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小学只是刚刚起步

小学只是刚刚起步

家长,一定要放松心态,小学只是刚刚起步,悠着点,别把原本应该快乐天真的孩子变成忧郁的木偶!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妈妈 于 2010-9-23 10:02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妈妈 于 2014-12-15 16:34 编辑 ]

TOP

家长想减轻压力,没有老师的配合也不行。我就经常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压力。给孩子换个学校,也不像换个超市买菜那么简单。.

TOP

.

TOP

就是啊,现在的家长大多感到太焦虑了,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想想能有几个是坚持自个的初衷的:快乐教育!
随着孩子的学道路的进展,大多数是不由自主的进入“培训班”“考证”“择校”........的怪圈
想想,还是偶们小时候好啊,上学就是简单的上学.

TOP

宝宝才2岁多已经为他的择校讨论过了, 如果为了重点或私立让孩子变成那样的话, 我肯定选择普通的小学。.

TOP

回复 1#蓝色妈妈 的帖子

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做好沟通的桥梁。。。.

TOP

谢谢你,这个帖子提醒了很及时!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看来这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为了读名小学,而把小孩乐观开朗的性格牺牲掉,是绝对不明智的家长。
名校的牛孩,除了孩子自身的高智商外,家长的全身心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小学阶段);
若家长自己做不到与孩子同步成长,那也没必要把孩子定位得过高。.

TOP

这些都是回头看才会后悔的。
在命运选择的十字路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如此选择的。
我女儿现在上中班,如果她能通过名牌小学的考试,我还是会选择让她上的。不是每个孩子上了重点小学就会变成这样,这个其实孩子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不是上了重点学校就变成这样了。.

TOP

一声叹息~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不是成绩就能决定一切,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TOP

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灵性在不断地消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以及周围环境的功利性在不断地加强。.

TOP

我们小学一个烂的公办,很快乐,不上补习班,但预初了,就和别的训练过的好小学的孩子有差距了,英语学校教的浅,中学一下跨度了,都没学过,如反义疑问句全错了,说没学过,当然老师讲下就知道了,做得慢,觉得作业多,经受过训练的就说不多。
我们就鼓励他,人家五年努力学习补习的你用半年追上。.

TOP

回复 1#蓝色妈妈 的帖子

以后要记得自己说的噢.........以后每次考试后班级排名,平均分,考级,推优等等,要记得自己以前说过的.....

TOP

毁人不倦的中国基础教育——看“震撼百年的演讲:王财贵教授北师大讲座”有感








  偶然翻到电脑里多年前下载的一个文件,重读这篇演讲,禁不住唏嘘叹息。我曾告诫自己不再谈教育问题,就像国人对于中国男足之痛心痛恨失望绝望一样,十多年来我对中国教育的痛惜痛苦之情几乎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国足自残自宫世人唾弃不要也罢,国教何可如此糟践?我无法理解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包括整个学校教育)怎么可以如此的疯狂和愚蠢!近几年来,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不是愚蠢,这是蓄意的安排和精心的策划,这是一个巨大的严密的错综复杂的环环相扣的可怕阴谋。从此以后,我就成了行尸走肉。其实,说行尸走肉是抬高了自己,我的软弱让我做不了一个真正的行尸走肉,我只是一个不很卖力的帮凶而已。今天重读这篇文章,我有了一个想法。

  在说出这个想法之前,我先把王财贵教授的观点缕述一下。王先生于2001年7月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一个讲座,当时反响很大,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一直到现在余波未平。这个讲座的文字稿值得一看,但原文篇幅很长,我结合自己的感想把他的主要意思复述如下——


一、“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

  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碍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赞成指数:★★★★★

  教育是很简单的事,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每一个孩子天生爱学习,爱读书,爱动脑,爱动手,每一个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每一个孩子从生下来起都是天才,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空间,而我们大人的不当言行以及整个的教育体制和生态严重破坏和阻碍了他们的健全天性和正常发展。这种破坏和阻碍对成人不起什么作用,对孩子则非常有效,造成的是永久性损伤。


二、“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南怀瑾先生就说了那样一句话,他说:“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么事呢?”他说:“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他们每天在早自习都是在读诵四书。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赞成指数:★★★★☆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残害幼苗?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愚蠢和无知,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粗鄙、野蛮和冷漠,也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傲慢和嫉妒,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摧残的,我们的天性早已被破坏,我们早就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像善良、爱、宽容、同情等等,我们的内心冷硬而荒寒,我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是多么的贫乏、空洞、苍白,势利而浅薄,愚蠢而固执,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毫无想象力和包容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是教育的报应!

  如何从根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正是在这里,王先生的看法最受诟病。“读经”被认为是一种历史倒退,受到人们的严厉批评,但我有保留意见。这个问题很复杂,下面还要谈到。我们都知道读书重要,读什么书呢?当然读经典。什么样的书堪称经典呢?西方经典且不论,就中国的经典而言,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当然,“读经”之“经”不应该只局限于这几本书。


三、“近一百年来中国患上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

  没有这么多侏儒怎么办呢?他们有个办法,造侏儒。怎么造?去偷一个婴儿,然后把他装在罐子里面,只露出他的头养他,本来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只要稍微地好好照顾,他就能够长大,现在故意不让他长大。因为他要长大不让他长大,啊啊叫,不管他,让他哀叫了十六年,再把罐子打开,他就比天生侏儒还要矮,这叫做人造侏儒。

  中国人连中国书都不能读了!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靠翻译,就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别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眼光短浅,心胸狭隘。  

  我们除了各方面强大之外,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度地放光芒,我们除了让人畏惧之外,我们要让人尊敬,我们要让人喜爱,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哪里做起?从文化的教养做起。


赞成指数:★★★★★

  “近一百年来中国患上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这个判断的时间有问题,实际上主要是60年。

