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婚姻] 第三者 (自己在吃苹果看电视的时候,TA可能在厕所自杀。)

第三者 (自己在吃苹果看电视的时候,TA可能在厕所自杀。)

第三者

/黄慕春

2009-07-27

今天是周末,没事了,就在新浪的网页上瞎转,看到一篇“博客好友”(心理学家巫昂女士)的博,当然要关注的,于是就看了。

故事很老套,一位陷入彷徨的女士迷茫地向我这位好友请教,她爱上了有妇之夫,一位老板,而这位老板对她日渐冷淡,怎么办。

我的好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举了一个银行存款的例子。如果你存款上亿元,关注是可以的,如果只有十块钱,何必如此上心呢?因为在好友看来,第三者在与有妇之夫的恋爱中,其存在的价值就好比银行里的十块钱一样,整天患得患失地操心,不必要,简直是一种“劫”,所以叫“十块劫”。

其实好友是心理学家,善于对此等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说实话,站在一般的层面,她这样劝告苦主,是对的,而且也符合一般舆论倾向对婚外恋的道德期待,我是完全支持的,我觉得在不了解更具体更深入的情况的情况下,这样的回答不失为一种最为妥帖的解答。

不过,很大的一个不过,我这个人,有时是很喜欢唱唱道德的反调,而善于逆向思维的我又总喜欢从其它角度思考这类问题。我想万一那位老板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照例的庸俗,而是一位婚姻不幸福又渴望幸福,想斩断枷锁却又拥有一个优柔寡断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以至于在常人眼里的放纵,甚至是无耻,说不定也是一种煎熬呢?于是,我贸贸然的作了如下的评论:

大一轮没有关系,只要是真爱,君不见泽达琼斯与道格拉斯,恐怕还不止一轮,暂且抛开第三者的立场不谈,你扪心自问,你们是真爱吗?所谓真爱就是两个人灵魂的交流,而不是比如功利的其它。如果因为老板而爱他,太不那个了。

在爱情的路上,严格说无所谓第三者,只有庸俗者与庸俗的爱,高贵者与高贵的爱,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爱上升到激情的高度,你就是于连或者乔治桑了,你想怎么爱都行。

当然,博主的意见也可供参考,站在人道的,或者计划生育的角度,她是对的。何况本来相知不深,萍水相逢,她也不好多说,意见呢?当然要尽量中庸。

我还发现,这个世界还有一个理想与现实不吻合的现象:在生活中我们谴责通奸、盗窃、杀人,但在理想中,我们为安娜卡列尼娜邂逅伏伦斯基而叫好,往往觉得卡列宁是罪有应得;在狄更斯的书里,他笔下那些小偷啊,抢劫犯啊,逃犯啊,往往成为我们悬心与讴歌的对象,我们憋足了一口气,要与他们的命运共命运,与他们的呼吸一起呼吸。为什么到了现实社会,我们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正义感”呢?

在心理学者特别像弗洛伊德这样精神分析专家会告诉我们,在每个人体内都蕴含着一种本能,一种想破坏,想发泄的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种无时无刻不想操纵我们的东西,就叫力比多,但是由于个体社会化的缘故,直白说由于军队、法庭、警察还有道德舆论的缘故,我们力比多有时简直无所作为,而且憋得太久了,就会发生心理学者所谓“心理固着”的现象,这时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升华”,学达芬奇或者米开朗琪罗去沉潜在艺术的天地进行所谓的“宣泄”,我们会生病的,我们甚至还会变态,严重的还会疯掉。

所以,这就是文学中许多人物让我们感动的原因,我们不能做的,他们代我们作了,我们不敢冒险的,他们代我们冒险,我们自己没有风险却又享受到历险的美妙滋味,在某些心理学家更为深广的意义里:人人都想做鲁宾逊,他们认为,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鲁宾逊就是每个人的化身。

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一种类似偷情通奸的不正当行为,其实是由一种道德的力量来进行驱策的,我们有时简直身不由己,就像一个姿容平庸的家庭主妇,对于浓妆艳抹“享受生活”的摩登人物,内心里总有那么一股子不由自主地恨,这种恨之所以没来由的地方在于,这个摩登人物可能伤害了一切人,却根本没有伤害她。

转弯抹角说了这么多,有点小题大做,而且似乎与中心议题无关,其实我的本意还是想提醒大家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也知道,凡是通奸偷情做第三者的,多半是饱暖思淫的居多,但是有时恰恰也有一些特别的案例,除了在我们中国以前的那种“清教徒”时代,我想现在的读者,发自内心地谴责于连与德。莱娜夫人不伦之恋的,恐怕很少了,倒是为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含冤抱屈的居多。所以,我也愿意上述的那位迷茫的女士不但有令我们同情的地方,而且还有让我们鼓励的地方,当然,这可能只是我一种有点“多情”的揣测,也许,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我在这里自说自话,其实是自作多情,但自作多情虽然有点涂脂抹粉,总比无情的好。

另外,关于沉闷的一夫一妻制的话题,也并不古老,我也有我的话说,但很担心说出来会不中听,于是就不说了,这种违背道德的话题,只能供二三知交茶余饭后的消遣,在网上公然谈论,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不合时宜,于是就不说了。

---------------------------------------------------------
评论:

1咚咚咚

思路很独特哦
不盲从,不随流,我自己的见地,
我喜欢

  
2云之

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冒出一个想法,就会用预设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评判,俺小时候直至青年时代因此受尽了折磨,包括读《红与黑》时,因为十分同情于连,颇恐惧自己是不是坏人。这种教育(称灌输更恰当)下长大的人,很难接受本来的自己。博主是八零后吧?羡慕


3少数派报告

严格说无所谓第三者,只有庸俗者与庸俗的爱,高贵者与高贵的爱,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爱上升到激情的高度,你就是于连或者乔治桑了,你想怎么爱都行。


4似水流年

非常赞赏作者的观点.
抛却金钱和肉欲,爱就是爱.不分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的社会层次,甚至性别.
一夫一妻制是相对于制约泛滥的博爱的.没有责任的爱,违背了利益原则.
世上也有终其一生的唯一的至爱,但应该较少.对于大多的凡夫俗子,偶尔的感情出轨反而常见.

