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音乐] 走蜀道 学钢琴

走蜀道 学钢琴

钢琴的高贵,在于它的可望而不可及。今天这个时代,要当钢琴家就像热带丛林中探险那样难,只有个别人能得以圆梦。正因为如此,钢琴家受人敬重、令人仰慕。霍洛维茨身前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他走了,全世界为他哭泣。

      钢琴的神圣,是因为这东西太奇妙太高深莫测。说它奇妙,是因为钢琴有它特殊的“魔性”,它的音符和琴键中隐藏着人类智慧的全部密码。

      美国医学界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说钢琴家的脑电图最复杂,远远超出指挥家,弹钢琴的人要同时兼顾节奏、大小声、脚踏板的变化,它要求弹琴者必须是多思维的;说它高深莫测是因为,钢琴文献浩瀚广博,仅肖邦的作品,就可以折腾你一辈子。

      法国当代钢琴家西普林.卡萨利斯对我说,他计算过,如果将所有钢琴曲弹完,大约需要三百七十四年。
   
      之于钢琴制造出的音响效果,常常让大型交响乐团吃惊。原苏联大钢琴家吉利尔斯在键盘上呼风唤雨时,没一个乐团能淹没他的声音。

   钢琴,有其独特无比的美妙之处。它能使一个人变得聪慧而有修养,使一个孩子从小学会对美好的东西的尊敬,它会给你人格的力量,使你的生活充满着美妙的艺术情趣……
   
      可问题在于,美好常常使人们忽略了钢琴“魔性”的另一面。它可以心安理得地“折磨”你一生而让你在事业上徒劳无获。它对天分的绝对依赖性,让“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千古格言变得苍白无力,将成千上万有雄心大志梦想成“家”者排斥在外。

      就像钢琴家乔治.波雷对他的学生所说:“你们选择的是世界上最蠢的一个职业,成功的机会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你要么特别有天赋,有么是睁着眼睛走错路……”
   
      尽管成功的机会渺茫,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中还是充满了一心想当钢琴独奏家的学生。许多人接受挑战,以此为天职。但能够成为像阿图尔.鲁宾斯坦、阿劳等八十岁还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奏的长期事业者却寥寥无几。世界乐坛上,那些起步辉煌,荣膺一堆大奖曾风光无限的年轻人,三十岁后不见踪影的数不胜数。

      欧洲一位年轻选手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败北后,举着酒杯意味深长地说:“四十年后再看看,我们之中究竟谁还在弹琴!”
   
      钢琴成家之难,“难于上青天”。
   
     《键盘上的反思》一书作者,美国钢琴家、作家戴维.杜巴尔与我在一次长谈中说了一段令人惊讶的话:“当一个胸怀大志的钢琴家登上了音乐会舞台,他会发现,从琴房到音乐厅,其间的距离等于从地球到天上的星星!”这是他访问了当代四十三位成功的钢琴家后,看到了那些身处金字塔顶端的天才钢琴家们,光环背后隐藏的是许多部不为人知的秘辛。
   
      无疑,艺术创作活动从来不存在“奇迹”,天才都是伟大的工作者。这就注定钢琴家的生涯是艰苦的,超乎想象,必须从小就开始。

      如果六七岁不开始学钢琴,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为保持神经、肌肉、记忆力和技巧,你必须练琴。钢琴家们深谙其中苦楚:“一个音乐家,即使成名后,白天仍是一个‘工人’,晚上才是艺术家,台上演奏一小时,底下要花一百个、一千个小时。”比如克劳迪奥.阿劳,他一生时间都花费在琴房、飞机、旅馆及音乐厅,直到漫长的生命结束。
   
      独奏家中极少有人像塞尔金那样潇洒,无须多练就能直接上舞台。练琴必须无情地占掉你所有时间,每天像修道士那样寂寞独处。这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才能一天一天坚持下去。

      有位钢琴家幽默地说:“做一个独奏家,必须有两条命,一条命做人,一条命练琴!”那些稀世奇才,尽管心底里十分厌倦练琴,可走上这条路后就身不由己,不是他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他。年届七十的傅聪,每天像基督教徒对待〈圣经〉那样,必须花很多小时做“功课”,有时还未必能收到一丁点“报酬”。
   
   僧侣般的生活,以及长期的内心压力和寂寞,会使人变得烦躁不安,前途无量的年轻钢琴家特伦斯.贾德就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后,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鲁宾斯坦每天走出琴房后最好的排遣孤独方法是,大吃牛排以及就开车出去找女人。
   