心灵成长要从文化教养做起,而文化教养的形成主要依靠读书,舍此恐怕别无他途。


四、科学教育:“懂了才教” 。

  “科学教育,应该按照科学办法来教,就是科学教育既然要学得懂,所以我们要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而人生有很多的学习我们有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凡是科学之外的统统不属于科学,所以科学的科目其实只占我们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其它十分之八九,统统不是科学。”

“我们人生不只是科学,所以西方人他们科学先进国家,对于他们孩子的科学学不好并不紧张,没事,为什么?人生的大部分不属于科学;那么这些大部分的学科既然不属于科学,要不要按照科学办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有用?我们不是要想一想吗?所以科学办法,科学按照科学办法教,非科学就不一定要按照科学办法了,你若把非科学的科目都按照科学办法,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


赞成指数:★★★★★

  我们的数理化等科学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课程难度太大,完全不顾学生心智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二是教法单一机械,谓之“题海战术”——简单重复、反复训练。这样一种课程安排和教法选择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我总觉得,科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爱思考、肯思考、敢思考的习惯,这比解大量的繁难的计算题重要得多。而我们的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开始害怕数学,到了初二初三开始恨物理化学,高中三年数理化学科搞得他们焦头烂额,一个个灰头土脸,神思恍惚,所以高中毕业被认为是脱离苦海,他们甚至一把火烧掉所有的习题本以发泄愤怒和仇恨。数年的科学教育没有让学生爱上科学,没有养成起码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只是做了一大堆毫无意义的题目和促成了学生对科学的隔膜和恐惧。

  我完全赞成王先生的所谓“懂了才教”。能懂再教,懂多少教多少,什么时候懂什么时候教,不懂不教,一辈子不懂一辈子不教。科学与人生无多大关系,懂不懂无所谓,这些事情有科学工作者去做,我们直接享受其成果就行了。科学是工具,理论原理不懂不妨碍运用;语文是人生,语文有问题人生就缺损。


五、艺术教育:“为什么要把我们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

  美感教育,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什么意思?认为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音乐教育,没有美术教育,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什么叫作音乐没有成果?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听流行歌,都在迷香港四大天王,就知道我们国民没有音乐程度。为什么音乐教育会失败?因为不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什么叫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有一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是属于耳濡目染,而不是属于一点一滴的传授,不是属于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用靡靡之音来让他一直听的话,将来他的心性就败坏了,什么时候开始败坏?非常早的时期开始败坏,只要他有耳朵,就开始在败坏,所以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好的东西也耳濡目染。一个人从胎儿当中三个月到五个月就有听觉,那个时候就可以有音乐教育,用什么音乐来教育呢?用具有音乐内涵的音乐,真正的音乐。假如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音乐,很简单,古典音乐,中国有古典音乐,西方有古典音乐,为什么它叫作古典呢?因为它是经典之作,所以流传千古,叫作古典。所以不会选音乐的人就选古典音乐,父母亲帮这个胎儿听音乐。假如你来不及,零岁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三岁之内要听尽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的深处。所以幼儿所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刷不掉,好的东西,就有好的背景,你如果让他去学这些靡靡之音暴力之气,到十八岁就发作给你看。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他充满爱心,要让我们的国民悲天悯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就在三岁之内。你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不要花精神,你不要硬跟小孩说,你乖乖给我坐在这里听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统统可以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三岁定一生” 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放古典音乐不要花你时间,任何时刻都可以,这个古典音乐可以小小声,不要妨碍大人的工作,因为大人听这些音乐,他听不习惯,因为大人已经没救了。但是一个婴儿,他的耳朵是非常灵敏的,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他的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所以越丰富的声音刺激他的头脑的发展,这叫作耳聪,耳朵是聪的,如果你孩子超过三岁,我们头脑神经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所以幼儿园三岁到六岁是一个阶段,幼儿园的老师一定要天天在校园里面放优美的音乐,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伟大,妈妈姐姐多欢喜”,放了三年就完了,他的心灵就受到永远的污染,所以六岁之内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超过了六岁,六岁到十三岁剩下百分之十的机会,小学阶段务必务必,你下课时间就可以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我们建议在这七年之内,我们让所有的北京城的计程车上面的音乐都放古典音乐,将来外国人来大陆就有不同的观感。  

  孩子十三岁之内很重要。你的孩子如果超过十三岁的呢?我看就算了。依照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依照人类脑神经的发展,十三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我们那种深度的学习的这样子的习惯就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样子的强大的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打开心门,再接受这样伟大的心灵的呼唤,你还跟它起共鸣,但是这种人是很少的。我们为什么不在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我们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另外,美术教育也是这样,让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看尽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世界有名的建筑,只要图片就可以了,只要一幅名画看过三次终生不忘,这叫作眼睛明亮,耳聪加上目明就叫作聪明。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学习就比别人轻松愉快,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人才的基础就奠定了,三岁。这不关我们老师的事,但是老师要去宣导,这是关乎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几乎没有教育啊!我们的家庭就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当然不懂,但是人生只有懂才行吗?你现在不学将来一辈子不懂啊,现在学了每一年都有他的懂乃至于懂一辈子啊,千万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问他懂不懂。数学要懂不懂,音乐不要懂不懂,美术不要懂不懂。那你说,我如果一边教他音乐,一边告诉他音乐的知识不是很好嘛,我告诉诸位,他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他听过几百首世界的名曲了,他要知道音乐的这些理论,等到他十八岁,二个礼拜统统学完,你怕什么?

