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三思《阿凡达》

三思《阿凡达》

三思《阿凡达》
  
  ——腐朽殖民思想与高科技的障眼法
作者:阿来  <科幻世界>前主编 著名作家,藏族,前些年他的<尘埃落定>改编的电视剧使得沉寂多年的老宋佳得以重返荧屏,这也是刘威比较好的作品之一,我很喜欢这个作家的作品,他是为大众负责任的作家.
  
  1
  
  白种人仗着好马快枪,很快就深入到印第安人居住的美洲大陆深处了。至少在电影里,印第安人原来的生活是安详平和的。白种人要土地,要了土地上生长的还在土地下蕴藏的种种东西,却不把同为人类的印第安人视为同类,冷酷地大开杀戒。很多美国电影都是这样开始讲述征服新大陆故事的。
  
  外星故事《阿凡达》也是这样开始的。
  
  而且,故事一开始,熟悉好莱坞故事套子的观众就预感有一个“好白人”要觉悟了。只不过,这个“好白人”是一个瘫了下半身的前海军陆战队。一个瘫子在如此依凭于物质力量的世界中如何能推动这个故事的完成?能!因为这个时代是未来的科学时代。因为这部用了西部电影故事与人物关系套子的电影叫做科幻片。自己瘫了,但科学会派发给他一个替身,一个“阿凡达”,有野蛮人的身躯,野蛮人的力量,野蛮人的本能与反应,同时拥有文明人的感受与思路。这就是所谓故事套子所说的“悬念”与“张力”。
  
  故事就从“好白人”杰克从地球出发去外星处开始了。旅程要展示的无非是新奇与历险,和老的西部片一模一样。然后,他开始工作——以一个外星入侵者的身份,用一个高科技的替身作掩护,潜入了野蛮的土著人内部。然后,内心的良知被灵魂纯净崇高的野蛮土著所唤醒。于是,他要饱尝一个“背叛者”的内心煎熬了,并终于义无反顾——前提是自己一方展示出更多的贪婪与残酷,而单纯美好的土著人这一边,生命与家园被无情毁弃,这些无辜的人陷于恐惧,却并不确知最后苦难降临是一场怎样的末世景象。
  
  当然还要有爱情。
  
  从有印第安人如何被屠杀的电影故事以来,土著部落里就会有一个最美丽最聪慧的姑娘,爱上那个来自外部的人。爱上那个“好白人”。并使之好上加好。然后,他们两个人借助最伟大的爱情力量来拯救那个事实上已经陷于绝望的世界,使之起死回生。虽然在真正的历史场景中,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印第安文化更是万劫不复,只剩下马丘比丘之类的废墟在寒风中日日倾颓。
  
  但今天讨论的是电影,不是历史。所以还是说回电影吧。作为故事套子的电影,作为后殖民时代体现政治正确的电影当然还要展示土著人生存其中的美好自然,更要展示他们巫术般的自然信仰——在作为一部科幻电影的《阿凡达》里,在土著人那里,是一种万物有灵论(包含了所有植物与动物,都能彼此感应,彼此通灵,土著人的发辫就是一种信息传输导线),电影里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解释,那是一个在广大世界里互相联系(未明联系机理)的生物电场。“好白人”杰克首次出走的机缘,就是掩护科学家去做这种生物电场的测量。
  
  从西部电影开始,电影里的白人就被定义成了这样一种人:最船坚炮利,因此也最有力量的人,能犯下最重罪恶的人,同时也是最能自我醒悟的人。白人群体像一个生殖力无限的细胞不断裂变。只是这种裂变不符合遗传学:这个巨大细胞不断自我复制时,怎么能够不断把坏白人分出去,把好白人留下来?以至于白人最终是好的。也因为最终是好的,所以就永远是好的。电影里的最终也是一样。那些坏白人都咎由自取,被自己亲手点燃的火焰烧焦了,盲从的白人被发配回已经资源枯竭的地球故乡。好白人留下来,和那些通灵的土著人,通灵的树木花草,通灵的飞禽走兽,一起留在这个资源丰富的星球,拥有他们最优秀的公主,并以远远超过土著的眼界与智识领导他们。
  
