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语文教材编排缺少梯度 教材编写须尊重“学科本位”

语文教材编排缺少梯度 教材编写须尊重“学科本位”

语文教材编排缺少梯度 教材编写须尊重“学科本位”
时间:2012/3/16 9:28:26  作者:苏军  来源:《文汇报》
61 教材编写须尊重“学科本位” 专家认为,语文也有难度系数,教学应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

近年来的教材编写,内容交叉宽泛有余,学科体系却味道弱化,加上一些学校片面理解学科整合,结果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课——语文课变成历史课,历史课变成音乐课,地理课变成影视课……有专家认为,教材编写应当尊重学科体系,只有首先自成一体,才能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交流,进而融为一体。

教母语是在教民族感情

于漪是著名的语文教师,对于母语教学的现状,她心存忧虑:“这些年语文的地位已经从所有课程中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五位,在一般的高中里,排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后面。”

“为什么语文这么没有地位?”于老师的分析十分中肯:“我觉得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小环境的原因;有教师、家长的责任,也有孩子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现在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重技能技巧,而对人的培养,对‘求学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关心。”

于漪认为,语言这一工具和它承载的文化、思想不可分割。在她看来,教母语,同时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母语教学中千万不能把语言文字看成是僵化的符号,不能如同外语教学中的“商业对话”训练。母语学习,从来就是一个民族对其后代的精神哺育。

语文教材编排缺少梯度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个基本功训练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应当有侧重;作文训练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也要有不同的重点。尽管如今各地的语文教材编得很有特色,但不管哪一种,普遍存在梯度不够的现象。

一些行家指出,语文教学没有梯度的问题,首先是教材带来的。以前的教材较注重梯度,由浅入深,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课文深浅的程度,知识点的安排,甚至练习的安排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则是主题牵动整个课程计划,教材基本上以主题划分,选文也按主题需要考虑,对语文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照顾得不够。“其实语文也有难度系数,也有教学的适应度问题,如果理解片面,就无法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

至于作文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是因为从小到大,作文的训练“太笼统”、“太随意”、“太简单”。一些语文教材,对作文训练形成不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违背写作规律,是一大原因。由于历年高考、中考语文试卷所出的作文题,都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或是看图作文,导致作文教学受到局限,学生只知道作文有记叙文和论说文、说明文的样式,不知道甚至不会写日常生活所要运用的“实际文体”。

有专家指出,除了“教学文体”与“实际文体”不对接,作文文体也出现了“分化”现象。有位语文教师说,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弄得学生作文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

字、词、句训练不过时

“现在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已习惯于从大处说语文、从高处讲课文,过度倚重课文在道德层面上的意义,而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内涵少有涉及,以至于语文课异化成了德育课,语文本身的味道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遣词造句的弱化”,浦东新区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对此直言不讳。

一些语文教师还指出,教材中对学生字、词、句的要求不是很具体,地位也不高,甚至出现了热衷于主题归纳、主题演绎,而轻视字、词、句辨别、释义等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倾向。“其实,字、词、句的释义和运用十分重要,不仅对明白达意具有奠基价值,而且对词语的扩充和丰富具有迁移作用。”语文教研员陈庭茂认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是从识字开始的,准确地了解字及其字义,对正确进行词汇组合具有先导的意义;而句作为文章的基本样式,是建立在词的基础上的。最近有人提出,即使到了高中,仍然有识字的需要,就证明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不少人认为现在学生能写好文章的不多,对此,新中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纪铨认为,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形式逻辑等基本语文知识的传授不到位,也是一大原因。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李锋说,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根本用不着像现在那么难,更不能随意肢解文章阅读,“如果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掌握基本功,能有300篇左右的古诗文和经典美文烂熟于心,这样的学生语文素养不可能不高。”.

TOP

教材修改不该患上“多动症”

教材修改不该患上“多动症”
时间:2012/3/16 9:19:54  作者:苏军  来源:《文汇报》
4 教材修改不该患上“多动症” 缺乏连续性、稳定性的课本对教学无益

尽管春季新学期是教材修改的“低谷期”,但最近有关教材修改的信息还是“波澜起伏”。教育部最近颁布了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教材修改将进入“旺盛期”。

教材修改,很是让人纠结——究竟宜“静”还是“动“,或者在“静”与“动”之间达到平衡,是教育行政决策者、教研部门探究者,尤其是教学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是:教材修改不该患上“多动症”。

“少”可能胜于“多”

教材修改,首先涉及一个“量”的问题。以语文教材为例,现在各年级的课本基本上处于“饱和型”,即编写者总是“满打满算”,生怕学生“吃得不多”。

进才北校副校长邢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前不久与台湾同行接触时发现,同处一个年级的语文教材,台湾一学期收入13篇文章,而我们的教材有30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本内容多,好像能让学生多学一些。但仔细算来,一个学期20周左右,掐头去尾,再加上复习考试,能真正用上的也就十几周,语文教材收入10多篇课文,显然数量比较恰当。邢春说:“关键是所收入的13篇课文,的确都属经典,耐读,充满语文的寻味。”在他看来,宁愿10多篇“教深教透”举一反三,也不愿多篇“蜻蜓点水”,毕竟质地远胜于数量。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首先要从教材“瘦身”做起。

