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怎么样才能改掉小孩做事情拖拉的毛病?

怎么样才能改掉小孩做事情拖拉的毛病?

家有女儿99年11月出生的,算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女孩,但是日常的一些习惯不是很好,做事很拖拖拉拉。她明明是可以很快完成的作业或者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可偏要磨蹭个半天。有时候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做就是忘交什么费用。唉!我自己也一直在反省,肯定是从小没养成好的习惯,现在改过来还来得及吗?
    请各位孩子他妈、孩子他爸分享经验啊 !.

TOP

应该是孩子小时候的秩序感没有建立好,我们的比你们小一岁,是同样的问题,我现在什么事都给他规定时间,按时完成有奖励,没有完成就相应惩罚,比方说减少玩或看电视的时间,总之她喜欢做的事。她想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会努力的。下面贴一点有关建立秩序感的内容是转来的。只能参考看一下,孩子现在这个年龄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弥补了,成人要以身作则的。
关于规则(1)--从秩序出发

白日欢乐的游戏,规律的饮食活动之后,带来倦怠的黑夜依序而至,洗浴后清爽地钻进被窝,等待着妈妈每晚的睡前故事,这一切给孩子带来愉快安稳的睡眠,也滋养着孩子自信满满充满期待地去享受和创造崭新的一天。



我们的身体与自然界一样,有着自己的节奏。“孩子需要健康的外部环境节奏,以保持他们内在的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让孩子受益终生。”-----(吴蓓(中国华德福幼儿园创始人) 《为孩子建立规则很重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f3dc80100091s.html引文来自:《释放孩子潜能》马丁·洛森 )



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秩序对儿童是内在的需要。----- (玛丽亚·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



无论是效法自然规律,专注于人的成长的华德福学校,还是敬畏儿童,提供自由环境,发现和解放儿童潜能的蒙特梭利儿童之家,都了解秩序化是生命本身的内在要求,尊重孩子对秩序的强烈需要。他们通过给孩子建立基本的符合人性,文明的规则,使孩子在自然地成长中,奠定一生最基本的社会化基础。“纪律,是一种途径。儿童通过克服困难,品尝到精神“有序”的极大快乐。”(《儿童之家的教育》)同时,积累起自信,坚强和毅力,而这些是孩子成长起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基础。



“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在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为孩子立界线》)而日常生活的秩序,规律,保护并加强孩子的专注力,与遵守并理解规则,培养自制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



快乐,自主的成长,从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保护孩子的秩序感开始。



一岁以内的幼儿,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很好地建立生活的秩序与规律。一岁以内,孩子与父母良好的相互依恋,很好的生活秩序与规律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的给孩子自由认识世界的环境与机会。(张仲华教授,《自由与规则》。《释放孩子潜能》中也谈到,吃饭,睡眠是基本的生活节奏,形成越早越好,孩子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会很快适应我们建立的规范,并在规律的生活中健康地运行成长。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为孩子建立规则,而是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孩子的本能的秩序感,保障良好的生活规律。1岁左右,孩子迎来自己的秩序敏感期,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对物品放置的位置,做事情的顺序有着执着和强烈的要求,必须非常耐心包容地去观察,倾听,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秩序感,用爱的行为去保护孩子秩序感的萌芽,这将是孩子专注力,自制力,建立有序生活的基础。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建立规则呢?



关于规则(2)-- 游戏开始了

规则是伴随着游戏起舞的。

当我们的孩子准备好,兴致勃勃地开始主动与外界打交道了,试图用他刚刚发现的强大的自我进行探索的时候,游戏就开始了。也许教育者会严肃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社会化的开端。什么呀,不要那么紧张好不好,两岁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些吓死人的说法让我们这些新手妈妈顿时成为了战斗的宝宝们反抗的对象,多么令人沮丧和手足无措!

小小的人儿只不过是想加入我们的游戏了,这样的游戏,我们不是一直在其中吗,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别的地方,我们依循规则,与他人共舞,只不过,既然不是独舞,总难免有踩到脚的危险。

在蒙特梭利的儿童之家,引导孩子学习遵循规则,沿着纪律之路前行,是在“为生活做准备,通过养成习惯和实践,获得在社会或集体生活中轻松而正确地完成一些简单动作的能力。”

游戏一定有规则,在家庭这样一个小集体中,和到幼儿园,与周围的人群交往一样,会有一些基本规则。“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孙瑞雪)共同—全体—共同,这些是规则的基石,就像“平等”是人权的基石一样。无论在家庭还是其他团体中,如果所谓规则是由强势群体把握,只有孩子遵守,那这就不是规则,它变质成了权力。同时,规则是为人的权利和自由服务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弹性,才能让成长中的孩子接纳,适应,内化。