  除了以科幻片的名义把美洲大陆西部的深山换成了要在飞船上睡六年觉才能到达的遥远外星,除了电脑特技制作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这真是一个很老很老的老故事。卡梅隆用3D技术把一个老套的故事弄得人眼花缭乱。
  
  就卡梅隆本人而言,相比于《终结者》与《真实的谎言》,这是一个退化中的卡梅隆。
  
  
  
  2
  
  大导演退化也是迟早的事,特别是在吾国,在吾国的文化诸界之中,进步看得少,退化的类型与情态,再不堪再不能入目的却都看见过,所以,看一个外国导演有限度的退化真是毫不惊诧。
  
  不止不惊诧,是有些惊喜——外国的名导演也有无话可说而勉强成篇的时候啊,也有宣传海报上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就写一部本该是艺术品的电影如何用一些复杂或并不太复杂的电脑技术,用很多很多的钱制造出来!这个时代的艺术最为有趣的特点就是,艺术史上起作用的那些因素——心灵的激荡、情感的沉潜、思想的深化、形式的美学——在这个消费社会不再灵验的时候,一念钱多钱多这句咒语,百分之百地就万事皆有可能了。
  
  不但艺术上诸般问题皆可从此获得解决方案,即便放到政治上去也差不多百试不爽。
  
  电影院内外,《阿凡达》的宣传海报上所列的就是卡导每部电影的全球票房数目。其实仅就科幻片而言,这部电影除了花的钱和花钱制作的那些特效,还不如早些年他导演的《异形2》有创新的冲动,有着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想法。
  
  电脑技术进入制作过程的这些年来,让多少腐朽的思想回到电影世界中来了啊!
  
  遥想当年,人还没有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依赖于视觉的刺激啊!看看在进化之路上被我们抛在身后的飞禽们吧,从视觉上来讲,它们在世界中运动的姿态比我们漂亮百倍千倍,为了爱情或者性欲,雄性们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如果柏拉图跑去对一只漂亮的雄鸟说,还要心灵美,还要诗,还要深沉的思想,鸟类哲学家一定会抗议:不对!惟有眼球,惟有视觉!这是鸟类艺术的口号。鸟类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的会场上一定悬挂着这样的标语:“把所有的眼球从眼眶里抓出来!”一个批评家会半公开地说出对这种艺术主张作直白的阐释:“就像色情片把生殖器从裤裆里抓出来。”
  
  既然是讨论一部科幻片,那就顺带说一点科学,鸟类所以如此依赖于视觉刺激,是因为脑子太小。而人的进化就是脑子一点一点变大。变大的结果就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再过份依赖于视觉的刺激。顺便说一句,早些年里,有些书商为了推销绘本和卡通书,就在宣称“读图时代”来临了。顺便说一句,早在人没有出现之前,早在书啊,影视啊这些东西还未出现时,整个动物界就一起进入了读图时代。
  
  电影里最漂亮生灵就是对鸟的模仿,而最高级的模仿,只能让“好白人”驯服的模仿就叫“魅影”,旗帜般鲜艳,比火烈鸟还鲜艳!
  
  看见一篇博文的标题,也是典型抓眼球时代的那种标题:《揭秘〈阿凡达〉背后的高科技》。想必出自精通IT技术的“潮人”吧。未来学家们,科学至上主义的信奉者们早就预言过,一个人有幸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种种妙境,但他们却没有预言过这个时代的艺术最终会在高技术的遮掩下,走上一条只靠视觉刺激感官的道路,同时也是思想与情感萎缩的道路。
  
