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新竹园奥数班是有希望的

新竹园奥数班是有希望的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15 编辑 ].

TOP

奥数班有多少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jef310 于 2008-9-17 19:55 发表 \"\"
亲眼所见,奥数班上课有同学没有桌和椅。
站着上课。
“奥数班人气兴旺”
请校长、汤主任、竹园使者去体验一下生活

爽爽爸爸帖子--------奥数是思维脑力活动,高强度,高耗能.
放在2,4日常课程的最后,基本上孩子 ...
请问楼主,今天都没有上奥数课,你在哪看见孩子们站着上课的?孩子们明天才正式上奥数课。.

TOP

他说的是初一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jef310 于 2008-9-17 19:55 发表 \"\"
亲眼所见,奥数班上课有同学没有桌和椅。
站着上课。
“奥数班人气兴旺”
请校长、汤主任、竹园使者去体验一下生活

爽爽爸爸帖子--------奥数是思维脑力活动,高强度,高耗能.
放在2,4日常课程的最后,基本上孩子 ...
请问楼主是哪个班学生的家长?是预初的吗?你是怎么看见的?.

TOP

回复 2#JSJ 的帖子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09 编辑 ].

TOP

预初正式参加的不会有40人的,听孩子们说的算下来,不会有40人的,也许有旁听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jef310 于 2008-9-17 20:04 发表 \"\"
我估计有40几人。
问题是通知是学校发的,人数是学校定的。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组织者工作不认真。
也许是刚开始,还有就是旁听的学生太多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明天孩子回家就知道情况了。.

TOP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09 编辑 ].

TOP

试听可能会超过36人,因为有人会放弃.

TOP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10 编辑 ].

TOP

如果是这样,应该到竹园的网站留个言,提醒学校应引起重视.

TOP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10 编辑 ].

TOP

这倒是我们家长所没想到的情况,按说前面的宣传、筛选工作做的都不错,怎么开班上课会出现这种场面,希望校方重视起来,数学思维的培训还刚刚开始,后面任重道远,尽量让孩子的学习轻松愉快!.

TOP

我试过上学校留言板

打不开啊
怎么和学校说呢?.

TOP

今天上奥数课肯定有坐

已经和老师沟通过,今天六年级课肯定都有坐.

TOP

预初大约有多少人上奥数课?.

TOP

教奥数的老师是竹园的心理老师还是教数学的?.

TOP

回复 16#yangzhe 的帖子

.

TOP

今天六年级奥数班情况如何?.

TOP

今天六年级奥数班组织的很好

今天汤主任,年级邬老师都亲来助阵,
课堂王老师循循善诱,同学们反映敏捷,
一节课上的紧张有序,收获很大.
汤主任更是守到课堂结束,还和家长,同学交流后才走.
赞一个
.

TOP

回复 21#yangzhe 的帖子

是吗?
很高兴

向校领导致敬!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8 20: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烽火台 于 2008-9-18 12:28 发表 \"\"
预初大约有多少人上奥数课?
加上旁听生一共45人,听孩子说,到最后只要30人。.

TOP

怎么还有旁听生?.

TOP

赞一个,新竹园数学思维课开班第一堂课----成功!

去听了一节课,王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很有激情,看得出是实力派老师,对新竹园思维班工作非常投入。辛苦辛苦!.

TOP

回复 23#小鱼宝宝 的帖子

正式生还要再参加选拔吗?.

TOP

不用了,把回执直接交掉就可以了.

TOP

看前面家长对王老师评价真的不错。可我儿子不是很认可他,看来我家儿子对老师要求很高啊。.

