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it go——《冰雪奇缘》中的力与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e6c410101i1b4.html
谌洪果
在看《冰雪奇缘》时,我脑海里不时晃过俄狄浦斯的形象。俄狄浦斯命定会杀父娶母。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因而处处留意、想方设法逃避神的安排,却阴差阳错一步步成全了上天的旨意。有限的人力终究抗拒不过更强大的神力。然而,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俄狄浦斯的震撼之处在于他虽预感到结局的惨烈,仍然倔强地寻找真相。真相是不可承受之重,俄狄浦斯最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这是一出伦理的悲剧,却因其中的责任与勇气,奏响了人类自我救赎的荡气之歌。
《冰雪奇缘》中的艾尔莎同样想逃避预先注定的命运,但与俄狄浦斯面临的难题稍有不同。她天生就有制造冰雪的魔力,并且这种魔力将随年龄与日俱增。年少嬉戏时无意击伤妹妹安娜的惨痛经历,使她和家人意识到魔力的可怕。从此,她能做的就是自我隔绝,戴上手套,试图掩盖真相。然而,该来的怎么也躲不过,在加冕女王的大好日子,她与安娜因对爱的理解发生分歧而激烈争执,压制不住的魔法再度爆发,并且造成巨大的灾难,整个王国陷入冰天雪地中。充满恐惧、自责与抱怨的艾尔莎,逃往深山,躲藏在自己的冰宫里。
艾尔莎所具有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到底是善,还是恶?是诅咒,还是祝福?也许这种魔力本身无所谓好坏,如同人的本能与自由,就看你如何使用,用在何处。山里的精灵警告她说:“你会发现魔力的美好,同时也伴随着巨大危险。你必须学会掌控它,恐惧也会成为你的敌人。”可是问题恰好就在这里。一味的掌控不过是在为更具破坏力的爆发积蓄力量,而逃避恐惧一如沼泽中的挣扎,只会越来越深地陷入恐惧的恶性循环当中。
这就是艾尔莎的处境。也是保罗式的无奈: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艾尔莎的恐惧会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人生中总有太多不可控的意外发生,多少悲剧都源于那非理性的力量、一时的冲动,事后才追悔莫及。艾尔莎诚然是被这一魔力所驱使,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被不同的力量所驱使,从而构成了不同的命运安排、生命轨迹。有的人想要挑战,更多人则最终变成了自己讨厌的角色。
然而,世界会因此而绝望吗?事实上,从艾尔莎身上我们看到,所谓的绝望,就是再也看不到救拔于困境的出路,然后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这里,《冰雪奇缘》再次回应了俄狄浦斯的困境:无知会毁灭人;知识可能也会毁灭人;真相会使人盲目,权力/力量(power)则使人无力。艾尔莎因为曾经造成的伤害,认识到魔力的危险;但她的这个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这一魔力作为一种创造的力量,也曾经给她和安娜带来无尽的快乐。所以,她的力量局限了她,使她封闭了世界的大门,而忘掉了别的真相、别的力量、别的可能性。
艾尔莎对自己一遍一遍地说:“你是一个好姑娘,你必须一直都是。”她的身份决定了她表达爱的方式,深沉而凝重。俄狄浦斯肩负城邦的责任,艾尔莎也承担着家国的责任。作为长女,她从小悉心照顾妹妹;父母遭遇海难后,她作为女王必须确保王国的平安。艾尔莎时时战战兢兢,提醒自己:要掩饰好真相,不要轻易动情,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导致她与妹妹误会的根源。她戴的那双手套也构成了一个绝妙的隐喻:整个国家的政治安危都建立在一双手套之上。文明是脆弱的,随时有颠覆的可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经营。
