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lvyy2488
(......)
发表于 2008-10-20 22:35
只看此人
我是个怎样的小孩
无论成年人还是小孩,都会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是,成年人自我评价的比例大一些,通常会比较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从周围人,尤其是身边的家长、老师、好朋友,这些被称为“重要他人”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定自己是谁,是否具有价值。有研究表明,人们更加相信与自己亲近,或自认为是有权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的画差得老师都没办法给打分了
放学了,爸爸去接上一年级的儿子——小宇,发现他一脸的不高兴。儿子显得有些胆怯地问:“爸爸,是不是您说我话的画儿好就行了?”听了儿子的话,爸爸很敏感地意识到孩子心里一定有事,但没有直接点破 ,因为孩子可能会有戒心而不说。爸爸决定要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吃晚饭时,小宇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晚饭后,爸爸先是讲述了今天上班时一位同事闹出的笑话,接着故作不经意地问小宇,这一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小宇沉默了片刻,小声地说:“我的画儿画得太差了,老师都没办法给我打分了。” 说完,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倒是非常冷静,拿起小宇的画儿仔细地端详着,说:“画得还不错嘛,老师怎么会没给打分呢?”无意间,爸爸将画纸翻过来一看,在画纸背面的右下角有一个鲜红的“5”。小宇看见了立刻破涕为笑,高兴地说:“老师给我打分了,还是5分呢!看来,我还是能画好的!”
这时,爸爸马上抓住机会引导小宇。问他:“你觉得自己画画儿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小宇一脸迷惑地说:“我有时候觉得画得好,有时候又觉得画不好。” 爸爸又问:“什么时候能画好,什么时候又画不好呢?”小宇说:“我见过的,想得出来的就能画好;没见过的,想不出来的就画不好。”爸爸说:“现在,你还会一下子全部否定自己画画儿的能力吗?你有时画不好,不是因为你画画儿的能力不行,是因为你还不了解自己应该怎样来画。如果一时想象不出该画的东西怎么办呢?”这时,小宇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可以多观察和查有关的资料。”
这是个真实而细微的生活片段,但非常典型地显示出孩子在发展自我概念时的初级阶段,是完全依赖外界的评价来认定自己的。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就要及时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做出积极的反应。
你们不选我,我就自己戴上队干部符号
小艳是学校校报的小记者,她写的文章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爸爸对女儿更是欣赏有加,称她为“小才女”。过多的赞誉使小艳有些飘飘然,言行中流露出看不起身边同学的意思,觉得他们都太幼稚、没思想。高傲,使一些同学对她敬而远之,在班里小艳渐渐失去了大家的拥护。
学校改选大队干部,小艳认为自己为校报做了那么多工作,在全校也很有名气,一定能够当选大队干部。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她落选了。但是,她竟然自己戴上大队干部的符号,在班里进进出出,同学们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有的说她太狂妄,有的说她想当干部想疯了。小艳的爸爸却认为女儿很有个性,他同意小艳的看法,很多同学不投她的票是出于嫉妒。
任何一位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才华感到骄傲。但小艳的爸爸没有敏锐地发现女儿的一些错误认知,如周围同学都太幼稚、没思想,并且错误地强化了女儿对落选大队干部的的归因——认为是同学们出于嫉妒之心,没有引导女儿寻找自身的不足。爸爸对女儿的自我评价无疑是一个误导,使小艳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小明怎样就认定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小明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心中非常明确地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几个片段吧。
早晨起床后,小明主动帮助爸爸做早饭,爸爸夸赞他热爱劳动;
上课时,小明主动举手发言,并常常提出自己的观点,于是老师夸赞他勤于思考、善于学习。
放学后,小明来到生病的同学家里探望,并帮助补课,同学们知道后都赞扬他关心同学。
小明就是综合了大家在点点滴滴事件中对自己的评价,认定了自己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关心同学的人。
对于外界的评价,孩子们不是一个一个单独存放在头脑中的,而是通过归纳整合,综合几个方面的信息,得出自我概念,这表明孩子又长大了一大截。
从镜中看看我是谁
有人对十几岁的少男少女照镜子时的心理做过一番研究。
他们坐在镜子前,左右端详着自己的面容,同时还会在心里暗自评论一番,鼻梁够不够高,眼睛够不够大,自己是否美丽,是否会被别人喜欢。甚至还会再对着镜子演练一番,如何笑起来更加有魅力。所有这一切他们都是参照镜中的自己来进行的,因为他们深信镜子照出的影像。
他们还经常寻求那些能帮助他们弄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的“镜子”,这些“镜子”,就是生活中对他们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在他们中间,常会听到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你说,我这件事办得怎么样?”
