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欧美] 生死朗读

生死朗读

推荐,非常touch.

[ 本帖最后由 cicici 于 2009-2-18 16:03 编辑 ].

TOP

好看的。特别后半段,感人的。.

TOP

小说还要精彩

小说里的有些章节没有完全体现在电影里,用于表述女主人公是文盲的的,实际上有许多细节作铺垫的!.

TOP

我老公看了,我也看了一点点,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男主人公的心灵救赎?.

TOP

回复 3#mayflower 的帖子

是的,但是德文水平还不够,希望以后能有水平读一下原版。.

TOP

回复 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我想讲的还是战争对普通人人性的摧残。直接的,还有间接的。

一两句话很难概括,看的时候就很能体会那种矛盾,痛苦,看完后更是回味无穷。.

TOP

是战争片吗?.

TOP

回复 7#龙天妈 的帖子

15岁的少年米夏与36岁的女人汉娜偶然相遇,此后是小说作者施林克对他们露骨的性爱纠缠描写。这本小说的第一章是够引人入胜的,满足了大部分人的猎奇心理。然而接下来的第二章,拷问灵与肉的时候到了。施林克的笔墨一如既往的冷静庄重,却又是以沉思内省的笔触开始了最精彩部分的描写
。汉娜不辞而别。后来米夏成为法学大学生,又在法庭上看到了她。她的身份已经是正在接受法庭审判的前纳粹集中营女看守。

    在旷日持久的法庭辩论中,米夏作为旁观者,回忆了自己在和汉娜性爱之前每次必做的功课——高声朗读,以及他们在野外伴游时汉娜对字条视而不见的经历,终于明白了一些真相——汉娜是个文盲,汉娜一直在掩盖这个她认为是最大羞耻的秘密,包括她放弃了提升职位的机会,去做不需要识字的女看守,也是为了保护这个秘密。汉娜不再隐瞒自己曾经是集中营女看守,然而她甚至为了避免遭遇辨认笔迹这样可能使自己是个文盲的秘密暴露的事情,而承认罪行都是自己干的。汉娜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的朗读重又开始,他把自己朗读的录音带不定期邮寄到监狱。

    汉娜实在是真诚的人。在纳粹历史的罪恶中,汉娜也是受害者,但在法庭上她没有丝毫的隐瞒和为自己辩解。同样,在和米夏的爱和性方面,她也毫无保留,她非常倔强非常真挚地爱着,小说表现的不是两代人的代沟,而是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汉娜在监狱学会了写字和阅读。最后还被提前释放,然而她却选择了上吊死亡,不愿意重回社会。.

TOP

这部电影又名朗读者。.

TOP


感谢你的精彩介绍,会找书来看看。.

TOP

文盲-害羞-担当-监禁
这样的文盲女人的一生值得吗?我看了以后想了好久,唉 文盲的悲哀.

TOP

看到汉娜打开包裹那一段,泪流满面呀.

TOP

我觉得汉娜自杀是因为迈克没有原谅她当过看守这件事。
汉娜帮助迈克成长,迈克因为种种原因抛弃了汉娜。当然也不能怪他。
年龄、集中营女看守,是两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TOP

引用:
原帖由 cicici 于 2009-2-18 09:53 发表 \"\"
这部电影又名朗读者。
这个名字和故事我听说过。
生死阅读这个名字我不理解,好像与主题不搭。.

TOP

一直都想看,可是在网上没有找到,请问在哪里可以看到这部影片?.

TOP

回复 15#ROCK 的帖子

我是在上德文课上老师放,网上因该有下载的。.

TOP

回复 1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The Reader (Der Vorleser)
朗读者是直译,生死朗读是意译,也有翻成生死阅读的。英文里的Reader和德文里Vorleser还是不同的,所幸得是中文有直接匹配的单词。学了德文后发现有很多德文单词在中文中有匹配的翻译,在英文里却没有。.

TOP

昨天晚上的生活时尚频道里介绍了,MS挺感人的.

TOP

书应该更好看!.

TOP

书是很好看的。敬佩常常反思的人。子曾经曰过:君子日三省乎己。.

TOP

回复 15#ROCK 的帖子

碟片有卖的了。.

TOP

回复 21#不会飞 的帖子

大碟版吗?.

TOP

回复 22#Sasha_shm 的帖子

是的。.

