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东方之子》节目也曾经访问过邓亚萍,问:“你怎么会每次都获得冠军呢?”邓亚萍举起一个大拇指说:“我自信。”可见,自信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拥有自信的孩子,乐观、开朗、果断;敢于尝试新鲜的事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向困难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和谐的外部氛围,唤起自信心。
要想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使孩子充满自信心,温馨典雅、民主和谐的外部育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莱伯特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而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人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中。”为此,学校应为学生营造幽雅、整洁、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在这育人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室中也应注重文化氛围的建设:保持良好的教室卫生,在墙壁四周张贴名人名言和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书法作品等,并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激励,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也可在班级的墙壁上设置固定不变的专栏,并定期更换专栏里的内容,如“小小进步角”“我成功了”……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同伴们和自己的进步,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
二、给予真诚地鼓励,激发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教师的激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从而使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比起批评、责骂,适时的关心和激励具有更大的效果。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疼爱地抚摸,一句赏识的话语,都能温暖孩子的心,促使他们积极向上。遇到不自信的学生时,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适时地肯定孩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能轻易放过。“你今天的作业写得比以前认真了!”“你能主动把教室打扫干净,真是个勤劳的孩子!”“瞧,XXX听得多认真啊!”只要细心观察,总能捕捉到孩子进步的一面。
笔者一直非常佩服聋哑儿周婷婷的父亲,他居然把天生的聋哑女儿培养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他成功的经验就是赏识教育。他经常用欣赏的眼光、肯定的语气鼓励周婷婷,让孩子感觉成功的欢乐,培养孩子的自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哪怕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小题大做”。
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信心。首先,给每个学生充分的信任。放手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自信是在各个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多提供一些机会,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从中获得了自信,确信“我能行”。其次,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适当的“挫折”训练,提高自信心。
“ 挫折”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接受适当的“挫折”训练,让他们感受到经历失败再获得成功的那种喜悦,相当于给学生的自信心的发展添加了一种“催化剂”。“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会不会产生挫折感则与每一个人的抱负水平的高低和自信心的高低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合理地运用“挫折”训练,有利于这两个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挫折”训练法主要用于“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件”,让被测学生去完成。他们不一定能立即完成或顺利完成,教师要给予鼓励、支持,并提出严格的要求。若学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做完所要求的内容,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他们定会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利用这个关键时刻进一步鼓励,这样,这种喜悦就可能转化为战胜下个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对缺乏自信的学生给予个别的辅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缺乏自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们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更多地产生成功的体验。通过跟他们一起谈心,分析失败原因,使他们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功,增强自信。给他们安排简单的任务,帮助、指导他们去完成,在实践中进行自信心的专门训练。
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力量,是进取的勇气。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勇于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乐于向困难挑战。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相信孩子们定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http://www.tzjsxx.net/bn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