TOP

奥数老师是孙维刚的学生

引用:
原帖由 marsych 于 2008-9-18 23:00 发表 \"\"
看前面家长对王老师评价真的不错。可我儿子不是很认可他,看来我家儿子对老师要求很高啊。
是这样的,可能孩子们不是很理解王老师的教法,
他没有讲很难的题,也没有按工程问题,牛吃草问题这样来讲课.
他是在讲奥数的解题思路
昨天他讲的重点是观察,和抓核心,
所以有的家长说他是心理老师.哈哈

在孙维刚的介绍材料中也讲到了类似的教学方法:题不在多,而在精。要能够把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从概念入手理清思路,这样的题一道顶十道。而且做题的目的是理解思路,而不是熟练掌握方法。我发现现在的老师更愿意花时间让孩子们学习方法,而不是理清思路。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赞成的,就是会做再多的奥数题,没有属于自己的思路,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数学好的孩子。
这让我联想起以前给孩子批作业时的感受。非常奇怪,有些我认为有难度的题,她解的很漂亮,而有些很容易的题却错的很不可思议。按我的理解,那种难度的题能解出来,就不应该犯那种很荒谬的错误。但一段时间以后,我明白了这里面的奥秘。老师用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孩子记住了哪类题应该怎么去解,但是却没有讲清思路。于是孩子遇到见过的题时,驾轻就熟地做对了难题,可是遇到没见过的题,哪怕很简单,也没有自己的思路。孩子已经习惯于从自己的大的题库中去找解法,而根本不会从题目本身出发来分析。.

