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嘻哈爸爸版——家长互动学校(交流讨论学习)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霄妈 于 2008-4-23 20:15 发表 \"\"
同意嘻哈爸爸的说法,中国不会永远这样,人的本性是趋善的是会思考的,如果人类没有这种本能早就灭亡了,区别于其他动物,人是要讲一点精神的。把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教授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纯净。
我们住在良好的小区内,但是我每次回家依然会看到门口废纸,广告纸洒落在地上,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会像楼上的妈妈那样,弯弯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还是只是抱怨物业没有管理好?
当我们楼里的大门坏了,路灯坏了,我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是否会电话告知物业管理让他们来维修?还是只是抱怨物业没有管理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hxwcwctt 于 2008-4-21 13:36 发表 \"\"
我一直主张相辅相成,一定要让孩子学得开心,这和竞赛并不违背,我从来不举起教育的鞭子,想当时孩子自说自话的报了2个小五班,需要花费2个周末的半天,我非常生气,责备孩子不该自作主张的把小记者班(新闻晨报)取消, 孩子说 ...
你是一个很民主的妈妈。
当然人文精神的教育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
我举一个例子。你的女儿放弃小记者班,而选择小5班。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体贴” ,“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的美德,在读生子女身上真的很缺乏这样的中华美德啊。
从这点可以看出,你的教育是成功.

TOP

引用:
原帖由 hxwcwctt 于 2008-4-24 08:12 发表 \"\"


我们住在良好的小区内,但是我每次回家依然会看到门口废纸,广告纸洒落在地上,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会像楼上的妈妈那样,弯弯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还是只是抱怨物业没有管理好?
当我们楼里的大门坏了,路灯坏了,我不知道 ...
我要管别人做了没有,请问自己,我做了没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hxwcwctt 于 2008-4-24 08:12 发表 \"\"


我们住在良好的小区内,但是我每次回家依然会看到门口废纸,广告纸洒落在地上,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会像楼上的妈妈那样,弯弯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还是只是抱怨物业没有管理好?
当我们楼里的大门坏了,路灯坏了,我不知道 ...
我和儿子坚持捡了一个星期,然后楼上的几个孩子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现在我们楼下很少能见到广告纸了,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将我们周边的人改变一点点,只要我们有勇气。.

TOP

引用:
原帖由 霄妈 于 2008-4-24 11:42 发表 \"\"


我和儿子坚持捡了一个星期,然后楼上的几个孩子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现在我们楼下很少能见到广告纸了,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将我们周边的人改变一点点,只要我们有勇气。
非常赞赏, 平时我们家庭也是这样做的,可惜楼道里的情况没有像你们那样得到改善..

TOP

我觉得教育和科技是相关的,互相影响的。

在中国贫穷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高速地发展科技,迅速地提高国力,这个时候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们需要大批量的技工,我们需要高超的技术,那个时候的应试教育是适应中国发展的,并且,那时侯的应试教育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可是现在变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上去了,并且,似乎已经到了瓶颈。这个时候,有很多思考者开始关注,我们的应试教育还适合现在的科技发展吗?我们的教育为国家输送的人才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吗?

现在的中国,似乎只有手脚,而没有头脑了。

有人说,“大环境,没办法,我们必须适应”,但是,反过来,大环境也是一个个的小环境迫使他在慢慢地改变的。如果,所有的父母都修正了自己,那么,学校和制度就不得不变!可能过程会痛苦,但是,这是对我们的下一代,对我们的国家有利的事情。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口头上说“素质”“人文”,但是却在做腐朽制度的帮凶。“出人头地”“出类拔萃”“追求分数”还是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家长们的心中,难以拔除。.

TOP

我感觉现在的教育其实正是在向素质教育前进,比如小学进初中的各类选拔,有点像国外申请大学的味道,这真的需要孩子各方面发展,不再单单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有些学校甚至看家长的教育理念,这不可说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真正各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是看得见的,这些学生也都是受欢迎的.

君不见现在公司招人不再只看文凭了,你的表达能力,整体素养,以前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都会让你更添光彩的,记得我公司当时要招聘一个职位,一般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但也面试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一个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是一流大学的),他善于交流,并且有过勤工俭学,并能描述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碰到的工作困难,后来是如何考虑问题的,是如何解决的,如何赶在限定时间完成任务的等等,非常有思路,做事也非常负责,于是抛弃了原来的想法,立即把他吸取进来了,事后也表明该员工非常优秀,很快就独立负责项目了.

在此我只是想说家长们不要总看着分数,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的想法很好,这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关键是如何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古话说得好"行行出状元",我一直以为要用辩证法来进行教育,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任何事情也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最后都会体现出来的.

人文,素养靠平时的点点滴滴,书面的教育相信老师都讲过,比如诚实,正直,宽宏大量,做事认真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但是真正的要做到包括老师,包括家长,这是很难的,而老师家长的行为才是孩子真正的教科书,为什么我们要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应试教育的错误?难道取消应试教育后,我们的社会就会光明一片了吗? 大家都可以做到诚实,正直,宽宏大量,做事认真负责了?我看也未必.

另外,猴子都有猴王呢,这个社会总要有领头人的,总还是要有评判标准的,总还是要分出1,2,3等的,这就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

[ 本帖最后由 hxwcwctt 于 2008-4-25 19:25 编辑 ].

TOP

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分数和素质都要,所以大家都活得累.

TOP

引用:
原帖由 BOY 于 2008-4-25 19:28 发表 \"\"
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分数和素质都要,所以大家都活得累
还是方法问题,所谓相辅相成,不要脱离开来看,素质教育反过来会促进分数的,这样就不累了.

孩子首先要热爱生活,每天都沐浴在阳光下,只要他们快乐,身心健康,他们其实是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知识的.

[ 本帖最后由 hxwcwctt 于 2008-4-25 19:33 编辑 ].

TOP

re嘻哈爸爸

引用:
猴子爸爸请注意
谢谢嘻哈爸爸的提醒。有关清华领导的问题的确敏感,到此为止。但我保留自己的观点。
引用:
我可以断言,靠这样的思想,孩子成不了才.
你把不正常看作常态。你以为中国永远都会像现在一样吗?
请不要把政客和政治家搞混了。
你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伟人都是黑色和龌龊的。

请你再读我的这句话

领导人是从清华出来的。
但是清华出来的未必都是人才。

也就是说一个有人文情怀的孩子能进名校,更确切的说是会成功,但是进名校的孩子未必是有人文情怀的。
这里的清华是借代,不是实指清华。
这位家长语文水平有待提高。
不好意思!您这段话真的让我看不懂。我真得承认自己的语文水平有待提高。呵呵!
希望嘻哈爸爸把自己的逻辑整理一下。关于有些人是政治家还是政客,这是个敏感话题,咱们暂不予讨论。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伟人问题。我从来没说世界上的伟人都是龌龊的,但世界上的伟人恐怕未必如你所想想的那么一身正气,一片人文关怀。希特勒、斯大林算伟人吧?!也许你否认,那么,罗斯福、林肯、丘吉尔、毛、邓算不算?毛邓敏感不说了。那么,知道罗斯福、丘吉尔这些公认的伟人年轻时期是什么样的吗?知道林肯解放黑奴的真实目的吗?若你看看有关的传记和国内未公布的资料就知道这三个伟人并非如我们教科书上那般高尚和那么具有人文关怀。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雅尔塔协议中,就是罗斯福这个老狐狸把外蒙及东北等当时中国的大片领土作为筹码出卖给苏联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罗斯福总统的政治智慧。呵呵!(各位别误会,我最欣赏的政治家就是华盛顿、杰斐逊和罗斯福,美国的总统中大多是政客,但这三位绝对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政治家)。
至少嘻哈爸爸应该知道成吉思汗不会有人文素养吧?!看过牛顿传记的恐怕也没有多少认为他是一个人文素养多么高的人,还有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这些科学家若从人文素养角度讲真的不怎么样。
所以,我的结论很明确:作为一个伟人,人文素养既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条件。有些伟人是黑色的,龌龊的。所有的伟人都曾干过黑色龌龊的事。林肯、罗斯福、丘吉尔没有例外,牛顿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如果各位有兴趣读一读西方科学史就知道我不是在胡说)。
引用:
你把不正常看作常态。你以为中国永远都会像现在一样吗?
嘻哈爸爸,我承认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不否认你拥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你说我把“不正常看作常态”了?这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呵呵!所谓正常还是不正常,完全是个人的看法。也许你认为是不正常的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恐怕不能用自己的“正常”去强行否定其他人的“正常”吧?!何况在看待什么是“正常”这一点上,我们的观点还是蛮一致的嘛!:)
永远的事离我们太远,咱不提。可你又如何知道中国以后会如何?何况我哪里有过认为“中国永远会像现在一样”的意思?
我承认自己的语文水平有限,若前面有以上意思,敬请嘻哈爸爸指出。.