“静”可能胜于“动”

教材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有经典的神圣。文章入教材不能“进进出出”,太随意。对这种说法,不少一线教师表示赞同。

而现在,教材犹如风中的一叶扁舟。去年,沪版初三语文教材变了。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并曾参加过语文教材审定的语文特级教师、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陆继椿,特地做了一番新旧对照,他说,与历年的微调不同,这次语文教材“变脸”很厉害。同是8个单元,新教材只保留了“爱情如歌”、“世间百态”和“忧乐天下”3个单元。原来的第一单元“大师风采”,换成了“生活文化”;第三单元“面对灾难”,换成了“走近鲁迅”;第四单元“散曲小唱”,换成了“步入书林”;第五单元“世间百态”改为“讲坛回响”,而“世间百态”下移为第六单元,原第六单元“艺术长廊”则被删去了;第七单元课文未变,但单元标题由“亭台楼阁”改为“忧乐天下”;第八单元“现当代小说选读”改为“明清小说选读”。

对这种大变,一些一线教师感到无奈。他们认为,课文的增减和“搬家”,可能是“与时俱进”,但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很难说一篇课文在这个学期教与放到下学期教,有多少质的区别和教的优劣。而老是在“进进出出”做文章的教材,很难成为经典。有的老师说,就是学生的《寒假作业》,七年未“变脸”也未必是坏事。

“不改”可能胜于“改写”

目前在教材修改上存有较大分歧的是,对收入的原文,要不要修改。

有教师说,记得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在选用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时,删去了文中“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对荷花的美妙而传神的比喻。其原因大概是怕学生读此句后引起不良联想,进而污染了莘莘学子那一颗颗单纯的心。今天的教材中,《荷塘月色》已经补上了那句在不少道学家眼中很是香艳的比喻,未见得学生读过后就“看见淫”了。

如今大段删除的现象依然盛行,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用的台湾作家杨子的《十八岁及其他》一文中,就删去了三个自然段。《十八岁及其他》是一位父亲写给刚满十八岁的儿子的一封信。除了谈自己对儿子“十八岁”的感受,作者还和儿子倾谈了“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恋爱”、“青春”这四个话题。不知编者出于何种原因,在编辑时删去了几段有关“恋爱”的文字。初读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课文可以避开恋爱的话题,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逃避不了的。怪不得有人说:“想找一篇对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的文字都不好找,可送上门来的这段辞美意丰的文字却被轻轻删去了”,让教者和读者都无奈。

“教材一旦确定下来,应当具有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保持教材的连续性、稳定性,对教师钻研教材,学生经典学习都有益处。 本报记者 苏军

(责任编辑:孙雪莹).

TOP

回复 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不是缺少梯度的问题。
教材就应该是名家名篇。可现在的语文教材,夹杂着大量作者不明来源不明的文章;一些科普性的说明文,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漏洞百出,让孩子笑掉大牙。语文教材就是地摊杂烩,毫无品味可言。.

TOP

来顶一下,语文的量太大,孩子都根本没有好好消化,囫囵吞枣,只是走过场。.

TOP

顶好贴

借这个平台,我想说说自己对语文教学环境的看法和畅想 。

(一)看法:目前的小学语文,注重写字,造句,以及阅读理解中的语文基础知识。作文的要求也是假、大、空、俗。孩子们在语文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学习基本知识太多,却感到枯燥无味。学语文没有带来愉悦和帮助。所谓语文的愉悦应该是认识字,可以读懂原来不会的东西;所谓帮助,可以抒发自己简单、纯粹的小小情怀。可是,事实上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这点乐趣被剥夺了。代之以写、反复写;背、反复背;甚至于出现全班50个学生,有31个学生捡到过皮夹子的好人好事。孩子们违背着生长规律,一个个都被催熟了。 再说语文老师通常都是班主任,兼管着众多的班级琐碎事务。压力很大。

(二)畅想:模仿语言学习,上来不是先教如何念,而是大量的听的学习规律,是否语文可以不要先教写,而应该是大量的认识和阅读。大量的认知和阅读,会涵盖“写”的内容,却没有“写”的枯燥。用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更多更好的美文,让他们其体会,感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以后,就可以代入简单的作文。只要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好。也不必都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字也不一定用写的,电脑上打得出、用得对就好。

对老师的要求也应该提高,语文老师一定要风趣,吸引得了孩子的注意力;要知识渊博,融通古今;要眼光独到,发现美好;最好还能宽容、理解一些,跟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写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已经不是畅想,而是在妄想。

[ 本帖最后由 heyinbao020226 于 2012-3-28 09:16 编辑 ].

TOP

回复 5楼heyinbao020226 的帖子

写得很好,给你送花。

你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可以拿来作为我们家长行动的标准。好孩子,自家养。在教育问题上,不妨学学范冰冰的豪气:我就是豪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