TOP

很好看,很感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gcong03 于 2009-2-18 11:36 发表 \"\"
文盲-害羞-担当-监禁
这样的文盲女人的一生值得吗?我看了以后想了好久,唉 文盲的悲哀
昨天 也看了,没觉得有什么好感人的,不过是一个文盲,因为羞愧,因为想掩盖这一事实,宁愿接受一生的监禁,而不愿说出真相.
在法庭上,她没有撒谎,她是诚实的,但她不认为那是错误的,只是认为在正常的做她的工作而已.我想,她并没内疚.
对于那个当年的孩子.她没有认识到自己对那个孩子造成的一生的影响,我认为是不好的影响.不能对人坦诚,包括自己的妻女也不能.那个孩子应该是一直爱着她的.可是,当她要重返社会的时候,她试着去拉男孩的手,男孩子窘迫的缩了回去...难以面对的现实...
真正让人感动的是,那个孩子,最终尊重她的选择,为她隐藏她是文盲的事实.他的内心是痛苦的.....

TOP

回复 1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应该是生死朗读,故事也主要围绕朗读展开的。在集中营里的女孩,如果被挑去朗读,可以多活些日子。会不会朗读影响生死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ROSECHENMING 于 2009-2-20 10:32 发表 \"\"

昨天 也看了,没觉得有什么好感人的,不过是一个文盲,因为羞愧,因为想掩盖这一事实,宁愿接受一生的监禁,而不愿说出真相.
在法庭上,她没有撒谎,她是诚实的,但她不认为那是错误的,只是认为在正常的做她的工作而已.我想 ...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女主角的可看之处是她感于承认自己当时真实工作情形,其实她只不过是别人手里的一个棋子而已,可能她也仅仅是为了谋生根本没想到过什么政治上的目的。而对30岁的女人和15岁的男孩之间只可以说明她利用了小男孩的感情以满足她的寂寞和生理的欲望。男孩长大成男人,他忘记不了他的第一次,而且他也尊重了她掩饰自己是文盲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congcong03 于 2009-2-20 11:32 编辑 ].

TOP

回复 8#cicici 的帖子

表述的非常好,观后有同感,还有一点就是日尔曼民族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在法庭上汉娜面对指证与检控,对法官,对法庭所说的,看守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就像她在西门子的岗位一样,日尔曼民族就是强!.

TOP

回复 28#cj0123 的帖子

我转贴的,惭愧呀,不是我写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在网上下RMVB99.99%, 就剩200k下不来, 郁闷啊!.

TOP

前天看了。对于故事的后半段非常的感动。

汉娜认为,最让她羞耻的事情是——她不识字,为此她要掩饰。至于做纳粹,做看守,都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被动之举。她有着德国人特有的秉性——认真、尽职,哪怕是做奥斯维辛的看守她都要做到尽职,还有一点特别可贵——她不否认她的过去,比起那些曾经是同事,当时局变换之后,又百般为自己脱罪的那些人来说。她至少是真诚的,无论对错。

在法庭审判的那场戏,我们从对白中可以感受出,虽然汉娜做的事情无比残忍——她每周都去挑选一部分人送到煤气室去毒死,她因她独特的挑选方式让人诟病,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她尽力去保护了她喜欢的人——那些她喜欢的年幼的孩子,选他们成为她的朗读者,从而这些孩子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延长。在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的时候,这种延长,哪怕一天,就是一种希望。我们也应该看到汉娜的无奈——当法官问她,是否认罪的时候,她回答:我是一个看守,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时代造成的罪孽,却让她一个人去承担了——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文盲,她拒绝了为自己辩护的最好机会,其他的同事却都逃脱了罪责。

有人说她不认罪,不承认自己的罪恶,其实在那个时刻,她最重要要维护是,是她的这个秘密,至于认罪,她认为都比不上维护这个秘密重要。但是到最后,在她临死前,她是忏悔的——她把存在来的钱,都给了那个法庭上将她治罪的证人母女,求她们宽恕。她已经会写字了,当文盲不再是困扰的时候,她可以想到更远的东西。

记得剧里那个法律教授Rohl说过——如果要证明谋杀,先要证明意向的存在,这就是法律。真正的问题,不是“这是错的吗”,而是“这合法吗”,这里的“法”并不是指我们现行的法律,而是指事情发生时期适用的法律。……法律是狭隘的。……(通过审判,我们期待)杀害他人的人,也会逐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我觉得,这是这部片子的精髓——我们需要做的是——tring understand,无论对谁,都怀有一颗怜悯的心。

[ 本帖最后由 zhuqz2005 于 2009-2-25 12:26 编辑 ].