TOP

关于主贴的一点不成熟的作业

引用:
还有如果你要参加我们家长学校的讨论,那么请你先把我布置的文章看完再发言。
谢谢提醒!我已经看完。杨东平是搞教育研究的,和我一样也是个右派。他的观点我基本赞同,但文中有些地方不太同意(谁若有兴趣,我可具体说)。
引用:
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一个出色的家长。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一位出色的父母的价值也远远大于一所名校。
非常赞成嘻哈爸爸的看法。但有个问题需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理念”?窃以为在影响孩子时,家长没有权利用你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强行灌输孩子。你可以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废话!呵呵!)。在“影响”孩子时,至少应该在逻辑面前平等,我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学会讲逻辑、会思考和反思,让孩子敢于质疑一切权威,同时懂得理性。
或者更明确的说,窃以为这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你认为正确的,别人未必认为正确,孩子也有权利质疑你的“正确”。
当然各位也完全可以不同意我上面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哦!:)
引用:
今天,嘻哈老爸除了给大家推荐名校之外,准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开办一个家长学校,和各位实验学校的家长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如果做一名出色的家长。
窃以为没有出色与不出色的家长,只有合格和不合格的家长。
引用:
1.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2.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
3.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竞赛\名校\证书相比孰重孰轻?
这些作业很难哪!嘻哈爸爸太难为我们了。:(
第一题:正在思考
第二题:简言之,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普通的孩子。
千万别以为这是容易做到的。大家听过有些领导这种讲话口气吧?!曰:“我也是普通人嘛!”貌似谦虚,骨子里纡尊降贵的高傲。谁说你不是普通人了?!切!...其实我们也常这么恶心过别人)
第三题:除了某些天才,对于普通人来说,二者并不冲突。当然啦这里有可能一些人的宝宝是天才,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不是。

[ 本帖最后由 爸爸猴子 于 2008-4-26 05:12 编辑 ].

TOP

提醒各位爸爸妈妈,现在的孩子可不简单

下面一个案例,让各位爸爸妈妈看看,现在的孩子可不像我们那一代被毛语录洗脑,不那么容易轻信了,他们都是很有头脑的。没有点知识储备是很难对付他们的。
各位若感兴趣可以发表看法。

一个女生考场上的惊人语录(转)

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与以往《读者》杂志上所宣扬的不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一个人能否无怨无悔地坚持诚实地走完一生提出了深刻的怀疑。我们不必追究这个故事真不真实,不必追究现实中,那些小学生会不会讲出这样的话,甚至也不必追究这位刘老师是不是应该对诚信产生怀疑。“所有的一切都指向自己”,诚信只是一个引起思考的引子,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怎样的人生,是物质生活第一,还是精神坚持为上?

现在的孩子,嘴巴毒得像嚼过蝎子!

尽管已听过年轻教师们说过很多次了,但从考场里出来,刘老师的脑海中仍然闪出了这句话。此前,她是不认同这句话的,因为她班上的四十五个学生,没一个给她留下这种印象。

但今天,这句话却像一张迎面而来的蜘蛛网,将她的头牢牢地套住,让她挥不去也甩不掉。

刚刚过去的那场监考是她二十多年教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监考。之后,她将办理退休手续,并从此离开讲台。因此,这最后一场考试,让她感到有些特别的意义。遗憾的是,这最后一堂考试面对的,是邻班的学生们,这也似乎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最初同学们还是像她班上的孩子们一样,平平静静地做题。但当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就开始出现骚动。伸鹅颈的,使眼色的,扔纸条的,都开始出现。她咳了两声,以示提醒,她不希望在自己的最后一堂课里拎出一个作弊的学生——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但咳一次顶多只能管十几秒钟。她有点气愤,特别是前排一个梳着“超级女声”发型的女生,更是不停地低头翻书往卷子上抄。还给周围同学交流,当监考老师不存在。

她思忖再三,还是决定走过去,从女孩的裙子里拿出课本来。她收起女孩的卷子说:你还是别考了,这样不诚实的成绩没有任何意义!

女孩无所谓地笑笑,说:老师,你别这样说我,你敢说你自己是个诚实的人吗?

我?我敢说!诚实是我信奉一生的准则!

哦……呵呵,那你应该知道,你为什么到现在还只是个小学教员了!

小女孩子漂亮的脸上闪过让人厌恶的故作天真表情。

教室里传来令人崩溃的笑声。

那女孩和她的同学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她们的语言和笑声给刘老师造成了什么样的打击,因为直到考试结束,刘老师仍然笔直地站在讲台上,就像中了化骨绵掌的武林高手,硬撑着直到对手们离开。

接下来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刘老师不知自己是怎么封完卷子怎么离开考场的,那个漂亮女孩嘴里吐出的话,死死堵在她胸口,让她呼吸困难。

一句话,想得通就是空气,想不通就是一块砖头。刘老师就觉得自己心中堵着一大堆砖头。不,堵着的是一场大爆炸之后残存的乱纷纷的砖头。爆炸的导火索是考场中发生的这件事,而炸药和雷管,却是早就埋下的。埋的过程,几乎就是长长的一生。

她一直对自己并不太顺利的人生没有清晰的认识。总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太苦太不顺利的原因是命运。但考场上那个“超级女生”似乎是命运专门派来洗脱罪责的人,她告诉她:你人生的不顺利,不是命运与你为难,而是你身上的诚实品质在作怪!

这话是经不得细想的。此前她也从没有细想过,她甚至从没有怀疑过“诚实”这个词中会有任何阴暗和负面的含义。这是父亲在她年幼时最着力培养的一种品质,他最爱给她讲伟人们诚实的故事。他说,只要不诚实,就会变成长鼻子的木偶。这些故事让她深信,诚实是人最大的美德,即便是在父亲因为响应上级号召诚实地向领导提意见交心后被送去乡下劳动并从此再没回来,她也深信不疑。爸爸一向瞧不起的陈叔叔那次一如继往地没说真话,结果就留下来,并逐步当了领导。他的儿子陈卫革也最终成为本市的首富。他和刘老师是同学,在今天之前,刘老师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之间的命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她不敢说陈卫革的发财完全是靠他爸,但因为有了他爸,他至少不会像她一样下乡而是去当了兵,从部队转业后成了他爸下属的一家国营企业的副厂长,再承包厂子,并最终将它买下来。

不想还好,一细想,还真让她惊出一身冷汗——她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转折,那个叫诚实的家伙都参与了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几种可能中最坏的那一个。

比如,初中毕业上山下乡,母亲托居委会王阿姨帮忙,将她的年龄改小,并谎称她的哥哥在北大荒。依当时的政策,她就可以不下乡了。但她在关键时忍不住说了真话,害得王阿姨恨了她一辈子,说:我瞎了眼,看她可怜,结果却把我害了。别的姑娘小子,没一个像她这么傻的,不下乡,一年光路费都要省多少钱哦!

不下乡的好处显然不只是省了些路费,这些不用再多说。当她从一个细皮嫩肉的城里女孩变成个粗皮大脸的乡下女孩再回城时,同龄的那些没下乡的姑娘们,一个个比她年轻至少七八岁,而且都找到了工作,有的甚至已成了家。

在成家的问题上,她也吃了诚实的亏。有人介绍他和商业局一名干部处对象。对方觉得她朴实善良,是个处家的好女人,于是就开始商量结婚的事。而她见对方对自己诚恳真挚,就把在乡下被生产队长强奸的事告诉了他。这让他如遭雷击,很久没有回过神来,最终还是退开了。这个人后来当了副市长,娶的妻子也是回城知青,那女的下乡时在她们邻县,据说生活很开放,但嘴挺严实。

本来生产队长还强奸过别的知青,她是怀着为知青们除一害的想法向上级举报的,结果来调查时,都不肯说。生产队长后来被惩罚了,但所有同队的女知青再没有人和她来往。搞“青春无悔”之类的纪念活动也没人邀她参加。

那些既往的原本可能落在她头上的好运最终没有落在她头上,她并不怎么介意。她觉得发不发财或当没当官太太,也许都与命运有关。而诚实的参与,最多只是助了一把力而已。真正让她介意的是她的职称问题,这确确实实与诚实有关。

她是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计算机和英语的,主要是评职称需要考试。别的同事,或夹带或请人*,都顺利过关了。她拒绝了别人的帮忙,苦苦熬了三年,几乎把头发熬白了一半,终于合格了。但另一个条件是必须发表教学论文,这一条,别人都通过花钱买版面办到了,而她一直苦苦投稿,最终没有发出来,害得想帮她的同事捶胸顿足,说:哪有你这么笨的人啊!一念之间,退休工资至少少拿一百多。

她知道一百多元钱对她的家庭意味着什么,老公下岗,女儿读大学,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如一条条凶猛的鳄鱼,一百多元钱,虽不能喂饱它们,但至少可以让它们短时间内不发狂。

但她最终还是没有花钱去发表论文,她觉得这样做不诚实。

她想:如果买版面发表论文的话,在退休前职称肯定能到手。

这时,她走过操场,看见沙坑边一个父亲让年幼的女儿背对着自己坐在单杠上,让她放心地倒下,自己会接着她。

当女儿倒下来时,父亲却溜开了,女孩重重摔在地上,大哭不已。

那男的大声说:女儿,你记住,即使你父亲说的话,也不要相信!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的话可以相信。

那男的她认识,时常在电视里教如何培养神童。她对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招式,从来不感冒。

如果换平时,她也许会去批评几句甚至报警。但今天,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甚至觉得他的话虽然很刺耳,但也不见得没有道理。

这天夜里,她梦见自己从在单杠上,父亲对她说:倒下来吧,我会接住你!

