精神和家庭关怀。.

TOP

回复 95楼lilyluf 的帖子

谢谢,我在网上看了。确实有些启发。如果真是轻微抑郁的话,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贻误终生。.

TOP

昨天妈妈与侄女通了电话,思路非常清楚。说周五周六下午到学校考了试。周五的时候,因为早上有点发烧,所以头疼,但是发烧引起的头疼恶心,而不是害怕。后来其他科目都顺利完成了考试。考完试到了班级里,老师说学校组织冬令营,问侄女能不能去,她说“我能去,我能去”。跟同学也是有说有笑的。通完电话,妈妈心里安慰了很多。
我跟表妺也通了电话,因为她在老家了解情况。据表妺说,侄女现在就“作”她爸妈。如果是外人说话,她乖乖地听话,不哭不闹,玩呀说话呀,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而跟她爸妈在一起,总是说头疼害怕之类的。所以表妺认为她有点装傻。
现在就等她到上海再看情况了。这么一听,有可能是考试恐惧症或者上学恐惧症。而我哥嫂又把问题放大了,所以导致全家人都精神紧张。希望一切没事。.

TOP

回复 107楼一杯茗茶 的帖子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刘漪医生、程文红医生都不错的,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刘是周三下午的专家门诊,程好象时间段多些。号比较难挂的,早点治疗吧,现在这种情况的孩子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看病的很多很多。且看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不能急的,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复。.

TOP

嗯,同楼主一样希望孩子没有事。同是做姑姑的,能体会对侄辈的殷殷之心。孩子内心里是否藏着对母亲的怨恨或者不满?可能还小,没法准确梳理和表达,但是渐渐长大,慢慢有能力思考时,回顾这段经历,她会不会觉得是母亲的处置不当造成自己艰难的局面。不知道怎么让嫂子改变一下,人的性格和自我认识有的时候局限性很大。.

TOP

看一下孩子的睡眠怎么样,如果有失眠症状的话,应该是忧郁症.  忧郁症的表现和精神病是不同的, 忧郁症,外人比较难发现,在外面一般都很正常. 家人通常能感觉, 就是比较"作", 经常在家人面前哭, 不愿意和外人多接触. 对于这样的小孩, 我建议父母一定要陪着她多运动. 每天要有多一点的时间运动. 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 即使没有抑郁症,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也是受益终生的..

TOP

回复 111楼jfeeling 的帖子

谢谢。.

TOP

如果是只对自己父母作的话,那有可能只是青春期叛逆了,让父母暂时不要把学业看的太重,多交流多沟通多运动.

TOP

回复 50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做志愿者是个好主意。亲戚陪过烧伤病人,说看到他们面容那么恐怖还在努力求生,普通人就没有活不下去的理由了.

TOP

回复 114楼lucymum 的帖子

哪里有做志愿者的地方?.

TOP

回复 64楼一杯茗茶 的帖子

现在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轻易说什么放弃学业高考。
也许,学业本身是这个姑娘的精神支柱之一,或者她期待用来证明自己的一条道路?
也许可以姑娘先不去医院,由亲人先去做些咨询。据我所知,一旦走上了就医服药的这条路,日后能彻底摆脱的,就不多了。.

TOP

回复 115楼会玩的女孩 的帖子

我亲戚陪的是朋友的女儿,在瑞金医院烧伤科.

TOP

回复 117楼shumi1 的帖子

不能随便服药,我最早工作时,一女同事因和一有女朋友的男同事挺聊得来,被旁人议论,得了神经衰落(那时不称抑郁症),结果病休一年,回来人胖得走样,眼神也不对了。到现在四十了也没结婚。.

TOP

回复 116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谢谢,真详细,不过我在浦西,浦东远了.

TOP

回复 108楼一杯茗茶 的帖子

可能是大家有很多误区,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我说的刘医生程医生都不开药的,是做青少年心理疏导的, 且要求父母及孩子同时去的, 而且还会让家长和孩子上不同的培训班.  我朋友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形, 前些时候在那看病的,  所以有所了解,真心希望能帮到你侄女。

[ 本帖最后由 血翼飞龙妈 于 2012-1-10 08:23 编辑 ].