TOP

回复 32#zhuqz2005 的帖子

写的真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qz2005 于 2009-2-25 12:22 发表 \"\"
前天看了。对于故事的后半段非常的感动。

汉娜认为,最让她羞耻的事情是——她不识字,为此她要掩饰。至于做纳粹,做看守,都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被动之举。她有着德国人特有的秉性——认真、尽职,哪怕是做奥斯维辛 ...
实际上在片中借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已经说出了审判的真相:是将奥斯威辛的罪恶推到几个女看守的头上,只是一场作秀。
汉娜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尽职。她之所以离开西门子去当一个女看守,是因为当时她的上级要提拔她,而这会暴露她不识字的秘密,于是她当了不需要识字的看守。她的所作所为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之下作为普通人而言在当时的法律下没有错,而法庭的审判以及她后来的忏悔,是因为她从阅读中知道了真正的人性。.

TOP

我觉得她在法庭上的认罪是为了掩盖她不识字的真相,但最终的目的是不让男主角知道这个事实。所以说她是文盲,居然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为了那点所谓的自尊居然搭上了后半辈子。.

TOP

回复 35#水孩儿妈 的帖子

汉娜处处、时时都在掩饰她是一个文盲的事实,包括对男主角,不仅仅针对男主角,她是对所有的人,法庭内的,法庭外的,认识她的所有人。
至于她认罪,我认为她是因为她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承认了那段过去——无论是不是她主谋,但是她的确参与了,关人,和参与讨论了如何写那份报告。

[ 本帖最后由 zhuqz2005 于 2009-2-25 14:32 编辑 ].

TOP

看过电影了,觉得主要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嘛,可能是本人水平有惜哦,没有想得那么深奥。.

TOP

哪里能找到书看? 中文的英文的都可以,德文不懂。.

TOP

我感觉影片里探讨了社会道德,爱与宽恕等主题。

汉娜作为一个普通看守所犯的罪,她是有罪的,但是其他看守也有罪,那个时候整个德国对人类都是有罪的。那是个集体犯罪的年代。汉娜认罪,除了怕别人知道她是文盲,还有真实认罪的想法。汉娜受罚,就像那个学生说的,她只是一个替罪羊。

不该断定汉娜和米夏(麦克)是否有真爱。我是说我不明白男孩,才16岁,懂得什么是爱么?汉娜是爱他的,当她最后把米夏洗干净,是想让他干净地回到同伴中。对女人来说,放走自己喜欢的人,心里应该很痛苦的,但是不得不。我想米夏应该明白汉娜对他的感情,所以日后再给她朗读寄磁带,是在赎罪,因为当初庭审的那段时间,他厌恶汉娜,厌恶她的战争罪行,所以他放弃了和汉娜交谈的机会。但是他一直没有宽恕汉娜,即便在她已经在监狱中呆了二十多年。因此,汉娜也没有宽恕自己,因为对她来说活着已经没有意义。.

TOP

米夏应该也是爱着汉娜,否则米夏没有那么痛苦。我没有觉得庭审的那段时间,他厌恶汉娜,否则他不会流泪。只是有太多的无奈,毕竟年纪还轻。还是决定买书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1#琪琪妈 的帖子

琪琪妈妈:《阅读者》这本书哪里可以买到?我爱看书!.

TOP

卓越网上有卖的。我的书已经在路上了,.

TOP

回复 39#lele_xu 的帖子

写的真好。正是我的感受。.

TOP

不能理解。一个16岁男生和36岁女人的爱情,

更不能理解一个不识字的女人为了要人给他朗读,而让那些小女孩一个个早早去送死。.

TOP

我的一点看法

1,汉娜做看守是在认识她的kid以前的事,所以不存在为了掩盖不识字去看守。
2,她是不是爱她的kid,还是把他作为一种精神补缺,但kid是爱她的,在青春的荫动下,他觉得can't live without her
3,如果是你,我,在那样大环境下,会不会如汉娜一样尽忠职守?人在什么情况下,是不需要独立思考的?
4, read可以帮助良心,人性的认知,是真的吗?那中国的文革为什么还会发生?
5,男孩选择了汉娜的选择,也就是隐瞒她不识字的事实,从而背上之后人生的重负,但是, 也是他,通过寄磁带的方式,帮助汉娜开始独立的思考,良心的,人性的发现
6,幸存者的女儿最终也没有原谅汉娜,就象我们,最终也无法释怀屈辱的历史。.

TOP

对于这个片子,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

1. 战争,
2. 不伦之爱 (让我想起绝望主妇里头的盖比)

还有什么,暂时没有想起来

看来战争有其合理性?汉娜一直都不认为自己错,我很错愕看到她在法庭上那种无辜的表情-- 那300条生命不是生命吗,如何可以凌驾生命至上,无辜的生命来执行自己所谓的任务!
还有那些给她朗读的小女孩。。我无法释怀。

我不认为她爱麦克,什么是爱。什么都是她说了算,每次都是麦克道歉,因为麦克不能没有她,而她,无所谓麦克.