她几十年来第一次为该不该听父亲的话而彷徨了…….

TOP

人的一生充满矛盾,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现实世界的丑恶交织在一起,其实这是整个人生必然要上的一课,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人与之间,其实是掌握人性弱点之间的竞争,许多人冲上人生峰顶,最后沦为普通人,其实也是没有通过人性弱点的考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许多人生道理,许多人都懂,在社会这个大染缸,耳濡目染,但大多数人没有过多实践,或不屑去尝试,只靠自己诚实劳动,心安理得,平静度过一生,只祈求天下平安,稳定,同时在教育下一代时,亦如此言传身教,他们只记住人生的意义,在于家安,身体健康,挣一份养家糊口的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很多贪官,在被法律惩罚后,都说出一句,希望自己是一介平民,后世再也不做官员.平民百姓追求一个情字,官场,商场求一个财字,财常和贪,色字连在一起,其实还是无法控制人性弱点,和人性弱点的抗争,其实是人生最大的难题.
我曾经问过七十老母对人生感悟,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坦言,人生如戏,在今天社会,能看到子女平安,不出事,不担惊受怕,已经满足了.或许老母没有与时具进,没有跟上时代潮流,但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真实的人生,当挑战在人生面前时,也意味着危险和动荡在前面.
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我没有多说什么,我只把人性弱点告诉她,希望这成为她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的驯言,记住这,相信女儿会把握人生许多机会,也会找到人生最大平衡!
人毕生在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许多人把幸福和现实世界的世俗,某方面成功精密联系在一起,我以为有交集,但不是全集,各方面平衡,才是幸福的本质.
每一个时代有其特征,每一人生阶段更有阶段性对幸福的解释,到最后,还是以自己的判断为结果,做事,做学问,最后的问题,还是做人技巧,做自己的人生..

TOP

引用:
原帖由 爸爸猴子 于 2008-4-26 04:59 发表 \"\"
下面一个案例,让各位爸爸妈妈看看,现在的孩子可不像我们那一代被毛语录洗脑,不那么容易轻信了,他们都是很有头脑的。没有点知识储备是很难对付他们的。
各位若感兴趣可以发表看法。

一个女生考场上的惊人语录 ...
爸爸猴子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确实,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事一种处事方式,一种判别能力,家长要有足够智慧,知识来和孩子一起讨论社会问题,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对于诚实的概念,可能大家的理解都不同,应该这样说吧,我们要有诚信,(1)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失信,即使做不到也要告知他人;(2)做对大家或绝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做促进社会进步的事,而不是愚昧,无知,不懂人情世故,要符合社会约定;(3)坚决不做违法,违反道德的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4) 用聪明的方法对待邪恶.

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啊,家长本身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思考,不断纠正偏差,这样才能不断地和孩子舌战, 不断地促使孩子思考问题.

[ 本帖最后由 hxwcwctt 于 2008-4-26 16:23 编辑 ].

TOP

即使我的孩子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也不愿他是黑色的,龌龊的。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那就让他活得象个孩子。.

TOP

我相信猴子爸爸一定同意一点:完全没有诚信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领袖。因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人们又怎么会信任他,跟随他?所以我想猴子爸爸在这儿谈的,是我们需要怎样一个程度的诚信而已。而这个程度确实不好把握,它不是非黑即白可以定性的东西。比如说,孩子可以跟不受欢迎的来访者说:我爸不在家。而实际上他爸正在里屋上网吗?再比如,家长可以教育小孩子说:你待会儿看到爷爷奶奶,不许说不喜欢他们给的礼物,要说很喜欢吗?或者我们可以上升到严重一点的例子。比如:我知道我本事并不比那些大学毕业的人差,但无奈人家只看文凭,我可以去买一张文凭吗?又如:眼看到手的位子要落到别人手里了,我可以假造一些小道消息,打击一下他吗?
相信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诚信底线是不相同的。我想猴子爸爸例子中的那个肆无忌惮考试抄袭的女孩一定会对上面的例子都持肯定态度,但她一定也有自己的诚信底线,比如:她保证了不会把死党的秘密公开,那她就不会说出去,否则朋友就没有了。所以说讨论要不要诚信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你的诚信底线是什么。
诚信底线越低的人越不受欢迎,这是我坚信的一条。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没有未来。.

TOP

猴子爸爸的理解能力确实有问题,同时又是在大堆历史和哲学的钻研中混乱了思维,钻了牛角尖,所以成功地把家庭教育是否应向人文素养方向倾斜的讨论,成功地变成了上至伟人,下至凡人,还有学生会干部等等公民诚信的讨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anneyjiang119 于 2008-4-20 19:29 发表 \"\"
现正忙着幼升小,小学网站上没有谁会介绍学校以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为最重要目标。而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看了这篇文章,感慨良多,社会不重视人文,学校不重视人文,那么只有家长自己要重视。一 ...
这个解释,比标准答案还要标准,比家长学校的主题文章还要精辟并且简洁,汗,这样的家长,是怎样修炼出来的?能不能透露一下修炼技巧啊?.

TOP

其实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自身的教育。当父母的自我教育完成时,孩子的教育就有望成功了。
孩子2岁以后,就开始为孩子的幼儿园、小学择校的问题而苦恼。现在看来真是杞人忧天,眼睛要向前看,教育要面向未来,二十年后女儿面对的那个社会,肯定不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了。其实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早就不是分数和文凭决定一切的时代了。如果还陷在当下的应试情结中,随波逐流,不能自拔,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如何“拯救”孩子呢?
当如何看待应试教育这一关过后,LZ又提出了第二关,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事实上又隐含着第三关,如何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我现在正在第二个关口,仰望第三关。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TOP

另外,对于爸爸猴子所说的由人类社会中很多伟人都不具备人文精神而推导出我们不需要人文精神这样的结论,我有些不同意见。

首先我觉得论据有问题,伟人做了一部分人认为不符合人文精神的事不代表他完全没有人文精神。

举例来说,如果美国人完全没有人文精神,关注人生命的尊严,就不会在战争期间告诉士兵不同语言的投降的发音,以保住性命。当然美国人也会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解救更多人的生命,而不惜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也会被日本人当作美国人完全没有人文精神的论据。还有《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的杰弗逊曾说:我虽然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我相信美国的总统们不管是谁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也相信中国人也希望在中国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其次结论也有问题。由于成吉思汗杀人如麻,没有人文精神;很多伟人做了黑暗的勾当,没有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有很多缺点,也没有多少人文精神,所以我们不需要人文精神。这样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讲:由于伟人也有这么多缺点,所以我们不需要要改正缺点。

其实从爸爸猴子的叙述来看,爸爸猴子本身对于伟人们的这些事其实是不满的,用了黑暗,勾当等贬义词,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爸爸猴子对于伟人们,其实是希望他们更具备一些人文精神的呢?那就更应该导出我们应大力培养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结论呀?

有人没做好,而且是伟大的人没做好,不意味着我们都不必做好。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坚持,我的理解如是。.

