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3/16 9:28:26 作者:苏军 来源:《文汇报》
33 教材编写须尊重“学科本位” 专家认为,语文也有难度系数,教学应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
近年来的教材编写,内容交叉宽泛有余,学科体系却味道弱化,加上一些学校片面理解学科整合,结果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课——语文课变成历史课,历史课变成音乐课,地理课变成影视课……有专家认为,教材编写应当尊重学科体系,只有首先自成一体,才能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交流,进而融为一体。
教母语是在教民族感情
于漪是著名的语文教师,对于母语教学的现状,她心存忧虑:“这些年语文的地位已经从所有课程中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五位,在一般的高中里,排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后面。”
“为什么语文这么没有地位?”于老师的分析十分中肯:“我觉得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小环境的原因;有教师、家长的责任,也有孩子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现在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重技能技巧,而对人的培养,对‘求学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关心。”
于漪认为,语言这一工具和它承载的文化、思想不可分割。在她看来,教母语,同时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母语教学中千万不能把语言文字看成是僵化的符号,不能如同外语教学中的“商业对话”训练。母语学习,从来就是一个民族对其后代的精神哺育。
语文教材编排缺少梯度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个基本功训练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应当有侧重;作文训练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也要有不同的重点。尽管如今各地的语文教材编得很有特色,但不管哪一种,普遍存在梯度不够的现象。
一些行家指出,语文教学没有梯度的问题,首先是教材带来的。以前的教材较注重梯度,由浅入深,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课文深浅的程度,知识点的安排,甚至练习的安排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则是主题牵动整个课程计划,教材基本上以主题划分,选文也按主题需要考虑,对语文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照顾得不够。“其实语文也有难度系数,也有教学的适应度问题,如果理解片面,就无法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
至于作文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是因为从小到大,作文的训练“太笼统”、“太随意”、“太简单”。一些语文教材,对作文训练形成不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违背写作规律,是一大原因。由于历年高考、中考语文试卷所出的作文题,都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或是看图作文,导致作文教学受到局限,学生只知道作文有记叙文和论说文、说明文的样式,不知道甚至不会写日常生活所要运用的“实际文体”。
有专家指出,除了“教学文体”与“实际文体”不对接,作文文体也出现了“分化”现象。有位语文教师说,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弄得学生作文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
字、词、句训练不过时
“现在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已习惯于从大处说语文、从高处讲课文,过度倚重课文在道德层面上的意义,而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内涵少有涉及,以至于语文课异化成了德育课,语文本身的味道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遣词造句的弱化”,浦东新区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对此直言不讳。
一些语文教师还指出,教材中对学生字、词、句的要求不是很具体,地位也不高,甚至出现了热衷于主题归纳、主题演绎,而轻视字、词、句辨别、释义等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倾向。“其实,字、词、句的释义和运用十分重要,不仅对明白达意具有奠基价值,而且对词语的扩充和丰富具有迁移作用。”语文教研员陈庭茂认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是从识字开始的,准确地了解字及其字义,对正确进行词汇组合具有先导的意义;而句作为文章的基本样式,是建立在词的基础上的。最近有人提出,即使到了高中,仍然有识字的需要,就证明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不少人认为现在学生能写好文章的不多,对此,新中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纪铨认为,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形式逻辑等基本语文知识的传授不到位,也是一大原因。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李锋说,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根本用不着像现在那么难,更不能随意肢解文章阅读,“如果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掌握基本功,能有300篇左右的古诗文和经典美文烂熟于心,这样的学生语文素养不可能不高。”
http://www.shedunews.com/web/TDisp_4201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