TOP

解读孙维刚 

55%只是冰山一角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孙维刚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继孙之星同学写文章让我们“认识孙老师另一面”(见本报2月5日2版)后,姜宪明,北京22中学前任老校长之一,也给报社写来一封长信,告诉我们孙维刚的成功之处,在于辩证地看待和解决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而非将二者对立起来),因此在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没有出现任何应对“双重标准”的尴尬和矛盾。
  1980年,他从初一开始接学生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自己教数学兼班主任,进行了长达17年的三轮班“大循环”教改实验。一轮班的蔡冰冰是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的选手;二轮班的彭壮壮荣获全美最高水平的高中学生科学竞赛大奖——西屋奖;三轮班的闫王君是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
  1986年毕业的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第三轮班40人中的22人升入清华、北大,占全班总人数的55%。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巨大付出。而正是由于辩证地解决了教书与育人间的关系,即“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而德育的苍白或紊乱,将滞误智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孙维刚语),他才培育出了高素质的人才。
  ■早已被社会上淡化的“养成教育”,在孙维刚这里还是“香饽饽”
  ■孙维刚抓德育,常讲“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而他教心的方法便是以身作则
  ■抓素质教育从哪儿入手?孙维刚认为,德是关键。在他看来,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
  《资治通鉴》里说:“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若无圣人君子而予之,宁予愚人,勿予小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在孙维刚的育人准则里有这样一条“定理”:“一如既往,我们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他反复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一个智商高的人,如果不把他的才华用在正地儿,那他还不如干脆无才。
  孙维刚开家长会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重德轻智”。三轮班家长李全还记得:开家长会时,有时孙老师会把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列在黑板右侧,而随后又在显要位置打上另外一个“综合分”即“素质分”,有时两者反差较大,成绩不好的却有可能受到表扬。后来家长才明白他用综合素质去评价学生是正确的。他认为有远大抱负、正派、诚实能助人的学生最终能成材。
  1999年6月,已是近61岁高龄的孙维刚,又接下了他的第四轮,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轮实验班。这时的他,从1990年发现膀胱癌开始,已前后接受过8次手术,此前不久,由于发现直肠癌变,又刚刚进行完“直肠改道”手术。6月20日,是全班同学和家长永世铭刻的日子——孙老师召开了全体同学及其父母的联席建班会。会上,针对社会上越来越浓的“见分不见人”的风气,孙老师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做学问,先做人。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六年后考大学;这些都先不要想,当务之急,是想想把孩子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好人。”
  基于此,孙老师提出了如下的建班原则——
  一、诚实、正派、正直。
  二、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为人民多做贡献。
  三、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
  从1999年6月20日到9月1日,类似的家长会孙维刚共召开了10次,每次平均3个半小时。
  许多人认为,本来学生学习负担就很重,再花时间、精力抓德育得不偿失。但孙维刚不这么看,他认为知识长进,使人易于了解社会和确定人生的正确方向,这时学习道路上遇到困难,也不会气馁。而同时,思想道德正派的人,一旦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就会有利于人民和社会。
  有人形容:高考分数下来,差1分,能差出一大操场人。可是1997年5月,孙维刚三轮班成绩排在前15名的学生,却做出一项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把4个市级三好生的名额(高考时每人可以加10分)主动让给后面的伙伴。
  难怪孙维刚的实验班中总会出现“咄咄怪事”:
  中考还有半个月,李冰的父亲不仅不让患风疹的孩子回校取书包(他是上着一半课去医院的,全部复习资料都在里面),自己也怕有病毒而放弃去教室,还反过来通知师生快喝板蓝根。
  当闫王君准备再次参加国奥赛,再拿一块金牌时,他想到了积劳成疾的孙老师,结果他拿出100多个小时为班上同学做辅导,自己却在奥赛选拔赛中以一分之差落选。他的家长和他却认为这样很值。
  ……
  在孙老师的班上,唱歌要唱革命歌曲,看书要看积极的书籍,学习着装要朴素,递送别人东西要用双手,教室里必须一尘不染,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家务事,下课后必须坚持跑步训练……早已被社会上淡化的“养成教育”,在孙维刚这里还是“香饽饽”。他曾说: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的“小气候”。
  许多报道都提到过三轮班前15名学生高考前主动放弃参评市级三好生的事情,但是却略过了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这其中就有他自己的独子孙兴。
  入学六年来,孙兴虽然是孙维刚的儿子,但除了在班上听课,爸爸没单独给他讲过一次课、补过一道题。父子俩有时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因为一到晚上,四面八方带孩子求父亲指点的人一拨又一拨;有时,父亲又会出去到成绩差的同学家补课。但在此时,父亲却要求他带头把机会让给别人。
  在高考的三天里,孙兴由于压力过大,几乎整夜都睡不着,他自我感觉考得很糟,因此既不查分,也不打声讯台电话,只等听天由命了。(后来还是同学想尽种种办法查到他够上北大的消息的)
  三轮班的同学还记得:有一次轮到他们班擦楼道里的水池子,由于太脏,同学们一直迟迟不肯动手。后来孙老师知道了,利用一个周末召集同学到校,先进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然后他带头以癌患之躯跪在地上,亲自动手和同学一道把油腻腻的水池擦得一尘不染。
  孙维刚强调“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他自己除了讲课外,也从不打破寂静,有事也是做个手势,请同学到室外去谈。
  他要求同学诚实,自己则一旦发现错误便主动向学生做检查。
  他禁止同学迟到,自己也因为由于路上助人迟到而在风中罚站。
  他告诫同学朴素,自己也经常穿着多少年前的两套旧衣服。
  ……
  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和不厌其烦的劳动中,孙维刚有意识地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操,灌输给了自己的学生。他就像一个火炬手,在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传递给他们如下的东西: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原则。
  ■孙维刚从不回避升学率,更不回避能有多少人上清华、北大
  ■毋庸讳言,智育毕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的素质教育必然包含其智力内容的良好“终端显示”
  学过物理的人,都还记得这样一道题:要想把铅球推得最远,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答案是45。啊?
  孙维刚在课上问学生这道题,答案也皆如是。
  但是他告诉大家:这个答案是错的。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错题,却引发了孙维刚的无尽思考:为什么这么多成百上千的学生,而且多是学习上的优秀学生,竟不曾有一个人发现?