TOP

有必要解释一下

如果各位细心点,就会发现我那个案例是根据现实中某个实例经过艺术加工的微型小说。现实中不可能有那么傻的人。
至于有些爸爸妈妈因为我上面这些帖子而认为我希望孩子不诚实,我们不需要人文精神。那就完全误会我的意思了。

请注意我以上帖子主要是回应嘻哈爸爸的这段话
引用:
你把不正常看作常态。你以为中国永远都会像现在一样吗?
请不要把政客和政治家搞混了。
你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伟人都是黑色和龌龊的。
请你再读我的这句话
领导人是从清华出来的。
但是清华出来的未必都是人才。
首先声明一下;我与嘻哈爸爸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对嘻哈爸爸在这个论坛做出的贡献是由衷感谢的。在网上我所看到的上海高中排名中,最好的就是嘻哈爸爸的。嘻哈爸爸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特别是上海实验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感谢他。
我们的分歧在于对“人才”、“成功”的不同理解。由于我的冒失和不慎,触及了敏感问题。对学生会共青团系贬损的那些言论,私下里可以讲,但在这个论坛上讲,场所不对,还可能会直接伤害别人。这是我的不对。其实,我所知道的最出色的男孩之一,就是个品学体兼优,社交能力极强,几乎每学期都是全年级第一的学生会主席,直至保送清华。我针对的是那个体制而不是个人,这里绝没有瞧不起学生干部的意思,相反,学生会团干部是非常锻炼人的社交管理能力的,但我对这个体制给人造成的后果是悲观的。
好了!言归正传。什么是“人才”?什么是“成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至少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
1、功利性人才和成功。这样的人才和成功是以经济上、权力上、声望上获取最大收益作为标志。
2、非功利性的人才和成功。这样的人才和成功是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的升华作为标志。
这两种人才和成功在极少数情况下是合而为一的,例如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及我上面提到的三位美国总统,一些伟大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等。但不幸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人才和成功是互相矛盾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种恶劣的人文环境下,想实现两种人才和成功的统一,堪比登天还难。现在的体制环境下,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抑或学术领域,都存在逆淘汰诚信、人文价值的普遍现象。
比如,那个教师坚持诚信付出惨重代价。现实中往往践踏诚信的成本极低而收益丰厚,导致伪币驱赶良币,假冒伪劣产品打得质地优良的产品抱头鼠窜。
再比如,我们现行的医疗体制,导致大量穷人没钱看病死在医院门口。可我们又能如何?即使你是医院院长,且你有一颗基督的心。你能让这些穷人免费看病吗?
显然,这个社会是不可能靠良心,靠人文精神拯救的。在中国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文价值、人类良心这些东西显得如此软弱和苍白,往往一遇到金钱、权力、名誉,立刻被击得粉碎。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祸国殃民的政绩工程,学术界的抄袭造假风气...有多少人能抵御钱、权、名的诱惑而坚守人文价值?
我决不相信那些腐败的官员们、抄袭的教授们比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素质低,恰恰相反,他们是这个民族中相对高素质的群体。然而,就是这么个群体已经堕落到与娼妓不分上下的程度。
这难道是他们个人的过错?
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体制可以让总统因为个人隐私生活中的不诚实而向全体国民道歉。同样,一个恶劣的体制也可以使一个正直的人成为盘剥百姓的巨贪,还可以使一个原本可以守法经营的业主去点着别人的房子,仅为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
在一个因为逃车票而可能丧失良好工作机遇的国度,还有谁会傻到因为车票这么点蝇头小利而不守诚信?
在一个以人权和爱人类作为国民理念并写入教科书,而不是以爱D、“爱国”、煽动民族情绪、宣扬暴力革命作为洗脑任务的国度,你还用愁没有人文精神吗?

[ 本帖最后由 爸爸猴子 于 2008-4-28 02:58 编辑 ].

TOP

我们作为左右不了任何局势的小民该怎么办?

下面回到我们的中心问题---孩子。
首先,应该认清形势。不要去管是否将来“中国永远都会像现在一样”。这不是我们要操心的,那是伟人们要操心的。
当然,你家宝宝若想当伟人,可以例外。但我可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伟人可不是好当的哦!当伟人可能是很痛苦的,当伟人的家长更可能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你想想,你要为众多人、为改变这个社会而牺牲个人的许多东西,这滋味可不是凡人能忍受的。此外,当伟人,并不是你和你家宝宝通过辛勤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还要有机遇的青睐,这个概率可能比数万人中掉下的金元宝正好砸中你的脑壳高不了多少。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应该老老实实做好普通人,我们不能以卵击石与体制对抗,只能争取在这个恶劣环境中,生存的好一些,给让孩子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为宝宝选好小学,考好中学,考名牌大学,有个好工作...这都是我们天然正当的权利。怎么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了解我们这个畸形社会的游戏规则,吴思先生称之为“潜规则”(感兴趣的可以用百度搜索《潜规则》下载阅读)。
上面那个太“实在”的将要退休的女教师就是因为蠢到不懂当今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懂得体制的潜规则而落到如此下场。之所以说她愚蠢,并非因为她守诚信,而是因为她守诚信的动机。这个女教师并非因为悟透这个社会,出于高尚而选择了坚守诚信,而是因为她在当时的洗脑环境下缺乏思考能力,条件反射地选择了坚守诚信,换句话说,是因为她的不会思考而选择了诚实。因此,那个“超级女生”的一句话就把她钉到那儿了。如果她早已懂得作为一个老实人必然得到那样一个结果而心甘情愿地在功利和诚信之间选择了后者,她只会对那个“超级女声”淡淡一笑,坦然处之。
因此,我认为在一个逼良为娼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但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泰然面对结果。这样的人当算活得成功的人。别像那个女教师,都快退休了才去想:是否应该坚守诚信?当然,也别像临死前的和珅,或者判了死刑的贪官那样,临死才后悔自己的所为,才想起也可以过刘罗锅那样面饼卷大葱的简朴生活。

那么,人文精神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大了。首先,什么是人文精神就能写整整一本书,人文精神的价值更是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这也正是我前面做嘻哈爸爸留的作业第一题时发愁的原因。

不过我可以用反证法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没有人文精神的人,还算个人吗?

[ 本帖最后由 爸爸猴子 于 2008-4-28 03:07 编辑 ].

TOP

看了31号的贴觉得在某些地方时有疏忽了,多多学习。.

TOP

各方面平衡,才是幸福的本质.
非常同意这句话,我一直在追求的,也是这种境界。可是很难,很难。
我追求“真、善、美”,也尽量让我的孩子接触一切美好的东西。但是,社会是复杂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实,在她上小学之后,她就已经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是非、美丑,比如说选班干部,比如说同学考试作弊等等。我会按照我认为正确的观念去教育她,去影响她。家长所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同时,我也不希望我的女儿长大后成为一个单纯的,只认识“美好”这个词的人。我希望她会辨证地思考,能够分辨是非,美丑,不断调节自身,追求各方面的平衡。.

TOP

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基本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人首先是社会人,要知道好和坏、善和恶、美与丑;要学会宽容和欣赏;要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要理解不平等社会中人格的平等。

作为家庭、社区、或者城市、国家的一员,要理解“公共”的概念,要有“服务”的意识。只有付出了,得到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一直觉得国内公认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没有真正确立,比如新加坡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离“我”太远了,不能在人心中正真形成神圣的信仰。

当然,作为个体,我也希望孩子是自信、独立、坚强的,这是赢得尊重、做好社会人的基础。.

TOP

这么好的贴,赞一下!别沉喽.

TOP

嘻哈爸爸该总结一下,上第二堂课了吧..

TOP

回复 77#hxwcwctt 的帖子

大家现在讨论的特别热烈. 特别是猴子爸爸的帖子,非常有意思。可惜现在在忙孩子填志愿。没有时间好好和猴子爸爸交流交流。
你的有的观点看上去的确很有说服力,但我认为有些偏激了。
有空一定要说说。.

TOP

嘻哈爸爸好!想着你就是在忙孩子的志愿,呵呵!

我前面的确有偏激的地方。比如对学生干部(其实俺家宝宝也是学生干部,还被评为优秀的呢,呵呵!)。另,有些地方由于时间缘故,写的仓促不到位。例如对腐败的官员和学术造假的教授,仅强调制度原因是不够的,应该还有个人责任。

这几天也在忙宝宝的志愿填报,刚忙完又遇到5.12大地震。这些天一直没上旺旺,常去凯迪论坛,通过网银给民间组织捐了些钱。

其实,这次大地震就是反思我们人文精神的很好机会。在网上看到有位老师对学生5.12大地震后的表现感到心寒,他的学生居然说出“这下为计划生育做大贡献了”这样的话。网上还出现成都某校学生地震后据说“无耻”的表演视频。我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教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听到大地震死亡八九千人时,表情不是悲哀而是兴奋,甚至有人高叫最好死五万。我不怪这些学生,因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用耶稣的话说:“主啊!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没有的照片,这些照片中有七八个小学生惨死的,有父母在死去的孩子面前悲痛欲绝的。这次大地震发生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有教师的,有家长的、有解放军战士的...准备明天上课投影给我的学生们看看,相信这些孩子再也不会叫好兴奋了。

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爱D、爱国”教育,问题多多。电影中革命战争从来都是被弘扬的,如《亮剑》等。反观西方的战争片,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是丑陋的,且把战争残酷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也拍了些具有人文精神的影片,例如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主演的《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小说,但不幸被禁演了),但总体以“政治正确”的更多。
由于我们喉舌统一口径,报喜不报忧,这次5.12大地震,电视镜头中很少出现失去孩子父母悲痛欲绝的镜头,因此,我们的孩子们才会有如此麻木的表现。.