      一个作家,几年能写一部书,但几十年未必能造成一个钢琴家。从这意义上来说,即便是天才钢琴家,也只有经过漫长的修炼后才能“得到成仙”。
   
      当然,最难的还是从“匠”到“艺”的跨越。只有技巧,没把自己放进去的,称之为钢琴匠;能让思想感情说话、唱歌、哭泣的,称为钢琴家;把生命的气息吹入作品燃之以火,用优雅美丽的脉搏使它活起来,并像作曲家一样在创作,把泥土塑造的形象变成有生命的人,才能称之为艺术家。
   
      可这样的艺术家,一个世纪也就只有那么数十位。
   
      钢琴家布索尼将之归纳为:“艺术家必须具有非凡的智慧、修养、热情、想象力和诗情画意,最后还要具有个性的魅力,能使几千个不约而同走到一起的陌生人产生同一种感情的那种磁力。而上述品质中有哪一项不足,就会暴露在每一个乐句的演奏中。”
   
      这似乎是对人性的苛刻,可钢琴艺术的“魔性”就在于此,没有苛刻,何以成“家”?
   
      佛教徒一生伴随青灯、黄衣、经文。钢琴家也不例外,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后,你必须学会耐得寂寞、每天流淌不尽的汗水,并准备一生“修道”。
   
      有了这种思想准备,才仅仅是谋取钢琴独奏家职业的第一步,成功路上还需要具备的三要点是:天才、机遇和造化。


(转).

TOP

很受用的文章,给我了启示和提醒。谢谢.

TOP

回复 2#xiaoxi95 的帖子

你家宝宝学琴几年了?.

TOP

一年多前,在一次讨论如何教育小孩的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提了一个问题。
她说她家住在一个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学区,前一年她让自己八岁的儿子学钢琴。过
了一段时间,儿子问:“妈妈,为什么我要学钢琴?”这位妈妈说,你学钢琴对你
开发大脑,提高学习有好处,还能有一门专长。 他儿子好奇地问:“既然这么好,
为什么我那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没有要他们学钢琴呢?”妈妈顿时语塞。

随着儿子的长大,这种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愿去学琴了。总是抱怨:“为什
么人家不是去打球,就是练跆拳道,学游泳?而我却非得要学钢琴?”。妈妈感到
越来越难说服儿子,因为儿子的美国同学中没有学琴的,让她的思想工作很难做。
所以很苦恼,说出来想有人能解答她的困惑。

但是当时没有人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将话题转到了别的问题。最后她是不是找
到了答案我不得而知。

她的困惑,也是许多中国父母的困惑。

不知何时起,中国人将学琴与儿童智力开发和培养高尚情操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
提到儿童教育,必然想到学琴。觉得小孩不学钢琴,小提琴就是不重视孩子的培养。
孩子七八岁了,很多家长几乎是不加思索地就买琴,找老师教孩子的钢琴,小提琴。
除了觉得学琴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好处,不少家长还觉得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有一
门特长,对于考大学会有帮助。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随着中国的经济起飞,孩子学琴也成为一种新潮,国内很多父
母纷纷买琴让孩子学。郎朗的故事更让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也竭尽全力支持孩
子学琴。海外中国孩子学琴比例更是几乎接近100%,是任何其它族裔所不能想象的。
在一些钢琴,小提琴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参赛选手绝大多数都是中国
孩子,而其它族裔的孩子寥寥无几,成为点缀。

与是乎有报道说,大学招生人员很熟习中国孩子的高度一致的简历:学习成绩好,
SAT考分高,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体育不好。

为什么其它族裔的父母对学琴的很热衷的比例要远远小于中国父母?为什么他们对
送孩子学体育上却非常积极?他们是不重视还是不懂呢?很多美国人也很重视孩子
的教育,但是他们对怎样教育孩子看法与中国父母不同,对于学琴的兴趣是远远低
于中国父母的,而对于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却非常积极。

开发智力的方法很多,并不是非得要学琴。培养情操的事也是很含糊的。什么是高
尚情操?只要想想你认为有高尚情操的人,大部分可能都不会弹琴。靠学琴学出特
长,在这么多中国孩子都学琴的情况下,难度是极大的。应该去学别的,尤其体育,
美国人相当重视。上届奥运会中国是金牌总数第二,说中国人不适合搞体育已经没
有什么依据了。如果有学琴那么的热情,选对项目,科学训练,不少中国孩子是可
以在体育上练出成绩来的,进入校队,取得校际比赛前几名应该完全可能。其实一
个学琴好的孩子,在学校远远比不上一个体育尖子那么有名气。在大学录取的考量
中,应该也是体育尖子在简历上的份量大于一个钢琴好手。