  结论是:条条框框割裂方式的教学肢解知识的结果,把孩子活生生的思考也肢解了。因此,抓智育,不能仅限于知识,要通过知识的教与学,不断发展孩子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
  听孙维刚的课,他可以从小学算术给学生讲到初中代数、高中代数,一直跑到高等数学的边上。而学生却不累。
  讲解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许多老师只选一种方法证明它是正确的即可。但在孙维刚的课上,却“逼迫”孩子们想出24种证法。
  可以这样说,在孙维刚的课上,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的。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时为此,他不惜“设套”去“诱导”学生。
  三轮班的刘婷就曾记得这样一节课:孙老师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公式:(a+b)3=a3+3a2b-3ab2+b3。他一边回身一边问学生能不能记住这个公式。刘婷不加思索便说“能”。孙老师摇摇头说,“你应该说这个公式写错了。因为公式左端a和b是平等的,而在展开式中a和b不平等了,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这就是对称思想。”
  从“误”写一个小小的数学公式入手,启发孩子不盲从,并由此引出了美学中的对称思想;这就是孙维刚,一个在数学课上融进了物理、历史、军事、哲学、交响乐、唐诗、天文知识的老师。听这样的课,学生们哪里会烦?哪里还有心思说笑、打闹、做小动作?在学生思维如滚滚洪流被泄闸之后,孙维刚倒退到了幕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角。
  看看孩子们被造就后的大脑有多大潜力吧!
  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
  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
  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
  孙维刚从不回避升学率,更不回避能有多少人上清华、北大。他常常说,在现代社会里,大学是一定要上的,而且要上一流的大学。当学生的智力素质提高了的时候,在考试中取得的好成绩,也将是必然的副产品。相反,把学习和中考、高考成绩拴在一起,又不肯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道路(因为走“这条路”对于教师确实艰难),便只能采取“题海”战术,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
  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有人说:“不高明的老师累学生,高明的老师累自己。”
  孙维刚正是如此。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会感到数学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美。”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记者找到了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22中的何启真老师曾回忆道:在我和孙老师合作的过程中,我由于家离学校很近,晚上经常到学校里取东西和继续工作,不论我什么时候到学校来,都能看到数学教研室里亮着灯。我曾悄悄地上楼去看,只见孙老师在灯下聚精会神的备课,桌上堆满了书。传达室的师傅对我说:每天晚上孙老师都要工作到10点多才离开。
  在当今社会上流行着“一上,十二不上”(即晚12点睡觉的学生考不上大学,夜里1点睡的才能考上)的说法时,在许多临考学生点灯熬油在题海中挣扎时,在我们生出许多慨叹:做孙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运的时候,有多少人可曾想到,是孙老师自己先跳进题海、吃透题海、驾驭了题海,才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学会游泳了呢?当他的学生保证每晚9小时睡眠的时候,有谁想到过是孙老师替代了他们在“灯下漫笔”呢?是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而这些,正是由于有了孙老师站在系统的高度、哲学的高度,对所有知识的运筹帷幄。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孙维刚深知:教育是树人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更不能搞“一招鲜”和“批量生产”。有的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做教师、做学问。
  “让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使聪明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当孙维刚这一实验目标终于实现时,你会发现,其学生的优异应试成绩,与应试教育的考试成绩,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后者是把分数当成原始的动机,而前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因为毋庸讳言,智育毕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的素质教育必然包含其智力内容的良好“终端显示”。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这就是孙维刚一生倾其全力去做的
  ■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如果我们学不来孙老师的才气,但至少应该学些他的正气
  2002年1月20日,在被病魔缠绕、又与病魔搏斗了近12年后,孙维刚终于走了。
  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他表示哀悼:
  远在美国的桑丽芸,从网上发来一份电子邮件,请母亲代她祭在恩师灵前:“我的美国老板对我说,真不相信你是来自应试教育的中国。而我对他说,那是因为你不认识我的孙老师。”
  杨小乐和四轮班的小同学,每人带给老师一封信;他的信则是向老师汇报了从老师上完最后一课,到老师离去后自己的各种情况。他认为这是孙老师最想知道的。
  常言道:知子莫如父。在孙老师这里还应加上一条:知师莫如徒。孙维刚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心中真正惦记的,只有他们……
  孙维刚的妻子王海亭还记得,弥留之际的孙维刚,嘴里反复念叨的,除了“收卷子”、“拿圆规”之类的话外,就是常常喊着班中一个最淘气的男孩的名字。而提到儿子孙兴的名字,却只有去世前三天那唯一一次。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这就是孙维刚一生倾其全力去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一旦来到孩子们中间,我的心、我的情、我的魂,似乎都被他们摄去。”
  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如果我们学不来孙老师的才气,但至少应该学些他的正气。
  一个人当他爱学生超过生命时,你就会理解:
  他何以丢下10岁的儿子在家,去陪着学生去四川集训,从成都到北京的两天一夜,他把自己的软卧腾出,自己去坐孩子们的硬座。
  他何以穿着陈旧的衣服,却前后花了一万多元去接济学业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他何以在扫房时,怕尘土吸入学生肺中影响健康,而把他们轰走,自己用半小时把顶棚、四壁扫净。
  他何以以49岁的身躯,背起扭伤了脚的学生去医院看病。
  他何以多次拒绝去大学任教以及开办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去赚钱。
  他何以……
  数不清的何以!
  我们不能阻止自己去想做孙维刚的学生有多么幸福:在22中,你可以不加任何指点便径直找到他的实验班——只有他的班教室后面有一排书柜,家长们不必担心沉重的书包会影响孩子的脊柱。这个媒体有多少次呼吁、校方就有多少次诉苦的难题,到了孙维刚这里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留给人的印象,总是骑着旧自行车来回奔波的人,却担心为大合唱伴奏的手风琴太重,打着车挨着个儿的去接学生。
  许多记者向学生打听孙维刚最后一课的情形,但是问到的许多人都记得不太清晰:因为那时虽然他的骨癌已使他无法再从每层12级的旋转楼梯爬上四楼;虽然在家他要常以头抵墙来减少疼痛;虽然他连钻进前来接他的车时都很困难;但是站到讲台前,他脸上依旧挂着微笑,没有一丝异样。
  大年初四,三轮班的学生来到孙维刚家陪王海亭过年。书房里,挂着学生陈帆题写的一幅墨迹——师魂。包着饺子,王海亭听到这些业已成人的“孩子们”在议论:记得吗?当初老师还留给我们一道题呢:为什么大型烟囱的形状总是双曲线的?……
  在这个孙维刚走后的第一个春节里,没人流泪。因为他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与思考!

