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帅宝龙妈
(......)
发表于 2008-1-17 21:39
只看此人
房价可以谈:上海北京除外
作者:周华峰
房价可以谈(1):上海北京除外
有人喜欢谈房价,就像有人喜欢谈足球一样。足球一直瘪着,房价一直涨着,都是不错的谈资。
但上海、北京是两个“特权”城市,以一般的思路谈这两个城市的房价,就像许三多谈打牌一样,没意义。
先说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它的都市气质在国内找不到第二例。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其中国总部一定首选上海,而对通用、友邦、花旗这样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是来到上海,而是回到上海,这份憋屈而悠长的历史情感是别的城市替代不了的。一二十年前,有人说上海“排外”,现在的上海,这种情绪已经很淡了,因为上海人的本埠观念已经被改革开放冲得七零八落——实际情况甚至刚好相反,由于国际国内的各色人等的充分稀释,上海的包容性反而比一般的二线、三线城市更大一些。
在上海,你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没有人会对你说三道四,对于那些喜欢玩个性的人来说,上海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钱,至少要有买盒饭和付房租水电的钱。此外,犯法的事情不能做,上海可能是国内最讲规矩、讲道理、讲法制的城市,人情味嘛,当然要淡一点。
上海的核心城区本不大,但由于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因此那些可以触摸历史的名堂不少。比如外滩,比如溧阳路,比如霞飞路,比如湖南路,比如常德路,比如昌平路,等等。即使再过一百年,我相信这些名堂都能散恒久的魅力。这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随时间增值。在这些无形资产的浸润下,上海内环以内的房子,我预计未来的三、五年,新房普遍会达到5万元/平方米。一些高端楼盘会达到8万-10万元/平方米。现在饱受攻击的汤臣一品均价14万元,我是买不起,但我不会葡萄酸地叫骂,老实说,我觉得它就值这个价:他拥有中国气魄最宏大历史最悠久的近代/现代城市景观。
前些时候读到一则报道,说上海内环以内的可售新房只有4千多套,才够卖半年时间。根据我的目测,这个数字大体是准确的,内环以内在建项目的确很少了。目前内环内二手房交易量已经超过一手房。这一现状并不意味着内环就改天换地没有旧房子了,事实上,与摩天大楼混杂在一起的破旧房屋还多的是,仅静安区,老公房大约还有五万多户。但要改造这些老公房难度大得怕人。那些业主可都是正儿八经以精明著称的上海人,把他们给拆迁了,你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每拆掉一片,地价会跳高一大截,房价又会跟着疯涨一通。有些旧房子,我看可能永远都拆不了,也好,这样城市看起来很世俗更真实一点。用余秋雨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城市的背影。
但对上海的整体房价,千万不要拿什么人均收入水平说事。正宗的上海人基本都有房子了,条件有差一点的,好歹住的是个地方,不是巴掌。真正想买房子的,是那些外来的新上海人和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老上海人。而上海内环的高档楼盘的真正购买者,则是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境外的有钱一族,他们不是看工资买房子而是看房子买房子的。
换言之,上海的高档楼盘是可以在有钱人之间倒来倒去的投资品(或奢侈品)而非生活必需品,怎好用工资去衡量呢?
不信,你可以到上海内环的几个高档楼盘看一看,业主身份异常复杂,有点小联合国的意思,别的不说,仅台湾人就有四五十来万,内地的大小老板、官员就不必说了,他们有多少是靠按揭贷款买房子的?这号有钱人,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而且对上海无比不讲道理地热爱着,真的。
上海就是未来亚洲的纽约。
那么工薪族群怎么办?不好办,只得顺着城市大饼往外围摊。轨道交通是城市的魔术棒,他把城市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它可以向城市外围迁移大量人口。在台湾新加坡,轨道交通叫“捷运”,很形象。如果有人抱怨“捷运”交通仍会浪费很多时间,那就不好办了,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风花雪月都是一场交易,更何况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时间呢?!
30年前,经济上大家差不多,都穷,心思都用在政治生活上了。现在,都富了,但贫富差距着实让人窝心。不患贫患不均,这是个老问题,老问题在新时代又面临了……我相信党想想这个问题也头疼。
北京,就不用我多说了,那是一个并非依靠城市本身GDP支撑运行的城市,大量的财富与权贵从四面八方涌入,银子少了都居不易,更别说白居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