外界的评价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形成自我概念,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了解、思考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自我概念的混乱带来行为上的混乱
晓枫生活的表面是平静的,但是由于从外界得到的评价好坏不一,常常使他陷入“我到底做的对还是错”、“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的矛盾和迷惑中。
有一次,晓枫走在回家的路上,和一个同学发生了口角。最后晓枫毫不留情地把那个同学推倒在地。。。。。。
回到家里,妈妈听了他的讲述后责备他:“怎么能和同学动手打架呢?你真野蛮!”可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儿子做得没错,被人欺负你,就该还手,这叫自卫,要不他下次还会欺负你。”
很显然,爸爸妈妈的道德观念截然相反,儿子该怎样认定自己的行为呢?是“野蛮”,还是在“自卫”?他茫然了。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样做,这使他的行为常常表现出好坏不定,充满矛盾。刚刚还积极参加学校大扫除的晓枫,一转身便把从自己班教室里扫出的垃圾,偷偷地堆到了其他班的卫生责任区。有的同学说晓枫是个两面派,做得好是装给老师看的。
晓枫的例子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慎言。无论是原则性的问题,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父母之间要达成一致,切不可互相矛盾;同时,尽可能就事论事,只对孩子的某个行为进行评说,并且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而不要轻易给孩子下一个“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的定义。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发展孩子客观、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极为重要。
给您提个醒:
家长的评价,在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您那里得到的评价是积极的,他便会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有能力的人,因而会喜欢和接纳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孩子从您那里得到的评价总是否定的,他便会觉得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讨厌自己,乃至自暴自弃。
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解读
1.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是人一生都在学习和思考的永恒话题。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其中的内涵,并从孩子幼小的时候就给予渗透和培养。以下是从八个方面来提示“自我发展”的内容和主题,供家长们参考。
(1) 自我观察。指发现、体察到自己的状态、意愿,对自己有所领悟洞察,也就是饭馆自我的能力,此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
(2) 自我探索。指透过自省、日记、人际互动、工作表现、他人回馈等方法,探讨“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以增加对自我了解的广度和深度。
(3) 自我开放。指能勇敢而真诚地面对自己,并愿意分享经历的事物与内心的经验,不防备别人,不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拓展自己的心理视野。
(4) 自我了解。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如何看自己、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等有充分的整合能力。使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主观我”、“社会我”、“理想我”三我平衡发展,减少冲突。
(5) 自我悦纳。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长处与局限,不会扭曲或自我欺骗,对自身有满意感,当别人描述自己的优、缺点时能坦然接受和面对。
(6) 自我认同。指通过各种活动(如交友、工作等)建立个人内在的同一性与联系性,对于自己的角色、能力、价值观、理想抱负有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不是混乱与迷惘,能发展出良好的自我认同,能拥有人生目标与价值系统,在行为与思想上更具有一致性。
(7) 自我肯定。沉稳坚定地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不退缩也不委屈自己,不必对别人大声咆哮和握紧拳头,能掌握自主权,争取表达心声的机会,为自己的权益进行合理的努力,能尊重自己且获得别人的尊重。
(8) 自我发现。充分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实践自己,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笃实光辉的境地。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重要他人
重要法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占优势,然后是教师,后期则是同辈群体的影响增大。
家长不妨从自身的经历去感悟“重要他人”对人一生的影响。而在孩子的一生中,您便是形成他性格特点、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的一位“重要他人”。在孩子的身上,总会有您的影子。无论是伤痛,还是快慰,都会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又会在某种情境下,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出它的影响作用。您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从孩子的言谈举止哦中,细细品味一下自己给予了孩子怎样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