当然也不是说孩子不能学琴。但是孩子学琴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家庭的经济实力,
二是本身的天赋,三是个人兴趣。

像我女儿小时候,我一个月才$850的资助,住在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没钱买琴请
老师,也没有地方放琴。她 的学校有老师教琴,所以就让她在学校学了。她还弹得
不错,被老师选为在学校晚会上演奏的学生之一。家里有一架电子琴,她可以练习。


因为穷,女儿没有学琴。我发现她画画有天赋,就学画。负担得起,也容易坚持。
我不懂画,是不是陷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幻觉,我一直怀疑自己的判断。不过
去年她拿了一个很有份量的奖,才最终肯定了我当年的判断没有错。我没有花很多
时间,而孩子很愿意。每个孩子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
孩子的天赋,和长处,顺其自然培养。有天赋,事半功倍;没有天赋,事倍功半。


有了天赋,就容易喜欢。当然没有天赋,也可能喜欢,但坚持下去就要难多了。这
种喜欢不应该是三天新鲜式的喜欢,是能够持久的喜欢。当然你会想,他还没有学,
我怎么知道他喜不喜欢?而且你可能说,他开始可能不喜欢,练上一段可能就喜欢
了。小时候让孩子多试试不同的项目是很有必要的,看他的专长和兴趣在那里。

到了我儿子七岁,钢琴买得起了。学不学呢?我就请教我的一个朋友,他原来是一
个省歌舞团的伴奏演员,后来辞职复习考上清华大学。一直是文娱骨干,在华人社
区里每次演出都少不了他的伴奏。钢琴,小提琴自然是专业水平。以他的水平,开
班教琴绝对会是门庭若市,但他从没有教过学生。

我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学琴。他说,孩子并不一定都要学琴,即使要学也不能很
小就学。他认为学琴其实是一件很单调枯燥的事。一个练习曲,反复练习,没有趣
味可言。他尤其不赞同年级很小的孩子学提琴。他说弦乐要靠感觉,孩子手小,乐
感也不好,很难按准音,不容易拉好。加上现在一些俄国老师,中国老师要求过严,
喜欢批评,本来单调的练琴还加上了过多的批评,很容易将孩子的积极性完全抹杀,
不再愿意练琴。所以孩子应该大一点再练,而且先练键盘,比较容易一些。老师也
应该找比较宽容的,不要用训练专业演员那样来要求小孩。很多孩子可能原来还有
兴趣,但这么一教,也就失去兴趣了。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兴趣,又怎么可能学
好呢?

听朋友这么一说,我想我儿子本来就有轻微自闭症,注意力很难集中,又很容易产
生挫折感。即使没有人批评他,他也常常会因为做得不太好而生气发脾气。所以最
后我没有让他学琴,而让他也学画。画本来就适合小孩爱想象的天性,加上老师是
美国人,鼓励孩子“鬼画桃符”式的涂鸦,他很喜欢。现在他在夏令营学游泳,天
天高高兴兴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的女儿,原来也学琴,后来越来越不喜欢。上高中时她加入了啦
啦队,因为时间和练琴有冲突,她就认真地和父母谈,说她真的很喜欢啦啦队,在
那里她觉得很开心。但她不喜欢学琴,她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个天赋,练琴她不开心。
她父母同意她不再学琴,全力以赴练啦啦队。结果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天天容光
焕发,笑容满面,总是很高兴。在啦啦队表现很好,还当上了啦啦队的队长,自信
心大大增强。后来参加学校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如愿当选,成了学校学生中的知名
人士。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被普林斯顿大学提前录取(Early Decision)。她认为,
她选择放弃学琴,参加啦啦队是她的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决
定。

其实学琴的好处并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大,而孩子的抵触情绪却大大地出乎家长
们的意外。入乡随俗,我们应该看看美国人的孩子学什么?问问他们的父母,为什
么让他们的孩子学那些?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的孩子,在美国孩子中间,即使他愿
意学,如果他不能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他可能会被视为异类而受到歧视。他可能
已经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也可能是他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学琴的原因。孩子很怕
不被另外的孩子认同,如果不被认同,那么他的压力会很大。这一点,可能被很多
父母忽视了。如果他喜欢学琴,他是可以学的。但是要安排学一些其它孩子学的东
西,比如体育,最好和同学一起学。让他融入同龄孩子中。融入得好,孩子被认同
就高,受歧视就少。反之,就会被排斥,被孤立。而孩子可能并不想跟父母说这些,
所以父母应该要注意这方面,理解他们的处境,并找出方法来减少他们的压力。

