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一个加拿大籍华人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一个加拿大籍华人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胡海是加拿大籍华人,目前在上海,已经获得财务自由,自由职业,小孩子在上海读书,曾经是某小众财经杂志的主笔,所以很多人称呼他胡主笔。如果记错了,请网友纠正我。

以下这篇文章是他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我并不关心结论,关心的是他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9af670100w4s8.html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2 13:37 编辑 ].

TOP

不认同他的观点。挺韩寒,个人觉得韩寒的文章蛮符合文中的两个特征。为什么韩寒这么少?目前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齐妈妈(律师) 于 2012-2-2 14:19 发表 \"\"
不认同他的观点。挺韩寒,个人觉得韩寒的文章蛮符合文中的两个特征。为什么韩寒这么少?目前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挺韩还是倒韩,俺是打酱油的,看热闹,不参与。只是看到胡海的这篇文章,又想起之前有网友提到的高级思维,想转过来和网友分享一下。

之前已经说过了,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论证和推理过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2 16:11 发表 \"\"
我认为在国内想让孩子尽早培养高级思维有点不太可能了。现在的教育面太窄,钻的太深,以前的胡适等文人都是博览群书的,现在的人有几个能做到的?没有博大的知识面,怎么能客观地考虑一些问题。
关于批判性思维,按照水老师的说法,就是挑刺儿。挑刺儿谁不会?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有没有挑刺儿的背景知识,知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挑刺儿。您可以去看看水老师在旺旺上的帖子。

在国外阅读也是课外完成的,同样国内的学生也是课外完成的,现在每个学年,老师都会给出一个阅读书单。如果把时间花在ipad、电视、游戏上面(最经很多网友对ipad又爱又恨),那么不管在哪里,都不可能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谈到胡适之类的文人,那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农耕社会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底子是私塾。关于胡适可以看一下他的关门弟子唐德刚写的一些关于胡适的书。
引用:
所以阅读很重要,广泛的阅读很重要。这两天在看马以内利修女写的“活着,为什么”,书中写到她15岁的时候老师发了一篇阅读文章,帕斯卡的“思想论”中的一段文字,她看后启发很大,然后找来这个大部头的书阅读,收益颇深。我们的孩子有多少机会看到一些智慧的文字?我们的孩子15岁在做什么?这就是区别。
阅读很重要,不过光阅读,会读成书呆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有一个环境互相挑刺儿更重要,这个环境是非常难形成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营造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教育自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途径。

我的孩子还小,不知道现在15岁的学生在做什么,但我想我的孩子在15岁时,可能在一字一句的学习中国的典籍。

马以内利修女生于1908,她受教育的年代,还没有标准化考试,杜威的实用主义还没有影响教育。她受的教育和现在美国孩子受的教育是不同的,这是我的猜测。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2 19:04 编辑 ].

TOP

还是不一样的,人家孩子有大把业余时间阅读,我们孩子除了大量作业就是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enovour 于 2012-2-2 18:59 发表 \"\"
还是不一样的,人家孩子有大把业余时间阅读,我们孩子除了大量作业就是奥了.
15岁的时候应该是高中了吧。听说美国的孩子要爬藤,高中的时候是4杯咖啡+4个小时睡觉时间。可能没有这么夸张,时间紧张估计是真的。大把业余时间阅读可能性应该不大,除非目标不是很高。

如果在上海,如果孩子的目标不高,不做大量的作业和奥数,把时间花在阅读上面,考一个普通的大学估计没有太大的困难吧。.

TOP

不作奥数可以,不做作业是要叫家长去罚站的,家长那里有时间天天去罚站,而且是上班时间打电话说,你现在就过来一下.外国老板冲我直翻白眼..

TOP

回复 4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15岁的时候看尼采的书,那时候哲学很流行。现在好象不流行了。

不过想得深好象没什么用处,百无一用是书生呐。.