TOP

我能够明白多数人对吃药的谨慎态度,不过有些病真的是不吃药好不了,比如精神分裂症;而且越早就医效果越好。

忧郁症我不熟悉,不过我的一位老朋友曾经历过产后忧郁症,生产后频频跟我们这些老朋友们诉苦,说lg怎么坏同事怎么卑鄙,公司家里都战火连天。。。后来再见面,气色完全变了,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们,原来前一阵子是产后忧郁症,看了医生吃了药,就好了;还说幸好LG好,生病时那么包容她。

当然LZ侄女的情形比较棘手,因为她排斥医生。是不是她父母,身边人对精神病也有很负面的看法呢?其实精神病也跟其他病一样,身体里面有些东西失调了,能够自然复原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如果父母都束手无策了,为什么不请专家帮忙呢?

这女孩未必是精神病。不过,一般人对精神病的看法,对病人和可能的病人来说都是双重负担,承受病苦之余,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眼光的心理负担。如果因而延误就医,更是可惜。

[ 本帖最后由 sask 于 2012-1-10 02:48 编辑 ].

TOP

1、女孩子正值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有条件(主要是孩子能接受的条件)的话,看看心理医生,排除一下身体健康威胁,是值得考虑的;不要贴标签,但也忽视真正的病情也是不理智的;
2、姑姑是个好姑姑,关爱哥嫂和侄女,不过始终是姑姑,不能代替父母起作用,所以只要传递给他们关心、支持、爱护、信任就可以了,不仅仅限于经济的;
3、从姑姑对女孩的小学经历、哥嫂的反应的描述来看,似乎对哥嫂不满意,尤其对嫂嫂有意见,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作为大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她能很敏锐地感知到大人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地利用;
4、其实有时候小孩会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来拯救整个家庭,建议LZ认真思考“哥嫂侄女”这个小系统里发生了什么。LZ的感觉是哥哥的反应比小孩大,小孩自己挺正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哥哥有意夸大,一种是小孩刻意伪装,那要想想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谁受“益”
有事情忙,先些这些,有空再补充.

TOP

先让孩子调整好在去学校吧!父母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去了解一下青春期综合症。父母和孩子之间好的关系胜于一切教育,也可以缓解她心理紧张的情绪,处理得不好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推荐一个“金丝桃素”有抗忧郁作用的,可能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我的一位朋友经常服用,说有效果,价格也不贵。 再多说一句:父母为孩子做决定之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一想,再多想一想。.

TOP

回复 19楼一杯茗茶 的帖子

到高三基本每年班级都会有个别孩子抑郁,你侄女可能是有的抑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逼她,现在不想上学就不去了。当时我们班级(高三)有个同学也有类似现象,我的做法是每天一个电话关心他但从不表明我想让他来学校,后来断断续续3个月有事来校有时不来,但我从不告诉他一定要到校,反而让他感觉到学校不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是我前途的需要,后来临近高考2个月正常上学,最后进入他自己喜欢的船运学校(专科)。这种孩子多数较聪明,对自己要求高,一旦不能实现,容易误入歧途。2012祝愿你的侄女好起来.

TOP

千万不要怀疑孩子在哥嫂面前装傻,轻微抑郁只是在特别场合发作,因为潜意识孩子觉得你哥嫂造成她的不快,孩子有能力自己来上海的,或许换个环境孩子就好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真心感谢上面的发言,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孩子好象多少还是有些问题的。昨天得知我哥哥也要来上海,侄女又开始哭闹,并打电话给我妈,说“奶奶,我不让爸爸到上海。他总是管我,我不喜欢他。如果他去,我就不去!”后来妈妈说“你爸爸到上海是来看老人的,跟你无关。你如果决定不来,立即退票!”妈妈有些严厉,平时侄女就很听妈妈的话,所以听妈妈这么一说,就不哭了,说还是要来上海。后来也接受了她爸爸来上海。.

