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这位妈妈 从美育的网站上复制了些简介 你看看吧 个人以为奥尔夫是所有音乐素养的一个基础 对于小朋友以后音乐及艺术方面的发展乃至其他各方面如身体协调、语言发展、智力开发、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是大有帮助的 呵呵 感觉像在推销
奥尔夫是21世纪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与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教学法」是统合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等各种艺术领域的教学。取材于儿童日常生活的经验,透过儿歌、童谣,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经验、探索、创造进而认知的教学法。他主张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透过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来造就更多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克罗采、高大宜及铃木教学法并列为20世纪四大音乐教学主流。奥尔夫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也是道道地地的普及教育,除了用于幼儿的启蒙期之外,任何年龄层通过它的浸渍,都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合作、互动的乐趣。
教学的运用方式包括「语言」:要力求顺畅、自然,偶因剧情不同给予戏剧化的呈现;「歌唱」:除了各类歌曲童谣,还可做各式卡农合唱以及即兴歌唱;「律动」:把发自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以肢体表演出来,若能将舞者与演奏者的动作与声音合而为一,彼此将有很高的默契;「即兴创作」:歌唱、律动、肢体表现、乐器 各种元素都可以在即兴创作的元素下发挥的淋漓尽致;「乐器」:肢体、自制乐器,各国节奏乐器、片乐器…等,在奥福的精神带领下都产生丰富的声音;「戏剧」:上列每一项,都是戏剧发生的小小环节。
奥尔夫的精神,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去「创造」音乐,这样的音乐相当即兴,藉由这样原始的音乐建构方式,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及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在公园、家里、学校、马路上点点积累表现出来。团体的音乐活动也可增加互动的乐趣,帮助孩子了解合作的意义。当然,这些音乐创造的过程也包含了成人的参与,尤其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中间角色。当有趣的音乐触动这些孩子,并且内化成一种「渴望和想要」的音乐种子时,乐器的学习便可登场。
奥尔夫说:「音乐是一种理想,而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教育使它生长和开花结果。」教师要提供一个全面而开阔的音乐视野,让孩子在充满音乐气氛的环境中,愉快地去接触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进而研习音乐、创造音乐。因此,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而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
奥尔夫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出发点中,以其兴趣、生活经验,以及想法为导向,教师站在引导的角色,通过启发式、互动式与亲身参与,激发创造与潜能。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天才教育,而是人人都可以接受,都应该接受的全民教育。必须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 各种元素合而为一,用听、说、唱、跳、玩等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这正是符合人类情感表达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
这是一个统合性的教学,教学里面统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根据美国的统计,学龄前的孩子专心时间仅有一个广告的时间。所以一个音乐的主题,通过了音乐,跳成了舞蹈、扮演成戏剧,画成音乐图,甚至用乐器演奏出来。由此,让孩子看到音乐所有的变化,他不但听到了音乐且看到了音乐,他知道音乐的存在,而且这存在是原本就存在于他自己。
这也是渐进性的教学,回想幼儿在妈妈的手中是如何成长,妈妈怀中抱着宝宝摇着、哼唱着、看图说故事,慷慨不求回报的给予。孩子在这样的丰富经验当中,一岁之后他便开始牙牙学语,从听、说、直到六岁进入读、写。音乐教学不也就如同语文的学习,亦是通过经验、探索、创造才通往认知。
这更是一个创造性的教学,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最丰富的潜能,它将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甚至骤减。根据美国另一项统计,5岁以下的孩童创造力高达90%;5-7岁的孩子只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上的孩子却只剩下2%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能够把握孩子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来设计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只要用些许的力气,孩子就能够创意百分百。
这也是一个团体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当中,老师是一个活动的引导者,他设计活动让孩子能够即兴、能够创作,并且能够通过音乐来活化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进而与别人一起合奏!
[
本帖最后由 豆蔻儿2005 于 2008-9-1 18: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