TOP

回复 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国外没有太多作业,课外时间留得比较宽裕,喜欢阅读的孩子有大把时间自由阅读。国内作业太多,喜欢阅读的孩子也没有时间阅读。主要就是这个区别。.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2-2-2 20:19 发表 \"\"
国外没有太多作业,课外时间留得比较宽裕,喜欢阅读的孩子有大把时间自由阅读。国内作业太多,喜欢阅读的孩子也没有时间阅读。主要就是这个区别。
据各方信息综合来看,不知道对不对,如果有误,请有实际经验的网友纠正我。

美国在低年级,比如高中以下,课外时间比较多,也提倡阅读。这是非常好的。

但是到了高中,准备爬藤的同学们会非常辛苦,需要参加SAT、SATII、许多的AP,社会活动等等。也几乎没有自由阅读时间的吧。想考一般大学的同学们另当别论。

就算这样,小孩子在15岁之下能读多少书呢?能读什么层次的书呢?如果是一些小说文学作品的话,说实话,对于思维的培养估计用处不是很大的吧。

当然有时间读书总比没有时间读书好,不过想在那么一点有限的时间里,不想在大学继续学习,不想终身学习,不想和别人做思想的砥砺和碰撞,那么想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邃深刻的思维,估计难度是很大的。而知识渊博而又深刻思想的人在小孩子15岁的之前一般是碰不到的。

另外说一个自己的事儿,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非常担心,因为传说中公立幼儿园是多么多么的不好。后来进了幼儿园之后,才发现我们这个公立幼儿园实在是孩子的乐园,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我们这个幼儿园还仅仅是一个一等园,远非名牌。

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说小学和中学也一定会是乐园。事实上,我们进的小学也是普通公立小学,我现在也像几年前一样非常担心。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2 21: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lenovour 于 2012-2-2 19:30 发表 \"\"
不作奥数可以,不做作业是要叫家长去罚站的,家长那里有时间天天去罚站,而且是上班时间打电话说,你现在就过来一下.外国老板冲我直翻白眼.
我孩子还没有机会尝试不写作业,但是合法的老师默认的不写作业或者少写作业是我们的目标。有位爬藤成功的孩子就是一直不写作业或者少写作业的。这位孩子是个好榜样。.

TOP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经意地落在了:自然人的社会化--无可厚非,不过好像有点专zhi。
这样的格局,他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不管你信或是不信,反正他们信了。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样的教育是OK的,尤其是在有限的选择内,怎样做才能差强人意,又能让孩子不至于很痛苦~
社会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TOP

回复 1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正在翻《小王子》,没从头读,看了个开头直接翻到后面,看到狐狸对小王子说的关于“驯服”的话,觉得《小王子》和《活着,为了什么》这本书讲的是同一件事,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文体不同。

只是,看《小王子》,觉得好深沉,好悲伤啊。

我看完《活着为了什么》,和家人们说,活着就是为了建立关系,结果被嘲笑。大概“关系”这个词在中文里已经异化得不成样子了吧。

昨天在旺网另一个贴里看到12岁男孩子建立公司做了两个IPAD的应用的视频,我没觉得羡慕,还觉得挺担忧的呢。这种不断扩大的知识沟背景下的事件,对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们,有多少启迪意义呢?没有整个社会体系的支撑,只培养几个技术天才,于个人和社会整体的福祉何干?就算在发达国家,这种成就,又有多少不是因为成人的价值观而被放大的?如果有个孩子只是在泥地里堆出了城堡,他自己也会一样的高兴,只是不被邀请来演讲、不被众人羡慕吧?我们为什么这么关注成就呢?没有成就我们就无法生活了吗?事实是有了成就也不一定会幸福,幸福只存在于关系之中。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2-3 11:17 编辑 ].

TOP

引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经意地落在了:自然人的社会化--无可厚非,不过好像有点专zhi。
这样的格局,他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不管你信或是不信,反正他们信了。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样的教育是OK的,尤其是在有限的选择内,怎样做才能差强人意,又能让孩子不至于很痛苦~
社会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谁的教育目的?政府的教育目的?还是家庭的教育目的?这两者是不一致的。

如果谈到政府的教育目的,我也不是体制内的,没有内幕消息,光看表面应该看不出来什么。那么猜猜看。当前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应该就是工业化。前30年也是为了工业化;后30年也是为了工业化;现在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要建设精神文化了,也是为了工业化。

前30年发展重工、计划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缓慢增长。
后30年发展轻工、市场经济,生活水平上升很快,可是怨声载道。
接下去的30年,轻重工并重,搞科技创新,搞收入分配,搞精神文化建设。

一切的一切目标就是工业化。那么为什么搞工业化?应该是由于生产效率和代差。比如原来10个人,手工作坊,一天做10个产品。现在工业化了,10个人利用机器、分工合作,一天可以做1000个产品。这样人均创造的价值提高到了,每个人分到的财富自然就多了,由于分配的问题,工人生活水平也提高,但是没有同比例增长。关于代差,最直接的感受的国防。