TOP

转两个反思我们教育的文章

(转)云山飞鹰:教育到最后连人性都没有了
http://www.bullog.cn/blogs/yangzhizhu/archives/137203.aspx

大陆和台湾教育法比较

第一,为什么要制定教育法?

    大陆教育法的解释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台湾教育法的解释是“为保障人民学习及受教育之权利,确立教育基本方针,健全教育体制,特制定本法。”

第二, 教育目的为何?

    大陆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湾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

第三,用什么来指导教育?

    大陆教育法的解释是“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台湾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之实施,应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原則,以人文精神及科学方法,尊重人性价值,致力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群性,协助个人追求自我实現。”

第四,教育的内容为何?

    大陆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台湾教育法规定“教育应本中立原則。学校不得为特定政治团体或宗教信仰从事宣传,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亦不得强迫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及学生参加任何政治团体或宗教活动。”

    这是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下生怕各位懒得去看这些枯燥的条文,所以就把它们列了出来.至于优劣么,我想这取决于各位的价值立场,没有必要多讨论.关键还是看它们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就是说,要看效果
    读这两地的教育法,最大的感慨就是:为什么仅仅一水之隔,而且在50年前双方几乎没有区别,可是今天双方的教育理念竟然象是两个世界的?

    同为中华儿女,彼此竟如此之陌生,真是恍若隔世矣!

    我不知道究竟是谁对谁错,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教育首先应是为培养个人的,而非培养一个国家的螺丝钉的。因为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谁来为这些螺丝钉定型呢?是人大还是党还是政府?如果是前者就好办的多了,教育只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逻辑能力,思考能力,独立能力,以及为每个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思考和创造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条件,以后就由着他们自己去塑造自己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非常好的家长学校.赞一个.

最近一直在和孩子爸爸讨论这个问题,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给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就象前面妈妈说的,家庭教育就象胎记一样.会打在孩子身上的烙印一辈子.所以父母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是如此的重要. 如何把握好对孩子知识和情操的培养教育? 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TOP

转贴:
《语文教育的迷误 ——访钱理群教授》

摩 罗
◎是培养人还是培养工具

摩罗:最近两年社会上对中学语文的关注与批评越来越多,不少报刊都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有的出版社还出版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著作。因为对中学语文教材及其教学方法的批评,必须以特定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持。把中学语文作为一个突破口,由此深入下去,全面地考察和检讨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钱理群:教育方面的问题太值得关注了,也太值得批评了。我觉得49年以来许多大的失误是比较容易弥补的,但有两个大的失误是很难解决的。一个大的失误就是人口问题,这使我们现在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毫无办法;其次就是教育问题。而最近这二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问题。教育方面所造成的恶果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教育的问题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我们的教育失误主要表现在软件上。而软件上的失误更是一时看不出来的。越是一时看不出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就会越多,隐藏着的恶果也就必定越大。开句玩笑说,毛泽东将是为中国历史留下最大问题的人,我的意思是指他在教育问题上的失误。

摩罗:我们姑且说是失误吧。半个世纪以来,这种失误所造成的恶果实在太大了。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几十年来我们实际上已经取消哲学课了。在人类的教育体系中,哲学本来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它是引导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怎样跟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精神文化财富沟通的知识。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竟然没有哲学课。从小学到大学,一直用“马列”这么一个具体的学派代替哲学。实际上马列也给我们阉割成了纯粹的意识形态话语,而不是什么哲学。站在讲台上讲马列的,可能一千个中也找不到一个是研究马列的学者。他们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还相距遥遥,跟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最高体现的哲学这门学科就更是遥不可及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没有哲学课,这对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想象力和文化发展,都有致命的影响。一个民族怎么能这么久没有哲学、一个民族的教育怎么能这么久没有哲学课呢?我记得在俄罗斯帝国最严峻的时期,即尼古拉一世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曾经由一个将军来主管教育,停止哲学课达25年。但要25年之后还是恢复了。可我们失去哲学课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到哪一天才能恢复,目前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

我对这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评价是非常低调的,我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评价尤其低调。我们都感到自己的精神资源严重匮乏,有些东西我们觉得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却没法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资源。我们没有一种基本的价值作为枢钮将它转化过来。我们精神上的这种荒芜状态,当然跟半个世纪以来的严酷历史有关,但其中有一个紧密相关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教育中长期没有哲学课。我们因此对世界缺乏基本的认识,完全被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意识形态训练所窒息。一旦政治及其相关的意识形态出现某种松动,我们立时就会失去信念、感到动摇和空虚。我们没有别的东西来填补这种空虚,即使企图去找点什么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因为我们没有哲学,没有对外部世界和人类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如果切断了一个民族与哲学的联系,也就是切断了这个民族与整个世界的精神联系。这样的民族多半是要堕入灾难的深渊的。 对于这种危险的精神境遇,我们很难说已经有清楚的认识,但至少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感觉。要想对这一现象进行根本的反思,目前在精神上、学术上、政治上都难于做到。中学语文好象可以说是许多矛盾的交汇点,所以才有许多人将目光投到这上面来。可是,在目前过于功利过于意识形态化的教育理念的限制之下,我们对中学语文的讨论能够深入下去吗?

钱理群:教育上的问题分为两层,一是制度的问题,二是教育理念问题。制度问题在目前显然还没法深入谈下去,这涉及一个靠谁办教育的问题,如北大曾经展开论战,讨论是书记重要还是教授重要。蔡元培的“教授治校”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至少比现在这种方式要好一些。

摩罗:比完全的政府办学要好,我们现在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政府机关,大学尤其如此。

钱理群:现在是党委领导一切,教育本身体制化以后,教授与体制也会产生一种新的关系,但我觉得比党委领导要好。
在大学里面,培养目标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培养要求,一个是作为专门知识分子的培养要求。现代知识分子应有三大基础知识,第一是哲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语言,包括中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看一个时期最热烈的学科是什么,一定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某种特点。“五四”时期提出哲学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哲学应是解决对世界的根本性看法的,某种程度上也是解决人的信仰、信念、终极目标和终极关怀的问题的。蔡元培就是坚持这种教育思想的。蔡元培在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一是军国民主义教育,大概指今天所说的体育,二是智力教育,三是道德教育。他认为这三者属于教育现象学的问题,明确提出这三者是服从于政治的,或用今天的话说是服从于建立现代民主国家的。与此同时,必须还有一个超越性的、关于彼岸世界的教育,为此他提出了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有两层意义,一是消极意义上如何看待物质世界,他告诉学生不要拒绝,不要逃避,也不要执迷于此。二是积极意义上要追求对人格的培养,对彼岸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超越政治和科学的东西培养起宗教层面的东西。但他对宗教的作用有所保留,认为宗教容易形成独尊,这与自由理念抵触,固此提倡美育,认为美育是从现实世界向彼岸世界过渡的东西。美育既有普通性又有超越性,因而美育可代替宗教。他提出的前三个教育目标,在有关会议上很快就得到认可,并被会议所通过。第四个关于世界观的教育没有人赞成,它跟德国教育有关,别人根本不懂,自然就否定掉了。第五个目标即“美育”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开始是完全被否定掉了,后来有人提出不把美育作为全国教育的方针,而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方针。再后来,美育被人们缩小成我们今天所讲的音乐、美术。。我们今天的教育,实际上是“半截子教育”。蔡元培认为“五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此间既强调了长远的根本性培养,又考虑了现实性需要。因为教育在现实的层面还有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这一思想跟鲁迅的“立人”思想相衔接。一方面要建立民族国家,要求每个公民“德智体”发展,另一方面要“立人”,立具有独
立意志和自由精神的人。“德智体”是下半截,世界观是上半截。两相衔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处于被拦腰斩断的状态,上半截的教育被斩下来丢掉了。这世界观的教育从蔡元培提出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落实,它一直遭到怀疑和否定。今天更加变本加厉,以前强调政治功利目的,现在加上商业功利目的,这双重的功利性把教育压得残缺不全。