每家的规则也许大同小异,但一定有各自偏重的地方,没有一定之规,既然是家庭的游戏规则,端看家庭重视的方面和家庭成员的耐受度了。规则一定一定不可以多,否则家庭就成了战场,不过没有规则,也一样是一场混战,这大概就是过犹不及。

然而,当孩子们走到外面,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就要一起学习共同游戏的规则了。孙瑞雪总结的蒙特梭利教育认为,0-6岁有这样6个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这个看文化风俗,有个体认知差异)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游戏的基础,在1-2岁期间需要让孩子建
立物权观念,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

3. 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                  (归位,秩序感未被干扰的孩子会自然地学习这样做,这同时带来安稳有序的感觉。)

4. 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请等待---轮流按序,游戏的基础)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首先学会做到不打扰孩子)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尊重是相互的,从对孩子的尊重做起)

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尽情地享受游戏,规则是为了减少冲突而存在的。

那么带领孩子学习遵守规则,又如何做起呢?成都华德福学校的“亲师约法十章”中的前三条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答案:

1.    爱。
2.    以身作则。
3.    规律的生活。

爱,是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要与孩子心灵相通,了解并尊重他的发展阶段,让他充分地感受到你的爱,从而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以身作则,记得时时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法官和惩罚者,我们只是带领孩子学习规则的人,也不要把自己变得和孩子一样小,一样会生气,而是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模仿的人”。

规律的生活是保护孩子内在节奏,与生俱来的秩序感的坚实基础,让你和孩子在顺畅的生活之流中,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探索。

有了这些,我们的孩子像加满油的火箭,满怀热情地要冲出去探索了,然而,点燃游戏的是热情,能让游戏持续下去的却是耐力,我们“动如脱兔”的小马驹,也能学会“静如处子”的等待与专注吗?



关于规则(3)-- 一块糖还是两块糖?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曾对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过著名的糖果试验——延迟满足试验。那些4岁的孩子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等到他回来,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如果你不愿等,只能拿一块,但立刻可以拿到。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耐心等待的儿童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处理人际关系、能面对挫折、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儿童。

当孩子尚不能理解规则的时候,能否有能力去遵守规则,就要看孩子个体的耐力,或者说自制力了。面对诱惑:别人的小汽车就在眼前,动手拿过来的欲望和冲动是一个自信的2岁孩子正常的表现,妈妈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说:“相亲相爱,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不可以动手,耐心等待。。。”这可能真的没有用,也许还会像唐僧的嗡嗡声一样,激起孙悟空小朋友强烈的挑战欲。因此,真理不是拿来碎碎念的,要让规则和规则背后的对人的尊重融进孩子的行为与心灵,是需要艺术的。

延迟满足的实验让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已经是阶段性的成果,4岁孩子能克制自己即刻品尝糖果的欲望,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为更多的糖果而要求自己。而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要看到的有:

1.    物权意识。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起物权归属意识,那么多说枉然。顺便说一下,物权意识是最初的“界线”。孩子从这里开始,知道“我的”“别人的”,我的别人不能随便动,别人的我也不能想拿就拿。要知道,孩子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因此,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试探,直到这条规则已经内化成为他认可的内心准则,成为他的世界的基础。

只要是规则,就一定是双向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之所以一直强调这句看来是废话的原则,是因为我们:妈妈,教养者,往往把自己摘出来,而单单让孩子跟规则较劲。

孩子的玩具或零食,你有没有强迫他,或者趁他不注意,偷偷地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过?你有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物权,你不同意的话,妈妈也不能拿?你有没有谬赞过你的孩子,“最棒,最懂得分享”而让他们为了这个认同去做并非发自本心的分享?你有没有强调过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物权?你一份,我一份,我不同意的话,你不能动我的?爸爸的抽屉没有他的同意,你不可以打开?

2.    建立了强烈物权意识的孩子懂得玩具的归属,他们会尊重这个归属权,就像你尊重他的一样。然后,他们学习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愿望,建议交换或等待轮流玩的机会,并且,有能力愉快地接受“不”这样的回答。

3.    等待。即使别人同意等一下玩好了,给你玩,我们的小勇士也要真正有耐性,才不会只是鹦鹉学舌地说完妈妈教的:“我们轮流玩好吗?”就立刻动手拿,或者再次向妈妈求援。耐性,为什么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很好,而有的孩子等不了一秒钟?

