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不能把苹果教成梨
作者:杨 眉
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我曾当过乡村教师。初为人师的时候,满怀激情与理想,总想让全班学生都有同样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后来到大学当老师,也曾经想方设法要让全班学生有同样的理解水平和成长速度,结果都是备感受挫。
碰了无数次壁以后,才渐渐发现一个事实: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在黑暗中的摸索使我终于明白,作为老师,我不仅没有必要把苹果教成梨,而且我也完全没有可能把苹果教成梨。
这里的苹果和梨的比喻,指的是自然加于每个人身上的指印:基因。这个指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有自己的节奏或说是显露的时间。
从那以后,我不再自责;也是从那以后,我开始懂得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发展速度,并开始真正理解并实践“因材施教”。
如果这本《自然的指印——遗传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能够早点被介绍进中国,那么我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啊。
今天读这本书,有很多经验被验证的快乐,也有很多自己竟然走了那么多弯路的遗憾与感叹。
基因是基础,是苹果就长不成梨,环境多么合适都不行。而环境之于基因的关系,是帮助或者抑制基因的表达。帮助的例子好理解:苹果遇上了适合苹果的土壤和肥料,孩子碰上了好父母,学生遇到了好老师。环境的抑制则比如:苹果遇到的是适合种梨的土壤。而极端的环境抑制就如作者所做的比喻:“我们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明了环境的影响力:环境有最后的决定权,任何一颗子弹,都可以完结先天开始的一切。”不那么极端的抑制则如:父母硬要喜欢艺术的孩子去学经济,老师硬是要求没有抽象思维天赋的学生在数学上得优。
一个好老师能够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小的代价帮助一个“苹果”成为一个“苹果”;同样,也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小的代价去帮助一个“梨”成为一个“梨”。
老师是学生最重要的环境。老师无法改变自然的指印,能够做的就是协助自然,让自然的指印以最完满的方式显现。
父母的责任也一样,是要能够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小的代价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他能够成为的苹果或者梨或者橘子……
电影《料理鼠王》里的那个鼠爸爸发现自己孩子Remy的嗅觉天赋后,立刻给孩子重新分配任务:让Remy专门负责鉴别从垃圾中捡来的食物有毒与否。这就是“因材施用”,这就是不让苹果去做梨。
有一年到台湾参加一个会议,宴会中旁边坐着一位以色列的大学校长。交谈中他说到,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我以为他只有一个女儿,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就猜想他一定更爱他的女儿。于是我问:你只有一个女儿,你是不是最爱你的女儿?
他回答我:“不,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爱他们。”
这个回答让我很震撼: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我用不一样的方式爱他们!
这应该就是最真诚的爱吧,没有任何理由,只因为他们是不一样的人,所以,就一定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爱他们!
这个世界虽然无比的大,但是,却没有两个人会完全相同,正因此,我们就要珍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苹果和梨,还有桃子、香蕉和橘子,等等一切。我们还要用苹果喜爱的方式去爱苹果,用梨喜欢的方式去爱梨。
而现行教育所做的恰恰相反,是要努力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这个社会最流行的苹果或者梨。于是,受挫的以及要付出代价的就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家长和社会。
现在的很多父母也一样,一定要让苹果去做梨,或者一定要让梨去做苹果。只要这个社会流行什么,他们就会要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不论孩子和自己要付出多少代价,都在所不惜。
而这种一定要违背大自然指印的意志,最终总是以成人的失败而告终。
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苹果教成梨。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先要努力观察自己的学生或孩子,看他们是苹果还是梨,然后就是尊重自然的旨意和节律,尽一切力量为他们创造成为苹果或梨的条件——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人类的知识和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指引学生和孩子,让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去实现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做最好的苹果或梨中的一个!
(作者单位系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news/2008/1029/692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