TOP

回复 95楼lilyluf 的帖子

恰好手边有电子版,发上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美丽心灵






  身体周刊记者 许珈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再次聚焦一度震惊沪上的留学生刺母案,主持人柴静在个人博客中感慨缺乏精神疾病患者的互助平台。不曾想到,随即便有网友来信,向她推荐了两个在“圈内”小有名气的论坛,其中一个叫“美丽心灵”。

  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家属交流的平台,原本“私密”的论坛,因被网友推荐给柴静而受到关注。论坛创始人的网名叫“蓝天”,当我们找到他进行采访,这才知道,原来,他本身也患有抑郁症。

  蓝天说,抑郁这个梦魇从1988年与高中老师的一次矛盾开始,一直跟随了他二十年。这二十年带给他的只有孤独、焦虑以及无尽的绝望。每个人逃避绝望的方式都不同,有些人会选择自杀,有些人会选择遗忘,而他就选择了将自己埋藏在游戏中。因为沉迷游戏,他花了几乎两倍的时间才勉强修完博士学业。

  高学历并没有给他带来成就感,学历对他而言似乎就只是一纸证书,与生活毫不相关。2007年,刚博士毕业的他丢下从老家赶往武汉陪读的母亲,消失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他没有和任何人联系,只是躲在网吧里,过着饿了张口、困了躺倒的日子。要不是因为没钱继续生活,这样的日子或许将一直持续。

  这是一段连他自己都不太愿意回忆的往事,每次想起都觉得荒唐。冷静时的自我批判与抑郁时的自我放弃就像拔河一般将他扯来扯去,以至于他曾一度怀疑自己患了精神分裂症。即便医生告诉他不是,他也认定那不过是安慰人的话。直到2008年创建了“美丽心灵”论坛,他才开始真正对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有所了解。

  他从未想过“美丽心灵”论坛能有多大的影响力,但他坚信,总有一些人能从论坛中收获勇气。治疗实录、停药过程、康复情况……病友们在论坛上讲述自己的心声,让那些并不了解病情的人包括他自己认清现实,如果没有论坛,或许他依旧选择逃避。但是,他已经浪费了整整二十年,没有更多的二十年能让他挥霍。二十年,足够让博士学历的他成家立业。可现在,他只是一家IT公司的普通职员,40岁却依旧单身。

  “现在,我每天坚持吃药,生活不富裕但很充实。我想把过去的二十年追回来。”这是他对未来的期待。未来总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希望抬起头,他看到的总是蓝天。

  普通的IT男

  初见蓝天是在一家热闹的咖啡厅,身着灰色外套、手拿白色iPad的他俨然一副IT男模样,说话的方式带着北方人一贯的爽朗。

  普通的外貌,普通的衣着,普通的谈吐,单凭第一印象,我完全无法将眼前这个人与“抑郁”搭上关系。“药物的作用很明显。”蓝天将自己能自然与人交流的功劳归功于药物,这也是他在整个采访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必须坚持吃药,这是他对自己病情的总结。

  蓝天出生于1972年,按照正常的升学、求职发展,博士毕业的他现在应该已经成家立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现在的他仍旧单身,事业也只是刚刚起步。读硕期间科室领导曾给他介绍女朋友,但都会被他回绝,理由是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至于他到底设定了怎样的条件,询问再三,蓝天用一句“很奇怪,说出来一定会被人笑话”一笔带过。

  他说,患了抑郁症之后整个人的想法都会变得很奇怪,这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9年来到上海后才开始正正经经上班并接受抑郁症治疗,如果能提前二十年治疗的话,一切都会不同。”蓝天若有所思地说道。

  二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足以颠覆人的一生。蓝天的生活因二十年前的一次师生冲突开始改变。那时,他才高一。

  

  缘起师生冲突

  回忆那段“变坏”的日子,蓝天显得有些拘谨。1988年,他考入东北老家的一所重点高中,除了两个特别班之外,他的成绩在平行班的三百多人中名列第二。当时,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也是英语课代表,对体育活动尤为热衷,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而,这样一个光辉的形象,却因为一次“闲事”而改变了。

  蓝天回忆,当时他的班主任和同班的一位同学有矛盾,在上课时点名批评了他。那位同学也非常要强,当众出言反驳。在上世纪80年代末,老师的地位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公然顶撞老师的行为足以成为热门话题,更何况传到校领导耳中的版本是——公然辱骂老师!

