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YOSI
(......)
发表于 2008-10-28 14:21
只看此人
转贴:正常化儿童心智成长的自然法则——工作法则
一、工作的法则
1、什么是工作
成人的工作就是通过劳动力、体力、智力来获得报酬。我们也希望通过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体力,获得最大的成果。如果我们工作的话,工作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工作的报酬,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儿童的工作却跟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所有的工作就是自我建构。儿童对结果丝毫不感兴趣,蒙特梭利说:只有儿童会把他最高的激情,全部的人格的力量完全的投入到自我的建构中去。只有儿童会这样。如果儿童不能把他全部的人格力量投入到自我建构中的话,儿童的成长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儿童放弃自我成长呢?儿童最高的恐惧是什么?是怕被遗弃。儿童最怕听到父母对他说“我不要你了”“你给我走”“我把你养活这么大”等等,对我们成人来说,为什么会这样脱口而出呢?除了我们被威胁过之外,他在潜意识里知道儿童最怕什么?所以他们会重复不断地说,这样的孩子就极其的没有安全感了。
我们把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称为工作。
2、当一个孩子从事一项活动,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能量完全通过这个活动而释放完全的话,儿童就会产生充分的满足感,儿童就会变得平静、安详。我们把这种孩子称为正常化的儿童。
正常化儿童的特征:
1、爱秩序、有秩序在行为和思维上都秩序化。
儿童就像电脑,极度的有秩序。秩序化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创造一个极度秩序化的社会。例如:有一篇文章上写的,一个中国人他到美国去以后,他的朋友的孩子,他就问“你怎么今天没去上学啊?”那个孩子说我们今天考试,然后他就说那你怎么没去啊?那个孩子说“你不知道我们学校,只要你妈妈证明你今天却实生病了,你就可以不去学校考试了,但是下次你考试的时候,补考卷子不改变”由此看出,美国人做事他绝对相信你是诚实的而不改变,而中国学生就去问别人,问完以后把那份卷子做完就不会有问题了。结果这个中国人发现,很多机构对待中国人的策略全变了,就是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按这套程序进行,换一套程序。就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诚信。而没有诚信的原因,就是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孩子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秩序被破坏了。越小的孩子秩序感就越强,儿童为什么要秩序化,因为儿童最早期的智能认为,因该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定位,定位以后他才能确定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这就是一个秩序。秩序化就是蒙特梭利孩子的最典型化的特点。
2、爱工作(与玩耍相比较)有明确的智力目标的活动。
一个正常化的儿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智能发展到了哪一步,他在练习和发展什么样的智能。不是正常化的儿童你就能知道他做这个事情是无聊,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一个成人,天天打麻将,你明显的就知道他的这个活动是无意义的,只不过他的心理有问题,他在用他的这个问题在做事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那些成功的人和那些状态比较差的人相比,你就能发现那些状态很差的人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在谈论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谈论好长时间,你就感觉到:怎么会这样呢?因此,我们就发现爱工作、智力目标清楚是很重要的。
3、自发的高度集中、专注力高,并具有明显的意志特征。
蒙特梭利的孩子都比较高度集中,在我们学校你就能发现:比如说早晨在做卷子,所有的孩子都在那交头接耳的说话,老师一读题突然之间全班安安静静的,就是说从一个状态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可能有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就转换过来了,这种状态是很了不起的。
4、独立工作、平静、满足、喜欢寂静并能沉浸在自己关注的事物中。
因为孩子有成功之后的喜悦感,才能在投入这个工作中找到快感。
蒙特梭利要求教具必须齐备,在我们学校有一种彩色串珠的教具,有一个架子上是10个珠子,有一个老师不知道,可能把珠子混起来了,盘子里就有11个珠子,有个孩子在操作时就不知道把这多出来的1个珠子放哪,就说“老师,没地方”“老师,没地方”因为每次他吃饭的时候老说“老师,没地方”,老师就说“待会儿吃饭的时候,老师会给你找地方的”他说“不是的,没地方啦!不是的,没地方啦!”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没地方啦,结果他把多余的那颗珠子塞鼻子里去了。他就是必须找个地方,这就是他的投入和按秩序。
5、超然于物质的拥有,拥有某一物质,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给儿童提供的发展。儿童是依靠拥有物质来发展智力的。
我们获得物质就是获得物质背后的智力,而不是物质本身。比如说有一位家长说,我特别羡慕xxx 的孩子,我的孩子拿上玩具,玩几天就扔了,要不就给你拆了。人家的孩子一样一样保存得好好的,这个家长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常的还不够,非得把他弄的歧变了才算,那种一样一样把东西珍惜得不得了的孩子就叫歧变了,他已经开始占有那个物质了。实际长大了以后在我们的身上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我们这种占有,实际是从童年就开始有了,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当孩子获得一种东西太艰难了,本来获得一种东西是为了获得这种东西背后的智力,因为获得这种东西太艰难了,把智力就忘掉了,把得到这种东西变成主要的了,这就是歧变了。而蒙特梭利正常的孩子就会超然于物质。儿童是靠拥有物质来发展智力的。
6、工作的动力来自于真实的选择,来自于对事物的探索而不仅仅出于好奇。
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或做事纯粹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这种就不叫真实的选择,也不叫对事物的探索,这样的人,做不了主要的事情,是因为他与真理偏离的太远了,如果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然那是在自我挣扎中,还没有超出自我。人如果长久的不真实了,他就会把不真实看成是真实了;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必须有几年会高度的要求自己真实,因为他必须发现真理存在在那里,如果他自己不真实的话,他就找不着这个东西,因为真实在这个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
7、宁静的驯服(宁静的顺从)。