我不反对学琴。很多孩子学琴学得非常好,有考上朱丽叶音乐学院,也有作为特长
在考大学时受到了重视。但你的孩子是不是要学琴,你一定要经过分析比较,咨询
思考后再做决定。孩子喜欢,有天赋,当然应该学。当孩子没有兴趣,也没有天赋,
那就没有必要非要学了。不管什么东西,你只要学得好,对考大学都有帮助。所以
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学点孩子喜欢,也擅长的项目不好吗?孩子喜欢,大人也轻松,
而且效果还更好。


(转).

TOP

深圳艺术学校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委员会评委
周祥林


--------------------------------------------------------------------------------




尊敬的家长们:

   每年寒暑假考级的时侯, 校园里人来人往, 很是热闹,已成为艺校一大景观。可是,当我看到在考场外面不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而焦急等待孩子考完出来的家长们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敬佩你们,也同情你们,为了下一代的全面成长,你们正确而有远见地让孩子选学一件乐器作为对他们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手段,而为此你们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你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通过这么多年的考级, 我觉得有些问题需建议家长引起注意,希望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学习音乐。

1. 过早地决定让孩子走专业的道路。有的家长特别喜欢音乐,但他们小时却没有机会学习,于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了,为此, 他们不看孩子的生理及天赋条件是否适合专业音乐学习的要求, 也不顾孩子是否特别喜欢音乐而强迫孩子每天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了练琴上,并让孩子在短时间里快快地往高级别去考级,殊不知,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全面培养的, 过早地定向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2. 为当特长生而使劲拔程度。目前许多大、中、小学为了开展文艺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要招收一些特长生,而特长生的要求又定位在某一级别,于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获得这一级别的通过证书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要求老师硬往某级上拔程度。这样一来, 基础没有打好, 勉强攀到了某一级而再也上不去了。
  其实, 现在已有不少学校不仅要看你的级别证书, 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你有一个七级勉强通过证书还不如一个五级优秀证书受欢迎呢。拔苗助长的含义是很明白的, 但有的家长好像不能理解, 总想去跳级,拔程度。请设想一下, 如果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背考题不学课文, 他能学好功课吗? 回答肯定是: "不能" ! 而多数的考级曲目是考题的性质, 让孩子只练考级曲目就等于让他只学考题, 那能学好吗? 再说跳级也一样, 一年级的学生跳到三年级再跳到五年级, 这不成了特高智商的天才了吗? 考级教程的安排也是基本要求一年考一级,为达到每级的要求应当在考级规定的曲目外还应练习许多辅助教材,这样才能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的目的,所以, 踏踏实实地一级级的学上去, 象盖高楼一样, 先把地基打得牢牢的, 树要长得高, 根就要扎得深, 请家长们仔细衡量一下利弊。当然, 拔程度的问题也不全是家长的责任, 有的老师为标榜自己的教学" 水平 ", 极力鼓动学生往高级别考, 而且声称到我班上能在多短的时间里考过多少级等等, 对于这种老师,家长们千万要慎重。

  3. 为当特长生而学习乐器。一个孩子,选择了一件适合他的乐器,如果基础打得好,当特长生是有可能的,怕的是不顾条件是否适合,只要是能当特长生,就不管什麽样的乐器,是冷门就让孩子学,后来发现,这些冷门乐器因为学的人太多反而成了热门乐器,最后还是挤不进特长生的行列。更遗憾的是个别学校为了某些目的而通过加分的办法招收了一批特长生,这些学生参加了各种文艺比赛获了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但却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来帮助这些特长生弥补因排练演出而耽误的普通文化课, 这样一年年的过去,特长生的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辅导而直接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升学。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推上特长生的道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把它作为通向重点学校的桥梁,他们只看见能加多少分,而没有注意到它的不利的一面,已有实践证明,有的初中特长生考不进重点高中、高中特长生考不进重点大学,而有些通过加分进入大学的特长生却因为文化课基础不够扎实而跟不上自己所学的专业课。所以,千万不能把当特长生作为学习乐器的目的。

  4,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有的同学是在同一个辅导班或是由同 一个老师教。本来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可以共同进步,但是毕竟每个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别的,而有的家长却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认为别人考了几级,我的孩子也得考几级,他通过了,我的孩子不比他差,为什麽没通过? 从主观臆测出发认为评委不公平,于是就到考级办公室去吵闹,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为什麽呢?因为孩子的学习条件各有不同,简单举个例子,拿学钢琴来说,手大和手小就有所不同,至于其它原因那就太多了,如听觉的灵敏度、节奏感、音乐感、练琴的时间多少、专心的程度、家长教育的方式、老师的水平及老师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等等都会影响一个学生进步的快慢。所以家长最好还是实事求是,不要简单地与别人的孩子去比, 多寻找些自身的原因为好。.