你一定观察过你的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时的表现,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们不受干扰地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是那么的专注,富于耐心,他们画画,不断地把各种颜色混合到一起,涂抹,用手,用笔,专注于自己创造出来的奇妙的效果;他们不知疲倦地奔跑,骑车;他们嘟嘟囔囔地一个人在桌子上,沙发上,墙上开汽车。。。。。。

孩子是天生就具有专注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就是耐心,坚持,自制力的源头。“当孩子非常热衷于某件工作时,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是纪律的充分体现。”(《“儿童之家”的教育》)观察,不打扰孩子自发的专注活动,是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基础。克制自己,不去指点干扰孩子的玩耍,让他们有机会跟着自己的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成长的工作,真正的自觉的纪律的建立来自于这样的专注工作。

有一次带珠珠在小区花园玩,我穿了一条口袋比较多的裤子,两边腿侧的口袋上都各有两颗扣子。珠珠那天没有去找小朋友玩,就站在我旁边,把左边口袋的两颗扣子解开,扣上,再解开,再扣上;然后绕到右边,把右边口袋的两颗扣子解开,扣上,再解开,再扣上;这样入迷地反复了多次,直到她满意地舒了一口气,才抬起眼睛环顾四周,找小朋友玩去了。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为了保持适合的高度让珠珠好扣扣子,我的腿都站酸了。这大概是珠珠两岁左右。

这样的专注力我怀疑我们很难注入,通过尊重,不打扰孩子的工作,是最好的保护专注力的方法。不过,张仲华教授告诉我们,通过生活常规,鼓励、约束孩子去完成较持久的活动,是可以达到加强专注,培养耐力的结果的,例如吃饭,不看电视,不玩玩具,不追着喂饭,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身的。

然后就是延迟满足的练习。谈到具体的方法时,我总是疑虑重重,因为“术”,是非常外在和后端的,它应该是内在认同的“道”自然生发出来的做法,如果前提变了,环境变了,或者是脱离开“术”背后的原则,心态,“术”本身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延迟满足,同样是这样,首先是了解你的孩子,通过正常的生活情景中自然产生的互动,我们才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充满信心的等待。不急于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急于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同时延迟满足的练习,是一定要和妈妈“言出必行”的修炼同步才行的。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安全感和充分的爱,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让宝宝练习等待,从等待冲泡牛奶的一分钟,语言上的“妈妈来了,请等待”,到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让宝宝再多一次尝试自己捡起地上的珠子,在玩游戏,去超市的时候,讲解轮流和等待,排队的意思,从约定看电视的时段,商量吃零食的限度,到爬山的时候再多走一段路,到荫凉的亭子休息;从承诺的玩具,礼物到生日或节日兑现,到逐渐养成先做事,后玩耍的习惯。。。。。。。

内化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中的,才是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常常急躁的时候,当我们吃饭时看报纸看电视的时候,当我们开车时抱怨红灯的等待的时候,当我们常常打扰别人和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先检视自己,从自己做起。

[ 本帖最后由 xialindudu 于 2009-1-6 20:57 编辑 ].

TOP

谢谢“xialindudu”!我要和孩子一起努力!.

TOP

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让孩子承担自己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这样加深她的记忆,同时家里有些她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让她分担点,让其知道自己是家庭成员,小主人。
现在孩子依赖性太强,忘记带东西,家长就会送去,这些绝对不能出现,没带让她自己学校解决,没做功课就要接受老师批评。.

TOP

是的,我也一直是这种态度,但是没用。我妈会很积极地帮她送去,样样事情要为她包办,唉!每次为了孩子的事情都要发生家庭矛盾,今天早上还跟我妈理论了一通。看着一老一小真不知如何是好啊!
    其实我也不想说我妈,她帮我带孩子也蛮辛苦的,但是真的是没办法不说,再不把孩子的习惯扭转过来就真的是害了她了。跟老人一起带孩子一定要统一战线,可是我们家就是做不到。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项重大工程啊!.

TOP

回复 5#方佚妈 的帖子

我儿子以前做功课还是满积极的,但这学期我发觉他也有拖拉的习惯.
    现在我就给他规定时间,提前完成任务的话,就给他自由活动(做他感兴趣的事);否则,就惩罚严厉点(如他在意的东东). 好象有点底效果的....
    还有一点每天检查作业时,你应该知道他今天有多少作业或者交什么费,刚开始时要大人先督促他,慢慢地会形成好习惯的
.

TOP

试试这个方法——和好朋友比赛,谁的作业做得快!谁先做好,可以骄傲地给好朋友去个电话:“我的功课做好了!你做好了吗?”这个时候,心情肯定很爽吧!
用这法子,现在女儿每天差不多提前一小时完成作业。原先的拖拉可想而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