当前研究起来比较复杂的是毛择东教育思想。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转变人的思想,马列课最初的目的也是世界观教育。毛泽东在人们心中是圣人形象。他把伟人分为贤人和圣人。贤人具有具体事功意味,比如秦皇汉武之类。他在《沁园春》词中列举了他们这一类人在事功意义上的成功,并提出要超越这种事功的贤人,要求自己做一个“圣人”。他认为圣人是要影响和改造人的灵魂的,因此他的目标不仅是改造物质世界,更要改造人,要向人性挑战。他在这方面遭到了失败。他把全国变成一所大学校,以转变人的思想为根本,而不局限于“德智体”的那一套。他要改造人的灵魂,这本身就带有专制性。蔡元培提出的要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的东西,这不是要外加一个什么东西,而是要把一个人内在潜伏富、美好,跟这个世界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联系。人一出生时什么也不懂,意识也很弱,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已经长大的人应该帮助这些没有长大的人跟世界建立广泛的精神联系,将他们内在的美好东西激发出来。人的灵魂美好是生而有的。一个好的导师最大的本事是能把一个学生本身潜在的创造想像力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与被教育者相互诱发创造想像力,最后是双方都得到升华,我认为这就是比较理想的教育的状态。而毛泽东的教育设计带有很大的强制性。。马列主义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如果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将某一种学说、思想置于独尊的地位,这就落入了蔡元培所极力避免的宗教迷雾之中。洗脑筋和世界观教育是两回事。毛泽东要把学生的思想纳入他所需要的所谓‘息封灭资’的洗脑中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可怕的心理专政。你很难说49年后不重视思想教育,但这种思想教育与启蒙意义上的世界观教育几乎是背道而驰而驰的。它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断裂和精神窒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失败了,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摩罗: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国家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任由其从国家权利和利益出发训练合格的公民,还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我们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应当跟大自然建立一种认识上的、情感上的联系与交流。我们与每个个人之间、与整个人类之间,也应该建立起这样的联系与交流。我们一成年,我们脑子里就拥有人类的整个一部历史,这个历史激励我们追求我们更加美好的人生,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文化都教给学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这样,学生就可以拥有人类所有的精神资源。在拥有了这样丰富的精神空间之后,一个人才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有选择地设计自我,同时按照自己的愿望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一个人在精神上的最高尊严就是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也就是说,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是自己的事,而不应是由所谓“教育”规定了一个统一种意义来强加给所有的人。我觉得怎样活才有意义,就选择怎样的活法,只要这种活法不侵害别人,就应当得到尊重。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权利就是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帮助每一个人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这样的权利,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当然教育还有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特定内容,包括作为政权而存在的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某一部分合理要求,也应受到适当的尊重。比如在目前的人类游戏规则中,要激发公民有足够的爱国心来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只是教育目的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小部分。可是我们的教育目前的基本状态跟我所理解的教育目的是相反的,它尽可能地切断学生跟人类文化和大自然的联系。它只告诉学生在人类所有的思想财富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好的,其它一切都是坏的,都是对人类精神有损害的。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就切断了学生同人类文化的联系。文革时在这方面走到了极点。文革把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的和不优秀的东西都一刀砍断。最有代表性的口号就是“横扫一切封、资、修的毒草”,“封、资、修”这三个字实际上概括了人类历史上一切经验和文化。这样的切断把我们彻底地抛到了文化的荒漠中。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沿着反“封、资、修”的路子走过来的,尽管在“烧书”这一层面已经大有改观,但教育的观念还是老样子。我们的教材仍然不遗余力地告诉你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而且用一整套考试制度强制你接受并相信这一种东西。学生因此只能拥有最单一的知识、最单一的观念。把受教育者的精神变得非常单一这实际上就是精神阉割。一个人从走进幼儿园开始就遭受这样无情的阉割,精神生命哪还有发育和发展的余地。我们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处于这样一种荒芜状态。教育本来应该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可是我们的教育偏偏从内部窒息了人们的潜能。

钱理群:教育还有一个功能是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开发。知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古希腊的命题“认识你自己”,建立一个人学知识结构。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最终还是落到对自我个体生命的认识上来。这两个方面都应注重,不可偏废任何一面。而我们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出了大问题。在阉割人类知识上我们走得太远了。即使有极少数知识有幸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被我们歪曲得面目全非。比如《项链》,被我们理解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这就是用意识形态化的讲法来歪曲人家的艺术创造。我们的教育太漠视人类心灵。列宁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是“七分无用三分有用”这种“用”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伤害太大。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个人的精神生活是无用的,于是我们的教育无情地压抑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人成为书橱,把人类的心灵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观念的“跑马场”。我的讲课总是试图让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和人类历史上的伟人进行精神对话。人打开书就是与遥远时空的人进行精神交流。书本教育的很多好处就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哪怕现实世界是一片污浊,你都可以通过书本拥有更加浩瀚的时空中的一片光明。高尔基能成为一位巨人,书本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通过读书而进行的交流是很平等的,因为这不是由教育体制背后的强权灌输给我们的。

我们所谈的个体生命指的也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一方面是具体的你我他,另一方面也指向所有的个人,还包含博爱的内容,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与他有关,甚至扩展到非人物、宇宙存在。建立这样的观念,完全靠书本是不可能的,还得靠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的教育。要给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一是自我开发,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力量,二是为人类服务,二者并不矛盾。为人类服务也包含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而具体到近代以来中国是一个受压迫的落后国家,还要为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服务。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就包含有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一面。我很赞成蔡元培的观点,要教育学生不要拒绝物质。这方面也有教训,毛泽东要完全把人变成精神的人,出发点本来就不合理,后来当然就要导致荒唐结论和结果。他有一句话是“一个纯粹的人”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还针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强调人的群体性,企图完全扼杀人的个人性。《纪念白求恩》很重要,是表现毛泽东人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他的这种理想讲起来很吸引人,“毫不利己”和“纯粹”,一般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接受。而这种纯粹的精神在现实存在中的表现就是“共同理想”,他由此提出要为共产主义这样一种全人类的“共同理想”贡献一切。表面上看这是很美好很纯洁的词汇,但再往下推,为了某个崇高的“共同理想”就可以要求别人牺牲生命,甚至可以强迫你牺牲生命,也就是可以杀人,可以做一切他认为对实现“共同理想”有利的事情。很美好纯洁的东西由此就转化成了很可怕的东西。

摩罗:革命的恐怖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钱理群:为了意识形态的需要可以做一切事情。这是一个命题,有它的逻辑推理和一整套理论。毛泽东还提出“以阶级为群”,这也是对底层人和知识分子很有诱惑力的一个命题。毛泽东思想有一个特点,每个逻辑前提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利益是由政党的政治理想来代表的,而政党的利益是靠领袖来综合体现的。这样推理下去,人就必须成为党的工具,从而必须成为领袖的工具。毛泽东的命题都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命题,而每一个命题的实践展开和逻辑结果却都是这样可怕。我们时代的许多悲剧都是由毛泽东的这些命题直接生产出来的。

摩罗:我们这几代人的思想观念,包括现在刚入高校的学生,就都是按照毛泽东的理念灌输出来的。

钱理群:而且在当代,我们又面临一个物欲横溢的问题。个人欲望的极度膨胀,对毛泽东的理念构成反讽。其实应当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做理论上的清理。只有揭开毛泽东的“逻辑迷魂阵”之后,这个民族才可能有理性的追求。要作理论上的清理,当然很不容易,这涉及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

摩罗:毛泽东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中学语文之中,就是过于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今年11期《读书》杂志上,葛兆光先生一篇文章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是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语文考题来阐述这个问题的。他说:“如果说,日本的‘国语’出题者心目中,标准国语是文学散文所表现出来的美文,那么中国的‘语文’出题者心目中,标准语文是社论体或报纸体那种应用性文字。这里的合理性前提是社论或报道等报纸传媒的权威,而报纸的权威来自政治性权威。”这里的工具性有双重体现,第一重是把语文教育的功能理解为为人们提供在一个生活共同体中共同生活的工具,第二重是通过语文教育把人们训练成为特定的政治权力实体的工具。这正是最让人产生疑问的地方。语文教育究竟仅仅只是要解决工具问题,还是同时要解决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比如解决精神问题,个人精神自由问题,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问题。我们是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还是可以二者兼顾?

钱理群:我觉得比较复杂,因为语文界对语文教育的性质历来有争论。一种是“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一种是“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这两个口号由来已久。前者是针对五十年代特别是五八年以后的一种倾向提出的,因为那个时期语文课被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政治课。于是有人提出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用以抵制语文课政治化的倾向。还有人捍出了语文课不是文学课,六十年代曾进行过一次教育改革,当时把语文课本改成文学课本,按照文学史的框架选择经典蓍作。从《诗经》读起,然后是唐诗宋词,还有鲁迅、曹禺、老舍等等。这样上课似乎跟我们现在提的“人文精神”较相近,现在就有人怀念当时的课本。但这种课本有一个毛病,就是对学生进行了纯粹的文学教育,而相对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当时的文学课本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影响,而苏联是拼音文字,识字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而中国的汉字是很难的,如果学生没有基本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话,文学教育也会落空。于是有人出来强调语文课不是文学课。六十年代针对这两种倾向提出了“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强调要抓住基本知识、基本训练、基本持能。我们今天语文教育的格局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后来语法越来越多地介入进来,现在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尽管最早提出这样的主张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但把语文课定位为工具课的主张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弊端来。这种主张把人文教育排除在语文之外,使语文变成了一门技术性的课程。

