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宣扬”快乐学习。这种学习观是“刻苦学习论”的天敌。欣赏和主张刻苦学习的人,痛恨快乐学习,不相信快乐学习。他们除了容易把“快乐学习”误解成“只快乐不学习”之外,还容易把追求学习的快乐跟追求口舌之快或性之快乐等同起来,进而把快乐学习误解成懒惰、好逸恶劳,他们一厢情愿地否认享受克服学习困难的乐趣是快乐学习的题中之意,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克服了学习困难之后继续体会其中的苦难。这种误解不值一驳,因为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的人必定是热爱学习的人,必定是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花时间、用功最多的人。我从小到大都爱学习,尤其喜欢数学,所以我比一般的同学用在数学上的心思和时间都多。我的孩子如果有幸免遭刻苦学习风气之害,像我一样快乐学习并在数学启蒙时期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的话,我就不会担心他中学的数学学习了。
对于快乐学习和刻苦学习,我都有许多心得。我在别的帖子里本来打算写一组帖子来讨论这个问题,(详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4)可惜争论的一方主动退却了,就没有深入讨论下去。现在有人再提这个问题,我也想借助大家的批评,通过与大家的思想碰撞,把这方面的想法理清楚。首先要贴的是已经发表的一帖,我认为这是最要害的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到有的人为什么痛恨或害怕或放弃学习本来就有的快乐。
(一)对待人性的态度
我一向以为,人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天性,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故意自讨苦吃。如果有人没把数学教得或学得有趣味,那是因为此人要么没有发现数学的妙趣,要么没有找到恰当的办法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现在,我不得不修正自己的看法,不得不承认世上还真有人故意自讨苦吃。他们未必不知道数学(及其它学科知识)有趣,也未必不知道世上有种种让数学变得有趣的办法,他们是有意让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或者说,甘于让数学的教和学维持无趣的状态。绝不能因此说他们恶毒。事实上,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善良之辈,和我们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数学成绩优良。他们和我们的分歧,不是学和教具体方法或态度的不同,而是对人性的一般看法和态度截然相反。
他们和我们一样会承认,人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天性。所不同的是,我们试图立足于这种事实,顺乎天然,率性而为,努力让自己和孩子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幸福生活一辈子;他们则试图超越这种事实,抵抗天然,逆性而为,让自己和孩子刻苦学习,辛勤耕耘,含辛茹苦地过一辈子。“正因为人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天性,所以,刻苦学习的精神才难能可贵。”在他们看,这是人生至理;在我们看来,这简直不可理喻——数学本来很有趣,学习本来很开心,并且我们因为快乐学习、乐在其中,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心思并不比别人少,取得的成就并不比别人低,凭什么要我们仇视快乐、放弃快乐而“刻苦学习”?
他们往往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神圣的追求。他们以极其傲慢的语气质问和教训我们这些“天性和本能的奴隶”:尔等贪图学习的乐趣,不明学习有严肃的主题。比起学习所要服务的严肃主题来,学习的乐趣算得了什么!尔等贪图享乐,学习一旦枯燥乏味就抱怨,是何等的低级、庸俗、懒惰、懦弱!为什么有的人就不趋利避害,就不趋乐避苦?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远大抱负的人都是意志如钢心如铁石的冷血超人,他们故意找苦吃,主动找罪受;正因为他们有远大的抱负,所以有足够的动力,能够忍受学习上的万般苦难。可是,在我们看来,这种傲慢充满偏见。卑视“趋利避害、趋乐避苦之人性”的人,是异化的人,异化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没有人性的受虐狂兼虐待狂。他们自虐,我们管不着。但他们要求别人自虐,甚至设法在学习上折磨别人,那我们就不能不反对。
他们极其务实,崇尚学以致用,不能容忍学习没有用的东西,也不能容忍学了东西不去使用。他们非常自信地断言:学了东西没有用处,哪来动力?没有动力,学习当然也就成了苦差事。我们非常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不,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是同情。因为仇视快乐、失去人之本性的人当然体会不到学习的内在乐趣,即使体会到了,也会像苦修的僧侣那样,尽量克制自己的享乐冲动。如此,他们只能求助于学习的外在结果,并将这种外部结果与他们野心勃勃的远大抱负联系起来,从中寻找支持他们刻苦学习下去的“强大”动力。我们则容易多了,就算学习的东西一时没有用或永远用不上,也能够从学习本身的乐趣中自然地获得坚持学习的动力。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地坚持学习,因为数学之类的知识太有意思了,让我们忍不住地学习她,探索她,欣赏她,赞美她。
他们太自信了,竟敢担当愚笨孩子的代言人,说这类孩子比聪明孩子更需要刻苦学习。他们甚至断言,我们设法让自己的愚笨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顺便学点数学的启蒙活动不是“学习”。理由大概是,这种活动有太多的快乐因素,不够纯正,不够庄严,不够神圣。在他们看来,孩子只有上学,只有坐在课室里,只有捧着课本,只有聆听老师非常正式、正规、正经的教导,才算得上是“学习”。假使老师也寓教于乐,那对学孩子来说,也不是“学习”。他们非常严肃地告诫孩子:玩就是玩,学习就是学习,你别指望学习变成玩!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可笑啊!那些想尽办法让学习变得无趣的人,竟然不顾健全的常识了,就更不用说顾及资质平平孩子刻苦学习的感受了。殊不知,这类孩子才比聪明孩子更需要快乐学习;殊不知,近代以来几乎所有促进快乐学习的方法,都是从他们身上找到的。例如,夸美纽斯为因失国而到处流浪的捷克兄弟会找到了一种一个教师教许多学生的法子——班级授课制;裴斯泰洛齐在收养和教导流浪儿中找到一种简化学习内容的要素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及呈现学习内容的直观理论与方法,成为初等学校学科教学法的鼻祖;蒙台梭利和德克乐利在治疗和帮助智障儿童的过程中,创造出一整套幼儿智力开发的教具、方法和理论;马卡连柯在收养和教导苏联卫国战争遗孤,感化和教导众多小偷、小流氓、小混混的过程中,创造了集体教育模式;科尔伯格在监狱、收留轻微犯罪之青少年的青年之家、集中调皮捣蛋学生的校中校,试验和考察各种不同的道德氛围对人的道德认知的影响,创造了公正团体法……这些深远影响至今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在帮助困难儿童的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不但使学习困难的孩子受益,更使聪明的孩子受益。现在,怎能颠倒过来,让聪明孩子快乐学习,笨孩子刻苦学习呢?
此为一论。未完待续。欢迎批评,欢迎讨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5 12: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