  我自己在十多年前写过一篇小文章,叫做《科技时代的文学》,发表在一个不重要的报纸上,如今已经杳不可求了。我也是行文至此时突然想了起来,那篇文章也是作一种预告,说在这个时代,文学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炫技性的写作,因为技术时代自然会生成技术迷恋。现在看来,这话说错了,因为今天的文学已经没有什么技术,也就是没有什么艺术性的追求了。但当时那种忧虑却也不是毫无道理,就是技术泛滥的时候,心灵与情感的空间就会日渐萎缩了。文学走了一条抛弃前世积累的艺术经验的道路,到网络的无门槛的空间中去搞码字的平民狂欢节了。反倒是电影走上了曾担忧过的那种局面。
  
  让当年在美洲大陆上跃马横枪屠戳无忌的白人勇士们如入无人之境的故事是多么刺激啊,多么爽啊多么酷啊!况且这次他们不再骑着马,而是驾驭着更具科学时代美感的钢铁机器与飞行器,用威力比来复枪强大万倍的自动枪与导弹,与催泪瓦斯,与燃烧弹,制造出种种刺激人的声光效果,这一下就把我们迷狂得不行了。
  
  坏白人们痛痛快快地大开杀戒吧,显示力量吧,你们尽可以显示力量,道德上的内疚感有好白人替你们代偿。地球上的殖民时代结束了,但殖民时代的老思想老感觉可以保留下来,因为到外星的殖民时代还未到来。很多懂西方的人说得对,他们的宗教里有救赎的观念。这是外国人高明的地方。不像吾国大导演的大片,英雄杀人时一路砍瓜切菜般杀过去,再杀回来。穿着黄金甲杀人如收割铺陈着大片金黄色的菊花一般。反正梁山好汉黑旋风下江州劫法场时就这么一路杀过来杀成了英雄的。所以,中国观众从电影院出来,还能为站在弱者一边的“好白人”而唏嘘不已。不像武松血溅鸳鸯楼仇人也杀,端茶的侍女也杀,挑灯笼的小厮也杀。好快刀!杀人如砍瓜切菜一般!
  
  所以,外国导演能在充分演示了暴力后再用一点温情一点愧疚来感动我们。让我们不去想,在地球上已经臭不可闻的殖民主义为什么出了地球就可以借尸还魂。难道地球的基本伦理不应上升为宇宙的伦理?就像今天的地球上,某些利益集团的伦理不能成为全民的伦理,某些强大国家的伦理不能成为全地球的伦理。
  
  所以,卡梅隆这样的导演即便退化起来,也还有个底线,至少不会退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利益线下。即便是一部科幻片,仍然毫不犹豫地相信白种人既有科学又有良心,还拥有自动消除“坏白人”的自净的能力,并以此保持对于未来世界的领导权。不像前些时候看到我素来尊敬的《南方周末》报的文化版,对某国产大导演的采访,标题就很恐怖,气得人当时就要扔了报纸。不是怨导演,是不舒服我敬重的报纸大版登载这样的言论。准确的题目懒得去查了,大概意思不会错,说:文化大革命过去那么久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
  
  换成卡梅隆,退化归退化,打死也不敢在世人面前说类似的话。他不敢对斯皮尔伯格说,二战都过去多久了,还搞出奥玛哈海滩和犹太集中营那么多死人,弄得那么沉重干什么?就科幻电影来说,他不会因为用了那么多钱和那么多特技,就敢去糟蹋早年间的科幻电影《E.T》:“挖掘什么人性啊,累不累啊!外星人怎么有比地球人更高的智慧呢?多弄点特技,今天是娱乐时代了人民要轻松,要娱乐!”
  
  也许他会心里悄悄说,但不敢公开这么说。
  
  但我们敢!
  
  
  
  3
  
  《阿凡达》来了,人民币走了,去弥补物质贸易的逆差去了。
  
  《阿凡达》来了,央视都在文化新闻里替它作广告,最新一条说上海影院为了对付应接不暇的观众,票价要从150元涨到200元了。另一条央视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抗议美国对台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卸系统。
  
  这几天散步时从电影院附近路过,总遇到那种一脸茫然望着夜空,流露着对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向往神情的人。我知道他们多半刚从电影院出来,刚刚交出了那副架在鼻梁上相当沉重的3D专用眼镜。都是意犹未尽的表情。也许明天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当地报纸的娱乐版上找对这部电影的惊叹之词。
  
  ——那么炫的电脑技术!
  