那么国家的教育系统肯定是为工业化配套的。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是从教育系统中来的,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教授一切的一切人才都是从教育系统中来的。那么在目前,哪些人才是现阶段中国工业化最需要的呢?应该是工程师、理工科人才和产业工人。所以现在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理工科人才和产业工人为主要目标的。

那么工程师等理工科人才的有什么特点呢?细致、专心不胡思乱想、吃苦耐劳、忍受枯燥的工作等等。那么创新思维重要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如果不能兼顾,是可以放弃的。原因在于我们现在是赶超阶段,几乎所有要做的都是有章可循的,发达国家都是已经做过的。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人家的东西山寨出来。如何山寨的好,如何做到物美价廉是最重要的,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什么我们的数理化特别的深;为什么有大量的练习;为什么要求每个题目都对;为什么这么要求课堂纪律;为什么我们的人文教育偏少等等。

理解不代表赞同所有的做法。如果不移民的小孩子的教育需要考虑到将来30年的社会趋势。

以上的都是猜测和假设,没有证据。.

TOP

不仅仅是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关键还在评价方式。至少中考还是一考定结果的,分数自然最大。
美国孩子是越往上越辛苦,但始终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尤其不存在一考定结果的情况,我以前做过哈佛本科课程研究,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途径让自己的成绩优异,只要他用心和努力。
一考定结果,每道题都必须有标准答案,才方便评分,那还怎么能有不同看法,有批评思维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3 11:37 发表 \"\"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谁的教育目的?政府的教育目的?还是家庭的教育目的?这两者是不一致的。

如果谈到政府的教育目的,我也不是体制内的,没有内幕消息,光看表面应该看不出来什么。那么猜猜看。当前我们 ...
我觉着教育部的官员没有你认真。他们从不主动改革,都是被动的小修小补。.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2 21:20 发表 \"\"



据各方信息综合来看,不知道对不对,如果有误,请有实际经验的网友纠正我。

美国在低年级,比如高中以下,课外时间比较多,也提倡阅读。这是非常好的。

但是到了高中,准备爬藤的同学们会非常辛苦,需要 ...
在学校里,他们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的课,比如宗教、社会常识、历史、地理(说道历史地理,因为他们的历史地理课和我们截然不同,是有一定深度的),孩子经常需要查资料。英语课也会有阅读要求,每年在学校里就要读几本书。还有必须承认的,他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比我们高,所以社会的熏陶也很重要。
总地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孩子阅读量比我们大,而且读物的质量高。这些孩子的人文基础比我们好很多。.

TOP

孩子看什么书最主要还是要家长引导吧,比如我家老大还不满14周岁,已经看英文版的原著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罗马帝国衰亡史,物理之美,有的还反复看,估计也没几人相信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碧落赋中人 于 2012-2-2 17:53 发表 \"\"

相反,最近我挺方舟子和这位胡主笔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何就韩寒这么点学问的就能这么红, 还能受到这么多人热捧..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3 08:57 发表 \"\"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环境的问题,我说的那个马以内利修女的故事中,那篇阅读文章是她们的课后作业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猜测她们的课后作业还会有其他很多内容,而且跟同学和老师还会有互动。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
很赞同.
大环境是这样, 很难出得了像Jobs和Zuckerburg这样的. 不亚于他们智力的或许中国也不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3 09:05 发表 \"\"
对于国外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都不了解,不过我是认同一点的,就是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打底子的阶段,如何把这个底子做结实,并且不那么狭隘应该是我们要注意的。另外,国外的高中生读书也辛苦,但是他们的读法 ...
赞同.
教育要有远见. 人家基础教育是为未来走向生活,工作,社会打基础, 而我们的终点是高考. 我们所谓基础教育扎实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别人可以过百..

TOP

引用:
原帖由 hope2 于 2012-2-3 18:45 发表 \"\"
孩子看什么书最主要还是要家长引导吧,比如我家老大还不满14周岁,已经看英文版的原著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罗马帝国衰亡史,物理之美,有的还反复看,估计也没几人相信吧
我相信。 我孩子也看了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还没看完),现正迷着时间简史。都非常喜欢。.