  “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是很难的事。”  

  你怕什么?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作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的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待续)



         



赞成指数:★★★★★

  这儿引用较多,因为是现场录音,表达有点罗嗦,但意思很清楚,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尤其是对我们的艺术教育。其中加粗的几句话说得特别好。“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是很难的事。”我们总是致力于最简单的事,而忽视了最难的事。其实,心灵的事也不难,关键是在越早的时候用越好的东西熏陶渐染,事情就越容易;同样,坏东西破坏心性也是越早效果越好,破坏越彻底。好的或坏的心性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我想,这才是王先生所说的“心灵是很难的事”的本意。我们大人总喜欢跟小孩讲,讲这个,讲那个,生怕他不懂,要把他讲懂了,其实真正不懂的是我们!语文教育也是这样,教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教师以为自己懂了,要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孩子听,孩子不听还生气,还发火,真是可笑可鄙可怜复可悲!


六、语文教育:“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

  语文的学习老天爷老早就安排好了,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人。”  

  学英语太简单了,还要教吗?还要教得那么辛苦吗?你去看美国婴儿好了,他三岁就学完了。语言是不要教的,但是假如我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就白白浪费掉了。等到错过时机,你就要用九牛二虎之力,焦头烂额,还是学不好。不是你认真教学就好了,你要教得时机恰当。要教得时机恰当非常简单,要懂得人性。要懂人性很简单,每一个人都懂。  

  在学校里面教语文的时候,如果所教的是白话文,就等于浪费你的老师的青春,浪费儿童的生命。为什么?白话文是不要教的。为什么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只要认得字,就会写白话文,因为按照胡适之先生的说法,白话文叫作我手写我口,我口就是讲话,我的手会写字,我就会写白话文,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自然环境可以学语言,自然环境不能学文言,学文言是使我们人类这个学习的角度更加的开放,使我们人类能够进入到历史当中。如果只学会讲话,他就进不到历史,进不到文化里面去。因此,要传承所谓的人类智慧,你要能够继承所谓的传统,你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你必定要学会读你自己民族的文言文,包括西洋人也是这样,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他们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当作一个从零未开发的原始民族来看。他们如果接受到外在的文化,他只有全盘的吸收,所以台湾就变成叫作全盘西化。

  我们的大人才在我们的下一代那边,不要浪费了他,因为这种高度的文化教养,必定要在十三岁之前完全的完成。怎么做?你首先这个工具上要养成他能够读经史子集的能力,就是要文言文的教育。你说它里面有糟粕,中国的传统有糟粕。有糟粕是一回事,如果你说有糟粕,也要一个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随便乱讲。所以你要发扬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骂他,你也要有能力。  

  所以,首先我们培养这种能力,然后我们从阅读当中,我们渐渐的融入其中,也可以说古人的智慧渐渐开发我们的智慧。尤其是我们现在所推广的这种教育,他所读的内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作经典著作。  

  “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道德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

  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自己内在的心灵。  

  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读那些书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假如你真的是在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这种环境之中,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时花溅泪,不会恨别鸟惊心,这种人没良心。“经典”不只是有了这样的性情的涵养,不只是对我们人性的光辉的启发,它又是最好的文学著作。

  所以你要有好的文学的素养,你直接读经典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话: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个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这个高度有用是一辈子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种教材你不要教。因为什么?因为学的刚才说的那种教材,自己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台湾的语文教育失败了,严重地失败了!我们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学国语国文,但是语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专门在浪费孩子。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的小学,他认为小学生懂什么,小学生懂什么呢?小学生只懂得他身边的生活,于是我们要生活寓教育,教育寓生活,所以我们要教他身边的语言。所以他懂得什么呢?小猫小狗,所以我们教材里“小猫叫小狗跳,老师早小朋友早,我的书包里,有书又有笔;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不回去。”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一个人到了十三岁升上初中了,他的心灵里面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以外,他的心灵当中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浪费!


赞成指数:★★★★★

  这一段引用也很长,我实在没法再删减,句句是实,字字振聋发聩,语语深中肯綮。我完全赞成,与我十多年来所持观点完全一致,关于语文教育和考试的极端荒唐和可耻失败,关于古文教学和读书问题等等,我写过无数文章,好话歹话软话硬话狠话气话……什么话都说尽,我无法再说,现摘录几段——

1、《关于古文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落后保守的东西,它曾经阻碍和束缚了中华民族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巨大的惯性和惰性依然存在,克服和清除其毒素依然是当前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这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古文经典教育是两回事。如果认为中小学生诵读了一些(或大量)古代经典就会妨碍他们接受现代文明,就会让他们回到古代去,一个个都之乎者也起来,那不是很可笑吗?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社会,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天下之际,靠几篇古文就能把青少年拉回到古代去吗?让木子美读几篇烈女传就能变成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妇了吗?相反,祥林嫂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不是照样满脑子“好女不更二夫”的封建贞洁观念吗?阿Q没有读过书,他的胆怯和凶残、愚昧和狡黠、自大和自卑、欺人和自欺,一句话,他的奴隶性格是从哪里来的,是制度,是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造成的,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是深入骨髓溶进血液化为基因代代相传的,我们不去批判和改造这个制度而去责怪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恐怕有点文不对题吧,现在就更是如此了。我不相信一个现代人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就会下决心远离现代文明,躲进深山老林过起隐居生活来,他可能偶尔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但一般不会付诸行动,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就阻碍社会进步不成?我同样不相信,今天,一个人读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后,就会变的更愚忠愚孝或专制残暴,他的“愚”和“暴”是早就由历史赋予他了,他还需要从“仁者爱人”里学会伪善吗?他还需要从“择乎中庸”里学会圆滑吗?或者从“夫唯不争 ”里学会平庸,从“天地不仁”里学会悲观吗?认为读古代经典会使人们的头脑愚钝思想僵化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提高母语素养的问题,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建国以后,我们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无论是官方语言还是个体语言,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日常语言越来越丧失典雅和淳厚之风,变得浅白、庸俗、粗陋,这是与心灵和精神的贫瘠苍白冷硬荒寒互为表里的。这种情况跟我们整个社会轻视古文,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能不能让经典的永恒性与规范性来启迪当今社会,提供人生指引,能不能通过阅读古文经典来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培养敦厚儒雅之风,笔者不敢断言,但仅就汉语教育来说,我认为让儿童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让年轻人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直接阅读传统经典,是一条便捷之途。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但英文只是一种工具,汉语却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中,而现代人的话语中更多地夹杂着洋文、广告词、流行歌曲和各种“戏说”。中文的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但今天却越来越被冷落。我坚持认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强化,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考试方式等方面要作大的调整和变革。