但又不能因此否定中小学教育的技术性内容。它是要让学生具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它的复杂性还在于汉字难学。另外,中国有两套语言,文言和白话。中小学教育中文言到底占多大的比例?比例占得太小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太多了也不合理。大陆教育和台湾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区别。台湾是很注重文言文的,它的许多考题我都不一定能答上来。汉字难学和两套语言的特点决定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相当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中国语言。我担心我们忽略了这一点也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当然,目前最主要的弊端是太忽略人文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教育,或者是语文老师。就我而言,决定我一生发展的是语文老师。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应当占有一个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的力量。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我在人民大学演讲时讲到这个问题。我收到过人大一个学生的信,他指责我说:“我是受你影响较深的人,但现在我觉得你给了我那么多沉重的东西,很容易给人一种虚无感。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够沉重的,你再给了我们那么多沉重的东西,还有沉重的记忆,你这是害了我!”后来我说给学生一点精神的亮色也应该是中学语文教育所解决的问题。本来就像周作人所说,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做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他主张人的精神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一种虚幻性的精神和谐,然后是虚幻的破灭,再然后在更高的层面建立一种精神和谐。

鲁迅也曾经认真谈论过少年时期的梦幻问题。我们在鲁迅研究中过于渲染他黑暗和沉重的一面,而实际上鲁迅的生命也有它的亮色,这亮色来源于民间思想的滋养。他童年时受到民间思想的影响,使他有一种亮色一种基本的信念,以后他才有沉重的一面。我的中学时代是共和国的黄金时代,我也做过很多梦,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童话、神话等许多很浪漫的关于彼岸向往的东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为了做人可以牺牲一切,这就是鼓励我们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中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一种理相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人文教育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致于走向绝对虚无。

中学语文教育在引进人文教育时必须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结构中都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心中也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现在的学生真是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丑恶,过早学会世故,这是很可怕的事。这以后的精神发展是一种季节颠倒,我觉得非常可怕。

摩罗:由于缺乏那样的人文教育,精神上没有打底,在现实的操行中就可以不讲理想,不讲超功利的信念和律令,也就是对自己没有要求。我觉得当下人们最明显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依恃。我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我们在精神上一点依赖都没有。没有依赖也就是无赖。一个无赖在精神上是无所畏惧的,在操行上是没有规范也没有边际的,所以我们可以完全沦为现实利益的奴隶,现实利益需要我们怎么操作,我们就无所顾忌地就怎么操作。无论要做出怎样恶劣的事情,都不觉得有什么心理障碍。

钱理群:支配人们的操行的,一个是现实利益,还有一个就是活命哲学。活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致命的地方,人们常常放弃所有的价值,一心只追求怎样能够活下去。

摩罗:现实利益和活命哲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追求现实利益是为了活命,活命本身就是一切现实利益中最大的现实利益。中国人精神上的这个缺陷实在太大。教育本来应该帮助每个个人克服精神上的狭窄、软弱与缺陷,可是目前这种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教育,不但无法补救这种缺陷,而且只会强化这种缺陷。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极为糟糕的,其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和祸患。面对这种日渐功利化工具化的现实,人们既没有清醒的认识更缺乏回天之力,只有指望少数人从教育的扭曲和窒息中突围出来,思考一点复杂的问题,讲一点具有人文气息的话。但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是杯水本薪。大多数人都只能遵循古老的活命哲学,在各种肮脏缝隙中卑屈地生存。这种恶劣的生存使每个人都受到严重的伤害,人们一边遭受伤害,一边又丧心病狂地伤害别人。中国人真是一个既极为可怜又极为可怕的群体。

钱理群:由于缺少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彼岸关怀,缺乏一种精神砥柱,我们这些人都成了一个个软体动物,确实如你所说,既极为可怜又极为可怕。
人文教育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汉字一方面难学,另一方面积淀了很丰富的文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中国语言文字美的背后是人性美,这是我们长期忽略的。浙江的语文课本里选有对联,还有谜语,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体验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教育方法却违反了中国语言文字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汉语是感悟的文字,传统教育也有优点,就是不要过早地让学生了解意义,让他在朗诵中感悟语言中一种意韵的东西。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也正好是写作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

余杰:中学语文的十二本教材中,中国以外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只占了8%,照理说应当有30%-40%。汉族中心主义和“天朝上国”心态在教材编者的心中十分显著。外国作品中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占了百分之七八十左右。

钱理群:这是六十年代“息封灭资”的重要产物。 教育目的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意义阐释上。

余杰:除高尔基外,二十世纪的外国作家一个也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无一人入选。

钱理群:语文教材的编选和我们的学术研究脱节很大,基本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六十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有两个背景,一是“息封灭资”,二是受俄国日丹诺夫影响。日丹诺夫有一个理论,即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进步性,可以借鉴。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高峰;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文学则是完全反动的,这包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作品,当然也包括此后的作品。1958年茅盾写的《夜读偶记》把西方文学分为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两种,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整个是反现实主义的。这一套观念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极大,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对十九世纪以前的文学比较熟悉,但对二十世纪文学就一无所知了。

摩罗:现在的学术界已经突破了这一套陈腐观念的束缚,可是中学语文从教材编选到教学方法都还深陷在这种过时知识和观念的束缚之中。给人一种印象就是语文教学界的人都是些迂腐的老朽,他们比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几十年,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荒唐事。据说中学教育中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教材也严重存在这种滞后问题。这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只会起阻碍作用。为什么不可以把最有思想、最有学问、最有才华的人吸引到中学教育中来呢?为什么不可以让中学生学到最完整、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文化知识呢?这些问题一问起来就觉得太复杂,也太令人焦虑与悲哀。
余杰:还有一个问题是政治人物的文章选得太多,谁的官大就进语文课本。毛泽东占得比例非常大,周恩来、刘少奇的也进来了。还有邓小平以及其他人的,等等。

钱理群:这其实也是把语文课简单地当作政治教育课。

余杰:鲁迅文章的选编问题也值得研究,是否应该选这么多,具体选哪些,都应该按照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重新研究。现在许多中学生都反映学鲁迅很痛苦,不知道在学什么。
钱理群:在大学里许多学生也很厌烦鲁迅,最好的是敬而远之,更多的是有一种逆反心理。中学生自然更会感到受不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他们选的是符合他们政治需要的文章,把鲁迅的作品扭曲后纳入他们阶级斗争的范围,因此特别看重论战性的文章。另一个原因是不考虑中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能力。另外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也实在太大。
摩罗:但是在目前的教材结构中,只有鲁迅的作品才是真正丰富的,真正具有文化信息和精神信息的。这些作品给少数出色的老师在夹缝里坚持的人文教育提供了文本依据。如果没有鲁迅的作品,整个中学语文教材就太惨不忍睹了。

钱理群:还有一个解读方法的问题。目前对鲁迅作品的阐释基本上还是依据六十年代的很传统的观点。,六十年代有个提法叫“讲深讲透”。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是常读常新的,要引导学生不断去读、去体会。教学中应该是有所懂有所不懂,没有必要把每句话都解释清楚。我主张学生读书比如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是要囫囵吞枣地读。文学作品不必解释得太死,比如曹禺笔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就被教学界规定为自私的、虚伪的。考试的时侯非得照这种说法答题不可,写了别的答案就不给分。文学作品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这正是发挥人的想像力的地方,应当鼓励学生作出多种解释。我们现在的教学参考书具有一种法津的威严,不允许老师有发挥的余地,只能按照参考书的规定来解释。这些做法恰好违反了文学的规律,当然也违反了教育的规律。本来语言文学课是最有趣味的课。我中学时就觉得语文课非常吸引人,每次上课前我都带着一种进入精神圣地探险的期待。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语文课却变得如此乏味。

摩罗:现在中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怕,不大有人听语文课。最有诗意的课成了最可怕的课。

余杰:语文教材中的文体分类也很糟糕,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大块。我认为应当取消说明文这一块。说明文的教学目的表面上是要使学生在实际中广泛运用语言文字,设想很好,但作用恰恰相反。比如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非常繁琐,非常枯燥,对提高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没有什么帮忙。这类文章在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摩罗:《景泰蓝的制作》我不知教了多少遍,可我什么也没得到。靠这样的文章学习文学、学习写作、学习科学、学习工艺都是不可能的。它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很多学生甚至觉得语文课是难以忍受的折磨。

余杰:现在对科普文章的选择非常差。
钱理群:可是科普文章还是必须有一些,不能全是文学,还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生的地位与尊严

摩罗: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这方面的情况很糟糕。老师都是庄严的说教者、指导者,是绝对权威。我们的文化观念和教育体制就规定了老师的这么一个地位。学生很难在教育的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是被灌输的、被管教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中国人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求得功利目标的实现的过程。所谓受教育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强制。学校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稍有非议,整个学校制度便压了下来,给他处分,把他开除。当这个教育过程完成的时侯,所有那些强制学生接受的东西,都变成了学生自愿遵守的东西。