[ 本帖最后由 yangzhe 于 2008-9-19 04:50 编辑 ].

TOP

昨天,儿子到家已经很晚了。我问他是不是太辛苦了,他说不觉得,只是感到太饿(怪我太粗心,忘准备吃的了),他觉得老师不错。.

TOP

喜欢有思想,有热情的王老师。希望竹园这个大家庭在和谐,轻松,快乐中健康成长,大家群策群力,竹园的明天会更美好。

[ 本帖最后由 小松鼠 于 2008-9-19 12:49 编辑 ].

TOP

其实王老师是无辜的

  是我们一个同学先到 就站在那里

   所以我们之后三个 看到他没坐下就没坐.

TOP

回复 26#小松鼠 的帖子

听小孩说还要看这次的月考,综合考虑的,不知真的假的,说是老师说的.

TOP

audrey_z 您好:竹园没有小五班,没有奥数证书的孩子当然也能录取,您的孩子成绩被新竹园录取希望很大,请关注竹园圈及校网。.

TOP

回复 33#小苯猪 的帖子

问题已解决。

祝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19 22:11 编辑 ].

TOP

尊敬的奥数老师:
    在某板块内,看见您对“桌椅门”事件的解释和看法,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过多争论是没有意义的,通过此事,能够为新竹园奥数带来推动作用,是我写此帖初衷。现在很高兴看到校领导和您很重视此事,真心希望新竹园奥数班越办越好。
    很高兴看到,上学期在您的培养下,在参加"七巧科技"应用科学系列活动决赛中,有多人获奖,获奖的总人数多了,获奖的级别高了,在此祝贺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一步,志在千里。.