  ——那么多亿的钱,还是美元!
  
  我想,大部分人出了影院,其实感到的就是一种被剥夺了感知力的茫然。除了那些新奇的视觉刺激,这部电影还能留下什么呢?科学万能?资本家或者操控国家机器的人才会失去同情与良知,而真正的科学家不会(想起了那个死在通灵树下的女科学家了吗)?但这些东西在过去的电影里已经说过很多了,在那些只花几百万就拍出来,就成为经典的片子里就已经说到无须再说了。于是,走出影院的人们脑子空荡荡的,中间窜飞着“魅影”和其它外星生物的魅影——电影里,他们被表述为本土,而来自地球的好白人与坏白人才被描述成外星人——但那不过是地球上关于种族问题政治正确的一个延伸。好白人这种外星人博得了土著酋长女儿的欢心,而且老酋长又在坏白人发动的战争中死去了。那这个好白人还不是土著的新国王?!
  
  没人想这些,视觉刺激把思索能力剥夺了。
  
  以至于第一天是被“震”昏的我们,第二天才从那些娱乐报刊上抄到说词:那么多科技!那么多美元!同志,美元都是不多钱的人们身上一点点挤出来汇聚起来的!那么多拿了宣传费来忽悠人的媒体,那么多被忽悠而忘了自己也要有一个脑子,而像傻瓜一样对着艺术呼喊我们要娱乐,要刺激的人,当然愿意掏钱,当然愿意捐钱出来共同制造更大的票房神话!
  
  想起了《2012》,此片在中国大卖据说是投合了国人膨胀中的民族主义,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因为青藏高原救世界。从佛教借一个关于生命与时间的说法,“劫”,原来这一劫之后人类的诺亚方舟是从中国西藏出发。民族主义者们多么高兴与自豪啊!看,好莱坞电影都不得不考虑中国观众的喜好了。但是,紧接着《阿凡达》来了,这一次的外星殖民可没中国人,甚至黄种人黑种人什么事了,让科学赋予超级能力的好殖民者与坏殖民者都是当年哥伦布们扬帆出海时那一种人。白皮肤蓝眼睛的人。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在小说中把他们称为“没皮肤的人”。如果再拍《阿凡达2》,你会发现,顺理成章的故事发展就是好白人成为那星球的实际领袖了。地球人获得新生以后,新的外星殖民又没别的人种什么事情了。但这一次,民族主义者为什么不愤怒了呢?不像拒进家乐福一样拒看一回?因为——
  
  我们除了是什么什么之外,我们同时还能是另外的什么什么,比如同时是高技术的迷恋者,只有迷恋高技术才能与时代同步!我们同时还是世界主义者,在地球人的生存面临挑战时,我们能和所有人种结成统一战线,去远征外星球,只要是地球人胜利我们就高兴,高欢呼!
  
  我们同时还喜欢钱,如果有时显得不喜欢,那是因为少,如果多,而且是很多很多,是数以亿计,而且还是美元的话,不让我们眼光放亮是极不人道主义的,不能体恤人心的柔弱的。
  
  所以,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回好多年前,还在藏区生活,内地的小姐们正在往那那些刚刚开发出歌舞厅和洗头房的地带进发,不久,当地就传开一个自我揶揄的段子,说小姐往家乡发电报召更多的姐妹前来淘金,电报很简短,六个字:人傻,钱多,速来。醒来后,我想,肯定好莱坞的大片导演们和电脑特技高手们也在这样传说着中国的市场。
  
  我想,好多年前,弄了好些戏说和武打片的香港人就是这么用粤语哄传这六个字一路北上的,现在,轮到好莱坞人用英语或者别的什么语这么哄传了。当然,他们还会加上两个字:嗄得(天哪)!
  
