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世界各国小学生课外作业

世界各国小学生课外作业

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课外 作业,又称家庭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小学生的课外 作业问题,我们试对各国的现状及相关研究作以分析。

    一

    小学生课外作业现状的分析,这里主要以课外作业的量作为考察依据。以美国为例,本世纪美国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量就经历了三起三伏。在1900—1910、1930—1940、1979—1980这三十年 间,教师和家长联合,一致地谴责课外作业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弊害,在舆论的要求下,课外作业被大量削 减。然而,当作业削减、分数下降时,人们又开始要求加大作业量。本世纪,全美又有两次要求增加作业量的 呼吁。一次是1957年“卫星危机”之后,为赶上苏联,决心大抓教育质量;另一次是1983年,美国人 意识到本国基础教育质量的薄弱,决心拯救教育。在这两个阶段,课外作业量又开始被加大。作业量的这种起 伏变化在其它的国家也都发生过。但是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来看,这种变化都不偏离其本国原有的状况,不影 响世界范围内的比较。

    以作业量为依据,我们可将世界各国的现状分为二类。一类是课外作业量偏大的国家;另一类是课外作业 偏少的国家。

    课外作业量偏大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新加坡、伊朗、菲律宾、日本。这些国家小学生作业时间更长,每天作业量在1小时以上。从我国来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课外作业是过重课业负 担的主要部分。据上海市1995年第二季度对全市8622名小学生及学生家长,对1236名小学教师进 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9%的小学生经常回家后还要做家庭作业。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为 1小时34分钟,其中一、二年级回家作业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26分钟,五年级回家作业的平均时间为1小 时43分钟。这里尚不包括小学生在校完成的作业。再以新加坡为例,据1983年“国际儿童调查”,98 %的新加坡儿童每天回家后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完成课外作业。从时间上看,作业时间达 到2小时以上的有34%,平均每天在家做作业的时间为1小时35分钟左右。其它国家的情况也如此,伊朗 的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儿童多至40%。

    如此大的作业量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据上海市的调查:小学一年级睡眠不足的学生 为44.4%,二年级为44.2%,三年级为48.5%,四年级为52.9%,五年级为58.7%。有 1/3的小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学习很累,有27.7%的学生对做作业表示出被动心态,6.9%的学生对做作业感到苦恼,3%的学生厌烦做作业。在日本,由于考试竞争的压力、学习任务的繁重,许多小学生 都产生了厌学心理,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据“平成六年学校保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儿童严重 近视的人数逐年增加,由1991年的4.9%增加为1996年的5.9%。

    与上述情况相反,在美国、英国、西班牙、土耳其、法国等欧美国家,小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间量在1个 小时以下。从“国际儿童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儿童每天在家做作业的时间平均为52分钟,11%的 儿童作业时间为1小时以上,作业时间达2小时及2小时以上的儿童仅占14%。在英国,虽然有一部分私立 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在校做作业,但从总体看,英国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仍低于或不超过美国。这就与中国、新 加坡等作业量偏大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美大部分儿童集中在小作业量的时间区,而我国、新加坡等国 家大部分儿童集中于大作业量的时间区。

    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于不给小学生留作业。比如,1984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废除给小学生留课外作业的制度,违反这一禁令者,无论教师、家长或学生都将受到指控。1985年,土耳其政府也宣布禁止给 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家长揭发违反此项规定的教师。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存在二种不同的倾向。在比较中可以发现,作业量大的国家 多集中于亚洲,而作业量偏少的国家则在欧美。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它在深层次上与 各国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主要表现在:

    1、在文化传统上,东方人把读书看作是最高尚、最神圣的事情,“科举正途”、“学而优则仕”、“万 般皆下品,惟为读书高”等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获得知识成为提高社会地位,获得荣华富贵的途径。而 西方人并不认为读书有改变命运的作用,在西方获得财富才能提高阶层地位,拥有名誉和仕途。

    2、在教育思想上,亚洲教育一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学生到学校中学习就是为了掌握学科知识,学 生为知识所控制,没有主动权。而在欧美,由于本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人们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与和谐发展。

    3、在社会就业体制上,现代教育促进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功能在亚洲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日本等 东方国家被称为“学历社会”,儿童通过一系列的考试竞争,跻身名牌大学,获得高学历,就会取得较好的职 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英国学者伊曼称日本这种社会制度为“人的第二次出生”。第一次是自然性出生, 世界各国的儿童没有任何差别,第二次是社会性出生,通过考试竞争,一个人可以重新确定他的社会地位。这 位学者认为,在英国没有“第二次出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就由其自然性出生所决定,英国的社会阶层比较 固定。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成为一个人很普通的经历,就业主要依靠个人的能力,而不是文凭。

    综上所述,不同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使得世界各国在课外作业的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业量的差异以 及本国内部出现的作业量左右摇摆现象,暴露出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数量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 ,在布置课外作业的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各国也普遍存在问题。如在英国,存在着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大多数质量低下,教师没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的情况。希腊政府发表通告指出:学校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难度大 ,目的不明确,缺乏吸引力,侵占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在我国也存在着作业内容大量重复,作业形式单调 枯燥,作业方式简单机械,甚至出现惩罚性作业的现象。作业数量与质量方面的种种问题,激发人们对小学生 课外作业问题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二

