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soo-goo
(佛罗里达州的高中)
发表于 2008-12-4 11:01
只看此人
要一个90分还是要多个60分?
转:
“减负”首先要减轻书包分量。这样的呼吁少说也有一二十年了。但问题却愈发不可收拾。有这么一个教育“生物链”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与他们承受的过重学业压力密切关联,学业压力又与学科多、课时长、考试难有关,而成年累月地沉浸在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的压抑环境中,情绪的多变、性格的怪癖和思想的偏颇,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月末,受EF之邀在英国转了不少的中学,却发现校园内少有学生,一打听才知道,此时恰逢为期一周的“halfterm”,即期中假,学生可以到校自修,也可在家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读感兴趣的书,甚至还可丢下书本外出旅行。更令人意外的是,英国的大学入学只需提交三门学科的“会考”成绩,因此,高一学生会在学校开设的二十门左右的课程中选择学四门,到了高二、高三时再扔掉学得最差的一门,一般只学三门,也就是说,他们的高中必修课远远要少于我们国内的课程。难怪许多中国籍的高中生在那里学得如鱼得水,一名曾在市西中学读过高一的女生,在英国上完了高中,凭借三门学科的出色成绩进了剑桥大学数学系。
那么,英国学生学习科目少了,知识面是不是就狭窄了或知识结构简单了呢?绝对不是如此。学生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他们的锻炼身体时间可以增多,不用担心体育课会被挤占;他们用于探究感兴趣问题的时间明显增加,不用跟着应试的“指挥棒”转;他们还能更有时间和精力地去读课外书籍、去思考各种社会问题。总之,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上,极少会去看老师的脸色,或被分数弄得身心憔悴。
上周,本市的一位名牌大学校长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时,批评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在扼杀人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这位校长说:“考60分和90分其实没什么太大差别。花在90分上的精力,往往可以去学四到五门只想考60分的学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门考90分的科目与四五门考60分科目的边际效益是一样的。”
“发展创新教育,首先离不开教育体制的创新”。这位大学校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