  说到这里,有人会以为我是一个反对外国电影的人了。对不起,我不是。我只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总是为这样的电影鼓噪不已。而当外国人真拍了好电影,我们的媒体却不声不响,公众也因此浑然不觉。那些需要看盗版碟才能看到的且不说了,就举这些年电影院公映过的为例吧。
  
  一部是法国的二战片《光荣岁月》。电影发行的那一年,我正好在法国农村旅行。那些一两千人的小镇上也到处张帖着这部电影的海报。几个阿拉伯男子,眼睛里是漠然而又坚定的神情,穿着法国军装在欧洲土地上搜索前进。回国后差不多一年,在一家电影院偶然看见这部电影也在我国上演。那天电影厅里只有三个人,后来也没有看到或听到有人或媒体谈论这部电影。那些阿拉伯人从当年还是从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贫穷的村庄里征召进入法国军队,一边领受着正宗法国人的歧视,一边为宗主国而战斗,在远离故乡的欧洲土地上。一个一个流血牺牲在反法西斯战场。
  
  当然,这个话题有点沉重。
  
  再一部,也是事先毫不知道,而在电影院偶然碰上的,这部电影《巴比塔》。也许这部电影知道的人稍多一点,就不重复它的内容了。当然,有关所谓全球化时代不同发展水准,不同文化背境的人群之间多么难于相互沟通,这个话题也过于沉重。
  
  还是请给我们网游一样又美,又暴力的,轻松还刺激的《阿凡达》吧。思想,还说什么思想?知道这是什么时代了?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也提供了一种警示,就是人有可能只剩下一副躯体,剩下的那些,灵魂啊情感啊思想啊,都由别人来装填。所以,在不同文化工具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阿凡达”。.

TOP

.

TOP

看“阿童木”我哭了,看“阿凡达”我没哭

看完电影我就觉得,外星人不就是印第安人+尾巴吗,不理解为什么会好评如潮。

画面很美,特技超炫,内容空洞,剧情老套。.

TOP

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平乏,没有信仰,没有安全感,
个人认为,精神世界的缺失,造成了这种局面
随便说说,轻拍砖.

TOP

我只是想看看传说中的IMAX 技术~.

TOP

没有看的欲望。倒是周末跟老公看了一场孔子,非常感动。.

TOP

很喜欢这个影评,写得真好,很共鸣。

喜欢这段,有意思:
“遥想当年,人还没有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依赖于视觉的刺激啊!看看在进化之路上被我们抛在身后的飞禽们吧,从视觉上来讲,它们在世界中运动的姿态比我们漂亮百倍千倍,为了爱情或者性欲,雄性们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如果柏拉图跑去对一只漂亮的雄鸟说,还要心灵美,还要诗,还要深沉的思想,鸟类哲学家一定会抗议:不对!惟有眼球,惟有视觉!这是鸟类艺术的口号。鸟类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的会场上一定悬挂着这样的标语:“把所有的眼球从眼眶里抓出来!”一个批评家会半公开地说出对这种艺术主张作直白的阐释:“就像色情片把生殖器从裤裆里抓出来。” ”

也特别认同对某国产大导演的采访的那段评论,因为我也看了那期报纸,不敢相信张艺谋能说出这种话,鄙视他!

前几天刚去看了《阿凡达》,两个人看了两百多块钱,出来我就说感觉不值这个钱呐。可能是事先听了太多说好的评价,所以看的时候不会特别激动了,而且3D的眼镜戴着并不舒服。

有人跟我惊叹过,这是一个创造出来的世界,动物、植物和语言。但看片的时候,我发现电影里所有的创造出来的生物,其实都可以从地球上生物中找到原型,加一些拼接和修改即可。电影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技术上的,能在技术上实现这部电影,确实还是不错的。朋友就一直认为卡梅隆是电影技术派的。