TOP

回复 24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因为具备了偶像剧的要素:俊男、快车、小幽默。.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2-2-3 19:23 发表 \"\"


赞同.
教育要有远见. 人家基础教育是为未来走向生活,工作,社会打基础, 而我们的终点是高考. 我们所谓基础教育扎实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别人可以过百.
高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高考也是教育的绊脚石。.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9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当然是政府的教育目的左右了现在教育。.

TOP

回复 12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15岁之前能读很多有思想的书。如果孩子是从小开发阅读的,15岁就能读哲学书了。美国的高中英语课也是以文学名著和阅读为教材的。所以他整个教育都贯穿了他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尽量多地培养人文素养,支持各种思想百花齐发。
我们国家不需要人文素养,文人是各时代的炮灰,一心搞数理化难度,不要想那么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hope2 于 2012-2-3 18:45 发表 \"\"
孩子看什么书最主要还是要家长引导吧,比如我家老大还不满14周岁,已经看英文版的原著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罗马帝国衰亡史,物理之美,有的还反复看,估计也没几人相信吧
我相信,但这种孩子在中国也不是太多。还有你知道你孩子已经14岁了,你们一年级时的状况和现在不同。现在幼儿园就开始应试了。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2-4 08: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eia 于 2012-2-3 17:44 发表 \"\"


我觉着教育部的官员没有你认真。他们从不主动改革,都是被动的小修小补。
大改革不一定朝着理想的方向去的,小修小补不一定是坏事儿。看看校车事故的连续报道,真是一个纠结的事儿。

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养小孩,看《斯波特育儿经》,似乎国内还没有翻译,看的朋友从国外寄过来的原版。

自从几年前,很偶然的机会看到网上讨论说中国的教育很差,美国的教育很好,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试图了解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

美国教育好的地方有很多,有美国的爸爸妈妈在网上写的,有美国的爸爸妈妈出书的,有留学生的,来源很多,听起来非常的理想。

后来发现也有不同的声音:
《我在美国教中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6656857.htm

等待超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3264.htm

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妈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iminzhongguo

有人说美国的教育好是因为体制好,于是看了林达的近距离美国系列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859.htm

也有人说不一定就是这样,于是看了
门阀美国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7315.shtml

那咱也了解一些美国的名人吧,再看了美国的一些名人传记。
特别是 安德鲁·卡内基 的传记 让我非常震撼。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3.htm

回过头来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再看看美国人怎么看中国的,最近看了
基辛格的《论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5761172.htm
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371.htm

哦,原来资本主义这么重要,于是再看看
黄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4468.htm

下面的重点放在了解西方的思想和历史。

再看看周围的中国同事和其他国家的同事。
-------------
暂时的结论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拿在手里的馅饼是最好的,如果把手里的馅饼扔了,去等天上的馅饼,估计等来的不是馅饼而是冰冷的大雨。.

TOP

回复 33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儿子那时候幼儿园就有公文了,也有拼音学前班了,社会上的英文培训也是漫山遍野,you&ME,英孚,只是我们幼儿园是公立的,啥也没给他报,小学私立考试也是竞争激烈,没考上,就上公立的继续愉快了,现在我家老二3岁了,按你的说法竞争更是残酷了,和他一样大的都上啥思维训练了,英文启蒙了,我家的还在家散养,天天疯跑,不过我不急,按老大的经验,只要引导她玩什么,她不知不觉就会喜欢上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2-4 08:37 发表 15岁之前能读很多有思想的书。如果孩子是从小开发阅读的,15岁就能读哲学书了。美国的高中英语课也是以文学名著和阅读为教材的。所以他整个教育都贯穿了他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尽量多地培养人文素养,支持各种思想百花齐发。
从不二老师关于英文阅读方法的帖子里学到很多,谢谢了。

美国的孩子课内的阅读确实比较多,这是很好的。

我看了那套《美国语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1747324.htm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孩子在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读这样的教材,是有好处的。
引用:
我们国家不需要人文素养,文人是各时代的炮灰,一心搞数理化难度,不要想那么多。
关于人文素养,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对不对:

在18世纪,中国的印刷品产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的历史文字记载是世界上最长、最详实的。在农业社会,中国的文明程度是一流的,如果不是第一的话。在农业社会,在世界范围,中国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最高。18世纪启蒙运动,中国的文官体制和哲学对西方思想家有很大的影响(参考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现在是工业化的追赶阶段,事有轻重缓急,工业化最重要,所以数理化最重要。