2、《读书真的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有人——他们可能是师长、家长和官长,这些“长字辈”的强势人物,他们打心底里从来不认为读书重要。他们自己不读书(据说是没有时间),也不希望你多读书(据说是为你好)。但真正的原因是,读书让人思考,思考让人独立和强大,给人力量、信念和勇气,从而向内寻求尊严和价值,向外寻求公义、正义和道义,进而赋予生命以自己的意义,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读书让人的情感丰富起来,精神强大起来,人格独立起来,思想自由起来……这样的人势必难以控制、驾驭、驱使和奴役。没有头脑的人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如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就是在为培养这样的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有能力没灵魂的所谓“人才”服务的。本来以读书为第一要务的语文学科也不甘示弱,他们处心积虑地发明了一套奇怪的试卷,居然让那些不读书的人,不爱读书的人,不肯读书的人或很少读书的人也能考出很高的分数。

  不读书也行,也能考取所谓名牌大学,毕业以后也能找到工作,挣到钱,过上小康日子,于是,大家埋头做题,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潇洒生活。如果你觉得这样过一辈子也蛮好,那么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人生,这是你的权力。但恐怕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样,还有人比较注重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不愿循规蹈矩走仕途经济这条路,他更愿意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他喜欢读书,喜欢与古今中外一些高贵的灵魂相遇相知相惜。有人说,他也可以选择啊。事实上并非如此,他根本无法选择或者很难选择,所有人都被驱赶上同一条路。

  我们凭什么认为所有人都会选择第一种活法,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认为读书是没有意义的,从而搞出这样一套灭读书人志气、长不读书人威风的语文试卷?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这儿停下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读书重要不重要?

  如果达不成基本共识,我们就不要再往下走了,从此取消语文高考。如果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读书不重要,那我们的课改也不需要再搞了,因为就实现“读书不重要 ”这个目的而言,现今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现行高考命题也几近完美。如果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读书重要,我们就继续讨论下去。

3、《太阳从来是不怕批评的》

  我可以这样说,不管《考试说明》怎么变,只要有它,《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实施。中学所有教学活动势必围绕《考试说明》转,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应试。提到“应试”这个词,我突然感到犹豫。前一段时间,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还有过热烈的讨论,现在人们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努力奋斗等等已经十分明确,每一个人心里都亮堂堂的,正豪情满怀地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

  语文教学和考试怎么会弄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为什么如此荒谬的现象一直在持续着?为什么这么多人安之若素?我想到一个经济学的词汇,叫“路径依赖”,大概是说,人们一旦选择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个路径产生依赖,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中所说的“惯性”。《语文考试说明》也是这样,围绕着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对它的发布、兜售、解释、研读、宣讲有一个专家团体,这里面有着高额垄断利润;与它配套的教辅材料的炮制和销售更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教师和学生对这个《考试说明》也是望眼欲穿,哪怕比别人早得到一天也是如获至宝,然后一头扎进去,昏天黑地呼天抢地大干快上。那些与这种制度共生共荣的组织和个人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会竭力维护它,利令智昏,从而对它本身的荒谬不再有起码的警惕,大家都装着看不见。于是,语文教学就被锁定在这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经济学家、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诺斯认为,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现在想来,确实大可不必义愤填膺,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腐朽的东西越有生命力。想想中国的集权专制制度能够持续两千多年,你恐怕很难再有脾气。两千多年来一直有人抨击,但丝毫不能触动其根基,反而越来越壮大。我们的语文高考才几十年时间,它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还早着呢,根本不要指望它会有所改变,任何人奈何它不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当然,你批评批评、建议建议都是可以的,它甚至还欢迎,表现出令人恶心的大度。你就是攻击和诅咒,它都能一笑置之。太阳从来不怕别人批评,它就有这样的自信。它居然就有这样的自信,你有什么办法?愚蠢是不可战胜的,自信也是不可战胜的。像马克思一样,必要的时候,对各种谩骂和诅咒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大多时候它还不屑于理睬呢。这样,那些批评和诅咒的人反倒扮演了小丑的角色。


七、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  

  胡适之的例子。胡适之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的作文,基础就奠定了,九岁!十一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作《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就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

  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

  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去,到了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十三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二十八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十三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三十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十三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

  在他成名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你不是要写白话文,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放在肚子里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啦!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有七十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待续)



赞成指数:★★★★★

  这是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鲁迅也说过:不要读中国的书。鲁迅可以这样说,但我们不能当真。上上个世纪到上个世纪前半期还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此后就不行了。这也印证了我前面提到的关于“中国患上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的时限问题。


八、“小朋友,跟我念”——读经教学六字真言。

  你要知道现在所学的不是现在要懂,但是一辈子有用,而现在不懂的学习是不是很痛苦?我们来检讨这件事情。假如学得很痛苦,不要学了,我们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怎么说呢?所以,以下介绍这样子的教育。

  我们不要再讲理论了。我们就很实在的,你应当怎么做,这样教育在台湾称为“读经教育”,就很简单,就是去读经典著作,其中教材是“经典”,教法是“读 ”。在我们大陆,一般人对“经”这个字有忌讳。其实你不要忌讳,我说就是:经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你任何时代都可以有嘛!现在也可以有呀,但是现在如果没有这种经典人物出现,就没有啊!所以不是古代才叫“经典”,不是这样讲的,我们完全是开放的心胸。只要你是够格,你是够高、够深、够远,你可以感动千秋万世,你就是经,就这样。