   
5dizhi假货

For Rand, all of the principal virtues are applications of the role of reason as man's basic tool of survival:
rationality, honesty, justice, independence, integrity, productiveness, and pride
—each of which she explains in some detail in "The Objectivist Ethics."


6dizhi假货

可以看看电影(The Passion Of Ayn Rand)有关安·兰德的感情
宣传一下我十分喜爱的作家:安·兰德
作者:古越
本文来自: 中国文学网

纳撒尼尔从14岁开始就是兰德的崇拜者,后来成为她的“私塾弟子”。他常常与未婚妻(后来的妻子)巴巴拉一起到兰德家做客,与兰德的丈夫弗兰克也成为熟知。交往从密的两对夫妇分属师生两代,但兰德与纳撒尼尔从彼此的欣赏与倾慕中生出了不可抑制的爱情。这不只是“师生恋”,也不只是“婚外恋”。因为兰德比纳撒尼尔年长25岁,这还是男女年龄“倒错”的“代际之恋”。

这三重危险的因素不仅没有使兰德退却,反而使她做出了更为铤而走险的选择:在相互表白后的当天,她就说服纳撒尼尔向各自的伴侣公开了他们的感情。她对巴巴拉说,“这并不意味着纳撒尼尔不爱你,或者我不爱弗兰克,你必须理解这一点。”经过短暂的犹豫,4人达成了一项难以置信的“安排”协议:保持各自的婚姻,但兰德和纳撒尼尔每周可以有一天“私密幽会”。

如果说萨特与波伏瓦是出于他们共同信奉的“自由选择哲学”而邀请那位 “女宾客”与他们同住,那么兰德的“安排”也有她自己哲学上的“正当理由”。首先,在兰德的哲学中,自私是一种美德,爱情也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你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他(她)具有一种品质,使你从中获得自私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你对爱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赞美和回报。而所谓“无私的爱”意味着你从爱人那里无法获得自己的快乐或幸福,你感受的只是怜悯与自我牺牲,而这对于所爱的人是一种羞辱,是不道德的。其次,自私作为道德原则,必须是公开和坦诚,因此“偷情”是不可接受的。

兰德和纳撒尼尔都信奉这种道德原则,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要无私地为他人牺牲放弃,或者以偷情模式来维系,那么他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哲学,也就背叛了自己,他们将不再“是其所是”。而他们各自的伴侣如果是因为他们“是其所是”而爱、而获得快乐、而嫁娶他们,那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安排”呢?


7dizhi假货

那么兰德的“安排”也有她自己哲学上的“正当理由”。首先,在兰德的哲学中,自私是一种美德,爱情也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 ...............
以上作者古越对安.兰德的看法不如读英文资料或她的书!


8郭兆凡

关键的问题不是人是否可以或者应该爱上别的人,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委曲求全的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婚姻双方可能都不幸福。
关键是: 开始或结束一段感情的这个决定,是否是被认真考虑的,这包括站在各方的角度去考虑,而非仅仅考虑自己; 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把伤害减到最小。

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和妻子性格差别很大,生活很很平淡,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然后他真的遇到了让自己感觉很幸福的人。他可以做的事很多:
和妻子之间的生活是否可以重新找回激情呢?(也许可以尝试和妻子一起找婚姻中的问题;一起参加心理方面的课程;一起旅行或者改变一些生活的状态。。。)
和新的人之间是一种新鲜感还是难得一遇的真爱?(感情刚开始都是甜蜜的,人们会隐藏不好的一面,会忍让和迎合,尤其是为了得到。)

关于孩子:如果要离婚,需要和孩子怎样平等的去沟通(告诉孩子你们的感受,以及你们的感受需要被尊重的事实),让孩子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变,不要只告诉孩子“你还小,还不懂”,这样孩子永远不会懂(并且也许细致到请教一些心理学专家,或者每两周和前妻带孩子一起郊游一天)。

关于老人:怎样和家里的老人沟通,让他们更了解和放心,减少对他们身体的影响。

离婚之后,怎样减少前妻受到的伤害,也许要尽力帮助她得到幸福,甚至因为她更幸福而为她高兴。(例如最好的情况是,她会先找到自我,进而找到更合适她的人,真的快乐。)

结果非常可能并不圆满,一定有人受伤,但真的努力做了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起码会得到尊重和谅解,还有自己的安心。

要相信的是,每个人做了什么,以什么为出发点去做,所有周围的人都会看在眼里。

所以错的不是寻找真爱的勇气,而是以真爱为借口的逃避。如果选择改变,可能要更累一点,更包容一点,多付出一点,这就是真爱的代价吧。但也因此,真爱才更可贵。

小说作品里,受伤害的人根本不会再被提及;真实生活里,受伤害的是曾经你最亲近的人,自己在吃苹果看电视的时候,TA可能在厕所自杀。不能同日而语吧^-^.

TOP

看了,想了,在消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