等到了一定阶段,人文素养就要摆上更重要的位子了。

就如同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候,谋士大将最重要;等到了天下既定的时候,儒生文人的地位就上来了。

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接下去是摸索阶段,光靠金融是引领不了世界潮流的。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4 09: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2-2-3 23:55 发表 \"\"
因为具备了偶像剧的要素:俊男、快车、小幽默。
嗯,这是包装的成功之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2-2-3 19:23 发表 \"\"


赞同.
教育要有远见. 人家基础教育是为未来走向生活,工作,社会打基础, 而我们的终点是高考. 我们所谓基础教育扎实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别人可以过百.
关于诺贝尔奖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不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

一个平均重量10公斤的南瓜地里面,出一个50公斤的南瓜可能性大呢? 还是一个平均重量20公斤的南瓜地里面,出一个50公斤的南瓜可能性大呢?

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西方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开始,而中国的工业化在千万人头落地之后,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先后差了接近200年。
一个10岁的小孩身高智力超过20岁的小孩可能性有多大?

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别人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在哪些国家受的教育?曾经我想过去查询统计一下,无从着手,就算了。
别人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在自己家里收的教育,别人家的教育系统应该是两套,私立和公立的,可以统计一下分别从这两套系统出来的人数。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二战前还是二流的。为什么二战结束不久,就成为一流的了呢?

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中国的人均GDP是巴西、南非的一半左右。大约是美国的1/8。
一个努力的工薪阶层的孩子硬要和一个豪富家的孩子比受教育环境和发展前途,是永远不会开心的。这时要比进步的速度。

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诺贝尔是谁?是哪些国家在决定决定把这个奖给谁?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4 10:3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4 10:25 发表 \"\"


关于诺贝尔奖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不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

一个平均重量10公斤的南瓜地里面,出一个50公斤的南瓜可能性大呢? 还是一个平均重量20公斤的南瓜地里面,出一 ...
确实可以从很多方便去看。
不过再怎么去看,大鸭蛋毕竟还是大鸭蛋啊。

.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2-2-4 11:36 发表 \"\"


确实可以从很多方便去看。
不过再怎么去看,大鸭蛋毕竟还是大鸭蛋啊。

大鸭蛋、咸菜、泡饭,一顿早餐。吃了有力气学习。.

TOP

回复 3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我上大学学文科和读研究生时就被老师们教授们这么忽悠的,10年过去现在连这些老师教授自己都活得人文精神殆尽,除了升官赚钱就是满腹牢骚。道理是这么回事儿,但近几年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是在急剧加重,文科价值急剧贬低。延伸到教育也是如此。我和不二是相似的感觉,小孩子受到的应试压力比前两年只有更甚。.

TOP

而且可笑的是,现在大多数小孩学习得非常辛苦,少数小孩在我们这些70后家长的反思思想下能短暂、有限地享受愉快童年。饶是如此,也足以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感。在有些政府会议场合,有一些50后快退休的专家学者疾呼,你们现在讲什么愉快教育将害了一代人!中国人不擅长想象力,中国教育的优势就是严谨刻板的训练,放弃这个优势,这代孩子以后既不会有美国孩子的想象力,也没有受到严谨刻板的训练,一无用处!.

TOP

回复 34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好认真的爸爸,佩服一个。

我也有类似的心理过程,不过没有做这么多资料研究,你例举的书中间只看过《我在美国教中学》。更多的接触了一些美国人,知道了人家也有人家的不满和不足。所以,不会再一味迷信国外教育啦。(注:不迷信,不是不欣赏)

你的馅饼论很有道理,没有拿稳新饼子的把握,就别急着把旧饼子丢了。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2-4 16: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herinajl 于 2012-2-4 15:18 发表 \"\"
而且可笑的是,现在大多数小孩学习得非常辛苦,少数小孩在我们这些70后家长的反思思想下能短暂、有限地享受愉快童年。饶是如此,也足以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感。在有些政府会议场合,有一些50后快退休的专家学者疾呼, ...
既得利益者为什么会反感普通孩子努力学习? 没有道理啊。我感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大多都是快乐学习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2-6 10:27 发表 \"\"

既得利益者为什么会反感普通孩子努力学习? 没有道理啊。我感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大多都是快乐学习的。
在公开场合这么说说, 家里怎么搞谁会告诉..

