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转帖]孩子,我怎么说你才肯听?

[转帖]孩子,我怎么说你才肯听?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是什么阻碍了亲子沟通?这两天,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的家长们收到学校自编的一套教材,这套教材给家长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这份名为《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困惑疏解》的教材来自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的一份调查结论,该调查选择了福州市区3所市属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家庭2000户,收回有效问卷1664份。调
查的主要问题是家庭亲子沟通现状,如沟通话题、沟通时机、沟通方式、沟通困难等;家长家庭教育的困惑;开展家长家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份问卷调查的汇总、分析,表明目前有四大“病症”困扰着家庭沟通。

  本报特别连线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以及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何少颖教授,给这四大“病症”开处方,解答家长心中的困惑。

  病症一

  “撬”不开孩子的嘴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的女生,每天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的唠叨:“快起床!”紧接着,“快刷牙”、“快吃饭”……有一天,她主动和妈妈说,今天的作业好多啊,妈妈说:“那你吃完饭赶紧做作业去,不许看电视。”这名女生告诉老师,每天听着妈妈不停地要求,都烦死了。久而久之,她不爱和妈妈说话,妈妈也想不通,为什么女儿宁愿写日记,也不愿和妈妈聊天。

  数据:问卷分析显示,在回答“平时孩子和你之间沟通吗”时,65.9%的家长表示“经常沟通”,31.4%的家长与孩子只做“偶尔沟通”,还有2.7%表示彼此“从不沟通”。

  妙方

  别做“救火式”沟通

  何少颖教授:案例中,问题在父母身上,很多父母平时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纯粹只是如日常生活中“多吃饭”、“快做作业”等的交往。这种交往不能带来孩子情感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抚慰。到孩子有问题才想到与孩子沟通,这种“救火式”沟通没能起效,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对父母封上了那道沟通的门,再 “撬”开孩子的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病症二

  孩子小不听道理

  案例: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女孩爱哭,每天早上到了校门口总是不愿意进校门。妈妈于是哄她说:“宝宝,你要去上学啊,去上学才能学到知识,考上大学,以后找份好工作。”孩子哭个不停,妈妈于是感叹:“这么小的孩子,根本没办法和她沟通。”

  数据:调查显示,23.1%的家长认为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孩子太小,讲不清道理”。

  妙方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何少颖教授: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家长应该降低平台,所谓“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要求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动不动摆大道理,提倡在游戏中与孩子沟通,并要注意多用儿童语言与孩子沟通。

  病症三

  孩子大了不听话

  案例:小林读小学五年级,今年9月份,学校推出竞选班干部活动,参加竞选的同学要准备竞选演说。小林平时表现不错,妈妈就鼓励他去参加。但是他却说,老师想吸收他参加华罗庚数学兴趣组,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去数学兴趣班。妈妈建议他,可以两样都报名。但他却表示那样太累,无法顾及。一次谈话谈不拢,两次谈话还谈不拢。妈妈就有疑问了:怎么孩子不听我的话了?

  数据:调查显示,46.1%的家长认为沟通的困难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到了高年级,由于双方意见的分歧,家长孩子常常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沟通越发困难。

  妙方

  给孩子作主机会

  “知心姐姐”卢勤:“凡事有方圆”,我认为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父母要拿好主意,不能随便顺从孩子,“方”的东西不能改变,但是一些“圆”的东西却可以在商量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凡事要与他商量,不要强迫他去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听听他的理由和想法。

  何少颖教授: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应该是件可喜的事,这是他迈向成熟的第一步,有了独立性意识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有时候不仅要自己作主,同时还喜欢叫板父母的意见,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引导得好,不见得是件坏事。如果父母还经常想用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想法,反而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长大后形成依赖性强、优柔寡断的性格。记得,如果孩子说得在理,不妨让他自己做决定。

  病症四

  沟通后关系更紧张

  案例: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放学回家后,主动和妈妈聊天,言语间表示很赞赏同行的一名男孩。妈妈一听,立即告诉她,以后不准再和那男生讲话,放学后也不要一起回家。这么一说,女儿不乐意了,她告诉老师说,她和妈妈说那男孩的好,又不代表自己想和那男孩怎么样,妈妈那样不信任她,实在太伤她的心。因为这件事,女孩好几天不和妈妈说话,心里也很恨妈妈。

  数据: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问卷显示,与孩子沟通后,61.4%的家长感到愉悦宽松,表明沟通取得成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成效。但也有不少的家长在沟通之后反而感到无奈(占14.2%)、紧张(占4.2%)、困难(占6.9%)、不好说(占13.2%)。

  妙方

  掌握有效沟通方法

  何少颖教授:只有有效的沟通之后才能让沟通双方得到一种愉悦的心情,满足双方情感上的需求。但是沟通之后反而出现关系恶化,很明显,这是一种无效沟通,甚至是负面沟通。
   
   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学习沟通的方式方法、语言等,找到适合与孩子进行最好沟通的方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