TOP

回复 46#小心心妈妈 的帖子

你的问题太棒了。这两天脑子里都是这部电影。书也看过了。继续探讨:
1。 西门子要提升她,汉娜就干不下去了。去做看守,不需要认字;汉娜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尊,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 他们开始的相处,情欲使然。Can not live withou her 不一定就是爱。他觉得和汉娜在一起快乐满足;另一方面,和汉娜的相处,提升了他的自信。汉娜即象情人又象妈妈,给了她满足,亲密和鼓励。大概后来,Kid以爱回报,他坐电车去看汉娜,主要是为了让汉娜高兴,小说里说他们出游的时候,他早起给汉娜找吃的,还带了鲜花;还带汉娜去看戏等等。但是电影里把这些都省略了,因为情爱不是电影要着重表现的主题。
3。 死板严谨是汉娜的个性。其他人,如果是我们,也许也会这么做。这是影片严肃的一个主题,面对集体犯罪/错误,我们该如何?就象现在这个拜金的社会,我们很多时候也无意识地跟随这股潮流。。。
4。 朗读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朗读的人,怎样将书里的内容引入我们的生活,加以思考反省。有一片英文的影评就说,尽管他们两个都朗读了那么多书,但是谁也没有丛书中学到些什么。小说里,汉娜认字以后阅读了很多关于二战反省的书。她的自杀或许是对自己良心的救赎。
5。再给汉娜朗读,是kid对自己良心的就赎,而非对汉娜的宽恕。他始终没有给汉娜写过一封信。当看第一遍电影的时候,我觉得Kid给汉娜阅读是因为他爱她,后来慢慢感觉并非如此。
6。就象我们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感情一样。这就是人性,人性是难以超越的。

观后感:惩罚怪罪别人,就是在惩罚自己。“爱”就要宽容,宽恕。所以以后不对女儿那么凶了,也不生老公的气了。

[ 本帖最后由 lele_xu 于 2009-2-27 11:10 编辑 ].

TOP

站在时代的背景下,个人是渺小的,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时代是虚无的.
也许对待个人,自由与尊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维度..

TOP

回复 48#lele_xu 的帖子

:))昨天刚看的,今天记忆有些模糊了

1,记忆中,kid和汉娜认识在1946年,审讯好象在1958年,审讯中好象有提到说是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事,因为有幸存者,才上诉。当然,我只看了一遍,记忆上可能有偏差,而让我有这个想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汉娜和kid在去教堂玩时的异样,好象有什么唤起记忆而不敢面对。

2,不管kid对汉娜是情欲的荫动还是真爱,但我相信他是真的付出的情感。不象汉娜。kid一直不敢面对汉娜是因为他选择了她的选择,而让她终生监禁,这成了他精神的重负。同时,从他的角度,他无法释怀汉娜在法庭上对自己的“罪”的无知。而十六岁的他对她“罪”的有知,是从阅读中或者说是从教育中来的。。。。。。所以这也决定了他后来的行为,他希望通过“听读”,来唤醒昔人情人的良心

3,非常同意“汉娜认字以后阅读了很多关于二战反省的书。她的自杀或许是对自己良心的救赎。”虽然我没看过小说,但我觉得汉娜从觉得自己只是尽职到觉得自己有“罪”,希望得到原谅,的确是阅读的作用,至少导演有这意思。

4,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有很沉重的认知,在想如果是你们,会不会如汉娜那般,是因为刚刚看了《影响力》一书中对人对“权威”认同的心理测试,当时就很震憾,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差不多就是对书里实验的另一个佐证。

书里的结论大概是(看了个把星期,也有点模糊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面对权威的命令是采取“咔咔嚓”式的行为来服从执行,而不愿承受独立思考后带来的疑问,疼苦,甚至良心的拷问的。。。。。。也就是说,如果是你我他,百分之九十,会象汉娜一样-----去杀人。。。。。。这个结论让我很震憾,很不愿意接受。但回看历史,一篇又一章的重复的历史,在激情和崇拜里,在权威的威摄下,在大一统的宣传口径下,真的又有多少人能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和良心呢?这也是为什么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让人看得一遍遍叹息。。。。。。他一直建议建立文革纪念馆,以便让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不要有机会让历史重演,但事实上,历史恐怕是最容易淡忘的,人性恐怕是最难征服的。。。。。

我的“观后感”是:阅读真的能帮助人唤醒良知吗??
                  人性,作为你,我,他这样普通人的人性的底线承受力在哪里呢?

[ 本帖最后由 小心心妈妈 于 2009-2-27 13:31 编辑 ].

TOP

 8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