卡梅隆的片子我最喜欢的也是《终结者》和《真实谎言》,都看过好几遍。《终结者》带来的视觉冲突,比《阿凡达》更让我印象深刻。《真实谎言》在电影技术和喜剧剧情上完美结合,堪称好莱坞代表作。

在文化上,我和朋友共同认为,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更深邃,后者虽然没有刀枪剑炮,没有英雄美女,一个机器小男孩的寻母故事,悲得让我不敢看第二遍。《阿凡达》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外星球,讲的还地球人关心的那些事情:爱情、领土、所有权,《人工智能》却通过机器小男孩之口,问出那些平时不会去想的问题:什么是生命,什么灵魂。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26 15:41 编辑 ].

TOP

也喜欢胡豆妈妈的影评!
我是在看了韩寒的博客后动摇的,陪孩子他爸去看了一场,入场后不久,就开始昏睡,直到终场。还好,旁边也有一老兄也在睡,所以我就没太不好意思。
故事老套就不用说了,老的掉牙齿。

我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总是要拍这样的片子?他们内心真的是担忧人类的未来,还是借机抒发他们高度发达无路可走的恐慌?他们是想通过这种灾难片警醒世人,还是鼓励他们的国民更坚决的拿起武器保家为国?战争,已经成为他们维护和平的唯一手段,所有的斡旋几乎都是为自己拿出武器找个漂亮的借口。

基督教文化允许救赎,所以他们只管痛快地杀戮,最后只要忏悔就好了,就依然可以到天堂。不知道那些被杀的,没有信上帝的人上帝会不会也一并接走?

话语权?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在某些人手上了。以前,我们总是讲我们要有知情权,要知道事实是什么,现在事实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依然还是会被别人的话语所左右。因为事实太多,难辨真伪了,最后还得听所谓权威的话,当然总免不了被权威所愚弄。

那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他们向我们推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清醒而孤独如卢安克只是我们饭后的谈资,对吧?.

TOP

孔子 还没有看 学学中国文化.

TOP

写的不错就是有点偏激,就像很多人喜欢郭德刚,周立波一样,为什么喜欢,因为他们敢说。所以这个影评也会有很多人赞同。
花钱看电影干什么,娱乐,享受,想那么多干什么。看看自己身边看不到得,现实生活压力那么大,花了钱给自己一点美好得想象也没有什么不妥。至少告诉了大家奋斗了总会有所收获,也让大家要珍惜身边仅有的,我们地球真的越来越贫瘠了。不像那个麦兜响当当,说是儿童剧,要告诉孩子们,麦兜虽然努力了,可是最后还是没成功。.

TOP

引用:
原帖由 嘟嘟妈妈1 于 2010-1-27 23:06 发表 \"\"
写的不错就是有点偏激,就像很多人喜欢郭德刚,周立波一样,为什么喜欢,因为他们敢说。所以这个影评也会有很多人赞同。
花钱看电影干什么,娱乐,享受,想那么多干什么。看看自己身边看不到得,现实生活压力那么大 ...
呵呵, 嘟嘟妈。 LZ“入场后不久,就开始昏睡,直到终场。”,所以不能客观评价此影片也正常。说实话,评价一个导演十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起码需要认真地
看完整个作品。
【阿凡达】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登峰造极的电影技术、动人的爱情、 环保的主题,都让我很折服。 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当看到JACK终于征服飞龙坐骑, 涅提妮也驾驶她的飞龙和JACK一起在美轮美奂的哈利路亚山的上空自由驰骋。我心荡神驰,多么美丽的飞翔!
当看到爱娃显灵后, 参与战斗的飞鸟和地球人的飞机搏斗时,忽然感到作为鸟的山寨版, 飞机多么丑陋!自然的造化多么神奇!
当看到JACK成为魅影骑士后召集各部落时说的:我们要告诉他们, 他们不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要象疾风一样出发。 这块土地永远是我们的!我看到了正义之战中保卫自己家国的
决心和伟大情操。
我也被JACK向爱娃祈祷感动,他说:如果GRACE跟你在一起, 请你看看她的记忆。地球上什么都没有。 他们毁了地球, 还要毁了潘多拉。想必爱娃也被打动, 作为维护生态平衡的神,居然在关键的时候显灵,帮助钠美人, 赶走入侵者。如果认真看了这些情节, 还会觉得【阿凡达】只是视觉取胜, 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吗?
那怎样的片子才叫“有灵魂有思想”呢?