艾尔莎就活在这种责任的重负当中,她害怕犯错误,结果酿成了更大的错误。她自认为做了所有的努力,却没有获得安稳的结果。艾尔莎的自责隐含着正义的控诉。不过,尽管如果我们身处她的处境,也许会比她更恐惧,更糟糕,但我们依旧可以说,她从第一次错误中并没有真正学到有益的教训。任何自由都会付出代价,但开放与接纳、允许试错中改进,仍然会比压制和封闭付出小得多的代价。艾尔莎完全不需要再做完美的照顾人的大姐,她有必要坦然承认自己的脆弱与无助,承认自己也需要温暖的照顾。
与俄狄浦斯一样,逃到山里建立自己冰宫的艾尔莎也有着王族血统的骄傲,她不愿承认软弱,屈服认输,而是开辟另一条出路,那就是let it go——让我随心所欲吧。她说,是时候展现真正的自我了,甩掉一切包袱,突破所有局限,“没有正确,没有错误,没有规则束缚我,我自由了,随心所欲……”说来也神奇,也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她的魔法划出了绚烂多姿的冰雪景观,而不再是心绪败坏时那些狰狞可怖的冰雕形象,以至于安娜看到遗世独立的艾尔莎时也不禁感叹说,这地方如此美妙,你看上去真不一样了,是“好的不一样”(good difference)。艾尔莎自己也从没料到她能这样。
相比对力量的徒劳压制而言,艾尔莎的释放算是找到了另一种可能,但她采取的还是弃绝与对立的姿态。告别过去并不是那么容易;所谓不受恐惧困扰,也不过是回避真正的问题而已。她的内心仍然不平。艾尔莎自以为托付了责任——她毕竟事实上已把王国交给了妹妹。可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天寒地冻的王国要获得拯救,离不开她的参与。这时安娜的率性莽撞、不顾一切、对政治的天真起到了作用。安娜脑子里只想赶快找到姐姐,丝毫不考虑任何危险。她说,她是我的姐姐,她绝不会伤害我的。这就是安娜单纯而坚定的信念。她只知道爱高于政治,高于一切力量制造的隔阂。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修复姐妹关系的爱的征程。
艾尔莎对安娜说,让我们互不相扰,你属于阿伦黛尔王国,我属于这里,只有独自在这里,我才不会伤害任何人。可安娜才不管这些人为界限呢。她说,“不要不再理我了,不要关上那扇门。你我之间不需要保持距离,因为第一次,我相信我们能携手度过难关。”此时的安娜尚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也还没理解爱的真谛,但她只知道要和艾尔莎携手,姐妹俩不可分离。再怎么着,也要尝试,磨合。不能因为看不到结果,就否定了爱的意义;也不能因为想要追求某种特定的结果,就如同十三年来姐妹俩的生活状态那样,封闭而孤独。
安娜的的行动也是Let it go,她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也曾陷于自以为是的正确之中,也因这种随心所欲的盲目误解了爱、被爱所欺骗。但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她不会逃避,也不会让责任的重压挤走人性的温情。她在不断寻找,在寻找中看到了真相的残酷,也明白了恐惧无法消除恐惧,只有爱能融化冰封的心灵。安娜最终为救艾尔莎而舍己牺牲的行动,其可贵之处不在于道德的高尚,而在于原始质朴的力量:出乎纯粹的本能,没有任何算计,就挡在了姐姐的面前。这是真正的在自由状态下对自由的放弃,是爱的力量的彰显。
阿伦黛尔王国得到了拯救,不是简单的善战胜了恶,而是靠着爱的复苏,使政治的正义有了诗性的基础。艾尔莎真正回归到正常人的状态,能善待自己的能力与局限,在爱的自由挥洒中让这种力量创造美好,驱走丑恶。可以想象,她们未来的生活还会遇到很多挑战,美丽、力量、危险永远交叠并存。但今后的出路已不再是要么破坏,要么逃离,而是勇敢地从每一次的意外、苦难和不公中学习。不仅学习如何应对困难的技艺,而且也不断磨练那纯然的信心、纯粹的坚守和纯真的盼望,从而在爱中坦然前行,一如电影开头所唱的那样:“不害怕一个人,也不害怕十个人,也不害怕一百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