  所以不拘经,还是史,还是子,还是集。杜甫的我们当作经来读,李白我们把他当作经来读。但是,《红楼梦》,就不大够,对不对。但是它在小说是经典之作,不过它比起杜甫、李白还差一点。我们就这样来选,这样来选经典著作,所以要选择教材是很简单的。

  我介绍大家选择的方法,我们没有固定的,一定要规定什么教材。与其教语文课本,不如教三字经。三字经读会了,语文课本就会了。教语文课本是没有用的,语文课本它是幼儿园他就学会了。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自己就会,不要学。  

  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教三字经。当然还有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所谓的童蒙书啦。  但是要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不如读唐诗,唐诗读好了,那些都不要学就会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语文程度。但是与其教唐诗,不如教古文,古文会了,唐诗自己就会,所以学唐诗浪费时间。你若要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因为古文作家都是学诸子百家来的,学古文作家是浪费时间,古文作家你跟他平起平坐就好了,你拿来欣赏一下就好了,不要那么努力去学了,因为他不值得你努力。你要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四书五经里边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这一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第二本书是《老子》;第三本书随便选,经、史、子、集随便选。我们在台湾,我介绍第一本书读《论语》,第二本读《老子》,第三本书读《唐诗》。《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给他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千万不要那么认真教《唐诗》,那太小儿科了。  

  好,教材就这么选。你说那怎么办?我怎么教?  

  这个教学法呢,只要两分钟就可以学完,而且保证每个人都会。为什么这样子困难的书,这样子高明的书,而教法会那么简单呢?我刚才不是讲过了吗?凡事合乎人性,凡事顺乎自然,天地之间本来就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教学法,就是顺应着儿童的心理,然后依照教育的本质,应该这样教,所以我们这样教。

  这句话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很简单。请各位注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我称为读经教学六字真言。  

  我们大人就不一定了,像我在这里讲的口味横飞,我说:“各位老师”,大家还是这样(做昏睡状)。为什么呢?没救了。你不再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了。儿童不是这样,所以你一叫“小朋友”,他就转过头来,一定的,这叫“合乎人情”。第二句话“跟我念”,更是正中下怀。因为儿童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跟着学的。儿童的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种动物一生下来都要跟他的父母亲、他的长辈学习。越低等的动物它跟的时间越短,它的幼儿期越短;越高等的动物,因为它要学到非常丰富的生活的内容,所以它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是幼儿期,都是跟着父母的。人类的幼儿期最长,基本上是十三年,而人类不只是跟父母学习,人类还安排了很多的办法,让他跟老师学习,所以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老天爷就给你十三年的幼儿期。如果老天只给你三年的幼儿期,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说:我翅膀长硬了,我要飞走了,我告诉你人类就灭亡了。千万不要随便引发儿童的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小时了了,是大未必佳。我们要让一个儿童十三岁之前,完全在我们的老师家长优良的带领之下,但你一定要优良,你不要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现在我们有好的东西要给他,他必须用十三年的时间来学到这些五千年的文化,乃至于西方重要的文化都在十三岁之前,要灌注在他的肚子里边,肚子里面要满腹的经论。

  你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地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所以刚才说我们有另外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长他的内在的学习能力,要增长内在学习能力,必须按照人类自然发展,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然后才发展思考,所以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训练他的思考,是没有用的,违背天理。现在你训练他的语文,正是他的时期,大好时期。语文的训练,刚才说过,记忆力提升对他一辈子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十三岁之前,用什么培养,用语文来培养,不是叫他背数学公式,叫他背这些经典著作。语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好了,阅读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欢读书,所以到时候老师只供给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我们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我们除这本语文课本之外,我们要让他一个学期最少能够看三百本到五百本的课外读物,所以如果开始教读经的老师,你会渐渐发现孩子的程度,比你越来越好,你是不够资格指导他的。我们不可以以为我们在指导孩子,我们不可以让孩子都在我们脚下。我讲给你听,我们不可以只准备一桶水然后舀一杯给他,我们不可以这样。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我们要指点给孩子一条河!老师是不够资格的,老师的作用在哪里?那么老师是不是没作用?不是,老师的作用最大,在指点他的迷津,指出一条他的方向,所以叫作仙人指路。一个人迷路了,遇到一个人问路,这个人是神仙,他当然知道路在哪里,他用手一指,他就救了你的一命,不费吹灰之力。


赞成指数:★★★★★

  这段文字很长,实在无法割舍,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如何选教材和如何教。这两件事情都很简单,无须费心劳神,做起来又轻松又愉快,对孩子终身有益,对教师自己则半辈子有用,因为我们已经浪费了半辈子了。赶紧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吧,如果比儿童成长得慢,你可不要难过,更不要恼火,我们本来只是死马当活马医,能医出两口气来,就是万幸了。


九、我再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更加的捶胸顿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

  有一个人,在八年前我刚推广的时候就听我演讲。这个人是学西洋东西,学牙医,一辈子都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之后,他自己觉得,哦,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我要有一套大人读书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读经。所以他从那时就开始读《论语》。后来他结婚了,他叫他太太也来听我演讲,他们两个夫妻每天早晨起来先做功课,读半个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后他们这样读,他的太太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面听十个月的《论语》,出生以后相貌不凡!(众笑)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的任何的烦恼,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聪明到不需要哭。十个月的《论语》嘛,教育嘛!