TOP

文章很受用,一直以来我就把女儿学琴当成兴趣,学习紧张了把练琴当作调剂活动,希望她能真正喜欢上音乐和钢琴。成名成家不是学琴的初衷,就当是大型玩具吧。女儿喜欢弹巴赫的练习曲,看到她陶醉的样子,我一点也不后悔让她学琴。.

TOP

学琴本来是儿子自己喜欢选的。但我不否认作为家长的我的确有四楼中说到的那些想法:重视孩子的培养。觉得学琴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好处,还觉得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有一门特长。

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很困惑。学琴的目的性好像有些超过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喜爱和享受。.

TOP

以平常心来学习.也许会轻松些!.

TOP

想问问看,你儿子现在学琴的进展怎样了?
对了,这几天上海有好几部儿童剧、音乐剧上演,你会带着孩子来看么?
我们4月在小伙伴剧场看了一个亲子互动魔幻剧,看了一个木偶剧,明天准备去看《丑小鸭》,这是香港和北京的丑小鸭卡通艺术团全国巡演的剧目。
前天,在家里看东方卫视的上海之春艺术节开幕暨《梁祝》首演50周年纪念音乐会。本想熏陶一下她,呵呵,1个多小时的时间,她基本上没有在听,而是在房间里到处转。结果,被熏陶的是我,被这么伟大的作品和作品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拨动心弦。
5月份还要带她去东方艺术中心去看两场音乐会。这是第一次进那里看音乐会,不知道她能否坚持1个小时。去年夏天,就是到那里看了音乐剧《王后的新衣》,孩子非常喜欢。希望那里能继续给她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相信音乐在一个孩子,包括成人身上的力量,和智力开发相比较,音乐对于孩子心灵的滋养是我更看重的。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聪明的孩子,可是我们看到现在这么多成人和孩子,都缺乏幸福感。
还有一点,和最爱的妈妈在一起欣赏音乐和表演,一起在奥尔夫课上和着节律尽情玩耍,会让孩子倍感幸福快乐。

[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09-4-30 22:43 编辑 ].

TOP

回复 9#晴晴的妈 的帖子

儿子学琴感觉越来越艰深,自己都有点吃不消了.都想打退堂鼓。可是,儿子在昨天的练习之后,今天练的时候,又有新的突破……是儿子在鼓励着我……

音乐剧、木偶剧,音乐会,有一阵子非常热衷,但是,也许是为了孩子的这种热衷不长久吧?因为本身自己没有多少类似的细胞…….

TOP

回复 10#zhujinhua 的帖子

昨天去看《丑小鸭》,全场只有一个人哭了,就是晴晴。即使看到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她还是哭。哭着问我,“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开家啊?”“没有爸爸妈妈,丑小鸭会死掉的”一边不断掏纸巾给她擦眼泪,一边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笑逐颜开的、过节一样快乐的孩子们,我暗自纳闷,是女儿真正看懂了,别的孩子没有看懂,还是她的四号性格使然?
一直到晚上,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她又悄悄流眼泪。说是“又想起丑小鸭来了”。
记得她将近3岁时,看DVD《海的女儿》,看到最后,海的女儿变成泡沫升上了天空,也是哭得一塌糊涂。害得我被LG指责,说这样的悲剧不应该早早给3岁的孩子看。

也是觉得孩子大了,懂事了,家里买的那些儿童剧、音乐剧都看了很多遍了,所以才开始“烧钱”。不过,亲临现场的感受,和看电视真的很不一样。《丑小鸭》的VCD看过很多遍了,从来没有象昨天那样情绪这么激动。
家里人现在都说,女儿有很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要我“好好培养”。我也只有苦笑,难道好好培养,就一定要去学钢琴、小提琴?好好培养,就一定要去跟着老师学跳舞?或许我的音乐天分,对音乐的兴趣,都很好地传递给了女儿了,但是如何继续发展,这确实是个难题。.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