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培优和补差哪个更重要

培优和补差哪个更重要

培优和补差哪个更重要 我想起了这个故事:一个教育家将一个孩子语文95分、数学53分的成绩给不同的家长看,要求发表看法。结果,美国的家长普遍认为这孩子有语文天赋,而中国家长的观点是该孩子的数学太差,必须进行补差教育来提高。同一教育现象不同的观点其实准确地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和人才意识:美国人看重一个人的长处,鼓励孩子们从优势出发去开创各自的事业;中国人更重视一个人的“器用”,常从短处着眼,要求孩子们象完整的木桶一样在社会立足。两国人民的教育观察点都能在教育家那里找到教育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与木桶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长善救失的“培优”,木桶理论非常重视整体素质而需“补差”。
    “补差”在有的学校也叫“治跛”是学校或教师针对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显露出来的薄弱科目,采取强化与突击弥补的措施,以期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考试中取得整体较好成绩的教育策略。单从“形似”的角度看,“木桶理论”是支持“补差”教育的。木桶理论认为决定一个整体势力强弱的不是某个部分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其中最弱的部分的能力有多弱。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一样,是为“短板效应”。 “补差”是从学生的薄弱环节或学科出发,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理论上应该可以消除孩子们的学科缺陷。但如果我们将木桶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会发现它就象一副有裂纹的眼镜,看着谁都是有缺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向与程度上都是需要“进补”。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逻辑为学生的教育开处方,不由分说地让学生被动地进行自我救赎。为数众多的有学科差异的学生带着先天的“原罪”感或盲从、或被迫地鏖战于无法预期的自我超越之中,痛苦着并不停地追逐那个让短板变长的梦想。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智力状况、兴趣爱好、禀赋、成长路径和人生目标等等不尽相同,一个人常常是靠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谋求生存和创造价值的;一个人的优势越明显,越个性化,他对社会的贡献往往越大。但是,“补差”教育对学生的优势或者无视、或者重视不够的做法,无疑会损害这些优势的发展。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补差”教育总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强扶弱”的客观效果。面对木桶理论下的“补差”教育我们常常哀叹自己的平庸和无能为力:是谁扼杀了我们学生的创造力?是什么窒息了我们学生的进取心?是什么使我们学生的学校生活变得如此苍白、平淡和无趣?是什么使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如此单调、昏暗和贫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也没有且不可能有完全完美的东西。“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就是一群狮子,一只绵羊带着一群狮子就是一群绵羊”。在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家,我们发现现在有许多大学生毕业要找到称心工作却是非常困难。一方面许多需要创新的各种各样的工作无人或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走向社会却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不仅浪费了本来就稀缺的教育资源,而且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困难,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竞争。这种现象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忽视优势、甚而抑制或扼杀优势换来的均衡发展或全面发展,其效果就会使人没有灵性、没有创造力必将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规格化、同质化、.

TOP

有道理..

TOP

学习好的那门课相对学起来并不是很吃力,学不好的那门课往往是花时间最多的,但是一般的学校都是不同意偏科的,唉!太为难了!.

TOP

关注孩子的教育.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