  出生以后父母亲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我刚才讲过,醒着可以,睡着也没关系,反正在听《论语》,等到这个孩子一岁的时候,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二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课外书,读那些幼儿园的书。等到经过七年多,这个小孩子五岁半了,他又见到我了,他说:“我的小孩子现在,我很烦恼,因为他读书,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他现在读什么呢?读世界名著!五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读书。

  现在我们台湾的教育部长曾志朗先生,他在烦恼我们的国民不喜欢读书,烦恼我们的孩子不读书,烦恼我们的青少年只喜欢玩,他知道阅读习惯要从小学开始,所以他拼命地在提倡儿童的阅读教育。我就告诉人,看谁能够去传话,你不要再提倡了,你用我的方法,你连禁止都禁止不了。

  这种孩子还要教他数学吗?还要教他自然吗?还要教他社会吗?还要教他语文吗?老师根本不要教书了!那你老师做什么?老师只说孩子啊,往前走,孩子啊,你的前途比我好,孩子啊,你赶快读经,所以,老师只做一件事:读经。然后再做一件事,鼓励他多读课外书。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人才从此培养成功。不要再写生字,跟我写:一笔、一划、一钩,你给我造词,你给我造句,你给我作文。教造句跟作文是最笨的老师,造句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只要他看一千本书,他就作文给你看。假如他没有看过一千本书,你作文是白费力气的。要把握教育的重点,不要再浪费老师的青春了。尤其是老师教读经,老师进步最多。以前你没有读过《论语》,乘机会读《论语》,以前你没有读过唐诗,乘机会背唐诗,所以老师进步最快。现在我们老师天天到晚,只教儿童的东西,老师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很有学问,教了三年,跟他不懂差不多。可怜的老师!你为什么不陪他长大。你教他读《论语》,他读《论语》,你也读了《论语》。他会背一本,你会背半本,因为你的记忆力比较差了。

  现在我们台湾有读经的孩子,让家长烦恼的是,不知道到哪里拿书给他读,因为没有书了,图书馆的书统统读完了,小学还没毕业呀,你知道吗?为什么不做这种教育?!你还讲给他听,我来分析给你听,这叫什么文法、段意、大意,你分析做什么?他都比你厉害了,你教他作文做什么?有学问就会作文,没有学问,教他什么看、听、感、想、做起、承、转,没有意义的,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了!

一定要在十三岁之前打定基础,打基础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不重要的东西不要教,他自己会。


赞成指数:★★★★★

  这段话里我最赞成的就是不要教小孩做作文,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说过多少次,整个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错误,如果不是阴谋的话。(参看拙文《要么不要读书,要么不要作文》等文章)我记得有一期《语文学习》好像讨论过关于“套话作文”的问题。这种讨论是很可笑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教作文本身就是自以为是的愚蠢行为,你一方面在教套话,说套话,又批评学生学套话,用套话,等到“套话”发展成为公害,又来为“套话作文”把脉,为“套话作文”开药方,好像你永远正确。其实,我们教师……怎么说呢?书没有读几本,文章也不会写,眼睛浑浊,头脑糊涂,思想僵化,灵魂阙如,整个一个文化侏儒加精神太监,却整天在那儿装腔作势,俨然以导师加恩师自居。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不遗余力地残害下一代?

  数理化老师自不待言,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文素养(他们基本上不读人文类书籍),甚至连科学素养都没有(否则,怎么会用如此违背科学精神的做法去折磨学生呢?),就知道做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题,除了对高考有用外,做题究竟有什么意义,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文科类老师,学文学的学历史的学哲学的应该具有起码的反思精神,稍微读几本书就应该知道现在所教的所做的纯粹是一派胡言,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好意思拿来教学生,还煞有介事,理直气壮?由此可见,他们也不读书,或者不会读书。归根究底,没有独立人格,没有健全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同时也丧失了学科尊严和做人的尊严!


  为什么要残害学生?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种种环境和制度因素加上我们的先天和后天素质决定了我们只能这样做,正如王先生所言,我们大人已经没救了。现在要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受残害?或者说,如何才能让大人对孩子的残害扑空,也就是大人残害孩子的如意算盘彻底泡汤?再换句话说,狼总是要吃羊的,你去做狼的思想工作,让它放弃吃羊的打算是不可能的。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呢?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就说到的读了这篇讲座之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现在,我要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了。

  让羊强大起来!

  有人说,让羊强大起来谈何容易?

  其实很容易,只不过要早,如果已经长成就来不及了。

  零到三岁交给父母(父母需要培训一下),三到十三岁交给我,一天半个小时。

  所谓强大是指精神强大、人性健全和人格独立。

  有思想的“羊”(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一定会战胜没头脑的“狼”。

  何况那些狼其实也只是披着狼皮的羊而已。.

TOP

目前教育体系(指上海的),是旋涡型的,把教育从业人员,教育官员,家长,孩子等全都旋进来了,至于旋涡旋往何方,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把“一个曾经很活泼的孩子眼睛变得很无神”是制度性问题,短期内无法改变。如果你要发展,肯定是先生存,当制度无可依赖之时,丛林法则的“适者生存”规律则尤为重要。如果“孩子眼睛变得很无神”是作为生存的代价,那么只能顺其自然。了。.

TOP

感慨!我女儿小一,学前学得少,我想真的要注意这方面。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兴趣不可扼杀!.

TOP

看了LZ的贴子是感到很伤感,也看到大家都是从他的反面来讲,觉得如果知道这样还是不要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什么的之类的话,但其实这又何止是一个学校所能决定的事情呢??这根本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啊!而且孩子眼睛变的无神,说明孩子有压力了,压力也是可以转变成动力的,这可能也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个小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勇敢的迈过这个坎,每个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情况不是嘛,在他们最茫然无助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在背后全力以赴的帮助他们,这样才会让孩子们渡过愉快的童年,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时,不管读书好与不好,都有一大堆烦人的事等着他们呢,到时就要靠他们自己解决了.    说的不对,大家别拍我啊.