    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相对于教学论的其它领域,其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研究的类型上,各国的 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定性研究,另一类为定量研究。

    (一)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课外作业的意义、课外作业过重的归因及解决课外作业过重的措施。目 前,我国的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在作业意义问题上,以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研究为代表,他指出:家庭作业显然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 解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次,能提高学习技能,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地点限制的;此 外,能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具有非智力因素的好处;最后,可以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

    在归因问题上,我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北京市 教科所的陶文中认为主要是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传 统教育观念影响等诸因素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上海市教科所的顾志跃则从“社会的思想观念”、“宏观教 育结构”、“办学体制与学校质量”、“招生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控”、“教育大纲与教材” 、“教学过程”、“教育评价”八大方面系统分析了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还从上述各 方面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

    总之,定性研究我国探讨较多,而且初步形成了较系统、较全面的理论认识。

    (二)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与实验两种方法来进行的。

    1、调查。目前主要集中于下列问题:课外作业的现状;过重的课外作业对小学生发育、发展所产生的影 响;家长对孩子课外作业的态度;课外作业的适宜数量。

    在家长态度问题上,1961年和1974年德国做过二次对比性调查,第一次调查表明家庭作业普遍受 到肯定,有45%的学生家长认为家庭作业是“绝对必要的”,有5%的人认为是“有用的”。而1974年 凯克等人所作的调查显示:肯定家庭作业的人大大减少,只有20%的学生家长认为是绝对必要的。母亲愿意 帮助孩子做作业的人数也由61年的81%减少到了53%。在我国也有类似的调查。上海市的一项调查结果 显示,64%的小学生家长认为“当前他们的孩子学业负担正好合适”,25.1%的家长认为学生“负担过 重,却是必要的”,只有6.6%的家长认为“学生负担很重,不利于身心发展”。在这种家长高期望、高宽 容的心理状态下,有56.5%的学生家长在学校作业外,另给孩子增加习题,其中一年级家长有62.6%常给孩子增加习题。

    在作业的适宜数量上,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综合了美国关于家庭作业时间与成绩水平之间相关的研究, 指出:对于小学3至5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量与成绩之间的相关几乎为零:对于5至9年级学生其相关为+ 0.09,而对高中生而言,则为+0.25。在作业时间与成绩水平的关系图上,小学生的进步曲线是平稳 的。这表明,家庭作业量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无显著影响,也不存在作业的适宜量问题。

    2、实验。实验方法的运用以美国、德国为代表,尽管两国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上存在许多不同,但在研究 范围上都集中于下列课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课外作业的内容与结构;课外作业的反馈策略。

    在作业的效用上,主要研究课外作业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此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都倾 向于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无显著的影响。1989年哈里斯.库帕综合了美国75年来的研究,得出结 论为: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对于初中及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作业的内容与结构上,美国新近的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其内容和结构应视学生的能力 而异,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在作业的反馈上,美国奥斯汀于1974年、1976年先后做了二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比较了教师对家 庭作业全部评分组与对半数作业评分的学生组之间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别。结果表明,二组学生的成绩无任何差 别。第二次实验是比较评分且给评语组与评分但不给评语组在成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前组与后组无显著性 的差异。这二项实验似乎都表明:教师对作业评分,写评语是没有效用的。

    从世界范围看,对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在逐步走向全面化与科学化, 研究的课题也开始逐步深入。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各国的研究成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各国的文化、制度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小学 生课外作业的研究,在许多课题上其结论都适用于本国特定的情况,比如课业过重的归因及解决等定性研究就 应具有本国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许多研究成果都不能盲目采用,应有针对性地加以甄别。例如,作业的效用及 适宜量的问题,美国的教育制度、作业内容、作业方式、考试方法等都与我国不同,因此,就不能将美国研究 的结论——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无显著影响,简单地套用在我国。

    2、定量研究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的成果应是能切实地指 导实践,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必须对许多课题进行相应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然而目前世 界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重视定量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其它国家,如我国热衷于定性的理论分析与 概括,在定量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上还极其缺乏。

    3、实验方法还不够完善。实验研究必须具有科学性,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然而目前的实验研究还存在 许多方法上的问题。主要有:①无关因子失控。许多实验的封闭度低,出现了无关因子干扰实验结果的现象。比如,作业有效性的实验中,在二组学生存在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差异的情况下,比较作业组与无作业组在 学习成绩上的差别。这里,能力、知识基础成为干扰“学习成绩”变化的影响因子。②实验周期短。在反馈实 验中,反馈方法更直接地影响学生作业的动机、态度、自信心等内部动力机制,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很缓慢, 很间接。实验中测查反馈方法对成绩的影响就应该进行长周期的实验,而以七个星期的实验就作出无任何影响 的结论显然是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的。

    总之,目前世界各国的现状及研究都表明了,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以使实 践中的作业环节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切实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