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swx88 于 2009-4-12 18:55 发表
根据你的说法,体育测试不合格就不是人才,也不可能对社会作贡献了,又捣浆糊了。
判断问题的前提就大错特错了,是否想出体育应试的决策者们也有类似的思维,才会把体育分数作为入学标准?
要知道几个体育项目的分 ...
说得太好了!
你是个有恒心的家长,我都懒得再说了。
我孩子体育考试终于结束了,得了27分,在髌骨有先天发育不良的前提下,他不能跑1000米,用跳绳替代的,按照规定,替代项目只能得一半分,所以总分得了27分,代价是,好久没发的哮喘有点复发的迹象,这是让我很担心的。回顾这一段时间来孩子练游泳,从只会自由泳,到用一周时间学会蛙泳,并得了3分;跳绳从只会蹦一个,两个到两脚交替跳了150个;双杠从因为心理有怕膝盖受伤的阴影,迟迟学不会,到在临考的中午,突破心理障碍,终于学会,并得了2.5分,我觉得我的孩子很了不起,要知道,他从小体质弱,小病不断,这一年多因为膝盖问题,一直无法正常参加体育运动,加上现在学习紧张,每天睡眠很少的情况下还要进行这么大的体力锻炼,我看着他脸色不好,人变消瘦,心里真是不舍得,但为了中考的那一分,两分,我只能违心地每天督促,甚至逼使他锻炼,为此,他说膝盖痛,脚痛我也不让步,他对我的“严酷”很生气,说我不能理解他的痛。儿是娘身上的肉,怎么娘会不知他的痛?可是他不是残疾,所以不能不考试得30分,是的,他可以以伤病免考,得25分,但这是要进档案的,让他一辈子背个伤病的身份吗?在他还没发育完成,膝盖问题将来可以用手术解决的前提下?25分,比人家少了至少三,四分,能让人这么甘心接受吗?在一分之差也就是一个档次,成百上千学生之差的前提下,这表示了什么?
我热爱体育运动,自己读书时就是体育委员,可是这样的应试考试使我对我们的体育教育产生了严重的疑问:
第一,我们制定这个体育应试制度时是以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吗?如果是,为什么不考虑每个孩子身体的差异,我孩子的问题也许是不多,但身体有伤病的孩子并不少,有哮喘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有心脏有问题的,甚至有暂时身体受伤的,他们如果免考,一下比别人少那么多分,公平吗?试想,就因为哮喘,或受伤了,就可以剥夺孩子进好学校的可能吗?对学生总数来讲,这些孩子只是小数目,但对每个家庭,他们是我们的100%,我们惟一的希望啊!因为不甘心得25分,而强行锻炼,如果带来意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大的惨痛?
第二,我们制定这个体育应试制度如果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的目的出发的,为什么在小学,在初中的前三年体育运动并不加以强调,甚至体育课都被主课代替?为什么体育老师上课那么马虎,走走队列,拿几个球出来玩玩就了事?而到了初三,大码的运动量加上来,在大码的学习量作业量一起加上来的同时?为什么唯独到初三才开始?为什么对体育老师,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没有考核?现在家长成了陪练,甚至教练,为了练双杠,我和孩子到处去找双杠,因为我是不能进校园的,而他们学校的老师只是做过几次示范,无法一一指导,而游泳,我们不得不找专业教练。
第三,如果这个体育应试制度是个负责任的决定,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系统的制度安排,使孩子从小开始热爱体育,从小有地方去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现在的体育场馆收费之高,恐怕一般的家庭都不会经常让孩子去吧?以前免费的运动场去哪了?刘翔是国家高价培养的,而国家应该做的推广全民体育运动的投入在哪里?
第四,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为什么测试不能划分等第,而要搞分数,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为什么这个测试不能在初二完成,而非要到初三,在学习那么紧张的前提下,是考验孩子的心理,身体承受能力吗?
希望我们的制度制定者,能多思考,多听取意见,制度要制定得细致,并达到目的,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一刀切。很难想象,现在还有多少孩子还在象前几天那么练的?我孩子很疲劳,至今没恢复,看书时就想打盹,势必影响学习。
我想说,喜欢体育运动的会一直喜欢,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再逼也没用,提高身体素质,应该从源头抓起,甚至从食品安全抓起,让从小喝毒奶粉,吃带农药的蔬菜和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长大的孩子在初三靠自身和家长拼命抱佛脚得到的体育分数只能是个数字,不能代表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就此提高了,更不能使我们的孩子就此热爱体育了。
[
本帖最后由 狗儿妈 于 2009-4-14 13: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