TOP

"这孩子在上小学前已经认识3000多字了."
学前认识3000多字很不容易了,孩子很棒,估计家长的期望值也很高。但名牌小学强手如云,如一开始就给自己的小孩定位在中等,万一有那么几次考得不理想也不用看挫折。前面空间很大呢,我们一步一步慢慢来。
(另,有学前儿童的家长,有机会进好的学校千万别放弃,学校真的是有差别的)[em13

[ 本帖最后由 精诚所至TM 于 2010-9-24 09:27 编辑 ].

TOP

估计这个孩子自己也很懂事成熟的,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敏感,容易受伤。 可怜啊。 如果家长下得了决心,就赶快转学。 孩子的自信,快乐比成绩重要多了。.

TOP

我儿子学前认字很少,估计只有10-20个左右,上的是公办小学,开始成绩是垫底的,但4年级学了论语,非常有兴趣,总体成绩在上升中,看来培养兴趣,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我对儿子不喜欢的东西,从来不强迫他学,比如钢琴,他不喜欢就停了,比如排球,不喜欢,就改成他喜欢的网球游泳。
家长千万别强迫孩子,成绩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一直是这么想的。今年小升初了,儿子很想向名校进军呢!这些都是他主动要的,我从来不强迫。.

TOP

引用:
原帖由 婷婷妈2005 于 2010-9-23 12:45 发表 \"\"
这些都是回头看才会后悔的。
在命运选择的十字路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如此选择的。
我女儿现在上中班,如果她能通过名牌小学的考试,我还是会选择让她上的。不是每个孩子上了重点小学就会变成这样,这个其实孩子家 ...
同意,如果孩子有这个能力考上当然去,如果他考不上就上普通的。当然不管上什么样的学校家长要付出是肯定的。.

TOP

家庭气氛很重要,孩子的心理素质也需要多多锻炼.

TOP

真想不通现在很多家长干嘛要逼孩子呢?.

TOP

咳,一朋友,从国外回来,把孩子送到国内的学校就读,被迫留了一级,,本来很阳光,还是棒球好手,一年后看到他,近180的个子,带着个红领巾,背也有点"侯"了,带上了眼镜,眼神也不对了,说话也有点结巴了,整一个傻大个,父母很无奈,老师劝他们再出国,因为他们以前是中资公司派出去的,现在回来不一定有机会再出去,孩子以后要参加高考的..

TOP

学那么多字真是没有啥用的,还不如把拼音学学好,字典怎么查学学好,女儿入学虽然只有不到500字,没有上过什么思维训练班,英语大班下开始学了略微不到1本的剑桥预备级,但是由于从小读经的关系,而且因为不识字,大多数的阅读都是靠听来进行的,所以她记忆力超强的,而且朗诵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常用字又不多的,总是呢么多在重复着的,会读小短文就OK了,学习习惯也早早在大班就帮她建立起来了,女儿自己也喜欢琢磨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虽然学前基础不是很好,进得又是抓得比较紧的民办,但是入学至今感觉很好连没有怎么学过的英语也成了她最喜欢的功课,还没事空余时间写写微博,所以我觉得知识量的提前倒不是呢么重要的,关键是习惯和方法,还有学习经典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不知道以后怎么样,至少上了不到1个月的小学,孩子说这是个很开心的事情,觉得比幼儿园更加开心,这是个好的开端。

[ 本帖最后由 tubaobaodd 于 2010-9-24 18:25 编辑 ].

TOP

哎.

TOP

六岁弹七级阿,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阿,大概智力有点超前拉.

TOP

回复 1#蓝色妈妈 的帖子

我儿子就是这样的,原本小时候挺阳光朝气的一个男孩,现在变得木笃笃的。

楼主总结的很对,学习的压力倒还在其次,关键是长期的成绩没有起色,对自己失去了自信,这比什么都可怕。.

TOP

结合现实已经没法分辨对错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在十字路口选对路,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前看,没必要觉得后悔
包括你说的这个家长,再次选择我相信他们还是会选择好的学校

ps家长是老师反而不容易教育好孩子,都觉得自己有教学经验,反而不容易配合老师的工作.

TOP

.

TOP

好学校和所谓差学校都有凤尾和鸡尾,难道鸡尾就是差小孩,就没有出息吗?家长们这么功利,何谈教育。.

TOP

不知道在上海找得到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快乐教育,口碑又不错的小学吗。把这些学校的孩子和那些填鸭式教育的孩子在若干年之后做一个PK。做父母的,谁都不愿意孩子辛苦,谁又都不愿意冒风险,让孩子落后。这怎么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啊?反正,现在我的孩子才幼儿园中班,幼儿园没有功课,所以平时可以学点儿东西,我都是以兴趣引导为主,孩子还能接受。不过估计到了小学,如果压力太大的话,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很想找一个快乐教育,但是又能启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小学,希望孩子能自己想学,不是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的。.

TOP

最近读了几本书,比如什么《哈佛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发现,里面的孩子都很自信,关键是家长很有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得当,他们的女儿在班级成绩都很优秀,都深得老师喜爱,孩子就很自信,所以孩子越来越好。
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从一年级起,在整个成长阶段学校社会的衡量标准就是孩子必须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否则就难逃学校老师和家长包括同学带来的压力,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孩子都难逃自卑情结。但是总归是有好有差,大家说说孩子成绩如果不好,该怎么引导呢?就像有些妈妈说的,别让本来很阳光的孩子,变得木嘟嘟的。
而且我发现,很多讲成功培养孩子的书讲的都是女孩,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到成功培养男孩的书呢,男孩女孩的培养方式真是很不一样的,女孩天生就适合坐在教室里学习,而男孩和女孩比大脑结构决定了更适合在室外奔跑。.