TOP

回复 37#jef310 的帖子

楼上在瞎三话四,看看竹园的网站中的获奖信息就清楚了。预初的奥数王老师上学期教的也是预初,在2007年“七巧科技”辅导老师中没有他的名字,在2008年“七巧科技”获奖学生中,预初学生是全军覆没,辅导老师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TOP

引用:
原帖由 qionger 于 2008-9-21 09:47 发表 \"\"
楼上在瞎三话四,看看竹园的网站中的获奖信息就清楚了。预初的奥数王老师上学期教的也是预初,在2007年“七巧科技”辅导老师中没有他的名字,在2008年“七巧科技”获奖学生中,预初学生是全军覆没,辅导老师中也没有 ...
楼上的请听好,新竹园在2008年"七巧科技"应用科学系列活动决赛中,
银牌、铜牌、一等奖、二等奖各有一位学生获奖。.

TOP

回复 39#jef310 的帖子

楼上的,你自己去看看清楚,网址
http://www.hszhuyuan.pudong-edu. ... w.asp?ArticleID=989
2008年2月的喜报,这个时候的七年级,即初一,现在应该是初二了,新竹园是没有初二的。而且指导教师是沈老师、徐老师。
瞎吹捧有啥吹捧头。

[ 本帖最后由 qionger 于 2008-9-21 21:27 编辑 ].

TOP

qionger还是你看错了.

引用:
原帖由 于 2008-9-21 21:16 发表 \"\"
楼上的,你自己去看看清楚,网址
http://www.hszhuyuan.pudong-edu.sh.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89
2008年2月的喜报,这个时候的七年级,即初一,现在应该是初二了,新竹园是没有初二的。而且指导教师是沈老 ...
引用王老师的博客:
今天还收到了上学期学生在参加"七巧科技"应用科学系列活动决赛中荣获<国际数形头脑思维实践活动及竞赛>项目的奖状,何Q得了银牌,蔡泽K得了铜牌,王雨C得了一等奖,郑H得了二等奖,虽然这次没有出现金牌得主,但和上一次只有郑H一人得到市里三等奖比较起来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的,呵呵一是获奖的总人数多了,二是获奖的级别高了.希望下一步能够在这些方面继续有所突破.
理由
1可以看到他带的六年级去年只有一个三等奖,
2那个学校公布的是七年级的奖项也不对啊,这里多了铜牌.
3银  牌:崔赟谦(七年级2班)一等奖:瞿  欢(七年级1班)蔡恩辉(八年级9班)
二等奖:管晟杰(七年级1班)三等奖:潘逸涵(七年级1班)云  杰(七年级2班) 严  捷(七年级2班)刘紫怡(七年级1班)-----------这和王老师讲的获奖学生也不同,是两批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qionger 于 2008-9-21 21:16 发表 \"\"
楼上的,你自己去看看清楚,网址
http://www.hszhuyuan.pudong-edu. ... w.asp?ArticleID=989
2008年2月的喜报,这个时候的七年级,即初一,现在应该是初二了,新竹园是没有初二的。而且指导教师是沈老 ...
你看到的是2007年12月30日的2007年“七巧科技”决赛。
新竹园在2008年"七巧科技"应用科学系列活动决赛,是今年2008年6月22日的比赛。
是最新的。你明白了吗?
新竹园需要您的参与,新竹园因您的参与而名扬中外。
加油!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21 22:5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zhe 于 2008-9-21 21:51 发表 \"\"

引用王老师的博客:
今天还收到了上学期学生在参加"七巧科技"应用科学系列活动决赛中荣获项目的奖状,何Q得了银牌,蔡泽K得了铜牌,王雨C得了一等奖,郑H得了二等奖,虽然这次没有出现金牌得主,但和上一次只有郑H一人得 ...
王老师博客里说:去年只有一个三等奖,指的是“市中环杯”。
另,王老师是新竹园奥数指导老师。不要混淆了。

[ 本帖最后由 jef310 于 2008-9-21 22:21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其实不要光看中天赋

据小道消息这次上海的奥数金牌张成,
原来也是老姜老师认为不够聪明给撵出来
后来老猫老师培养下成材
但老猫老师也说张不是他学生里最聪明的,可是比较勤奋
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天才99%的努力,天赋只占1%
总之努力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