  果然,这位同学的家长也被请到学校谈话。作为班干部的蓝天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他想调解这个矛盾,他以为只要实话实说就能平息这次风波。所以,在校领导询问他事情的经过时,蓝天如实说,“他并没有骂老师。”他何曾想过,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会扭转当事老师和学生的处境,也让他的校园生活埋下阴影。“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这句话说错了,让我和老师之间产生了矛盾。”

  顶撞老师事件结束了,新的矛盾却在蓝天和班主任之间萌芽。蓝天说,因为他说错了一句话,之后老师就一直批评他,还陆续撤了他班干部以及课代表的职务,将他的座位换到教室最后一排,甚至让他写检讨。一连串的举措,使得蓝天被打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使得他在班级中孤立无援。

  如果当时,有人能够站在蓝天身边,陪伴他,鼓励他,开导他,或许“抑郁”就不会缠上他。然而,当时并没有人相信他,理解他,就连最亲的家人也没有站在他这边。“当时我爸妈离婚了,妈妈心情也不好。发生这个事情,她也没有为我说话。”母亲的退让无疑成了此后母子关系冷淡的诱因。“当时我很想不通,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母亲不帮我,哥哥姐姐离家上班没时间沟通,我真的不知道和谁说。”

  蓝天自认从小到大性格都比较内向,朋友虽然不多,但并非没有。然而,自从被老师孤立之后,他开始封闭自己,连仅有的几个朋友也不再联系。那之后的一年时间,蓝天基本上都独来独往,原本上课积极发言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班主任的课更是低头睡觉,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周末的时候,他就一个人乘公共汽车到镇上闲逛,因为没有人在身边,他还曾在书店翻阅过一些色情书籍。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朝着“坏学生”的设定发展。“那时候,我真的就是个坏学生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蓝天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他说,当时因为没有朋友在身边,老师又把他归为坏学生,自己也就真的“堕落”了。没有人在身边监督的蓝天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但内心其实备受煎熬。他知道很多行为是不对的,甚至是可耻的。可他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每天都是一个人在自我挣扎中度过,非常痛苦。

  “其实,当时就已经有抑郁的症状了,只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没看医生。如果在那时就看医生的话,之后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在和我面对面的对话中,蓝天对于不能及时就医的遗憾溢于言表。

  孤立无援的一年终于过去了。高二时,蓝天遇到了新的班主任,生活开始有了些许转变。虽然他曾因为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而落下功课,但凭着底子还不错,成绩仍旧能维持在中等水平。

  新来的班主任或许是了解他的情况,也曾想扭转这个局面。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上,班主任提出选一个有胆量向领导反映问题的人,但由于蓝天此前已经与同学的疏远,性格也变得孤僻、古怪,最终没有被选上。

  

  独来独往离家求学

  接下来的高中生活过得很平静,虽然依旧独来独往,但少了外界压力,蓝天对于上学没有那么排斥了。高考时,他考上了自己的第一志愿,离开家一个人去了武汉求学。

  我问他,假设当初有被选上,是否会对自己多一点肯定?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他只是笑着说道:“抑郁这东西,一部分人是短期的,但多数人一旦抑郁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那时候抑郁已经形成,即便外界因素降低,也只是暂时心情好转,不能治本。”

  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前往武汉读书,全新的环境是否能改变蓝天的心境?或许他也曾抱着这样的期待,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蓝天说,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精神分裂会有一些明显的异样行为,但轻微的抑郁症并不容易发现。“当时(1990年代初)很少有人对抑郁症有了解,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都觉得是性格问题,或者是心情不好,甚至认为是道德问题。”对于病情的不了解,也让蓝天耽误了就医,对此,他自己也很无奈。在他看来,只有不到50%的抑郁症患者会意识到自己抑郁,并主动去治疗。

  大学期间,一个寝室住七个人。对蓝天而言,那段时间过得也不轻松。现在回想起来,也会认为自己当时心理有偏差,自己平时不爱说话,也不主动和人交流,精神衰弱以至长时间失眠。失眠又导致心情极度焦虑、紧张,这也让他与室友发生了不少矛盾。最严重的就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上铺的同学吵架。刚入学时因成绩不错而被老师认命的学习委员职务,也因吵架太多在第二学期选举时落选。“当时就几个女生选了我,因为寝室隔得比较远,她们不知道我吵架。”如今提起这些往事,蓝天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他记得,吵架时偶尔也会有肢体冲突,但并真正打过架。但如此紧绷的寝室环境,的的确确影响了他和同学的相处。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也就没人愿意和他来往了。“抑郁让人长期处于一种精神不好的状态,就好像一个紧箍咒一般,限制着你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毕业后,蓝天并没有直接投入工作,而是选择读硕。然而,本科期间的精神压力影响了他的学习,以至于未能考上本校的研究生,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一个研究所边读硕边工作。依旧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他在读硕期间的生活依旧不尽如人意,也曾因为是否要读博与老师发生争执。