钱理群:我还是觉得中学语文教育应当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摩罗:但是现在不行,对什么问题的答案都只能是唯一的。本来也许答这几个字也可以,那几个字也可以,可老师规定了只能用这几个字。这种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奴性。规定了这样就只能这样,尽管那样也不损害什么,那以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就非常自觉地压抑自己、斫伤自己。他一意识到上面要求怎样,尽管另一种做法也行,但他决不做另一种选择。奴役就是要求唯一性,要按照主子要求去做。我在为《思忆文丛》写书评时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学会了人家需要我们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求我们不说什么就不说什么,有些东西我们不想说也必须这样说,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做奴隶。等到我们长大了发现不这样做别人决不放过你,那我们就更加自觉地那样去做。

钱理群:这里就涉及一个写作和说话的态度问题。现在总是培养学生说假话。其实作文本来可以虚构,我们可以训练学生虚构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我们一方面禁止学生虚构,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说假话。中学时应该鼓励学习童话,让学生分清真实和虚幻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培养学生不说自己的话,专说别人的话。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机制,专门训练学生说假话。今年高考作文多达百分之几的考生说自己的父母都死掉了,他们在这样一个假的背景下再来歌颂那应当歌颂的,突出那应当突出的。而什么东西是应当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突出的,这全是由教育强加给他的,跟他本人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一点关系也没有。在我们这一代人受教育的时侯,情形就已经是这样,比如陪残疾人过马路,比如捡了一个钱包,等等。这样不仅是带来写作的问题,而且会带来精神上的问题,也就是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说别人说的话就是奴隶,说假话就是奴才。奴隶和奴才应有区别。奴隶是被迫说别人的话,而奴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要照别人的意思说假话,当然也包括做假事、做坏事。在作文中为了得高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可以说假话,那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加重要的目的就更加没有操守可言,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

余杰:人们刚开始接受这种训练时,是很不习惯的,甚至有某种痛苦,所以现在中小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写作文。
摩罗:可是等他们完成了这么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之后,他们就基本上适应了这种有意说假话的写作,你看那些专写八股文的五花八门的刀笔吏们,他们说起假话来几乎比说真话的还要庄严。

钱理群:做奴隶就是土八股,做奴才就是洋八股,他们都是说流氓语言。鲁迅说过,流氓就是没有自己固定的见解,今天可以这样,明天可以那样,不断地否定自己,毫无客套可言。这样的流氓在小时候主要用语言化的方式培养产生。引导学生怎样写作,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摩罗:所以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就要放到本世纪下半期这样大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我们大的文化背景是一个流氓文化膨胀的历史时期,中学语文教育承担的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听任流氓语言支配的奴隶和奴才。

钱理群:准确地说是培养未来的奴隶和奴才。

摩罗:从教育目标来看就是培养奴隶和奴才,那在教学中当然就要体现强制性。我有一位朋友的儿子先是在加拿大读小学,那里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学生做得不对老师就在那里打个问号。他回到中国来上学,作业本上老是被打叉,他于是感到太受伤害,老给气得哭,老叫嚷着不肯去学校。我还有一位同学的两个儿子在上海的美国学校读书,我了解他们的作文训练,都是老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介绍目前在人类社会流行的各种想法,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决不提出一种权威的想法、或者是为意识形态所要求的某种想法来强加给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和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当然是平等的关系,当然是互相尊重的关系。一个孩子在学校得不到平等和尊重,以后纵使能够得到机会学习平等和尊重,也是永远都学不会的。学校里的强制教育,是社会上的强制关系的体现,同时也巩固着社会上的强制关系。这样教育实在是不可乐观。

钱理群: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话语方式,即怎样说话、怎样写作。可是目前我们的写作就是在培养各种各样的八股,包括土八股、洋八股、党八股和革命八股,土八股是模仿和服从。洋八股的特点就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形式上非常华丽,在漂亮的形式下坚强有力,气势磅礴,许多假文章写得好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字华丽,但它是培养奴隶和奴才的一个模子。而根本问题在于还是培养独立的人,有尊严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像人那样说话,像人那样思考问题。人文教育和写作教育都是直接指向培养人引导人的。

摩罗:讲话的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态度是虚假的那么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只能是度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却偏要装作是真的,那就是有意玩弄这个世界。我们的时代几乎都是这种喜剧人物。我把我们这个时代命名为喜剧时代。  钱理群:话语只是一个中介,它的一面是人的思维,另一面是人的行动。但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控制话语方式的。

摩罗:看目前社会上中学语文的重视,可不可以把它推到乐观一点的程度,显得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有所觉醒。比如讲假话的方式,面对世界的虚假态度,是不是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才关注到中学语文这里来。
钱理群:这很难说。
摩罗:我知道你会给出一个悲观的回答,其实我也是很悲观的。既然现在有不少人关心中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的问题,大概就少不了要谈论对它进行改革的问题。你觉得这方面的改革首先要注意哪些问题?

钱理群:我对整个中国改革的看法是,改革要早,步子要慢,也就是开局要机警,行动要谨慎。不要老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这种涉及到千百万人的后代的问题,更要谨慎。我们的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么不改,要改起来就乱来。有的问题反映一强烈,某个领导一句话就变了过来。语文教育的问题确实很严重,我们是要积极地鼓吹这方面的改革,但在具体操作上是一定要谨慎的。这里面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语文教育的各种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教材上的许多具体问题。语文教育是在中国大环境下进行的,改革涉及了许多人的利益问题,许多教育部门印刷大量教学参考资料是赚钱的手段。而这些教参都很糟糕,又对教育起直接的影响。应该使把教学部门与教材、教参的经营脱钩。改革也是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许多利益的问题。而利益比我们所讲的更起作用。
当然,更加根本的改革恐怕还是教育制度的改革,要从考试下手,因为它是指挥棒。如果搞好了,指挥棒可以指挥另一面。我觉得同时还要呼吁一下教育科学的研究。你我都不是专门研究教育学和教育问题的,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自身的局限性很大。真正的改革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不是大家脑筋一热就可以决定的。改革是好事,改得不对也许会更加糟糕。至于具体操作上的许多问题,更加不是我们说说就能解决得了的,这一定要作非常严谨的研究和论证。



--------------------------------------------------------------------------------
  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得到了回答,人生的问题仍然毫未触及。

         维特根什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严重支持嘻哈爸爸

我现在没有时间细看文章, 先占位, 晚点来谈看法。.

TOP

我觉的可以思考这几个问题:
1.        教育的目地是什么?
2.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3.        怎样的语文老师比较理想?
4.        怎样理解“流氓文化”?

各人的其他感想和联想都对人思考有启发的意义,
欢迎各抒己见!.

TOP

各位家长的发言越来越精彩了,不得不佩服大家的智慧。
特别感谢“猴子爸爸,兰兰的好爸爸”呵呵都是爸爸啊!
给我们的家长学校带来了那么精彩的发言,虽然有时会有思想的碰撞,但是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些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我相信不光光是我,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会在这个“课堂”中得到收获。
真心地感谢大家!!
这节课还要继续讨论下去,到暑假我来做总结!!

[ 本帖最后由 嘻哈爸爸 于 2008-5-28 17: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8-5-27 19:44 发表 \"\"
我觉的可以思考这几个问题:
1.        教育的目地是什么?
2.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3.        怎样的语文老师比较理想?
4.        怎样理解“流氓文化”?

各人的其他感想和联想都对人思考有启发的意义,
欢迎各抒己 ...
这些问题讨论好多年了,但是目前仍然值得深思,而且我感觉问题好象是越来越严重了,继续思考中.......

TOP

顶!.

TOP

回复 90#嘻哈爸爸 的帖子

谢谢嘻哈爸爸!.

TOP

我提出的4个问题,是从《语文教育的迷误》中梳理出来的,因为我打字慢,所以就没有将文章中隐含的答案罗列出来,不知谁愿意将文章的答案概括一下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同意,顶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08-5-29 09:09 发表 \"\"
既然是讨论,我觉得没有必要以出题和解题来进行思考,呵呵,看来应试教育深入人心阿:)
呵呵。
觉得这四个问题太大,有些无从下手的味道,

这些年来,流行一个所谓案例研究的研究方式。我觉得可以以这个对话作 ...
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大错特错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往往就是在提问和思考当中进行的。
兰爸爸的问题,可能正是让我们思考的吧。思考,也许不求统一的正解,仁者见仁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08-5-29 09:17 发表 \"\"
另外,我比较愚笨,没看明白,摩罗这个人物,究竟是采访记者,还是讨论参加者,还是其他角色,如果是采访记者,我觉得他的言论有些不合格。呵呵。采访是要以问题来引导论题,并非自己阐述观点,文中似乎有喧宾夺主的 ...
摩罗是一位青年作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