TOP

回复 45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大概他们想的就是自己孩子有想象力有创造力,别人家孩子都读傻了好统治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6 09:10 发表 \"\"
说这些都是徒劳的,什么教育都是两方面的,因为人性就很复杂。

还是回到你的标题上来,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假设有人问一个开放式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一个孩子会从多个(比如超过10个)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不容易被反例反驳,并且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不论结论是什么,我都会认为这个孩子具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

至于更进一步是怎么样的?我也不知道,还在学习中。

至于如何培养,水老师谈过,您可以翻翻旧帖子。我自己的孩子还小,所以自己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还没有验证过,仅供参考。

1、批判性思维是由多角度的材料支持的,所以阅读广泛是必须的。特别要阅读正反双方的书籍,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不然阅读再多的材料,也是片面的。
2、儒释道法墨的古代典籍需要涉及,特别是孔孟老庄。
3、西方的重要思想书籍也需要涉及。《君主论》《利维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论》《大洋国》《政府论》《国富论》《政治经济与税收原理》,这方面我太欠缺了,不知道还有哪些。
4、一个讨论的圈子,这个非常困难。所以营造一个家庭的讨论环境。比如当前社会上、国际上、身边或者自己身上发生一件事情,就这件事情发表多角度缜密的证据支持的看法。听众听完之后,可以挑刺儿,可以讨论。
5、家长多看书、多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孩子,一部分是为自己,一部分是为以上一点准备的。

这么多事情不是顺序完成的,而是同时进行的,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也不是一定要上大学前就要完成,学习是终身的。就目前的全球享乐主义盛行的环境下,30岁之前完成就已经了不起了。毕竟阅读思考比电视游戏枯燥和困难得多。.

TOP

回复 48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其实,关键是#5.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2-7 09:38 发表 \"\"
其实,关键是#5
我的想法和火车一样。

#5是其余的保证,没有#5,其他的很难说,就算孩子广泛阅读,还是被人骗,读得越多被骗的越惨,脑子就是别人的跑马场。

好的老师去哪里找?就算有,也不是请得起的、请得到的。就算请得到,老师哪有这么多时间和心思。这种教学是需要带弟子形式的,而且有的话老师就算知道,也不会说出来。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2-7 11: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7 10:33 发表 \"\"
#5确实很重要,不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所以我觉得在保证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一定要营造一个氛围,引导小朋友多角度的看到问题。
我们现在就是让小孩子多讲话,发表他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家长多听,多问“为什么","怎么样"。.

TOP

回复 48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4和5,天天在做。
为什么阅读就一定是枯燥乏味和痛苦的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享受其中呢?
家长若这样认为就不会去主动阅读学术,思想类的著作了,更谈不上积极地去引导孩子了。.

TOP

回复 52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好的老师就是我们自己呀?
伴随孩子一路成长的家长,你说有哪个老师能比得上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呢?.

TOP

回复 23楼hope2 的帖子

?为什么不可信呢?我家小朋友也如此。挺好的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悠优 于 2012-2-7 12:17 发表 \"\"
4和5,天天在做。
为什么阅读就一定是枯燥乏味和痛苦的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享受其中呢?
家长若这样认为就不会去主动阅读学术,思想类的著作了,更谈不上积极地去引导孩子了。
如果对于您的孩子,阅读和思考已经不是枯燥乏味和痛苦的,那么表明进入对愉悦和幸福感受的更高的层次。这是令人羡慕的和钦佩的。

我在说“阅读思考比电视游戏枯燥和困难得多”的前面提到“全球享乐主义盛行”,在这种语境下,在ipad、iphone等娱乐工具蔓延的环境下,阅读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和痛苦。

为什么说阅读思考是枯燥乏味和痛苦的?这是相对于电视游戏等强烈直接感官刺激的愉悦而言的。就如冬天冷水澡对于不习惯的人而言是痛苦的,可是对于习惯的、从中获益的人而言是愉快的。

可是如果在一个物质文化极度匮乏、而又须大量劳动才能生存的环境中,阅读思考又会变得愉快和幸福,因为这让他免于艰苦劳动和食物匮乏。就如干旱环境中,饮水都是问题,根本没有水洗澡,浑身不舒服,这时冬天冷水澡是令人愉悦的。

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阅读思考是前所未有的枯燥乏味和痛苦。如果一个孩子有幸从阅读思考获得的乐趣超过电视游戏,那么在这个时代的比较优势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不知道对不对,不知道是不是一厢情愿?.

TOP

 58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