TOP

这和学校重点不重点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孩子每天面对的那个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

TOP

的确,现实社会中对孩子的教育的压力很大,来自学校、社会、同龄人、其他家长和自己家长等等。但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承担起顶住压力的责任,而不是把压力把压力转嫁给孩子,虽然这样,一些孩子可能能够勉强承受这些压力,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弊大于利。试想,我们家长自己都无法承受的压力,转嫁给孩子是否公平?
在这些压力中,家长的面子很重要,很多家长觉得人家的孩子学前已经认识5000字了,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英语单词也记了很多,而自己的孩子还是浑浑噩噩,什么都不会,觉得很没面子。感到有压力,但为了孩子,放弃面子,顶住压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很重要。孩子是人,不是学习机器。对于老师和学校来讲,孩子是业绩,是考核成绩,但对于家长而言,孩子是人,活生生的人。.

TOP

回复 31#twinkling_371 的帖子

你说的那种学校上海不一定有,即使有,昂贵的费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TOP


我的小孩一直成绩很优秀,而且也不用功,不管是玩还是学习都比较精通。
可是我前几天看了他QQ空间,他说,上了初一以后,作业量非常大,我的快乐时光从此消失。。。。
我好难过,但也没有办法,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0-9-24 17:47 发表 \"\"
近180的个子,带着个红领巾 ...
真是让人苦笑不已.

TOP

回复 32#蓝色妈妈 的帖子

你说的正好是我这几天想说的话,就是市面上介绍的成功教育经验,全部是女孩子的,而家长头痛,小孩儿痛苦的案例,往往是男孩子的,就象楼主说的这个孩子,也是个男生。

看来男孩危机还真不是耸人听闻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对男孩的伤害更大,受害者不仅是孩子自己,还包括整个家庭。

男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应该联合起来干点什么?

BTW,你说要成功教育男孩的案例,老盖茨最近出了本书,这个我还没看过,应该是不错的。不过据说盖子少年时和家里关系也不好,初中时一度很反叛,后来从公办学校转到私立学校才好的。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9-25 15:20 编辑 ].

TOP

顶!深刻体会!儿子刚上一年级,压力巨大。家长焦虑,小孩也焦虑。早上哭,不肯上学!我不知道怎么办.

TOP

我儿子现在上大班,不喜欢老师给教他们拼音也不喜欢老师教他们识字,这个老师教学的方法的确不太好。而英语老师教学方法很好,所以他学的很愉快,进步也很大。但是经常会听到他说班上的母语老师表扬了谁学的好,批评了谁学的不好。他有时也很焦虑的,有一天告诉我说:妈妈,我觉得贴纸不就是一张纸吗,我不稀罕,不给就不给吧。我知道他其实还是很想得到的,可是没得到也没办法。我只好安慰他说:妈妈不在意你是否拿星,关心的是你是否认真学了,认真学了没学会也不要紧。
现在幼儿园阶段可以这么说,可是到了小学,经常要考试,如果学不好,面对的压力是逃也逃不掉的。.

TOP

我家宝宝有时会认为自己不如班级里其他的同学,但是我总是鼓励他说:你在妈妈心中永远是最棒的,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能用心点,所有的事都难不到你的。以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篇妈妈鼓励孩子的文章,这位妈妈给孩子的目标是超过自己前面一位同学就可以了,结果最终孩子考入了名牌大学。昨天也和宝宝做了交流,就是让宝宝要有一个目标,学习中把超越自己前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孩子就会很有信心,而且压力也相对会很小。我们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只要孩子总体上是在进步的,就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有自信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TOP

我也很担心,看看周围都在学这学那,你不学感觉就要落伍,然后小孩子自信心受打击。真的两难阿.

TOP

每逢考试,我只跟孩子说几个字:“只要达到平均分就可以了。”如果比平均分考的好,我就感觉是赚来的,如果比平均分差,我会告诉我孩子,下次要有进步。
为了学习成绩把孩子逼成傻子?读书读成傻子以后怎么在这个社会上混?.

TOP

回复 31#twinkling_371 的帖子

我儿子现在读的小学就很快乐,作业少,上学时间也晚,真的是愉快学习。我们转学了三次,终于走对学校了。

在之前的学校,孩子简直学傻了,没有孩子应有的灵气,快乐。

我非常高兴小学最后一年能体验到快乐的教育。我们的语文作业不多,每天晚饭前回家作业能完成。.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10-9-25 11:05 发表 \"\"
这和学校重点不重点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孩子每天面对的那个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
赞成!你所接触的老师,同学决定你的上学愉快度。

名校不一定100%好,普通学校不一定就差。关键在于带班的老师,老师有爱心,学生也会学样。整个班级就很融恰。孩子在学校就会天天快乐。.

TOP

一声叹息.

TOP

我是越来越担心了。现在管教育的那些官啊。。。.

TOP

回复 41#Allon妈妈 的帖子

我儿子现在读大班,我们对口的小学在本区看来是门槛很高的小学,很多人为此不惜买学区房。 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因为据说作业会很多。 但是目前又没有勇气立马换学校, 毕竟, 就近入学交通方便是一个非常诱人的优势。

读了Allon妈妈的回复,很多做法都很实用, 非常赞同!
献花!.

TOP

小孩是生活在社会里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学校里很多时间还是成绩说话的,同学之间也会相互比较的,光靠父母的鼓励,如果小孩在学校排名是垫底的,这种鼓励是很虚幻的..

TOP

回复 48#小熊大宝 的帖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就要想办法去适应它。名校和普通学校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心目中的一个定位,而对孩子而言踏进学校是为了掌握知识的,孩子对于上什么样的学校并没有太大的概念,孩子的很多东西其实是由家长灌输进去的。所以说家长的心态很影响孩子的心态。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其实我认为希望不如认为来的实在,因为孩子在一点点长大,也在一点点懂事,他每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每天都在进步,对于这些如果家长给予肯定,那么你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当我们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的时候,由于相互进行比较的个体不同,那比较出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要比较就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较,这样应该是最合理的,孩子今天比昨天做得好就是进步,就应该受到家长的肯定。我是这样认为的。.

TOP

 69 12
发新话题