  实际上,本硕期间的矛盾对蓝天而言都是小问题。虽然也曾为此苦恼,但并未对他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毕竟他还能照常上学,照常工作。真正黑暗的时期是在读博期间,诱因只是因为赴美签证未能顺利签出。想起那段“人间蒸发”的日子,蓝天至今仍心有余悸。

  

  读博用了七年

  1999年,硕士毕业后工作了两年的蓝天开始读博士。当时,研究所的老师并不支持他读博,也因为这个问题,蓝天与老师的关系不太融洽。

  原本我以为只是一种反叛的心理,才让蓝天硬着头皮一定要考上博士。但蓝天告诉我并非如此,读博士因为希望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当时研究所的工作工资不高,但上世纪90年代不流行跳槽,所以想要换一份更好的工作,对他而言似乎就只有读博一条路。

  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奇特,一个决定能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

  读博期间,蓝天获得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他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就此熬出了头。或许是天意弄人,就在他获得出国机会的时候却撞上了美国“9·11”恐怖袭击。因为这次事件,赴美签证的签发率直线下降,想要去美国留学困难重重。加上蓝天在读博期间迷上了网络游戏,办签证所需材料准备得也不齐全,签不出似乎也并不奇怪。但那时的蓝天并不会想到是自己的问题,他只是一心认为自己没指望了,生活一片黑暗,前途渺茫。带着这样的想法,原本放晴的天空再一次乌云密布。

  “签证不顺利导致我又一次脱离集体,开始独来独往。当时,我报了一个类似休学的手续。因为原本就住在校外,就直接打游戏去了。”

  蓝天记得,被通知签证没有签出是2002年7月,之后的三个月,他并没有上学,只是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正常情况下,读博只需要4年,但蓝天用了几乎翻了一倍的时间才结束学业。

  从2002年到2006年毕业,这段时间里,蓝天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曾在2005年做过一段时间网络代理的小生意以及2006年时母亲从老家赶到武汉陪读。

  对,是陪读。一个34岁的男人居然要让母亲陪在身边监督,才能顺利毕业。如果没有母亲在身边管着,整日浑浑噩噩只顾游戏不管论文的蓝天,又怎么可能毕业!

  蓝天记得,当时自己从来不去实验室做实验。老师、同学到寝室来找他时,他就装作不在。久而久之,大家就明白了。不是他不在,而是他并不愿意见人,也不愿意和人交流。自此之后,也就没有人来找他了。“当时我并不觉得自己不正常,现在想想还真是异常!”

  或许是老师联系了家里人,蓝天的哥哥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拜托七十多岁的母亲到武汉陪着弟弟。母亲到了武汉之后,和蓝天同住在寝室内。因为母亲在,蓝天不得不放弃游戏,每天被母亲逼着去实验室,逼着写论文。众目睽睽之下,蓝天只觉得自己的脸丢尽了,对母亲充满了敌意。但是,那时的他也很无奈。唯一能让母亲不在身边的方法就是快点毕业,因此他硬着头皮写完了论文,于2006年年底获得了博士学位。距离他考上博士,整整过了7年。

  

  沉迷游戏失踪一年

  博士毕业,成家立业,这似乎是最理所当然的发展,但蓝天的噩梦却依旧在继续。2007年,成为他“人间蒸发”的一年。博士毕业的他,把母亲一人留在寝室内,消失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他没有与任何人联系,不打电话,不回寝室,只是在网吧内玩游戏。

  2006年底博士毕业后,许久未玩游戏的蓝天有点忍不住了。在母亲还没有回老家之前,他就去网吧偷偷玩游戏,玩到腰都直不起来也不回宿舍,只是躺在网吧的椅子上睡觉。母亲问起,他就回答在同学家里。

  2007年初,母亲终于回老家了,蓝天以为自己解放了没人管了。但没过多久,哥哥姐姐认为他的情况很奇怪,就又让母亲前往武汉照顾他。“我妈妈再来的时候,我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她很伤心。当时我把很多责任推到她身上。我说:‘之所以我会搞成这样都是你的错,都是你没把我教育好。’”

  的确,在蓝天心里,对母亲是有怨恨的。在他看来,高一时老师对他百般刁难时,作为一个母亲,是应该相信他,保护他的。但母亲并没有帮他,只是一味地退缩忍让,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承担来自社会的不公。.

