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妈妈说我讲效率,要立竿见影。那好吧:SBS,新概念,基口。托福,SAT去刷分,然后弄个社会活动。也许前景不错。但进入大学后有大量文献要阅读,写论文,这就有麻烦了。
另一种是大量阅读,以素质教育去走,好处是见多识广,进入大学适应快。缺点是这条道上(在国内)走得人少,可能二三年内见不到效果,甚至学校里的英文成绩也有退步。这种坚持要父母有坚定的信念,不受周边人的影响。
选任何一个,都不轻松。但决定了,父母就不要再回头了。那会把孩子弄晕。
阅读不轻松,但每天20分钟,天天坚持,总有进步。好过等在那里,那么差距就在扩大。跟不上别人的进度,但至少保持差距。
1987年“出事那一天”,很简单的故事,但很苦涩。它告诉孩子有些事不能去做,不要因为一时逞能,有些事是无法后悔的,内疚一辈子在孩子和他父亲心里。
1979年“威斯汀游戏”做为中文阅读也不错,讲推理。
1990年“数星星”讲了勇气。如果愿意看历史背景那么会了解丹麦在纳粹占领其间,保护了多少犹太人,送往瑞典(只留下不相信会有那后来会发生的)并了解丹麦和瑞典当时情况。
1997年“相约星期六”告诉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The Underneath"(忘了年份)倒是给将来做婆婆和丈母娘看的
讲爱不是占有(老蛇妖对女儿的婚姻十分不满,搅局的结果是失去一切)
看不懂的话先看二战时儿童作者写的:例Ronald Dahl的。当时儿童的英文水平也没今天的高,所以比较简单。但由于那批作者都经历了战争,甚至上过战场,所以故事很甜美,温暖。对五六年级以上孩子(尤其男生)不一定喜欢。
写作文?没有阅读量,怎么写?看到小或大些的学生写的英文作文。实在不懂怎么这样写。后来问孩子们才明白,他们是先想好中式,再译文。问题是中英作文许多写作手法,技巧不同。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