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为什么不向乾隆下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张鸣:马戛尔尼为什么不向乾隆下跪?
原创 2016-11-16 张鸣 大家
文 | 张鸣
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逐渐成形的民族国家之间,开始互派使节。虽然国有大小之分,但一国的使节见他国的国王或者皇帝,礼仪却是差不多的,如果实在要找差别的话,也是细枝末节的。英国使节见法国国王,法国使节见奥地利的皇帝,从穿戴到行礼,基本都是一样的。
1725年,法国的使节,著名的黎塞留公爵出使维也纳。来的时候,在一大群随从的陪同下,乘坐着六匹马拉的豪华马车,进驻自己的使馆。然后去见维也纳皇家最高内廷总监,提出谒见皇帝的请求。此后,使节被迎到胡夫堡的皇宫,换乘奥地利皇室的御用马车。
尽管就在一个皇宫里,车是必须坐的,坐着马车转一圈,然后来到皇宫里的骑士大厅,内廷总监在门旁迎接,将他引进给司库大臣,在司库大臣的陪同下,法国使节来到晋谒大厅。在那里,早已准备好的奥地利皇帝,站在大厅中央的一块凸起的平台上,他的上面,有一顶华盖,华盖的下面,是一把高靠背的沙发椅(意思是他是可以坐着的)。皇帝和法国使节,都穿着最漂亮的大礼服。
法国使节一进大厅,就鞠了一个躬,然后接近大厅中央,再鞠一个躬,最后来到皇帝身边,鞠第三个躬。皇帝则在使节每次鞠躬时,都微微提一下自己的帽子,以示还礼。然后双方进入正题,互致问候,递上国书,使节算是正式到任。完事之后,法国使节告辞,一边后退,一边鞠躬,再鞠三个躬,退出大厅,晋见结束。
当1793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来华的时候,他所熟悉的外交礼仪,就是这样的。而且,在他看来,他见中国的皇帝,也理所当然,只能用这样的礼仪。
然而,接待他的中国官员,却误以为带着一大堆礼物的他,是来进贡的。当年跟中国打交道的国家,按中国朝廷的分类,大体是三种。一种是由礼部负责的传统朝贡国,比如越南、朝鲜和琉球等。一种是由理藩院负责的西北部落。第三种只有一个,就是俄国。中俄双方实际上是平等的:俄国使节来华,按照中国的礼仪见皇帝;中国的使节到俄国,也按俄罗斯的礼仪。只是,后面这一节,清朝方面秘而不宣。
接待马戛尔尼的清朝官员,首先想把这位英国人,打入传统朝贡国系列里。因为他们跟占城、暹罗一样,都是从海上来的。如果被列入这个系列,使节见大清皇帝,不仅要三跪九叩,还要穿上清朝的服装。所以,清朝官员一个劲儿地劝马戛尔尼,入乡随俗,换上清朝服装,还要提前演练中国礼仪。
当然,清朝官员的要求,被决然地拒绝了,无论巧舌如簧的清朝官员怎么说,马戛尔尼都不为所动。不是因为马戛尔尼懂这里面的名堂,而是他实在太讨厌那套大清的袍褂了。
马戛尔尼此番来华,正好撞上了乾隆皇帝的83岁大寿。皇帝的千秋节,是要普天同庆的。一个远道而来的夷人使节,正好给皇帝凑趣添彩,这是君臣一体的如意算盘。按照惯例,庆典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届时,身穿大清服装的朝贡国使节和身穿本民族服装的西北部落首领们,一起跪在皇帝的面前,才烘托出天下共主的大清皇帝的尊贵。
然而,一直拖到承德,马戛尔尼都没开窍。没办法,乾隆的宠臣和珅亲自出面,要马戛尔尼给面子,还威胁道,如果再不开面,什么事儿就都甭谈了。马戛尔尼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还是让步了。答应不坚持三鞠躬了,改成以见本国国王的礼节见中国皇帝,即单腿下跪吻手礼代之。
显然,和珅们还是觉得没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单腿下跪吻手,实在太奇怪了。继续施加压力,不肯让步。最后,马戛尔尼被逼急了,答应和珅,如果他肯在他的帐篷里对英国国王的像行三跪九叩之礼,那么自己也可以在大殿之上,对中国的皇帝行同样的礼。在马戛尔尼看来,这样做,已经让和珅占了很大的便宜了,和珅做的,是在私下,而他则是在公开场合,屈从中国礼仪。
然而,和珅却根本不敢这么干,中国官场,没有保密的事儿,他如果这样做了,让御史们知道,这个私下礼敬夷王的罪过,他可背不起。折腾到最后一刻,还是乾隆宽宏大量,下旨不再计较了。权当马戛尔尼是不谙礼数的孙猴子,放了他一马,就这样见。也有传说,说是私下里,马戛尔尼还是跪了。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马戛尔尼一直不肯下跪,但一见皇上,天威所致,雷霆万钧,却让他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
不管是怎么回事,反正马戛尔尼此行的目的,跟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都告吹了。马戛尔尼不肯通融下跪,倒不是因为他的膝盖比较硬,而是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跟中国建立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跟中国的天下模式,格格不入。中国作为想当然的天下共主,怎么可能跟一个不知来历的外夷平起平坐?
后来,中英开战了;再后来,英国使节堂而皇之地来到了中国,进了紫禁城。尽管在晋见中国皇帝,递交国书的过程中,中国的宫廷大臣玩了无数的小把戏,好让洋鬼子在礼仪上低人一头,但是,洋人见皇帝的礼节,大体上就是三鞠躬。从同治开始,中国的皇帝,也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