TOP

回复 129楼vivian2006 的帖子

看得我心里很难过。

很多人说我当年与老师顶撞很傻,孩子在老师手上,她们会让你很窝塞,却说不出的方法整孩子,毁掉孩子前途,孩子会成为实验品。但当时如果我忍了,老师的凶恶足以让孩子的精神垮掉(原谅我用凶恶两字,但这是事实),孩子不仅不再信任老师,也会不再信任妈妈,甚至不再信任他人,进入自我封闭状态,导致忧郁。

虽然现在孩子还遭受着老师的逼迫和不客观的评价,但我觉得她足以承受,还很快乐,因为她知道,不管怎样,有家庭地温暖和支持。

很希望她的老师能看到这贴,不要把打击孩子当教育,不要为个人私利,毁掉一个孩子。.

TOP

青春期因为激素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或情绪上的问题。可以去医院看一下,像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挺正规的,那里有医生的介绍,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医生看看,据说杜亚松还不错,到底水平怎样不清楚。医生也会根据情况看是否吃药的,如果是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之类的,可能不吃药也行,即使吃了,吃个一段时间,好了,医生会让慢慢的停药的,不是都要终生服药的,现在可替代的药品很多,副作用并不是都很大,也不用太担心。如果是精神分裂就比较麻烦,但看着楼主的侄女应该不是。华东师大也有心理咨询的,也可以去那里看看。孩子的妈妈情商看来也不很高,需要好好学习呀.

TOP

通篇看下来觉得LZ的哥哥嫂嫂很有问题,不仅帮不到孩子,在出了事之后年又没有很好地担起保护女儿的责任,让孩子独自面对成人世界的刀锋剑影,难怪孩子只有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才特别的"作".
看到大家都在说抑郁症,其实我也不熟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治疗的最好药物是“爱”,是家人对她的关心、包容和保护,如果LZ的哥哥只会严厉地对待她,自己的妈妈又不理不睬,让孩子情何以堪?!与其费心地看住她不让她出事,还不如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之所以孩子很信任姑姑,是因为她发现姑姑是非常关心她的,所以她有勇气,也很希望尽快来到上海透口气。看到大家提出的做义工的建议,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说不定小姑娘会就此改变对人与人之间的看法。
希望孩子能尽快好起来,花一样的年纪一定要有机会绽放开来!.

TOP

谢谢大家的关心。更新一下情况 ---

孩子年前到上海来,我们带她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看了病,经过题目测试,诊断为中度抑郁,比如中度焦虑,中度恐慌,还有一些指标。医生跟侄女说得吃药,比如人的身体会有感冒,情绪也会感冒,吃了药就会好的。如果不承认疾病,不吃药,可能会向重感冒发展。侄女也听得进去。自从到上海一个月,从来没有发生胃疼及恐慌症状。心情也变的开朗起来。现在每二周到医院看医生,主要是医生了解进展及配下一阶段的药物。现在好象没有心理辅导,我们也不清楚是否需要这样的阶段。

侄女现在休学一学期,等9月份开学的时候再插入下个年级的班级。医生说这样比较好,因为上学期她经历疾病的折磨,功课没有掌握。跟下面的年级复读一年,知识会掌握的好一些。侄女现在很讨厌大家谈论学习,上次我妈表扬我儿子开学摸底考成绩好,她也不开心。我们现在担心以后她也不学习怎么办。但医生说这个需要时间,让家长耐心。好比心灵上有了创伤,现在结痂了,但没好透。如果现在硬让她学习,好比揭开伤疤,会再疼一次。

我们希望她再有二、三个月的时间能够完全康复。.

TOP

心理问题是需要好好调理和治疗。愿你家侄女快点康复。.

TOP

我儿子总是喜欢把自己跟班上最后一名比较,及时考试倒数第几都不难过,我还经常说他为啥不让自己更优秀?
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逼他,顺其自然吧。.

TOP

回复 136楼牛牛他妈 的帖子

家长要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影响孩子。.

TOP

 132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