这是蒙特梭利孩子的典型特征。蒙特梭利的孩子有这么几个过程,一
个是相结合的意愿,相服从发展到对事物、事态氛围的把握和服从,最后发展到对真理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建设性发展的顺从。就是说一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他会顺从,因为是他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你让他做的时候他就会格外的顺从,当这个事情过去之后,这个孩子就会把握环境了。在我们学校我发现一个秘密,当一个孩子发现这个问题是这个老师身上致命的问题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不会找这个老师,当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就会说“老师的这个弱点是不可改变的”知道这是什么含义吗?就是这个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所以他不会出来做。一个孩子什么时候能明白这个道理呢?5岁,一个5岁的孩子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情绝对是愚蠢的,蒙特梭利的孩子就能做到这一点,他就会想一个办法不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是不可以的,他知道对真理的顺从,对事态的顺从。所以我们说对真理的把握、对事态的把握,一个人应该有这个智慧。
8、自律,具备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能够自我约束。
有一次其他省市的朋友来我们学校参观,我们学校有两个孩子在那做数学题,是那种递加的题,有两个老师看见后对那两个孩子说“你们做错了”,然后就问我,我看了半天,我也没搞清楚,然后那两个老师又说“你们做错了”,我就观察我们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看着那两个老师特别坚定没有一点犹豫的说“不!我没有错”后来我把他们老师叫来,他们老师看完以后就说“他们没有做错”,那两个老师看了看说“噢!是我们给人家孩子讲错了” 后来那两个老师对我说,这两个孩子怎么就那么坚定呢,如果是大人的话也会疑惑的,心里还会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学校的孩子就会明确地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判断,然后告诉你结果,他决不会看你的脸色,你说对就对,你说错就错,这一点特别的明确。这样的判断能力,一定是在自由中建构的。如果你每天给他教,他就会认为知识是掌握在你那,你就是那个知识的判断者,这样的能力就丧失了,而这样的能力就是科学家的能力。
9、人格上表现出独立性和意志,在各种环境和事物中都能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学校吸纳了一个在传统学校教了六年的小学老师,我就发现他身上有一个问题就是被动,他遇到问题从来不知道想办法把他解决,永远都在那说理由。我发现蒙特梭利的孩子,都能表现出对问题积极解决的办法,我的孩子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的。他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甚至还有创造性。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去游泳,游完后救生圈不是要放气吗,放气的方法,很多人都是捏着出气口,很快有个孩子就跑掉了,一会儿拿了一大把吸管,一个上面插一个,一会儿就把气放完了,他没有给任何人说,他自己就去把这个事情办完了。这就表现出孩子的自律,表现出孩子在意志上、人格上的独立,表现出孩子在环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0、主动并能乐意帮助他人,同情并乐意接纳其他人的社会观点。
这种品质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一部分,蒙特梭利的孩子帮助别人,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比如:蒙特梭利的孩子在操作教具时,旁边的孩子他绝不会说“你因该这样,你错了”,绝不会,这就是蒙特梭利和传统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差别,不管这个孩子怎么操作错了,只要他不对你说“我需要帮助”,旁边的孩子就会一声都不吭的坐在那,而传统学校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不停的在旁边说“你因该这样做,你做的不对”急不可待的要帮助这个孩子,而蒙特梭利的孩子会在旁边看,直到看到这个孩子,脸上的表情出现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才去帮助他,这个是非常的明显,蒙特梭利的孩子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你。
11、自我意识建构的非常好,个性特征非常显著。
一个人自我意识建构的好之后才能知道别人的好,人跟人是有界限的,自我不能跟别人混同起来,如果自我跟别人混同起来人也会出毛病。马斯洛的观点就是人的成长就是为了建构自我。还有就是个性特点特别显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举例说明: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派”的故事)
人类的高贵就在于个性,你跟别人一样你就不高贵了,你区别于他人才能表现出你的高贵,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这一点上。
12、平等、权力、责任、尊严的意识清晰,因此,能同伙伴形成和谐、有规则、愉快的合作关系。
在权力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才可能产生责任,如果没有权力意识的话,孩子就不会产生责任,权力之中滋生的一定是责任。儿童拥有很多权力在学校是很清晰的,儿童拥有到处走动的权力,儿童拥有发展的权力,孩子就会明确权力非常的重要,不是拥有权力你就能干什么,而是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你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实际是一个明确的责任感的问题,而不是权力本身的问题。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不给孩子权力的话,孩子的责任心就会很小。
13、生命状态敏锐,体察能力较高。
心理学说:当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的很好,物质状态建立的很好,再下一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就是尊严的需求。我们为什么没有尊严的需求就是因为上面两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说:我经常在银川买东西,有时候我看到一个非常贵的东西的时候,营业员以为我买不起一把把那个东西抢过去说“这个东西二千多呢噢”,他那种不尊重你就达到了很高。如果你到广州去你就会发现他对待你的态度,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都是一样的,而这个地方的穷人富人你搞不清楚看不出来,他已经达到了人对心理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生命的感觉特别的重要。而蒙氏孩子这种高的生命状态一定是要获得爱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