[ 本帖最后由 金牛猴宝 于 2010-1-28 13:52 编辑 ].

TOP

一片溢美之词之中,有这样一篇冷静的评论。难得!我欣赏阿来的清醒,但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他很深刻,但也因此太过多虑。

虽然我并不热爱特技和视觉效果,但有很多人热爱并享受。对大多数人来说,看电影是休息和娱乐。思想深刻的电影当然好,让人看完了能思考,有余味;但带来视觉享受的电影也未尝不好。

美国虽然已经很混合,但是核心仍然是基督教白人男性,所以美国电影里的英雄几乎都是男白人,可以把他理解为殖民主义,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现实的自然反映。就像中国电影,也不会外国人作主角?

我同意阿来说的故事老套,但是我觉得比中国电影好的是:至少有一种反省,对自身所属群体的反省,其中有好有坏,而不是一味说好。从另一个角度,你也能看到它对大公司商业利益、对强权的批评。正如有人的影评:《阿凡达——一次伟大的反拆迁斗争》。我看电影时没有想过白人如何,联想到的是中国目前的拆迁,商业利益加上政府的权力,活脱脱一个阿凡达的故事,只不过不在外星,而就在我们身边。

柠檬香所说“那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他们向我们推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指的是美国电影,我觉得不必多虑,导演可能还没想那么多呢。

我们话语权的确是被控制的,但不是美国电影。是什么,大家应该很清楚。.

TOP

引用:
原帖由 若辰 于 2010-1-28 13:19 发表 \"\"
一片溢美之词之中,有这样一篇冷静的评论。难得!我欣赏阿来的清醒,但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他很深刻,但也因此太过多虑。

虽然我并不热爱特技和视觉效果,但有很多人热爱并享受。对大多数人来说,看电影是休息 ...
呵呵,说得好。
美国电影也是属于“被控制”的范围, 这次【阿凡达】2D下档给【孔子】让道就是一例。
还有, 看电影, 强调“视觉享受”是正常的, 如果不追求“视觉享受”,只是追求“思想深刻”让人看完了能思考,有余味,看书更好。

[ 本帖最后由 金牛猴宝 于 2010-1-28 13:51 编辑 ].

TOP

没看。没有发言权.

TOP

为什么一切都要有大的意义,阿凡达也是商业片,让人开心就行,电影叫座就好,哪有这么多的思想,思想多的都没法成为商业片。.

TOP

没想这么多。

能够让小朋友坐得住,有不错的视觉享受就可以了。.

TOP

就是觉得画面很美.

TOP

和老公花了70大洋去看了这场电影,只是普通3D.  

说实话,进去之前我的期望不高的,美国大片看得多了,都是些高科技武器打打杀杀的场面,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不过这部“环保”大片,还真的让我有些意外的惊喜。画面实在是太精致太美了,降落伞似的树精灵种子,美轮美奂的圣母树,还有逼真的布满青苔的古树枝,绝对是高科技和完美创意的结合。

情节虽然简单,和印第安人的故事非常类似,但是其所宣扬的保护原生态,保护土地,尊重不同种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人对过往历史的一种反省。

对这部片子最深刻的感触还是导演和工作人员惊人的创造力,我很难想象经过中国传统教育的孩子们能想象出,制作出这样的画面。或许我过于片面,但是接触了这么多的中国式的教育方法,创新总是被高调的唱着,低调的实行,我实在是不敢报太大的期望了。

我的孩子,我该怎样才能保护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她已经开始会说天上的弯月亮像剪掉的小指甲,揉出来的小纸团象条小船了,可是我能做些什么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