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z的帖,想起前几天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
某天,儿子回家后兴奋地告诉爸爸,今天学校里的游泳比赛,我得了第三。爸爸很高兴,问谁得第一,谁得第二,儿子一一作答,爸爸问,那么谁得第四呢,儿子回答,没有第四,除了第一第二,剩下的十几个孩子都是第三,教练说的。爸爸点点头,说我明白了。
呵呵,虽说这个故事内容和你说的事例不一样,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育理念。我以为,鼓励的效果胜过批评的效果,中国的老师很多还是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也许她教学态度很认真,但是总是习惯以挑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有意无意强化,以为这便是对孩子负责,其实,很多孩子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老师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大一点的还会出现师生对立局面和逆反心理,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这样的现象。
顺便说句,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时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名,和另一女孩一起捧着饭碗可以吃好久也吃不完,一直到阿姨收碗为止。现在,我们家我吃饭最快
先跟老师沟通沟通,看看她的理念如何,是真心为孩子好还是图自己方便,如果是前者,你可以委婉地提醒她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如果是后者,特别是楼上有mm说的那种鄙视的样子,那这老师素质就摆在那里了,多说无益,就左耳进右耳出,告诉孩子没关系,总有最后一名的是不是,妈妈小时候也慢的(瞎编个),多练习就好了。你淡定了孩子才淡定。
刚才又看了一遍你的帖,有个猜想也不知对不对,不对就当我瞎说啊,是不是你家老人经常在老师那里提这个或那个要求,或者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时老人会解释,老师可能会误认为家长老是为孩子开脱搞特殊化之类。如果这样,以后你倒要自己去沟通了。
我的观点,幼儿园里的事情,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眼开眼闭,过去算了,如果实在有想法,和老师沟通时委婉点,点到为止,要做到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
[
本帖最后由 汪洋大海 于 2010-5-8 00: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