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阿正妈妈
(还要加油!!)
发表于 2007-12-27 03:55
只看此人
[转载]清和琴坊
王鹏是一个我非常想写的人,但始终不知道如何下笔,现在钧天坊网站就要开通了,在网站上线之际,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坊主是很有必要的。说到钧天坊网站,难免不让人想到她艰难出炉的漫长历程,三年前还在琴馆开业之时,我就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曾两次请人设计网页,收集稿件,劳心筹建,但是每次当我热情高涨地拿给王老师过目时,得到的总是他的摇头,可能是由于当时他太忙顾不过来,也可能是他当时对网络还不屑一顾,或者是他太过分苛求和过高的期望,总之他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到日事日程,没有他的积极和参与是没法搞定的,后来索性就搁浅了。这两年,随着他事业的迅速发展,钧天坊的名声日益大作,网站已是势在必行了,庆幸的是今年以来终于听到了他想尽快做网站的声音,有他的同学鲁美专业摄影师小薛为此制作网页,经过几轮的创作和修改,终于得到了认可,在组织文字的时候我感到最难写的还是如何介绍坊主“王鹏”,希望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为我们的坊主画像,中国画讲究“神似胜于行似”,但愿我的文字能够做到。
所有第一眼看到王鹏老师的人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首先是他那与众不同的外表,他的头发很酷,天生自然卷曲的长发爆炸式地飘散着,不知为什么总会让我想到金庸小说里的金毛狮王谢逊,宽阔的前额充满了智慧,一双深沉而忧郁的眼睛耐人寻味,谈吐蔼和、神态谦恭,总喜欢穿深色的对襟老头衣裳,仿佛是旧时代的走来的老先生,和他的实际年龄有着极大的反差;他身上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尤其是听他弹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别看他的个子不高,却绝对是(在古琴界)个重量级的人物,只要说到王鹏,琴界无人不知晓,因为他的琴做的好,现在他已经是非常有名的斫琴大师了。
人们只知道王鹏的琴做的好,但很少有人了解他在这条创业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洒下的汗水……八十年代在沈阳音乐学院上学时,王鹏学的是古琴制作专业,听说当时还有顾梅羹老先生到校亲自为他们教学示范,还有朱默含先生教授他们弹古琴,但是当时很少有同学愿意学古琴,那时的他是弹着吉他,唱着流行歌曲,留着长发的时尚青年,后来每每提及这些事他都有着追悔的感叹。但是,毕竟大学的正规教育给了他在以后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他奠定以后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的家乡在东北,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乐器厂工作,很快就辞职下海单干了,他是属于北飘一族,他经历了创业的挫折与艰辛,在他的性格中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定感,这与他所走过的坎坷道路有关。他曾说过,初到北京时,他们全家睡过乒乓球案子,住过工厂的大仓库,经历过生意场中的失意,为了谋生,他开始作雕塑、饰品,慢慢有了一些积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他得到心里安慰,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志向,就是要制作出最好的古琴,要重操旧业。现在看来,他的这个选择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追求。
作古琴谈何容易,当时他手里的那点捉襟见肘的资金如何能支持他的梦想?在那种物质极度匮乏和精神极度亢奋的时期,他开始了制琴的漫漫长路。他在京郊大兴租下了一间简陋的厂房,一头扑在里面,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多少次失败与成功的经验积累,他埋头苦干,他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做琴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天道酬勤,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几年下来他成功了,然而成功是需要代价的,只要看看他那早早爬上鬓角的白发,就能窥见他劳心怄血的不寻常经历。
他是个勤劳思敏的人,他也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刚开始作琴时,他就突现出他那与众不同的才华,他做的第一张琴设计成一个浮雕式的不对称的造型,他的大胆创意真是前所未有,当时对这张琴保贬不一,被琴家看了说这不是“古琴”,但是这张琴当时被一位香港琴人以4000元人民币收藏了,我看这位琴人太有眼光了。初次的小挫并没有影响到他的锐气,返而更使他沉淀下来,认真研究传统的斫琴法,遵循传统,踏踏实实地作起来,每次琴一出来,他就会拿着琴跑到老琴家那里让他们来评判,但是每位琴家反馈的信息不同,这让他很不知所云。古琴是有千年历史传承的乐器,他的结构一定有他内在规律,如何才能做出让所有琴人都认同的琴,最终他决定相信自己的,于是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有了属于王鹏自己的品牌,一个被不同流派的大师一致认可和喜欢的古琴。
他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而且跳跃性极大的人,创新的激情是他的特质,对古琴制作的把握,从材料处理的创新,结构的创新,式样的创新,都有他的独到见解。他的思维极其活跃,时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惊讶的想法并伴随着新花样的出炉,他在不断探索,乐在其中。他一直在筹划他的百琴展,我们知道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式样一共有51种,他准备把它们还原,同时他还要创造49种新式样,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他的创作作品,如:刀币式、火焰式以及变形的凤势式等等,他在自己的斫琴世界里自由驰骋。
他是一个做事力求完美的人,他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他的严谨近似苛求的作风却使他的琴在不断提高,无论从造型、声音都力求完美,他对古琴的结构有很深的研究,在结构制作上既传承传统又有自己的特点,从材质到做工,从形制到声音,每一个细部都经过精雕细琢,耐人品味。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怕辛苦的人,他有些事必恭亲,每天就像上满弦的发条,恨不得24小时都在拼命地转,巨大的压力来自于他自己,也许这就是成功的最大力量。
他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他生逢其时,恭逢其盛,他的才华在这番天地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智慧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成果在当今古琴大发展的年代派上了用场,他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以斫琴为己任,富有使命感,他在始终持续地以勤奋的实践为依托一步一步向理想王国进发,他理想的航帆已经驶上航道,我们期待着他更加勇往的辉煌,我相信这种期待决不会落空。最后还是用王鹏老师的座右铭作为结束语:
爱世有琴志之所之唯传世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